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样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广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样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4:2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广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样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良渚古城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建筑基址和贵族墓地;城外的居住基址具有外廓城的性质;城西北部有浩大的水利系统,既能削减山体的季节性洪峰,又可利用为运输通道。这表明中国(  )
A. 早期遗址分布范围较广 B. 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 已出现了早期国家形态 D. 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超
2.《国语 齐语》中提到:“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 (zhǔ),试诸壤土。”“美金”是指青铜,用来制作兵器;“恶金”是指铁金属,用来制作锄头等农具。这说明(  )
A.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下降 B.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C. 战国时期已使用金属货币 D. 西周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3.战国著名法家代表韩非在《韩非子·扬权》中提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见,韩非子主张()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强化军事理论学习 C. 提倡节俭选贤治国 D. 顺应自然和民心
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包括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和实物史料(指人类在历史活动中使用过,并留存下来的遗物、遗迹和有形的物品)。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②“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 职官志》
A. ①是文献史料 B. ①可以研究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
C. ②是实物史料 D. ②说明中央对地方管理逐渐减弱
5.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其中“第二帝国”隋唐带扩张性,与“第三帝国”明清的“内向、非竞争性”迥然不同。下列印证了明清这一特性的是(  )
A. 闭关锁国的实行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中央集权的衰落 D. 地方势力的膨胀
6.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以下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 中共一大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C.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开幕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7.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史实是(  )
A. 公车上书 B. 创办《时务报》
C. 成立强学会 D.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8.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其评选的最有力证据是(  )
A. 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 B. 开拓疆土,统一蒙古草原
C. 加强皇权,建立行省制度 D. 兴建大都,推行中原文化
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C. 美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D.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10.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段材料指出了(  )
A. 红军长征的胜利意义 B. 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
C. 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 D. 抗美援朝的胜利意义
11.1947年,全国有综合性大学55所、工科院校18所,到1957年综合性大学减少到17所,工科院校则增加到44所。在专业的设置上,工科专业的比重急剧上升,文、法、商等专业的比重急剧下降。高校院系和专业的调整(  )
A.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 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C. 背离了“百花齐放”方针 D. 提高了国民的科技素质
12.2020年5月8号下午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实验取得圆满成功。回顾历史,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B. 神州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D.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3.如图报纸中报道的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A. 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B.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C. 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深远影响
14.2024年11月7日,由中国与希腊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下列全部能够印证希腊文明“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的一组关键词是(  )
A. 两河流域、苏格拉底、种姓制度 B. 大竞技场、德谟克利特、太阳历
C. 帕特农神庙、爱琴海、宙斯像 D. 儒略历、《荷马史诗》、孔雀王朝
15.下面年代尺所示内容,说明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A. 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 B. 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C. 确立了资产阶级独裁 D. 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16.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  )
A. 废除了各地封建特权 B. 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C.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 拓展了法国疆域
17.19世纪20年代,英国主动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一现象说明,英国(  )
A. 自由放任成为社会共识 B. 旨在降低国内生产成本
C. 工业化取得了明显优势 D. 殖民霸权地位已经确立
18.意识到“战争只能带来灾难,欧洲国家之间再不能发生战争”后,为加强团结,促进欧洲一体化,欧洲国家在90年代成立(  )
A. 欧共体 B. 欧盟 C. 北约 D. 华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秦始皇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修筑了以首都为中心,向各方伸展的释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释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两轮车的车轴长度。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西汉社会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具备了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实力。经过汉景帝时对诸侯王叛乱的平定,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下“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
——摘编自《中国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三: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腐朽,豪强势力扩张……农民境况日益恶劣。水旱、虫蝗、风雹和疫病连年不断,地震有时成为一种严重灾害。沉重的赋役……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经济,迫使农民到处流亡……流亡的农民到处暴动。
——摘编自徐寒《中国通史》
(1) 写出材料一图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民到处暴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84年爆发的农民“暴动”。
20.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
材料一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讲是近代中国的一次“自强”和“求富”的运动。 19世纪60至90年代中期,洋务派陆续兴办了19个近代军用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至1894年为止,这批洋务企业的资本达到了263443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然而,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
【制度探索】
材料二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指出变法的必要:“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他建议光绪帝效法日本,推行新政。
材料三《同盟会宣言》中宣布:凡为国民,皆平等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共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享。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思想启蒙】
材料四“1917年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8年蔡元培校长主持编写了▲教科书《国语读本》,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1920年教育部通令全国:‘凡用文言文编的教科书一律废止,各学校逐步采用▲教科书。’”
——摘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实业救国】
材料五下图是近代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大成公司档案史料文献》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分析“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异同。
(3) 材料四中的“▲”指的是什么?材料所述事件有什么积极影响?
(4)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成公司商标蕴含的企业文化精神反映了近代中国哪种经济思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状元实业家”是谁?
(5) 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历程的特点。
2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战争犹如一场瘟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11月 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了会议,并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
1945年2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1945年7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材料三:1939年,情报显示德国正加紧研制原子弹,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积极推动美国原子弹研制。1945年,爱因斯坦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了巨大担忧。1955年,著名的《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发表,提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讨论由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为人类的一员出现。”
--摘编自[美]艾萨克森《爱因斯坦传》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人们对一战的态度并分析这种态度下的战争性质。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材料所述的大国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大国频繁召开会议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这一时期中国为配合英美的太平洋战场而开展了哪一行动?
(3) 材料三中谈到的科技在二战中有何应用?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汲取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视角,反思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A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小题1】丞相、县;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小题2】国家积累了相当充实的财富,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削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小题3】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腐朽,农民境况日益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赋役沉重等;黄巾起义。
20.【答案】【小题1】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选一个即可)
主要原因:只学技术不改变制度。
【小题2】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同点: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变法道路、君主立宪制道路均可);孙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道路、民主共和道路均可)
【小题3】白话文。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小题4】实业救国。张謇。
【小题5】中国近代化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过程,体现出层层递进、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特征。
21.【答案】【小题1】支持;帝国主义争夺战。
【小题2】同盟关系;推动了战争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
【小题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第6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