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六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小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选材从来不是国产动画电影的掣时之处,庞大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
化宝库。神话传说所具有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为故事新编提供了可塑性,成为再创作的契机。国产
动画电影采用拼贴、戏仿的方式整合故事资源,而非全然原创,这有利于用原作名声达到电影宣传的
目的,具有降低市场风险的意义。故事新编的重点不在于选材,而在于用材。国产动画电影利用以旧
带新、避重就轻的叙事模式,以旧故事的外壳讲述新的精神内核,避开旧故事的叙事重心,扩充民间
故事留白、打捞神话传说遗珠,悄然挪动叙事主线、大胆启用边缘线索,在旧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加
工、重塑与反转。
改编经典人物的形象是故事新编的难点之一,神话传说人物有其相对固定的大众文化印象,特别
是哪吒、杨戬、白娘子、姜子牙这类形象,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文化印象。一
方面,启用大众熟知的文化形象降低了观影门槛,有助于影片的生产与宣传:另一方面,对这类形象
进行改编无异于挑战固有文化印象,一旦与大众印象出现理解性的偏差,就容易产生不被认同的窘
境。
从《魔童降世》到《杨戬》,国产动画电影在文学改编中避不开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即“大家“大
爱“大我”和“小家“小爱“小我”孰轻孰重的问题。国产动画电影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而这类文本本
身蕴含着“大家“大爱”的价值观。在改编中,电影却对以往故事中相对次要的内容重新赋予价值,提取
古典文化与现代精神相呼应的部分,如尊重个体命运、强调个人主义、重视个性价值等,在频具人文
关怀色彩的同时,又呼应了现代性“人的发现”这一价值观念。简言之,以“小”切入故事的动画电影取得
了较大的成功,而以“大”为主题的电影则多数陷入“讲不好故事”的争议中。
(摘编自王天然《故事如何新编?一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文学改编考论》)
材料二
“新编”之后的故事,具有了宫廷权谋、血亲争斗、忠良蒙冤等多重爆点,这无疑提升了影片的可
读性和商业性。其实,近年来的多部以传统神话传说改编创作的动画电影,都有这样的倾向。《哪吒
之魔童降世》强化了哪吒“忤逆不孝”的“反传统”色彩,《姜子牙》强化了主人公为个人价值反抗集体意
志的孤胆英雄色彩。这样的改编,顺应了当下青年亚文化追求个性的潮流,收获了不少粉丝。然而,
对于传统故事体系及其背后伦理体系的颠覆性重构,却隐含着从“神话虚无主义”陷入个值虚无主义”泥
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