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第1课时 配合物的形成与空间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及形成条件。2.能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及解释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一、配合物的形成
1.配合物的形成
(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 作步骤
实验 现象 三支试管中均先生成 ,之后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 ,最后变为
结论
(2)研究表明,硫酸铜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的深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为[Cu(NH3)4]SO4,[Cu(NH3)4]SO4溶于水会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说明[Cu(NH3)4]2+中Cu2+和NH3分子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 。
(3)[Cu(NH3)4]2+(配离子)的形成:氨分子中氮原子的 进入Cu2+的 ,C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Cu(NH3)4]2+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结构。
2.配位化合物
(1)概念
由提供 的配位体与接受 的中心原子以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如[Cu(NH3)4]SO4、[Ag(NH3)2]OH等均为配合物。
(2)组成
①中心原子是提供 接受 的离子或原子。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的有 、 、 、 等。
②配位体是提供 的离子或分子,如Cl-、NH3、H2O等。配位体中 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等。
③配位数是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如[Fe(CN)6]4-中Fe2+的配位数为 。
④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 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称为外界。
(1)形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必须存在空轨道,配位体一般都存在着孤电子对。当配位体接近中心原子时,为了增加成键能力,中心原子用能量相近的空轨道杂化,配位体的孤电子对填到中心原子已杂化的空轨道中形成配离子。配离子的空间结构、配位数及稳定性等主要决定于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2)配合物可看作盐类,若内界为阳离子,外界必为阴离子;若内界为阴离子,外界必为阳离子。一般情况下,外界和内界可完全电离。
1.回答下列关于配合物[TiCl(H2O)5]Cl2·H2O的问题。
(1)[TiCl(H2O)5]Cl2·H2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 。
(2)[TiCl(H2O)5]Cl2·H2O在溶液中电离出 。
(3)1 mol [TiCl(H2O)5]Cl2·H2O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产生 mol沉淀。
(4)1 mol [TiCl(H2O)5]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2.现代工业冶金中,2[Au(CN)2]-+Zn2Au+[Zn(CN)4]2-。CN-是常见的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不是N,其主要原因是 。
1.正误判断
(1)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
(2)提供孤电子对的微粒既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
(3)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就是配位化合物( )
(4)配合物[Co(NH3)5Cl]Cl2中的Cl-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
(5)Ni(CO)4是配合物,它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位体构成的( )
2.配位化合物的数量巨大,组成和结构形形色色。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原子、配位体、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位数分别为( )
A.Cu2+、NH3、+2、4 B.Cu+、NH3、+1、4
C.Cu2+、OH-、+2、2 D.Cu2+、NH3、+2、2
3.0.01 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 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
4.回答下列问题:
(1)若BCl3与XYn通过B原子与X原子间的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则该配合物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
(2)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原子提供空轨道。写出NH3·BF3的结构式,并用“→”表示出配位键: 。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结构,[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二、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1.顺反异构
配合物Pt(NH3)2Cl2的中心原子是 ,配位体是 。
(1)Pt(NH3)2Cl2为平面四边形构型,2个相同的配位体在Pt原子的同一侧的称为顺式Pt(NH3)2Cl2(常称为“顺铂”),不在同一侧的称为反式Pt(NH3)2Cl2(常称为“反铂”)。分别写出其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含有 配位体的配合物,若配位体在空间的 不同,就能形成不同几何构型的配合物,其结构不同,性质也有差异,互为同分异构体。
2.常见配合物离子的空间结构
配位数 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结构 结构示意图 实例
2 sp 直线形 [Ag(NH3)2]+、[Cu(NH3)2]2+
4 sp3 正四面体形 [Zn(NH3)4]2+、[CoCl4]2-
dsp2 平面正方形 [Ni(CN)4]2-、[Cu(NH3)4]2+
6 d2sp3 正八面体形 [AlF6]3-、[Co(NH3)6]3+
1.已知Zn2+的4s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结构为( )
A.直线形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2.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离子键
(2)[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结构,[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结构为 。
(1)在判断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时,首先要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结合典型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再判断其空间结构。
(2)如果给定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则可推测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答案精析
一、
1.(1)蓝色沉淀 溶解 深蓝色溶液 生成的Cu(OH)2蓝色沉淀溶于浓氨水 (2)[Cu(NH3)4]SO4[Cu(NH3)4]2++S 相互作用 (3)孤电子对 空轨道 孤电子对
2.(1)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 配位键 (2)①空轨道
孤电子对 F Ag+ Cu2+ Zn2+ ②孤电子对
提供孤电子对 ③6 ④配离子
思考交流
1.(1)Cl-、H2O (2)[TiCl(H2O)5]2+、Cl- (3)2
(4)16NA
2.C的电负性比N小,吸引孤电子对的能力比N弱
应用体验
1.(1)√ (2)√ (3)× (4)× (5)√
2.A [配合物[Cu(NH3)4](OH)2中,Cu2+为中心原子,化合价为+2,配位体为NH3,配位数为4。]
3.B [根据题意知,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根据氯离子守恒知,1个氯化铬(CrCl3·6H2O)中含有2个外界氯离子,剩余的1个氯离子是配位体,所以此氯化铬(CrCl3·6H2O)可能为[Cr(H2O)5Cl]Cl2·H2O。]
4.(1)X (2)N B
(3)
解析 (1)BCl3分子中的B原子的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B原子还有1个空轨道(未杂化的2p轨道),所以B原子与X原子形成配位键时,X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2)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BF3中B原子为sp2杂化,杂化轨道与F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故有一个2p空轨道,与NH3形成配位键。
(3)Cu2+中存在空轨道,而OH-中O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O与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二、
1.Pt2+ NH3和Cl- (1)、
顺式 反式
(2)两种或两种以上 排列方式
应用体验
1.C [Zn2+的4s和4p轨道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与4个Cl-形成4个配位键,所以[ZnCl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2.(1)AB (2)平面正方形(共68张PPT)
专题4 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
<<<
第1课时
配合物的形成与空间结构
1.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从微观角度理解配合物的组成及形成条件。
2.能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及解释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内容索引
一、配合物的形成
二、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课时对点练
配合物的形成
>
<
一
实验操 作步骤
实验 现象 三支试管中均先生成 ,之后随浓氨水的滴入,沉淀逐渐 ,最后变为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配合物的形成
(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一、配合物的形成
蓝色沉淀
深蓝色溶液
溶解
生成的Cu(OH)2蓝色沉淀溶于浓氨水
(2)研究表明,硫酸铜溶液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的深蓝色溶液中的溶质为[Cu(NH3)4]SO4,[Cu(NH3)4]SO4溶于水会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为
,说明[Cu(NH3)4]2+中Cu2+和NH3分子之间存在较为强烈的 。
(3)[Cu(NH3)4]2+(配离子)的形成:氨分子中氮原子的__________
进入Cu2+的 ,C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
原子提供的 形成配位键。[Cu(NH3)4]2+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结构。
[Cu(NH3)4]SO4===[Cu(NH3)4]2++S
相互作用
孤电子对
空轨道
孤电子对
2.配位化合物
(1)概念
由提供 的配位体与接受 的中心原子以 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如[Cu(NH3)4]SO4、[Ag(NH3)2]OH等均为配合物。
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
配位键
(2)组成
①中心原子是提供 接受 的离子或原子。中心原子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过渡金属离子最常见的有 、 、
、 等。
空轨道
孤电子对
Ag+
Cu2+
Zn2+
②配位体是提供 的离子或分子,如Cl-、NH3、H2O等。配位体中 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等。
③配位数是直接与中心原子形成的配位键的数目。如[Fe(CN)6]4-中Fe2+的配位数为 。
孤电子对
提供孤电子对
6
④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 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称为外界。
配离子
归纳总结
(1)形成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必须存在空轨道,配位体一般都存在着孤电子对。当配位体接近中心原子时,为了增加成键能力,中心原子用能量相近的空轨道杂化,配位体的孤电子对填到中心原子已杂化的空轨道中形成配离子。配离子的空间结构、配位数及稳定性等主要决定于杂化轨道的数目和类型。
(2)配合物可看作盐类,若内界为阳离子,外界必为阴离子;若内界为阴离子,外界必为阳离子。一般情况下,外界和内界可完全电离。
1.回答下列关于配合物[TiCl(H2O)5]Cl2·H2O的问题。
(1)[TiCl(H2O)5]Cl2·H2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是 。
(2)[TiCl(H2O)5]Cl2·H2O在溶液中电离出 。
(3)1 mol [TiCl(H2O)5]Cl2·H2O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产生 mol沉淀。
(4)1 mol [TiCl(H2O)5]2+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Cl-、H2O
[TiCl(H2O)5]2+、Cl-
2
16NA
2.现代工业冶金中,2[Au(CN)2]-+Zn===2Au+[Zn(CN)4]2-。CN-是常见的配位体,提供孤电子对的是C不是N,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C的电负性比N小,吸引孤电子对的能力比N弱
1.正误判断
(1)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2)提供孤电子对的微粒既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3)有配位键的化合物就是配位化合物
(4)配合物[Co(NH3)5Cl]Cl2中的Cl-均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
(5)Ni(CO)4是配合物,它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位体构成的
√
×
×
√
√
2.配位化合物的数量巨大,组成和结构形形色色。配合物[Cu(NH3)4](OH)2的中心原子、配位体、中心原子的化合价和配位数分别为
A.Cu2+、NH3、+2、4 B.Cu+、NH3、+1、4
C.Cu2+、OH-、+2、2 D.Cu2+、NH3、+2、2
√
配合物[Cu(NH3)4](OH)2中,Cu2+为中心原子,化合价为+2,配位体为NH3,配位数为4。
3.0.01 mol氯化铬(C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AgNO3处理,产生0.02 mol AgCl沉淀,此氯化铬最可能为
A.[Cr(H2O)6]Cl3 B.[Cr(H2O)5Cl]Cl2·H2O
C.[Cr(H2O)4Cl2]Cl·2H2O D.[Cr(H2O)3Cl3]·3H2O
√
根据题意知,氯化铬(CrCl3·6H2O)和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根据氯离子守恒知,1个氯化铬(CrCl3·6H2O)中含有2个外界氯离子,剩余的1个氯离子是配位体,所以此氯化铬(CrCl3·6H2O)可能为[Cr(H2O)5Cl]Cl2·H2O。
4.回答下列问题:
(1)若BCl3与XYn通过B原子与X原子间的配位键结合形成配合物,则该配合物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是 。
X
BCl3分子中的B原子的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进行sp2杂化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B原子还有1个空轨道(未杂化的2p轨道),所以B原子与X原子形成配位键时,X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2)NH3与BF3可以通过配位键形成NH3·BF3, 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原子提供空轨道。写出NH3·BF3的结构式,并用“→”表示出配位
键: 。
N
B
NH3中N原子为sp3杂化,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BF3中B原子为sp2杂化,杂化轨道与F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故有一个2p空轨道,与NH3形成配位键。
(3)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Cu(OH)4]2-。不考虑空间结
构,[Cu(OH)4]2-的结构可用示意图表示为 。
Cu2+中存在空轨道,而OH-中O原子上有孤电子对,故O与Cu2+之间以配位键结合。
返回
>
<
二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二、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1.顺反异构
配合物Pt(NH3)2Cl2的中心原子是 ,配位体是 。
(1)Pt(NH3)2Cl2为平面四边形构型,2个相同的配位体在Pt原子的同一侧的称为顺式Pt(NH3)2Cl2(常称为“顺铂”),不在同一侧的称为反式Pt(NH3)2Cl2(常称为“反铂”)。分别写出其结构简式。
Pt2+
NH3和Cl-
答案
、
顺式 反式
(2)结论:含有 配位体的配合物,若配位体在空间的
不同,就能形成不同几何构型的配合物,其结构不同,性质也有差异,互为同分异构体。
两种或两种以上
排列方式
配位数 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结构 结构示意图 实例
2 sp 直线形 [Ag(NH3)2]+、[Cu(NH3)2]2+
2.常见配合物离子的空间结构
配位数 杂化轨道类型 空间结构 结构示意图 实例
4 sp3 正四面体形 [Zn(NH3)4]2+、[CoCl4]2-
dsp2 平面正方形 [Ni(CN)4]2-、[Cu(NH3)4]2+
6 d2sp3 正八面体形 [AlF6]3-、[Co(NH3)6]3+
1.已知Zn2+的4s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结构为
A.直线形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
Zn2+的4s和4p轨道形成的4个sp3杂化轨道,与4个Cl-形成4个配位键,所以[ZnCl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2.Cu2+能与NH3、H2O、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1)[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填字母)。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离子键
(2)[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结构,[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结构为 。
AB
平面正方形
方法技巧
(1)在判断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时,首先要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结合典型实例的结构示意图再判断其空间结构。
(2)如果给定配合物的空间结构,则可推测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返回
课时对点练
题组一 配合物的形成
1.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A.Ag+、NH3 B.H2O、H+
C.Co3+、CO D.Ag+、H+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三项中,Ag+、H+、Co3+能提供空轨道,NH3、H2O、CO能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
D项中,Ag+与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2.下列关于配合物[Zn(NH3)4]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配位数为6
B.配位体为NH3和Cl-
C.[Zn(NH3)4]2+为内界
D.Zn2+和NH3以离子键结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合物[Zn(NH3)4]Cl2中外界是Cl-,内界是[Zn(NH3)4]2+,Cl-和[Zn(NH3)4]2+以离子键结合,[Zn(NH3)4]2+中Zn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Zn2+和NH3以配位键结合,配位数为4。
3.能区别[Co(NH3)4Cl2]Cl和[Co(NH3)4Cl2]NO3两种溶液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CCl4 D.浓氨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本题主要考查配合物的结构,其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离子键,一般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AgNO3溶液,一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一种溶液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别。
4.实验室中可用KSCN或K4[Fe(CN)6]来检验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ⅧB族,属于ds区
B.FeCl3与KSCN溶液混合,得到的配合物K2[Fe(SCN)5]中,提供空轨道
的是Fe3+,配体是SCN-,配位数是5
C.K4[Fe(CN)6]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K4[Fe(CN)6]与Fe3+反应可得到一种蓝色沉淀(普鲁士蓝),其化学式为
Fe4,普鲁士蓝的内界是,其中Fe元素为+3价,
外界是Fe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Fe为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Ⅷ族,属于d区,A错误;
K2[Fe(SCN)5]中,中心原子为Fe3+,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是SCN-,配体提供孤电子对,配位数是5,B正确;
K4[Fe(CN)6]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但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
蓝色沉淀(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Fe4,其中Fe元素为+2价,外界是Fe3+,D错误。
5.ZnSO4溶于氨水形成[Zn(NH3)4]SO4,其中配离子[Zn(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NH3)4]SO4里只含有共价键
B.[Zn(NH3)4]SO4中配体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四面体形
C.1 mol [Zn(NH3)4]SO4固体中σ键的数目为16NA
D.若用2个Cl-替换[Zn(NH3)4]2+中的2个NH3,可得到2种新的配离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Zn(NH3)4]SO4里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故A错误;
[Zn(NH3)4]SO4中配体是NH3,NH3中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4,价层
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四面体形,故B正确;
[Zn(NH3)4]SO4中4个氨分子与锌离子通过4个配位键结合形成配离子[Zn(NH3)4]2+,每个氨分子内含有3个σ键,S中S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4个σ键,所以1 mol [Zn(NH3)4]SO4固体中σ键的数目为20NA,故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离子[Zn(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所以用2个Cl-替换[Zn(NH3)4]2+中的2个NH3,可得到1种新的配离子,故D错误。
6.下列有关配合物[Co(NH3)4Cl2]Cl和[Co(NH3)5(H2O)]Cl3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配体分子的键角:NH3>H2O
B.C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C.两种配合物中Co3+的配位数均为6
D.1 mol配合物分别加足量AgNO3溶液,均得到3 mol AgCl沉淀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mol配合物[Co(NH3)4Cl2]Cl含1 mol外界氯离子,加足量AgNO3溶液,得到1 mol AgCl沉淀;1 mol配合物[Co(NH3)2(H2O)]Cl3含3 mol外界氯离子,加足量AgNO3溶液,得到3 mol AgCl沉淀,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江西宜春高二质检)配合物Na2[Fe(CN)5(NO)]可用于离子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极性键
B.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原子为Fe3+,配位数为6,配位原子只
有C
C.1 mol配合物中含σ键数目为12NA
D.该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易电离,1 mol配合物电离共得到3NA阴、阳
离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合物内界中存在配位键,内界和外界之间存在离子键,又内界CN-、NO中存在极性键,A正确;
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原子为Fe3+,配体为CN-和NO,配位原子为C和N,配位数为6,B错误;
配位键也属于σ键,配体CN-中含有1个σ键,NO中含有1个σ键,所以1 mol 配合物中σ键数目为(6+1×5+1)NA=12NA,C正确;
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完全电离成Na+和[Fe(CN)5(NO)]2-,1 mol配合物Na2[Fe(CN)5(NO)]电离共得到3NA阴、阳离子,D正确。
8.如图是配合物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叶绿素只含有H、Mg、C元素
B.该叶绿素是配合物,中心原子是镁离子
C.该叶绿素是配合物,其配位体是N元素
D.该叶绿素不是配合物,而是高分子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该化合物还含有O元素和N元素,A错误;
Mg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而化合物中Mg与4个氮
原子形成化学键,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Mg与
N间存在配位键,该物质为配合物,B正确、D错误;
因氮原子还与碳原子成键,因此只能说氮原子是配
位原子而不能说是配位体,C错误。
题组二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9.铂的两种化合物a和b,其中a为 ,b为 。实验测得a和b具
有不同的特性:b具有抗癌作用,而a没有。则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a和b属于同一种物质
②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a和b的空间结构是平面四边形
④a和b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为a和b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a和b不是同
一种物质;a和b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和b若为四面体,则没有这两种异构体,因此a和b只能是平面四边形。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物质常呈八面体形空间结构
B.[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
C.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均为正四面体形结构
D.已知[Cu(NH3)2]2+的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则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可以是正四面体形,也可以是平面四边形。
11.(2024·济南高二检测)铜氨溶液可以吸收CO,反应方程式为[Cu]+
+CO+NH3 [Cu(NH3)3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配体NH3和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分别为N、O
D.[Cu(NH3)3C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d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A正确;
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B错误;
配体NH3和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分别为N、C,C错误;[Cu(NH3)3C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D错误。
12.(2023·天津高二质检)Fe3+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应用广泛。Fe3+可与H2O、SCN-、F-、Cl-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Fe(H2O)6]3+、红色的[Fe(SCN)6]3-、无色的[FeF6]3-、黄色的[FeCl4]-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已知:向Co2+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蓝色的[Co(SCN)4]2-配离子;Co2+不能与F-形成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Ⅰ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Fe3+水解产物的颜色造成
B.向溶液Ⅲ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C.可用NaF和KS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Co2+
D.为了能观察到溶液Ⅰ中[Fe(H2O)6]3+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Fe(H2O)6]3+使溶液呈浅紫色,
Fe3+易水解,Ⅰ中溶液呈黄色
可能是由Fe3+水解生成Fe(OH)3等造成,故A正确;
向溶液Ⅲ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SCN-浓度增大,使[Fe(SCN)6]3-(aq)
+6F-(aq) [FeF6]3-(aq)+6SCN-(aq)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故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先向溶液中加足量NaF溶液,再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含有Co2+,否则不含Co2+,故C正确;
Fe(NO3)3溶液中加稀盐酸形成黄色的[FeCl4]-,观察不到[Fe(H2O)6]3+的颜色,故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顺铂[Pt(NH3)2Cl2]是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碳铂(如图所示)是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属于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毒副作用低于顺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铂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碳铂的中心原子铂(Ⅱ)的配位数为4
C.顺铂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D.1 mol 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错,四元环上均为饱和碳原子,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
一平面上;
B对,由结构简式可知,Pt的配位原子为2个N原子、2个O原
子,配位数为4;
C错,顺铂中N原子形成3个N—H键和1个配位键,则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D错,C—H键、C—C键、C—O键、N—H键、配位键均为σ键,1个C==O键中有1个σ键,则1 mol 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含有σ键的数目为26NA。
14.(2024·威海高二期末)配合物在许多尖端领域如激光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的研究、催化剂的研制、自组装超分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Ni与CO形成的配合物Ni(CO)4为无色液体,易溶于CCl4、CS2等有机溶剂。Ni(CO)4为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 ,该配合物中配位原子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非极性
1∶1
碳原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Ni(CO)4易溶于CCl4、CS2等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可知,Ni(CO)4为非极性分子;单键均为σ键,1个CO分子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8∶8=1∶1,该配合物中碳原子和镍原子形成配位键,配位原子为碳原子。
(2)《诗经》言“缟衣茹藘(茜草)”,茜草中的
茜素与矾土中的Al3+、Ca2+生成的红色配合物
X是最早的媒染染料。 基态Ca2+的核外电子的
运动状态有 种,配合物X中Al3+的配体除 外还有 ,
茜素水溶性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8
H2O、OH-
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羟基、酮羰基
能和水
分子形成氢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钙为20号元素,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基态Ca2+,则核外电子数为18,运动状态有18种。
15.(1)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H—O—H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H2O分子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孤电子对占据2个sp3杂化轨道,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水分子为V形;H3O+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孤电子对占据1个sp3杂化轨道,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H3O+为三角锥形。因此H2O与H3O+的键角不同,微粒的空间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配离子[Cu(NH3)2(H2O)2]2+的中心原子是 , 配位体是 ,配位数为 。
(3)过渡元素钴有两种化学式均为Co(NH3)5BrSO4的配合物,且配位数均为6,它们分别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
和 。鉴别两者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样并滴加_____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u2+
NH3、H2O
4
[Co(NH3)5Br]2+
[Co(NH3)5SO4]+
BaCl2(或
AgNO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配合物的配位数均为6可知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可能是[Co(NH3)5Br]2+和[Co(NH3)5SO4]+,可根据外界离子进行鉴别。
(4)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一种Cd2+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1 mol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 mol,该螯合物中N的杂化方式有 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题给图示可知,通过螯合作用形成了3个环,每个环中Cd2+均可与2个N原子或2个氧原子形成配位键,即1个Cd2+与4个N原子分别形成4个配位键,与2个O原子分别形成2个配位键,因此1 mol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6 mol;由题给图示可知,该配
合物中所有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杂化,即杂化方式只有1种。
返回作业22 配合物的形成与空间结构
(分值:100分)
(选择题1~10题,每小题5分,11~13题,每小题6分,共68分)
题组一 配合物的形成
1.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Ag+、NH3 B.H2O、H+
C.Co3+、CO D.Ag+、H+
2.下列关于配合物[Zn(NH3)4]Cl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配位数为6
B.配位体为NH3和Cl-
C.[Zn(NH3)4]2+为内界
D.Zn2+和NH3以离子键结合
3.能区别[Co(NH3)4Cl2]Cl和[Co(NH3)4Cl2]NO3两种溶液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CCl4 D.浓氨水
4.实验室中可用KSCN或K4[Fe(CN)6]来检验Fe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元素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ⅧB族,属于ds区
B.FeCl3与KSCN溶液混合,得到的配合物K2[Fe(SCN)5]中,提供空轨道的是Fe3+,配体是SCN-,配位数是5
C.K4[Fe(CN)6]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K4[Fe(CN)6]与Fe3+反应可得到一种蓝色沉淀(普鲁士蓝),其化学式为Fe4,普鲁士蓝的内界是,其中Fe元素为+3价,外界是Fe2+
5.ZnSO4溶于氨水形成[Zn(NH3)4]SO4,其中配离子[Zn(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NH3)4]SO4里只含有共价键
B.[Zn(NH3)4]SO4中配体的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四面体形
C.1 mol [Zn(NH3)4]SO4固体中σ键的数目为16NA
D.若用2个Cl-替换[Zn(NH3)4]2+中的2个NH3,可得到2种新的配离子
6.下列有关配合物[Co(NH3)4Cl2]Cl和[Co(NH3)5(H2O)]Cl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配体分子的键角:NH3>H2O
B.C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
C.两种配合物中Co3+的配位数均为6
D.1 mol配合物分别加足量AgNO3溶液,均得到3 mol AgCl沉淀
7.(2023·江西宜春高二质检)配合物Na2[Fe(CN)5(NO)]可用于离子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配合物中存在离子键、配位键、极性键
B.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原子为Fe3+,配位数为6,配位原子只有C
C.1 mol配合物中含σ键数目为12NA
D.该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易电离,1 mol配合物电离共得到3NA阴、阳离子
8.如图是配合物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叶绿素只含有H、Mg、C元素
B.该叶绿素是配合物,中心原子是镁离子
C.该叶绿素是配合物,其配位体是N元素
D.该叶绿素不是配合物,而是高分子化合物
题组二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
9.铂的两种化合物a和b,其中a为,b为。实验测得a和b具有不同的特性:b具有抗癌作用,而a没有。则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和b属于同一种物质
②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a和b的空间结构是平面四边形
④a和b的空间结构是四面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6时,物质常呈八面体形空间结构
B.[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
C.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均为正四面体形结构
D.已知[Cu(NH3)2]2+的中心原子采取sp杂化,则其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11.(2024·济南高二检测)铜氨溶液可以吸收CO,反应方程式为[Cu]++CO+NH3[Cu(NH3)3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u+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C.配体NH3和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分别为N、O
D.[Cu(NH3)3C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d
12.(2023·天津高二质检)Fe3+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应用广泛。Fe3+可与H2O、SCN-、F-、Cl-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Fe(H2O)6]3+、红色的[Fe(SCN)6]3-、无色的[FeF6]3-、黄色的[FeCl4]-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向Co2+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生成蓝色的[Co(SCN)4]2-配离子;Co2+不能与F-形成配离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 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Fe3+水解产物的颜色造成
B.向溶液 Ⅲ 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C.可用NaF和KS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Co2+
D.为了能观察到溶液 Ⅰ 中[Fe(H2O)6]3+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13.顺铂[Pt(NH3)2Cl2]是1969年发现的第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碳铂(如图所示)是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的简称,属于第二代铂族抗癌药物,其毒副作用低于顺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铂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碳铂的中心原子铂(Ⅱ)的配位数为4
C.顺铂分子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2
D.1 mol 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含有σ键的数目为12NA
14.(14分)(2024·威海高二期末)配合物在许多尖端领域如激光材料、超导材料、抗癌药物的研究、催化剂的研制、自组装超分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Ni与CO形成的配合物Ni(CO)4为无色液体,易溶于CCl4、CS2等有机溶剂。Ni(CO)4为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 ,该配合物中配位原子为 。
(2)《诗经》言“缟衣茹藘(茜草)”,茜草中的茜素与矾土中的Al3+、Ca2+生成的红色配合物X是最早的媒染染料。
基态Ca2+的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有 种,配合物X中Al3+的配体除外还有 ,茜素水溶性较好的主要原因是 , 。
15.(18分)(1)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氧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中H—O—H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2)配离子[Cu(NH3)2(H2O)2]2+的中心原子是 ,配位体是 ,配位数为 。
(3)过渡元素钴有两种化学式均为Co(NH3)5BrSO4的配合物,且配位数均为6,它们分别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的化学式可能为 和 。鉴别两者的实验方法是分别取样并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
(4)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配体与同一中心离子(或原子)通过螯合配位成环而形成的配合物为螯合物。一种Cd2+配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1 mol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 mol,该螯合物中N的杂化方式有 种。
答案精析
1.D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必须是一方能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能提供空轨道,A、B、C三项中,Ag+、H+、Co3+能提供空轨道,NH3、H2O、CO能提供孤电子对,所以能形成配位键;D项中,Ag+与H+都只能提供空轨道,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2.C [配合物[Zn(NH3)4]Cl2中外界是Cl-,内界是[Zn(NH3)4]2+,Cl-和[Zn(NH3)4]2+以离子键结合,[Zn(NH3)4]2+中Zn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Zn2+和NH3以配位键结合,配位数为4。]
3.A [本题主要考查配合物的结构,其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离子键,一般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加入AgNO3溶液,一种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一种溶液无明显现象,可以区别。]
4.B [Fe为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第4周期Ⅷ族,属于d区,A错误;K2[Fe(SCN)5]中,中心原子为Fe3+,中心原子提供空轨道,配体是SCN-,配体提供孤电子对,配位数是5,B正确;K4[Fe(CN)6]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但不存在非极性共价键,C错误;蓝色沉淀(普鲁士蓝)的化学式为Fe4,普鲁士蓝的内界是,其中Fe元素为+2价,外界是Fe3+,D错误。]
5.B [[Zn(NH3)4]SO4里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故A错误;[Zn(NH3)4]SO4中配体是NH3,NH3中N原子杂化轨道数为=4,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是四面体形,故B正确;[Zn(NH3)4]SO4中4个氨分子与锌离子通过4个配位键结合形成配离子[Zn(NH3)4]2+,每个氨分子内含有3个σ键,S中S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4个σ键,所以1 mol [Zn(NH3)4]SO4固体中σ键的数目为20NA,故C错误;配离子[Zn(NH3)4]2+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所以用2个Cl-替换[Zn(NH3)4]2+中的2个NH3,可得到1种新的配离子,故D错误。]
6.D [1 mol配合物[Co(NH3)4Cl2]Cl含1 mol外界氯离子,加足量AgNO3溶液,得到1 mol AgCl沉淀;1 mol配合物[Co(NH3)2(H2O)]Cl3含3 mol外界氯离子,加足量AgNO3溶液,得到3 mol AgCl沉淀,D错误。]
7.B [配合物内界中存在配位键,内界和外界之间存在离子键,又内界CN-、NO中存在极性键,A正确;配离子为[Fe(CN)5(NO)]2-,中心原子为Fe3+,配体为CN-和NO,配位原子为C和N,配位数为6,B错误;配位键也属于σ键,配体CN-中含有1个σ键,NO中含有1个σ键,所以1 mol配合物中σ键数目为(6+1×5+1)NA=12NA,C正确;配合物为离子化合物,完全电离成Na+和[Fe(CN)5(NO)]2-,1 mol配合物Na2[Fe(CN)5(NO)]电离共得到3NA阴、阳离子,D正确。]
8.B [该化合物还含有O元素和N元素,A错误;Mg的最高化合价为+2价,而化合物中Mg与4个氮原子形成化学键,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Mg与N间存在配位键,该物质为配合物,B正确、D错误;因氮原子还与碳原子成键,因此只能说氮原子是配位原子而不能说是配位体,C错误。]
9.C [因为a和b具有不同的特性,所以a和b不是同一种物质;a和b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和b若为四面体,则没有这两种异构体,因此a和b只能是平面四边形。]
10.C [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可以是正四面体形,也可以是平面四边形。]
11.A [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故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A正确;NH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B错误;配体NH3和CO中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分别为N、C,C错误;[Cu(NH3)3C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D错误。]
12.D [[Fe(H2O)6]3+使溶液呈浅紫色,Fe3+易水解, Ⅰ 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Fe3+水解生成Fe(OH)3等造成,故A正确;向溶液 Ⅲ 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SCN-浓度增大,使[Fe(SCN)6]3-(aq)+6F-(aq)[FeF6]3-(aq)+6SCN-(aq)平衡逆向移动,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故B正确;先向溶液中加足量NaF溶液,再加KSCN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含有Co2+,否则不含Co2+,故C正确;Fe(NO3)3溶液中加稀盐酸形成黄色的[FeCl4]-,观察不到[Fe(H2O)6]3+的颜色,故D错误。]
13.B [A错,四元环上均为饱和碳原子,则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对,由结构简式可知,Pt的配位原子为2个N原子、2个O原子,配位数为4;C错,顺铂中N原子形成3个N—H键和1个配位键,则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D错,C—H键、C—C键、C—O键、N—H键、配位键均为σ键,1个CO键中有1个σ键,则1 mol 1,1 环丁二羧酸二氨合铂(Ⅱ)含有σ键的数目为26NA。]
14.(1)非极性 1∶1 碳原子 (2)18 H2O、OH- 分子中含有亲水性的羟基、酮羰基 能和水分子形成氢键
解析 (1)Ni(CO)4易溶于CCl4、CS2等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可知,Ni(CO)4为非极性分子;单键均为σ键,1个CO分子含有1个σ键、2个π键,分子中σ键与π键个数之比为8∶8=1∶1,该配合物中碳原子和镍原子形成配位键,配位原子为碳原子。(2)钙为20号元素,钙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基态Ca2+,则核外电子数为18,运动状态有18种。
15.(1)a (2)Cu2+ NH3、H2O 4
(3)[Co(NH3)5Br]2+ [Co(NH3)5SO4]+
BaCl2(或AgNO3) (4)6 1
解析 (1)H2O分子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孤电子对占据2个sp3杂化轨道,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水分子为V形;H3O+中氧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4个杂化轨道,孤电子对占据1个sp3杂化轨道,由于孤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H3O+为三角锥形。因此H2O与H3O+的键角不同,微粒的空间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由配合物的配位数均为6可知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可能是[Co(NH3)5Br]2+和[Co(NH3)5SO4]+,可根据外界离子进行鉴别。(4)由题给图示可知,通过螯合作用形成了3个环,每个环中Cd2+均可与2个N原子或2个氧原子形成配位键,即1个Cd2+与4个N原子分别形成4个配位键,与2个O原子分别形成2个配位键,因此1 mol该配合物中通过螯合作用形成的配位键有6 mol;由题给图示可知,该配合物中所有N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2杂化,即杂化方式只有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