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窈窕(tiǎo) 君子好逑(hào)
B.荇菜(xìng) 寤寐(wù) 在水之湄(mèi)
C.芼之(mào) 蒹葭(jiā) 在水之涘(sì)
D.未晞(xī) 溯洄(shuò) 水中沚(zh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窈窕淑女( )
(2)左右芼之( )
(3)左右流之( )
(4)蒹葭苍苍( )
(5)白露未晞( )
(6)道阻且跻[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琴瑟”本是乐器名,这里用作动词。
D.“钟鼓乐之”的“乐”本是“快乐”的意思,这里是意动用法。
4.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道阻且长 年且九十
B.左右流之 道阻且右
C.左右采之 蒹葭采采
D.溯洄从之 钟鼓乐之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多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7.根据提示,用原文语句填空。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3)《关雎》中抒写了幻想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通过“溯洄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8.学完本课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品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识国学】《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②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活动二: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3)【活动三:传国学】为了激励大家来读《诗经》,请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示例:《诗经》知识竞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关雎》,完成练习。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是哪一句?
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11.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13、简要赏析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表达效果。
14.下面对《关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
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写出了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时苦闷、焦灼的心情。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
15. 这首诗写“君子”对意中人的追求过程,期间“君子”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6.诗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男主人公的追寻之路艰险、漫长?
17.诗中哪些句子表明男主人公的意中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本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
19、14.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0.下列对《蒹葭》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诗歌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句“蒹葭苍苍……宛在水中央”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
1、C 2.(1)美、美好 (2)挑选 (3)捞取 (4)茂盛的样子 (5)干 (6)(路)高 3.D 4.C 5.D 6.D 7.(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8.(1)①示例一:《诗经》包括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最有价值。
示例二:《诗经》分为风、雅、颂,国风和部分小雅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②示例一:国风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示例二:国风是民间文学中的幽兰,香泽后世。
(2)示例:《诗经》朗诵比赛;《诗经》知识讲座
(3)示例:《诗经》朗诵比赛;《诗经》知识讲座
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她,把她当作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1、《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不低俗,即所谓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即所谓的“哀而不伤”。
12、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13、当主人公对淑女的追求没有得到答复,心中炽热的情感并没有冷却下来,反而对佳人更加相思,无论是睡着了还是醒着时,梦中、眼前总是出现少女的形象,刻画了主人公忧思、悲苦难眠的形象。
14.D
15、初遇时的兴奋→追求不到的苦闷→想象与姑娘举行婚礼的快乐。
16、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17、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18、景物特点:凄清而苍凉的秋景。作用: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
19、执着地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
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