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道热点题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填空题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50道热点题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填空题专练(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4-10 17:54:1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0道热点题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填空题专练
1.如图,中,,平分交于点D,点E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2.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   .
3. 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4.如图,在 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C,BD于点M,N;②以点C为圆心,BM长为半径作弧,交CB于点P,交CD于点Q;③以点P为圆心,MN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E,连结CE并延长交对角线BD于点F,若∠CBD=45°,BC=5,DF=2,则对角线BD的长为   .
5.如图,在中,.将沿射线折叠,使点A与边上的点D重合,E为射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的周长最小时,的长为    .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的平分线、分别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的长为   .
7.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8.如图,在矩形中,10,,点,分别在,上,且,为直线上一动点,连接,将沿所在直线翻折得到,当点恰好落在直线上时,的长为   .
9.如图,在正方形中,点P为对角线上一点,且,点H为线段上一动点,过点H作于点E,作于点F,则的值为    .
10.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的,它的对角线长为,则它的面积是   .
11.如图,中,三条中位线围成的的周长是则的周长是   .
12.已知线段的长为2,以为边在的下方作正方形.取边上一点,以为边在的上方作正方形.过作,垂足为点,如图.若正方形与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则的长为   .
1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中,边上的高是   .
14.如图,正方形和边长分别是a和b(),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C,G,D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这个图形基础上再画一个正方形,使得新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和面积之和,下列四个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符合要求的是   (填写序号即可).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 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②作直线MN交CD于点E.若DE=3,CE=5,则该矩形的周长为    .
16.如图,在中,,D、E分别为边、上的点,且,,连接、交于点F ,则的度数为   .
17.如图,有一台救火飞机沿东西方向,由点飞向点,已知点为其中一个着火点,已知,,,飞机中心周围以内可以受到洒水影响,若该飞机的速度为,则着火点受到洒水影响   秒
18.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是a,化简的结果为   .
19.如图,P为正方形内一点,过P作直线交于点E,过P作直线交、于G、H,且.若,.以下结论:
①为等边三角形;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   .
20.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下列说法:①是等腰三角形,;②折叠后和一定相等;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和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是   (填序号).
21.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此最短路径的长为   .
22.如图,在等腰中,,是的高,,分别是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23.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是DE上一点,且∠AFC=90°,若BC=12,AC=8,则DF的长为   .
24.如图,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E为线段的中点.若,,则边的长为   .
25.如图,在长为,宽为的长方形中,采用如图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   截出2个面积为正方形木板,填“能”或“不能”)
26.已知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则c的取值范围是   .
27.如图,将长为10m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使其顶端A距离地面6m.若将梯子顶端A向上滑动2m,则梯子底端B向左滑动   m.
28.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则AC的长为   .
29.
(1)已知,则的值是   .
(2)若,则的平方根是   .
30.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   .
31.[模型观念]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则的长为   .
32.如图,中,,分别以的三条边为直角边作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   .
33.如图所示,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梯子的底端B到墙根O的距离为,一不小心梯子顶端A下滑了4米到C,底端B滑动到D,那么的长是   .
34.如图,菱形中,,相交于O,于E,连接,,则的度数为   .
35.平行四边形中,,则   °.
36.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的网格,已知点A,B,C,D均在格点上,且点C,D不重合,,则长为   .
37.《九章算术》中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其地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的处(如图),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尺?则该问题的水深是   尺.
38.如图,是正方形对角线交点,是线段上一点.若,,则的长为   .
39.已知在矩形中,,,,,
(1)   
(2)   
40.如图,点P是中斜边(不与A,C重合)上一动点,分别作于点M,作于点N,点O是的中点,若,,当点P在上运动时,则的最小值是   .
41.填空:
(1)   .
(2)   .
42.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为边AD的中点,连接CE交对角线BD于点.若,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4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平分,交于点,平分,交于点,,,则的长为    .
44.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D;②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③连接交于点,若,则   .
45.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46.如图,在正方形中,E,F分别是上的一点,且,若,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47.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点分别是线段上的点.若,则的长为   .
4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4,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80°,则MN的长是   .
49.如图,中,,D是线段上一个动点,以为边在外作等边.若F是的中点,当取最小值时,的周长为   .
50.如图,在矩形ABCD中,M为BC边上一点,连接AM,过点D作DE⊥AM,垂足为E.若DE=DC=1,AE=2EM,则BM的长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0道热点题型】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试卷·填空题专练
1.如图,中,,平分交于点D,点E为的中点,连接,则的长为   .
【答案】5
2.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   .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等腰△ABC中,OA=OB=3,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C⊥AB,根据勾股定理可得OC= ,又因OM=OC= ,于是可确定点M对应的数为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C=,故OM=OC=.
3. 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可得:x-2024≥0,
解得:x≥2024,
故答案为:x≥2024.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4.如图,在 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C,BD于点M,N;②以点C为圆心,BM长为半径作弧,交CB于点P,交CD于点Q;③以点P为圆心,MN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E,连结CE并延长交对角线BD于点F,若∠CBD=45°,BC=5,DF=2,则对角线BD的长为   .
【答案】7
5.如图,在中,.将沿射线折叠,使点A与边上的点D重合,E为射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的周长最小时,的长为    .
【答案】10
6.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的平分线、分别与相交于点、,与相交于点,若,,,则的长为   ,的长为   .
【答案】;
7.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解析】【解答】解:解:∵,且,
∴,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结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解。
8.如图,在矩形中,10,,点,分别在,上,且,为直线上一动点,连接,将沿所在直线翻折得到,当点恰好落在直线上时,的长为   .
【答案】或20
9.如图,在正方形中,点P为对角线上一点,且,点H为线段上一动点,过点H作于点E,作于点F,则的值为    .
【答案】
10.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的,它的对角线长为,则它的面积是   .
【答案】30
11.如图,中,三条中位线围成的的周长是则的周长是   .
【答案】30
12.已知线段的长为2,以为边在的下方作正方形.取边上一点,以为边在的上方作正方形.过作,垂足为点,如图.若正方形与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则的长为   .
【答案】
13.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中,边上的高是   .
【答案】
【解析】【解答】解:∵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为:,
,,
设的高为h,则,即,

故答案为:.
【分析】先求出所在的长方形的面积为20,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14.如图,正方形和边长分别是a和b(),点B,C,E在同一直线上,点C,G,D在同一直线上,如果在这个图形基础上再画一个正方形,使得新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和面积之和,下列四个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符合要求的是   (填写序号即可).
【答案】①③④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A和点C为圆心,大于 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N;②作直线MN交CD于点E.若DE=3,CE=5,则该矩形的周长为    .
【答案】24
【解析】【解答】解:由作图可知MN垂直平分AC,连接EA,
则EA=EC=5,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C=90°,

∴ 矩形ABCD的周长为
故答案为:24.
【分析】由作图可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再由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A等于EC,从而构造斜边是5,直角边是3的直角三角形ADE,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长,进而求得矩形的周长。
16.如图,在中,,D、E分别为边、上的点,且,,连接、交于点F ,则的度数为   .
【答案】
17.如图,有一台救火飞机沿东西方向,由点飞向点,已知点为其中一个着火点,已知,,,飞机中心周围以内可以受到洒水影响,若该飞机的速度为,则着火点受到洒水影响   秒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作于,设,在上,且,如图:
,,,







着火点受到洒水影响的时间为秒;
故答案为:.
【分析】过C作CH⊥AB于H,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CB=90°,再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18.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是a,化简的结果为   .
【答案】 a+1
【解析】【解答】解:由数轴得:a<1,
∴a-1<0,
∴a<1,

故答案为:-a+1.
【分析】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得出a<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根据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得绝对值等于0
19.如图,P为正方形内一点,过P作直线交于点E,过P作直线交、于G、H,且.若,.以下结论:
①为等边三角形;
②;
③;
④;
其中正确的序号有   .
【答案】①②④
20.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EBD,那么下列说法:①是等腰三角形,;②折叠后和一定相等;③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④和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正确的是   (填序号).
【答案】①③④.
21.如图,一只蚂蚁沿着边长为2的正方体表面从点A出发,经过3个面爬到点B,如果它运动的路径是最短的,则此最短路径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 将正方体展开,右边与后面的正方形与前面正方形放在一个面上,展开图如图所示,此时AB最短,
由勾股定理得,
故答案为:
【分析】先将正方体展开,右边与后面的正方形与前面正方形放在一个面上,展开图如图所示,此时AB最短,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2.如图,在等腰中,,是的高,,分别是上一动点,则的最小值为   .
【答案】
23.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是DE上一点,且∠AFC=90°,若BC=12,AC=8,则DF的长为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D、E分别为AB、AC的中点,故DE=BC=6,而AFC=90,E为AC的中点,故EF=AC=4,DF=DE-EF=6-4=2,即DF=2
故答案为:2.
【分析】由中位线定理可得DE的长,由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性质可得EF,即可得DF的长.
24.如图,在中,,点D为边的中点,点E为线段的中点.若,,则边的长为   .
【答案】
25.如图,在长为,宽为的长方形中,采用如图的方式,在这块木板上   截出2个面积为正方形木板,填“能”或“不能”)
【答案】能
26.已知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则c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27.如图,将长为10m的梯子AB斜靠在墙上,使其顶端A距离地面6m.若将梯子顶端A向上滑动2m,则梯子底端B向左滑动   m.
【答案】2
28.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则AC的长为   .
【答案】5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OA=OB.
∵∠AOD=120°,
∴∠AOB=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O=AB=2.5,
∴AC=2AO=5.
故答案为:5.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得OA=OB,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AOB=60°,推出△AOB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O=AB=2.5,据此不难求出AC的长.
29.
(1)已知,则的值是   .
(2)若,则的平方根是   .
【答案】(1)19
(2)
【解析】【解答】(1)
解得x=3,
y=5,
(2) , 且
解得a=10,b=-6,
的平方根是 ,
【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得非负性列方程解得x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再代入式子即可求解;
(2)根据二次根式,绝对值的非负性列出关于a,b的方程,解得a,b的值进而求解.
30.已知,,则代数式的值为   .
【答案】
31.[模型观念]如图,在中,是边上的中线,,,,则的长为   .
【答案】
32.如图,中,,分别以的三条边为直角边作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   .
【答案】6
33.如图所示,梯子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梯子的底端B到墙根O的距离为,一不小心梯子顶端A下滑了4米到C,底端B滑动到D,那么的长是   .
【答案】8
【解析】【解答】解:在直角三角形中,
,,

,,

在中

故答案为:8.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梯子移动过程中长短不变,所以,又由题意可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再根据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答案.
34.如图,菱形中,,相交于O,于E,连接,,则的度数为   .
【答案】20°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AD=40°,
∴∠DAO=∠BAD=20°,AC⊥BD,DO=BO,AD∥BC,
∴∠DOA=90°,
∴∠ADO=90°-∠DAO=70°,
∵AD∥BC,DE⊥BC,
∴DE⊥AD,
∴∠ADE=90°,
∴∠ODE=∠AD∠E-∠ADO=20°,
∵DE⊥BC,
∴∠DEB=90°,
∵DO=BO,
∴OE=BD=OD,
∴∠OED=∠ODE=20°.
故答案为:20°.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DAO=∠BAD=20°,AC⊥BD,DO=BO,AD∥BC,则∠ADO=90°-∠DAO=70°,∠ODE=∠ADE-∠ADO=20°,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可得OE=BD=O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D=∠ODE,据此解答.
35.平行四边形中,,则   °.
【答案】110
【解析】【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
故答案为:110.
【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和互补,和相等,再通过和的差求得的度数,进而求得的度数.
36.如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的网格,已知点A,B,C,D均在格点上,且点C,D不重合,,则长为   .
【答案】
37.《九章算术》中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池塘,其地面是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的处(如图),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尺?则该问题的水深是   尺.
【答案】12
38.如图,是正方形对角线交点,是线段上一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39.已知在矩形中,,,,,
(1)   
(2)   
【答案】(1)45
(2)
【解析】【解答】解:(1)∵矩形ABCD,∠EAF=45°,
∴∠BAD=90°,
∴∠BAE+∠DAF=∠BAD-∠EAF=90°-45°=45°;
故答案为:45;
(2)如图,过点E作EH⊥AF于点H,连接EF,
设DF=m,
∵,,,,
∴AE=,AF=,
在Rt△AHE中,EH=,S△AEF=AF×EH=,
∵S△AEF=S平行四边形ABCD-S△ABE-S△ADF-S△EFC=4×8-×2×4-×8×m-×6×(4-m)=16-m,
∴,
解得:,
故答案为:.
【分析】(1)利用角的运算和等量代换可得∠BAE+∠DAF=∠BAD-∠EAF=90°-45°=45°;
(2)过点E作EH⊥AF于点H,连接EF,设DF=m,利用S△AEF=AF×EH=,再求出m的值即可.
40.如图,点P是中斜边(不与A,C重合)上一动点,分别作于点M,作于点N,点O是的中点,若,,当点P在上运动时,则的最小值是   .
【答案】1.2
41.填空:
(1)   .
(2)   .
【答案】(1)
(2)
【解析】【解答】解:(1)原式=
=
=;
故答案为:
(2)原式=
=
=.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去根号,观察各分数的特征,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结合,然后根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以及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计算即可求解;
(2)同理可求解.
42.如图,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为边AD的中点,连接CE交对角线BD于点.若,则菱形ABCD的面积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
四边形是菱形,
,,,,,

,,
,,

点为的中点,







故答案为:.
【分析】先利用菱形的性质得到等腰三角形,找到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再通过菱形面积公式求面积.
4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平分,交于点,平分,交于点,,,则的长为    .
【答案】
44.如图,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D;②分别以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③连接交于点,若,则   .
【答案】
45.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46.如图,在正方形中,E,F分别是上的一点,且,若,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
【答案】
47.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点分别是线段上的点.若,则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过点A作AM⊥BD于点M,过点B作BN⊥AC于点N,如图所示:
∵矩形,
∴DA=CB,
∴,
∴,
∴MA=NB,
∴△EMA≌△FNB(HL),
∴NF=EM,
设EM=NF=a,
∵MA=NB,
∴△BMA≌△ANB(HL),
∴MB=NA,
∴3-a=1+a,
解得a=1,
∴NA=MB=2,
由勾股定理得,
∴,
∴的长为,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A作AM⊥BD于点M,过点B作BN⊥AC于点N,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得到DA=CB,进而得到,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MA=NB,然后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EMA≌△FNB(HL)即可得到NF=EM,设EM=NF=a,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证明△BMA≌△ANB(HL)即可得到MB=NA,进而即可求出a,再结合题意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4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4,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ABD=20°,∠BDC=80°,则MN的长是   .
【答案】2
【解析】【解答】解:作PH⊥MN于H,
∵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
∴PM= AB=2,PN= CD=2,PM∥AB,PN∥CD,
∴∠MPD=∠ABD=20°,∠BPN=∠BDC=80°,PM=PN,
∴∠MPN=120°,
∵PM=PN,
∴∠PMN=30°,MH=HN,
∴PH= PM=1,
由勾股定理得,MH= = ,
∴MN=2MH=2 ,
故答案为:2 .
【分析】作PH⊥MN于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出PM、PN、∠MP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49.如图,中,,D是线段上一个动点,以为边在外作等边.若F是的中点,当取最小值时,的周长为   .
【答案】6
50.如图,在矩形ABCD中,M为BC边上一点,连接AM,过点D作DE⊥AM,垂足为E.若DE=DC=1,AE=2EM,则BM的长为   .
【答案】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MB=∠DAE,
∵DE=DC,
∴AB=DE,
∵DE⊥AM,
在△ABM和△DEA中,
∴AM=AD,
∵AE=2EM,
∴BC=AD=3EM,
连接DM,如图所示:
在 和 中,
∴EM=CM,
∴BC=3CM,
设EM=CM=x,则BM=2x,AM=BC=3x,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x= ,
∴BM= ;
故答案为 : .
【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可证得AB=CD,∠B=∠C=90°,AD=BC,AD∥BC,由此可证得∠AMB=∠DAE,AB=DE;利用AAS证明△ABM≌△DEA,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AM=AD,结合已知条件可证得BC=AD=3EM,连接DM,利用HL证明△DEM≌△DCM,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EM=CM,BC=3CM;设EM=CM=x,则BM=2x,AM=BC=3x,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可得到BM的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