第七章 南方地区 知识点梳理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知识点梳理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6 08:44:40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南方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1.区域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地理位置 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范围 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土地利用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港、金融中心 博彩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
特色称谓 “购物天堂” “海上花园”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1)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①祖国内地:市场广阔,拥有大量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
②香港:交通运输发达,现代服务业先进,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2)改革开放初期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地区)”。
(3)目前合作模式:香港服务业+广东制造业=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1.地理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处珠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是我国的“南大门”。
(2)范围:由珠江沿岸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 中山、江门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以平原为主,周围是丘陵、山地,地势低平。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河网纵横,水运发达;珠江径流量大,汛期长。
3.外向型经济
(1)发展优势
(2)工业部门:以轻工业(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企业出现“用工荒”;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利润空间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②对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4)重要城市:广州(别称“羊城”,珠三角中心城市、著名侨乡)、深圳(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地形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地理位置与范围: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河湖:河网纵横,湖泊星罗,主要河流有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等,主要湖泊有太湖等。
3.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地势低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2)工业:中国最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城市沿江分布,形成多条“工业走廊”。
(3)交通运输业:临海滨江,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京沪线、沪昆线)、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依托便利的交通,城市联系密切,形成“同城效应”。
4.城市
(1)核心城市:上海(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2)两翼:北翼以江苏南部为主,中心城市是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南翼以浙江北部为主,中心城市是杭州,号称“中国丝都”。
(3)发展: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5.文化特色和旅游:江南水乡、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主要景点有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周庄、同里古镇、乌镇、西塘古镇等。
台湾省位置与范围图
1.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地跨热带和亚热带。
(2)范围:包括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矿产资源种类多,有煤、铜、石油、金、硫黄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5)自然灾害:夏秋季多台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3.经济发展
(1)农业
①特点: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②分布及农作物: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农作物有水稻(“海上米仓”)、甘蔗(“东方甜岛”)、茶叶等,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
(2)工业
①特点: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②原因:地形平坦,河流较多,农业基础良好;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沿海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靠近祖国大陆,市场广阔。
(3)交通:受地形影响,铁路呈环状分布在沿海平原。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
(4)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有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5.城市与人口
(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台北,也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是高雄。
(2)人口:居民以汉族为主,大部分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隔海相望 共繁共荣】武夷山与阿里山,山山相望;武夷茶与台湾茶,茶茶飘香。福建省与台湾省两所中学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线上交流会,并整理了信息。读福建省、台湾省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1:“大红袍”是福建茶产业的一张名片。茶树一般生长在气候温和、无霜冻天气、日照充足、四季气温均衡的丘陵山区,以便吸收山间的雨水。
信息2:目前市场上有融合茶文化、茶科技创新成果的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生活的全产业链产品。
(1)结合信息1,有人提议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明理由。
(2)阅读信息2,请你为闽、台两省茶农发展茶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1)先明确观点,赞同或不赞同,再阐明理由。台湾省纬度低,气温高,以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和气候与福建山区相似,因此赞同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或种植地变化可能会影响茶叶品质,改变了茶叶原本的味道,不利于后期销,因此不赞同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
(2)目前市场上有融合茶文化、茶科技创新成果的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生活的全产业链产品,增加茶产业的科技投入,延长茶叶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叶品质和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加强宣传,提高茶品牌知名度。
【点睛】
1.开放性设问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有……和……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更合理,请说明理由”等。
(2)答题关键点:先表明立场,注意解决问题的角度,是从哪种角度提出建议或者表达观点;建议和理由要具有可行性、有说服力,要符合社会实际;一般回答多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
(3)常考点: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等。
2.对策、措施类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2)答题关键点
①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②侧重于调整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回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3)常考点:生态环境治理、工农业振兴发展、区域发展等。
                     
(2023武威)福州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线路。读台湾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我国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台湾岛位于中纬度地区
B.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C.台湾海峡连接黄海和南海
D.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正南方
2.以下不属于建设福台高速铁路意义的是( D )
A.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B.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往来
C.方便海峡两岸探亲访友
D.取代两岸间的海洋运输
(2023金昌)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读台湾省简图,完成3~4题。
3.台湾岛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则其降水分布特点应是( C )
A.北多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4.台湾省的城市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 C )
A.西部矿产丰富
B.西部靠近大陆
C.西部多平原,东部多山地
D.东部台风多,西部台风少
5.(2023天水)我国台湾是“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读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它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2)从图中纬度位置来判断,台湾岛的南部属于热(温度带)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台湾岛季风气候显著。
(3)台湾岛的地形东部为山地,西部为平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西部(或平原)地区。
(4)台湾省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驰名中外的有( B )
A.桃、杏 B.香蕉、菠萝
C.枣、桂圆 D.椰子、葡萄第七章 南方地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1.区域概况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地理位置 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范围 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气候 季风气候
土地利用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经济特征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港、金融中心 业是其支柱产业
特色称谓 “购物天堂” “海上花园”
2.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1)经济发展优势条件
①祖国内地:市场广阔,拥有大量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
②香港:交通运输发达,现代服务业先进,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
(2)改革开放初期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地区)”。
(3)目前合作模式:香港服务业+广东制造业=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1.地理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处 江下游,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 隔海相望,是我国的“南大门”。
(2)范围:由珠江沿岸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 中山、江门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以 为主,周围是丘陵、山地,地势低平。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河网纵横,水运发达;珠江径流量大,汛期长。
3.外向型经济
(1)发展优势
(2)工业部门:以轻工业(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①问题:企业出现“用工荒”;制造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利润空间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②对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4)重要城市:广州(别称“羊城”,珠三角中心城市、著名侨乡)、深圳(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地形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地理位置与范围: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
2.自然环境
(1)地形:地势低平,以 为主。
(2)气候: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河湖:河网纵横,湖泊星罗,主要河流有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等,主要湖泊有太湖等。
3.经济发展概况
(1)农业:地势低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河网密布,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是著名的“ ”和“丝绸之乡”。
(2)工业:中国最发达的 性工业地带,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城市沿江分布,形成多条“工业走廊”。
(3)交通运输业:临海滨江,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京沪线、沪昆线)、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依托便利的交通,城市联系密切,形成“同城效应”。
4.城市
(1)核心城市: (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带动作用。
(2)两翼:北翼以江苏南部为主,中心城市是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南翼以浙江北部为主,中心城市是杭州,号称“中国丝都”。
(3)发展: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5.文化特色和旅游:江南水乡、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主要景点有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周庄、同里古镇、乌镇、西塘古镇等。
台湾省位置与范围图
1.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 洋,南临 海,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地跨热带和亚热带。
(2)范围:包括台湾岛、钓鱼岛、澎湖列岛等200多个岛屿。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2.自然环境
(1)地形:以 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中部和东部,中央山脉纵贯南北, 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水流湍急, 资源丰富。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4)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矿产资源种类多,有煤、铜、石油、金、硫黄等;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5)自然灾害:夏秋季多台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 。
3.经济发展
(1)农业
①特点:农牧业生产专业化、企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②分布及农作物: 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农作物有 (“海上米仓”)、 (“东方甜岛”)、茶叶等,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水果之乡”)。
(2)工业
①特点: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②原因:地形平坦,河流较多,农业基础良好;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沿海交通便利,便于原料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靠近祖国大陆,市场广阔。
(3)交通:受地形影响,铁路呈 状分布在沿海平原。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
(4)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有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等。
5.城市与人口
(1)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台北,也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是高雄。
(2)人口:居民以 族为主,大部分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
【隔海相望 共繁共荣】武夷山与阿里山,山山相望;武夷茶与台湾茶,茶茶飘香。福建省与台湾省两所中学以“茶文化”为主题开展线上交流会,并整理了信息。读福建省、台湾省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信息1:“大红袍”是福建茶产业的一张名片。茶树一般生长在气候温和、无霜冻天气、日照充足、四季气温均衡的丘陵山区,以便吸收山间的雨水。
信息2:目前市场上有融合茶文化、茶科技创新成果的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生活的全产业链产品。
(1)结合信息1,有人提议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明理由。
(2)阅读信息2,请你为闽、台两省茶农发展茶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1)先明确观点,赞同或不赞同,再阐明理由。台湾省纬度 ,气温 ,以 季风气候和 季风气候为主,地形以 为主,地形和气候与福建山区 ,因此 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或种植地变化可能会 ,改变了茶叶原本的味道, ,因此 将“大红袍”移植到台湾省的山麓地区。
(2)目前市场上有融合茶文化、茶科技创新成果的茶包装、茶机械、茶器具、茶空间、茶食品、茶洗护用品等从茶园到茶生活的全产业链产品, 茶产业的 , , , 和推动茶产业 ; ,提高茶品牌知名度。
【点睛】
1.开放性设问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有……和……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更合理,请说明理由”等。
(2)答题关键点:先表明立场,注意解决问题的角度,是从哪种角度提出建议或者表达观点;建议和理由要具有可行性、有说服力,要符合社会实际;一般回答多从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
(3)常考点: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区域经济发展等。
2.对策、措施类答题技巧
(1)设问方式:请你提出合理的“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
(2)答题关键点
①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②侧重于调整人类活动,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回答治理措施时,要点应尽量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
(3)常考点:生态环境治理、工农业振兴发展、区域发展等。
                     
(2023武威)福州至台北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规划建设的一条重要线路。读台湾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我国台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台湾岛位于中纬度地区
B.台湾岛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C.台湾海峡连接黄海和南海
D.台湾岛位于祖国大陆正南方
2.以下不属于建设福台高速铁路意义的是( )
A.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B.促进海峡两岸贸易往来
C.方便海峡两岸探亲访友
D.取代两岸间的海洋运输
(2023金昌)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读台湾省简图,完成3~4题。
3.台湾岛的降水主要来自太平洋,则其降水分布特点应是( )
A.北多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多西少 D.西多东少
4.台湾省的城市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主要是因为( )
A.西部矿产丰富
B.西部靠近大陆
C.西部多平原,东部多山地
D.东部台风多,西部台风少
5.(2023天水)我国台湾是“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读台湾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台湾岛东临 洋,西临 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 方向,它是我国固有的领土。
(2)从图中纬度位置来判断,台湾岛的南部属于 (温度带)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台湾岛 气候显著。
(3)台湾岛的地形东部为 ,西部为 ,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区。
(4)台湾省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驰名中外的有( )
A.桃、杏 B.香蕉、菠萝
C.枣、桂圆 D.椰子、葡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