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前禁止擅自复制、传播
2025年(4月)深圳市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联合测试
历史
说明:全卷共8页、满分70分,和道德与法治合考100分仲,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右下图为《哪氏》系列动画电彩中的“结界兽”,该形象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A.殷墟甲骨文的字型
B.三星堆青铜人头像
C.秦始皇陵的兵马俑
D.马王堆汉墓的帛画
2.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
秦国
商鞅变法
受公族特权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B.维护周王室的权威
C.大力发展小农经济
D.以考试方式选官员
3.山西大同某北魏贵族幕葬出土的漆画屏风,绘有帝舜、晋文公、汉成帝等汉族历史人物,画风与
东晋《女史箴图》相似。这主要反映了()
A.鲜卑族放弃传统习俗
B.佛教文化在鲜卑族广泛传播
C.南北艺术风格的统一
D.汉族文化对鲜卑上层的影响
4.《贞观政要》载:“比至(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能印证这一说法的直接证
据是()
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B.洛阳含嘉仓遗址的考古发现
C.隋朝设置的科举制
D.唐玄宗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
5.唐代敦煌壁画多描绘佛教故事,人物形象庄严肃穆:宋代《清明上河图》则以市井生活为题材,
展现普通人的劳动与娱乐。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绘画技法上的进步
B.宗教文化的衰落
C.艺术世俗化的倾向
D.中央集权的强化
历史第1页(共8页)
6.识读下列一组图,其适合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
有
明代淡门一果阿
明清流通的西班牙银元
《粤海关史话》书影
明清外销青花瓷
一里斯本航线图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
B.世界性经济互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商品经济的发展
7.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
种变化进一步加刷,同时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兴起。这两次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现出的特点是(
)
A.被动转型,曲折发展
B.一蹴而就,全面转型
C.同步进行,各自发展
D.相互矛盾,阻碍发展
8.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从容就义: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前写下《与妻
书》的绝笔信,表示要“为天下人谋永福”。这些事迹体现了()
A.改良主义者彻底失败
B.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C.革命党人的牺牲精神
D.列强侵略不断加刷
9.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领袖,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
史。下面是他的两首词,对应的题目应是(
西江月·①
西江月·②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
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
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A.①南昌起义②井冈山
B.①秋收起义②平型关
C.①遵义会议②娄山关
D.①秋收起义②井冈山
10.下面是我国工业化进程示意图,其反映出我国工业化的突出特征是()
洋务运动
张寒等兴办实业“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
19世纪60-90年代
20世纪初
1953-1957年底1956-1976年
1978年至今
近代工业兴起
近代工业初步发展奠定社会主义工初步形成了独立、比社会主义工业
业化初步基础校完整的工业体系
化快速发展
A.近代化起步后持续、高速发展
B.工业化的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C.跨越时代,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D.苏联援助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
历史第2页(共8页)2025年(4月)深圳市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联合测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意)
2
3
4
5
6
7
%
9
10
&
0
B
C
B
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A
A
c
D
D
B
二、非选择题(2大题,共36分)
18.(18分)
(1)原因:①古代中国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课程,是因为儒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居正统
地位。它服务于科举选官,是培养官僚的思想基础,对维护统治有重要作用。(2分)
②欧洲侧重“七艺”,兼顾其他专业学科,是因为城市兴起和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需要
教士、法律、医学等专业人才。(2分)
(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科技进步,社会急需工程技术与科学人才。(2分)
趋势:课程设置向实用学科(数学、工程学等)倾斜: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或“教
育大众化趋势明显”)。(2分,任答一点即可)
作用:培养了大量技术和创新型人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工业技术不断
革新(或“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撑,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生
产力提升。(2分,任答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3)特点:在民族危机中诞生:经历从中西融合到科学精神培养的转型;始终服务国家救
亡与建设需求。(4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
(4)共同趋势:教学方式数字化(或“线上课程普及”):教有国际化(或“培养全球视
野人才”):持续改革创新。(2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1分)
启示:大学需紧跟时代需求调整教育模式:文化交融与开放合作是发展动力:教育对
国家竞争力起关键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
19.(18分)
(1)【示例1】我选电影《林肯》
相关事件: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分)
时代要求:维护国家统一与废除奴隶制。(2分)
史实说明: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围绕奴隶制矛盾激化,南方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
引发内战。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动员民众参战,并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将战争
目标从维护联邦统一升华为解放奴隶的正义事业,最终推动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通过,
废除奴隶制。(3分)
【示例2】我选电影《建党伟业》
相关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或“中共一大”)。(1分)
时代要求:反帝反封建、探索救国道路,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2分)。
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面临列强侵略与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激发了民族觉醒。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先进分子于1921年成立中国
共产党,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