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教材梳理
机械运动
课程
标准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停地运动.
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近三年
广东中考
考查情况 年份 题型 考查点 分值
2022 年 选择题
实验题 长度的估测
刻度尺的读数 3 分
2 分
2023 年 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题 长度的估测
刻度尺的读数
速度公式的运用 3 分
1 分
2 分
2024 年 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题 参照物
刻度尺的读数
速度公式的应用 3 分
1 分
2 分
课标
解读
与
命题
规律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对机械运动相对性及其特点的掌握;建立“参照物”“运动”“静止”等概念才能深入认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我们的世界是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且永不停息的运动世界;对时间与长度的要求是既会估测又会选用工具进行测量(独立操作);要求理解速度、会运用计算公式,要求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预计2025年考查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为主,占2~6分.考查重点是参照物、时间和长度的测量、速度的简单计算.
1.(2024 武汉)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词中有这样的描写: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其中“不觉船移”所选的参
照物可能是(
)
A
A.船在水中的倒影
C.被船惊飞的鸟
B.船周围的浮萍
D.船附近岸边的花草
2.(2024 宁夏)宁夏西吉土豆淀粉含量高,深受人们喜爱.某初
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土豆的实际
长度约为(
)
B
A.1 mm
B.10 cm
C.50 cm
D.1 m
3.(2023 自贡)图中物体 A 的长度为________cm,停表的读数
为________s.
答案:2.75 110
4.(2024 宜宾)2024 年 2 月 11 日,在游泳世锦赛男子 4×100
米自由泳决赛中,我国运动员潘展乐在第一棒游出 46.80 秒的好成
绩,比此前保持的男子 100 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提高了 0.06 秒,以
看台为参照物,潘展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他在决赛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运动
2.14
考点 1 长度、时间的测量
停表
秒
小时
1.时间及其测量: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测量时间,日常生活
中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s),其他
时间单位还有:________(h)、_______(min).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______min=________s.
分
60
3600
刻度尺
米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2.长度及其测量: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_____测量长度,日
常生活中常用直尺、卷尺测量长度.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_______(m), 其他长度单位还有: ________(km)、 ________(dm)、
________(cm)、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nm).它
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 m=________km=______dm=______cm=
________mm=________μm=________nm.
纳米
10-3
10
102
103
106
109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求“五会”:会选、会放、会看、
会读、会记.
量程
分度值
紧靠
垂直
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合适的刻度
尺.
下一位
数值
单位
会放:刻度尺的零刻线(如果零刻线磨损,也可以从其他刻度
量起)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________被测物体且
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__.
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__.
会记:记录数据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
4. 误差: ________ 与 ________ 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 误差是
________( 选填“不可”或“可以”) 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两种方
法:
测量值
真实值
不可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
考点 2 机械运动
改变
运动
参照物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_____叫机械
运动,简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大至宇宙天体,
小至分子微粒都在不停地运动,可以说,世界处于不停地_____中.
2.参照物: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________.
运动
静止
不同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然
后看所研究的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改变了,
那么物体就是________ 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
________的.对于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状态也
可能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_.
相对性
考点 3 运动的快慢——速度
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路程
时间
(1)相同时间,对比________.(2)相同路程,对比________.
2.速度 : ________ 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 速度是描述物体的
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路程
运动快慢
3.计算公式:v=________.该公式有两组单位,若路程单位用
________,时间单位用________,那么速度单位用 km/h;若路程
单位用 m,时间单位用________,那么速度单位用________.
1 m/s=________km/h.
4.运动速度保持不变,运动路径是直线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
_________.
km
h
s
m/s
3.6
匀速直线
运动
精讲 1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例 1】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
用下列哪种尺子最合适(
)
A.量程 15 cm,分度值 0.5 mm
B.量程 10 m,分度值 1 dm
C.量程 30 cm,分度值 1 mm
D.量程 3 m,分度值 1 mm
解析: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
一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
二是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在满足测量要
求的前提下,选择测量工具时尽可能地选择量程较小的工具,一
般这样的工具准确程度高,测量结果误差小.A、C 选项的尺子的
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B 选项的尺子的量程
是 10 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 1 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
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D 选项的尺子的量程是 3 m,满足测量要
求,分度值是 1 mm,准确程度较高,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
答案:D
变式拓展
1.(2022 常德)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__cm.
答案:2.90
2.(2022 十堰)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s,停表读
数是________s.
答案:0.1
338.5
精讲 2 运动的描述
【例 2】(2024 自贡)2024 年 3 月 20 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
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解析: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
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
变化.升空过程中,以地球、月球或太阳为参照物时,鹊桥二号和
长征八号相对于地球、月球或太阳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鹊
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也是运动的.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
征八号相对于鹊桥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答案:A
变式拓展
D
3.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
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
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
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 “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
红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
C.站台,另一列火车
D.另一列火车,站台
精讲 3 运动的快慢
【例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6 s,甲在乙前面 1.2 m 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解析:本考点是广东中考的高频考点.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s
与运动时间 t 成正比,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
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 s 与所对应
的时间 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
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答案:D
本题中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
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 m/s,乙的速度
v乙=0.1 m/s,v甲>v乙,故A错误.读图可知,经过6 s,甲运动了
1.2 m,乙运动了0.6 m,因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
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 m-0.6 m=0.6 m处,故B错误.
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
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
误,D正确.
变式拓展
4.如图甲是某行驶中的汽车的速度计,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为
________km/h,这时路边有如图乙的指示牌,若保持此速度行驶,
到南昌西站需要时间为________;若小明爸爸所用时间为 20 min,
则小明爸爸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超速.
答案:30 1 h 有
精讲 4 测量平均速度
【例 4】同在 N 城工作的小王和小林结伴自己开车一起去看
车展,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某一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后再次启动汽
车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车从图示起点处(车头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
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摄像头开始拍照,以后车沿直线向右运
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 0.2 s 曝光一次,仔细观察频闪照片,如
果该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 0.8 s 到达 D 处,填写表格中所缺的数
据(不需要估读).
位置 起点 A B C D
时间/s 0 0.2 0.4 0.6 0.8
路程/m 0 1 4 9
全程的平均速度/(m·s-1)
解析:本考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
直接通过观察图示,运用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即可得到缺少的数据;
确定总路程和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全程的平均速度.由图可
知第三个 0.2 s 到达第 9 格,第四个 0.2 s 到达第 16 格(16 m);已
答案:16 20
变式拓展
5.(2024 北京)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
A 位置下落到 B 位置,A、B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cm,所
用的时间为 0.2 s,依据公式 v=________可计算出这个过程
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
6.(2024 吉林)如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
置.
(1)为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
________的坡度.
(2)B 为 AC 中点,sAC=1 m,两次实验小车都从 A 点由静止下
滑,到达 C 点所用时间为 2.8 s,到达 B 点所用时间为 2 s,则小车
通过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
答案:(1)小
(2)0.25 (3)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