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海原县甘城小学 王连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三角形的高。
2、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三角形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猜猜看,屏幕上会出现什么图形?
学生:三角形……
(课件出示第一组图形)
2、教师:怎么是这些图形,有三角形吗?这个可以有。我们可以把它分割成三角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组织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学生思考什么是三角形。
(3)指名说自己认为的三角形。
(4)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5)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概念。
2、讨论:如何来区分三角形。
(1)小组讨论,认识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三角形的高。
(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组织学生画一条高,画在刚才画的那个三角形上面。
(2)在三角形上标明垂足、高和底。
教师注意强调:通常画高时用虚线,还要标明垂直符号。
(3)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有三条高。
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动手画一画,并相互交流。
学生在画高时可能会出现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画高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引导理解这样三角形的高怎么画。
课件出示三条高的几种情况。
4、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1)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初步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
(2)实验。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通过拉三角形和四边形对比引导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举例说一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根据经验互相说一说。
三、反馈应用
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时作业。
填空。
1、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有( )个顶点。
2、三角形有( )条高。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 )原理。
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并给他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三、画出下列三角形的一条高,并标明高和底。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断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