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中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5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点拨中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25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6: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25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一、单元概述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由于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武士道。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为阿拉伯国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促进了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传播。
封建时代日本的大化改新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创立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960年
北宋建立
5世纪
7世纪初
622年
646年
8世纪中期
12世纪
晚期
1868年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日本大化改新开始
日本幕府统治时期
伊斯兰教
创立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
阿拉伯帝国
成为当时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帝国
618年
唐朝建立
遣唐使来华学习推动
中国
二、时空观念
三、知识结构
统一
概况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一:古代日本
(1)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2)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1)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2)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背景
时间
领导者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性质
意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二:大化改新
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②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646年开始
孝德天皇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仿效中国唐朝典章制度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改新之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
背景
形成
发展 (幕府)
特点
四、考点梳理
考点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经济: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形成庄园
(2)政治: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小武士团追随、服从大武士团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
源赖朝(1147—1199)
伊斯兰教第一圣地、诞生地——麦加
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时间:
地点:
创立者:
信徒:
经典:
基本教义:
四、考点梳理
考点四:伊斯兰教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麦加
穆罕默德
穆斯林
《古兰经》
独尊真主安拉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创始人
创立时间
创始地区
基本教义
共同特点
释迦牟尼
耶稣
穆罕默德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古代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消灭欲望
忍受苦难、死后升天
信仰唯一的神,
真主安拉
1、都诞生在亚洲;
2、都宣扬忍耐顺从;
3、都曾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综合归纳:世界三大宗教
形成
扩张
疆域
四、考点梳理
考点五:阿拉伯帝国
①622年,穆罕默德麦加传教失败,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
②630年,占领麦加。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半岛各部落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哈里发为了争夺商路和土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先后征服西亚、北非、西班牙和中亚等地。到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东起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至黑海、里海,南达尼罗河→地跨亚欧非三洲
伊斯兰教推动阿拉伯国家统一,统一过程传播了伊斯兰教
翻译
数学
医学
文学
意义
四、考点梳理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考点六:阿拉伯文化
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1)在消化、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2)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智慧宫中的翻译者
1.2021年3月,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对广大穆斯林说,新冠肺炎病毒没什么可怕!人们可以通过向安拉祈福而获得打败病毒的精神力量。据此判断,哈梅内伊信奉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雏形诞生在 ( )
A.麦加 B.耶路撒冷 C.麦地那 D.巴格达
3.既传播了宗教,又利用宗教建立起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D
C
B
五、考场显身手
4.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翻译为阿拉伯文。这一举措 ( )
A.扩大了帝国版图 B.促进了文化繁荣
C.促成了半岛统一 D.增强了经济实力
5.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泛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
A.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使阿拉伯文化区形成 B.文化发展是阿拉伯帝国繁荣的重要体现
C.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地区得到广泛的交流 D.阿拉伯文化影响了东西方文化发展
 
C
B
五、考场显身手
6.右图是“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
A. 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 天皇统治时期的日本
C. 6世纪前的日本 D.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7.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8. 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形成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据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  )
A.大化改新时期 B.幕府统治时期
C.倒幕运动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C
B
A
五、考场显身手
9.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归封建武士首领“将军”,天皇形同虚设。日本进入武士专权的幕府始于( )
A.德川幕府 B.镰仓幕府 C.室盯幕府 D.江户幕府
10.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仿效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D.倡导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C.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
B
五、考场显身手
11.他创立了伊斯兰教,并把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联结成一个伟大的民族,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他是( )
A.穆罕默德 B.耶稣
C.乔达摩·悉达多 D.亚历山大
A
12.阿拉伯人使用了印度人创造的“0”符号和十进制,并把这种印度数字传到欧洲。据此推知,阿拉伯文化 ( )
A.沟通东西 B.自主创新
C.承前启后 D.根植本土
A
五、考场显身手
13.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保存和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 )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古代日本人 D.古代阿拉伯人
D
14. 7—8世纪,唐朝西部有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它迅速扩张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并与唐朝发生了怛罗斯之战。该帝国是 (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D
五、考场显身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