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3:44:41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恩平期中)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应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2.(2024八下·恩平期中)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一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这一互助组来学习,推广他们的插秧经验。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抗美援朝胜利鼓舞着国人团结奋斗
D.为保卫革命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3.(2024八下·青县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D.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2024八下·南宁期末)如表为1949与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指数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得益于(  )
项目 1949年 1952年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00.0 26.8 179.8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D.土地改革的开展落实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我国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实行,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收入会增加,D符合题干的要求;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以及影响。
5.(2024八下·蒸湘月考)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上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可知,这个故事反映的事件是大跃进,大跃进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以钢为纲。C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A;
“文化大革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B;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不能体现“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6.(2024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1949年是‘旧社会’与‘新社会’、‘黑暗’与‘光明’的分水岭。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7.(2024八下·邢台期末)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8.(2024八下·石城期末)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下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9.(2024八下·商河期末)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写道:(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0.(2024八下·谷城期末)“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国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作的这一切工作,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代表”们讨论的是(  )
A.和平建国方案 B.新中国的筹备
C.宪法的制定 D.香港问题的解决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11.(2024八下·驻马店期末)对“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②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③诞生的先后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④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2021·镇江)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排除;
C:全面依法治国,排除;
D:全面从严治党,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只需识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2024八下·淄川期末)道路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下面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相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B.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的
C.都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D.都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科学发展观
14.(2024八下·南明月考)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如下(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15.(2024八下·赣县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是某同学参照化学方程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制作的等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实践=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发展理念
D.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国梦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16.(2024八下·平顶山期末)1953年开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1978年开始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这是因为二者(  )
A.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B.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的潮流
C.推动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2024八下·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下面两幅图片从粮票的使用到股票的发行反映了
A.支付方式的变化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经济体制的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18.(2024八下·常德期末)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载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大千九百多开”“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等报道。这反映出我国当时
A.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B.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9.(2024九下·邯郸模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20.(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如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你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
A.青藏铁路经过该工业基地
B.该工业基地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C.标志着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D.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八下·涟源月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对我国有何重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材料三中农民的“梦想实现了” 该法律文件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巩固新中国的知识。根据材料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结合所学巩固政权的措施可知,主要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根据材料二“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可得出,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可得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根据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实现了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故答案为:
(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元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事件:根据材料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结合所学巩固政权的措施可知,主要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根据材料二“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可得出,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可得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变化:根据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实现了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土地所有制情况调查表
地主、富农 占农户总 数不到7% 占有总耕地 的50%以上
贫农、雇农 占全国农户 57%以上 占有耕地 总数的14%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于何时?
(2)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1)土地改革。1950年冬。
(2)三则材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土地所有制情况调查表”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量的土地,贫农、雇农占有少量土地。为此,国家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1950年冬。
(2)三则材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某校八年级(2)班以“改革开放的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见下图)。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 其原因是什么
(2)【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列举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答案】(1)趋势: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或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中共十五大。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中共十五大;“中国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的趋势是粮食产量逐渐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实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二“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3)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该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故答案为:
(1)趋势: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或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中共十五大。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力更生】
材料一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管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工业起步】
材料二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
——摘自新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推进改革】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之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扩大开放】
材料四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答案】(1) “大革命”:三大改造。历史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 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 特点: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
(任答2点即可)
(5) 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三大改造;对外开放;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据材料“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管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即三大改造。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据材料“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材料“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可知,苏联的援助支持;据材料“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及其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据材料“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之随之迈出改革步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据材料“……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据材料“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即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任答2点即可)
(5)本题考查中国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
(1)“大革命”:三大改造。历史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 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特点: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
(任答2点即可)
(5)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压轴卷(三)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恩平期中)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38%—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6%。这一状况应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24八下·恩平期中)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一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这一互助组来学习,推广他们的插秧经验。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抗美援朝胜利鼓舞着国人团结奋斗
D.为保卫革命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
3.(2024八下·青县开学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 D.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4.(2024八下·南宁期末)如表为1949与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指数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得益于(  )
项目 1949年 1952年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68.5 100.0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14.9 100.0 26.8 179.8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D.土地改革的开展落实
5.(2024八下·蒸湘月考)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上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2024八下·乌拉特前旗期末)历史学家金冲及说:“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中,1949年是‘旧社会’与‘新社会’、‘黑暗’与‘光明’的分水岭。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7.(2024八下·邢台期末)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 D.“一五计划”的实施
8.(2024八下·石城期末)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下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9.(2024八下·商河期末)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写道:(1954年确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0.(2024八下·谷城期末)“各位代表先生们:我们制定了国旗,决定了国都、国歌和纪年。我们所作的这一切工作,都符合于人民的意志。”“代表”们讨论的是(  )
A.和平建国方案 B.新中国的筹备
C.宪法的制定 D.香港问题的解决
11.(2024八下·驻马店期末)对“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②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③诞生的先后顺序是: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
④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2021·镇江)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3.(2024八下·淄川期末)道路自信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下面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相同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B.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进行的
C.都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
D.都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14.(2024八下·南明月考)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如下(单位:人)。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15.(2024八下·赣县区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回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直是一项重要课题。下面是某同学参照化学方程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主题制作的等式,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探索实践=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实践=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新发展理念
D.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国梦
16.(2024八下·平顶山期末)1953年开始进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1978年开始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得到很大提高。这是因为二者(  )
A.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B.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的潮流
C.推动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D.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需求
17.(2024八下·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期末)下面两幅图片从粮票的使用到股票的发行反映了
A.支付方式的变化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经济体制的改革 D.生产力的发展
18.(2024八下·常德期末)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载有“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大千九百多开”“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等报道。这反映出我国当时
A.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B.水稻杂交技术研发成功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化肥生产技术极大发展
19.(2024九下·邯郸模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美国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20.(2024九下·连云港模拟)如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你可以从中得到的信息有(  )
A.青藏铁路经过该工业基地
B.该工业基地以发展轻工业为主
C.标志着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D.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巨大成就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5八下·涟源月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而努力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为了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但是,中国获取的战略利益是最大的。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当时的西方世界看到中国如此落后的一个国家,竟然敢出兵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相抗衡,并且成功地迫使强敌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妥协,对此,西方媒体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
材料三 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辽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1)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对我国有何重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使材料三中农民的“梦想实现了” 该法律文件的颁布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土地改革前土地所有制情况调查表
地主、富农 占农户总 数不到7% 占有总耕地 的50%以上
贫农、雇农 占全国农户 57%以上 占有耕地 总数的14%
材料二
材料三 1953年,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1953年比1949年增长111%,平均每户消费品购买力增长一倍。1953年同1950年相比,农民留用粮食增长28.2%,其中生活用粮食增长8.6%。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于何时?
(2)用自己的言语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23.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某校八年级(2)班以“改革开放的足迹”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请你参与,回答问题。
(1)【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见下图)。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 其原因是什么
(2)【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根据材料二,分析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列举一例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3)【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4)【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4.(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中国梦”必然要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力更生】
材料一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管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1957年6月26日)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所述的“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工业起步】
材料二 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
——摘自新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原因。
【推进改革】
材料三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之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扩大开放】
材料四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又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2.【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3.【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阶段,我国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的实行,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所以收入会增加,D符合题干的要求;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农业合作化开始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以及影响。
5.【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句“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可知,这个故事反映的事件是大跃进,大跃进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以钢为纲。C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措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排除A;
“文化大革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B;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不能体现“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掌握“大跃进”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6.【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7.【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8.【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9.【答案】C
【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0.【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11.【答案】A
【知识点】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答案】A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符合题意;
B:全面深化改革,排除;
C:全面依法治国,排除;
D:全面从严治党,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只需识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3.【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科学发展观
14.【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15.【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16.【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答案】C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18.【答案】A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
19.【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20.【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21.【答案】(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巩固新中国的知识。根据材料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结合所学巩固政权的措施可知,主要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根据材料二“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可得出,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可得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根据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实现了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故答案为:
(1)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元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事件:根据材料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措施:结合所学巩固政权的措施可知,主要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彻底废除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措施: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2)影响:根据材料二“它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给国家争取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发展环境”可得出,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根据材料二“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军事强国!西方国家在此后的国际事务中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态度”可得出,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影响:成功地遏制了美国势力在中国周边的扩张,为国家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文件、变化:根据材料三“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的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实现了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变化: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2.【答案】(1)土地改革。1950年冬。
(2)三则材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点】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全国土地改革前土地所有制情况调查表”可知,地主、富农占有大量的土地,贫农、雇农占有少量土地。为此,国家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2)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故答案为:
(1)土地改革。1950年冬。
(2)三则材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全国土地改革前,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为了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巩固新生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3.【答案】(1)趋势: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或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中共十五大。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中共十五大;“中国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的趋势是粮食产量逐渐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其原因是由于农村实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二“深圳与香港只一河之隔,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3)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应该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故答案为:
(1)趋势:粮食产量呈现逐年上升(或增长)的趋势。原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
(3)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中共十五大。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4.【答案】(1) “大革命”:三大改造。历史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 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 特点: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
(任答2点即可)
(5) 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点】三大改造;对外开放;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据材料“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管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企业……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即三大改造。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据材料“1951年国家着手编制‘一五计划’,中央成立领导小组主持‘一五’计划编制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据材料“1952年赴苏联征求意见、商谈苏援方案,得到斯大林和苏联人民的大力支持”可知,苏联的援助支持;据材料“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及其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据材料“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之随之迈出改革步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据材料“……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据材料“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即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任答2点即可)
(5)本题考查中国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未来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故答案为:
(1)“大革命”:三大改造。历史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原因: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苏联的援助支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任答2点即可)
(3) 变化: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特点:由沿海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逐步深入,稳步推进;立足国情等。
(任答2点即可)
(5)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改革开放、中国梦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