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藏地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分层练习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青藏地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分层练习 2025年中考地理湘教版一轮专题复习(甘肃)(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0 18:13:00

文档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024贵州贵阳模拟)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
C.河湖密布,属于湿润区
D.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
2.下列对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谷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山麓地区绿洲广布,人口较多
C.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之一
D.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
(2024广东揭阳模拟)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曾水草丰美,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3~5题。
3.三江源地区地处( )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 D.甘肃省
4.三江源被誉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其主要生态效益有( )
①开发水能和航运 ②涵养水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调节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国家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够( )
A.加速青藏地区的冰雪消融
B.促进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
C.加大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
D.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2024河南濮阳模拟)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中华水塔”河流丰盈时期最可能在(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7.针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24青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8~9题。
8.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
A.寒冷的气候 B.起伏的地形
C.缺氧的环境 D.强烈的光照
9.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
A.扩建周边城镇 B.增加耕地面积
C.建设工业基地 D.保护生态环境
10.(2024新疆)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共事未来”。进口博览会的举行有利于( )
①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②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③面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④扩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4武威模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对实现“中国梦”不利的是( )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D.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12.(2024陕西西安模拟)在高原的怀抱里,三江源地区静静沉浸;河流汇聚,孕育生命的长廊;雪山耸立,湖泊如镜,草原上藏羚羊奔跑。这里是自然的宝藏,也是生命的源泉。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和藏羚羊的自我介绍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河源地】
(1)三江源地区孕育了长江、黄河、 三大江河,因此被称为“中华水塔”。
【生态湿地】
(2)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请填写下图关键词,认识高原湿地的成因。
① ;② ;③
【保护要地】
三江源地区是藏羚羊、雪豹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3)据图说出藏羚羊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答出两点)
(4)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三江源地区存在冰川消退、湖泊沼泽萎缩、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现象。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答出两点)第九章 青藏地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2024贵州贵阳模拟)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地形以高原为主
B.冬季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
C.河湖密布,属于湿润区
D.河流向南注入印度洋
2.下列对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河谷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山麓地区绿洲广布,人口较多
C.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之一
D.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休牧育草等措施
(2024广东揭阳模拟)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曾水草丰美,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3~5题。
3.三江源地区地处( C )
A.宁夏回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省 D.甘肃省
4.三江源被誉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其主要生态效益有( D )
①开发水能和航运 ②涵养水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调节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国家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能够( D )
A.加速青藏地区的冰雪消融
B.促进青海省种植业的发展
C.加大长江流量的季节变化
D.助力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
(2024河南濮阳模拟)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加上矿产盗采、过度放牧、虫草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地覆盖率下降15%~25%,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急剧下降,“中华水塔”水源“告急”。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减少了24%、27%和13%。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完成6~7题。
6.“中华水塔”河流丰盈时期最可能在( C )
A.1、2月 B.3、4月
C.7、8月 D.11、12月
7.针对现状,可采取的措施有( A )
①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 ②鼓励采挖虫草,增加收入 ③禁止用水,保护水源 ④填埋矿坑,恢复地表植被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24青海)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分布着我国珍稀野生动物兔狲(如下图)。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据此完成8~9题。
8.兔狲腹部的长毛和绒毛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 A )
A.寒冷的气候 B.起伏的地形
C.缺氧的环境 D.强烈的光照
9.为了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当( D )
A.扩建周边城镇 B.增加耕地面积
C.建设工业基地 D.保护生态环境
10.(2024新疆)2023年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为“新时代,共事未来”。进口博览会的举行有利于( A )
①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②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③面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④扩大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2024武威模拟)“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对实现“中国梦”不利的是( C )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D.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12.(2024陕西西安模拟)在高原的怀抱里,三江源地区静静沉浸;河流汇聚,孕育生命的长廊;雪山耸立,湖泊如镜,草原上藏羚羊奔跑。这里是自然的宝藏,也是生命的源泉。读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和藏羚羊的自我介绍图,完成下列问题。
【江河源地】
(1)三江源地区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因此被称为“中华水塔”。
【生态湿地】
(2)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请填写下图关键词,认识高原湿地的成因。
①冰雪/冰川;②高原山地/高山高原;③平坦
【保护要地】
三江源地区是藏羚羊、雪豹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有“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之称。
(3)据图说出藏羚羊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答出两点)
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藏羚羊厚实的皮肤和毛发可以抵御寒冷;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藏羚羊的大心脏和大鼻孔有利于吸氧。
(4)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三江源地区存在冰川消退、湖泊沼泽萎缩、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等现象。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至少答出两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