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课题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教科书 书 名:地理选必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教材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青岛市有关水资源的统计数据,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地理实践力。 2.指导学生运用图文、数据等相关资料,能够说明青岛市水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水资源问题与其它地理要素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提出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保护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青岛市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水资源的安全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 区域水资源问题的形成原因
课前活动
课前学生分小组查找近几年的《青岛市水资源公报》、《青岛市统计年鉴》,获得下列青岛市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的图文、数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播放青岛市海水淡化的视频,提出驱动问题: 1.视频中青岛市海水淡化的主要目的? 2.青岛市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吗? 3.青岛市的缺水程度?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采用“一境到底”的模式,以青岛市为案例,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过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参考标准,以人均水资源量来衡量缺水程度。我们能不能用收集来的具体数据来衡量青岛市的缺水程度?
新课讲解 环节一: 探究青岛市水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请第一小组的组长分享小组查阅到的资料,组织学生探究青岛市近年来人均水资源量。 2.引导学生思考青岛为什么会极度缺水。 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水资源短缺的一般思路,建构思维导图。 1.思考并回答青岛为什么会极度缺水。 2.整理思维导图。 明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1.第二、三小组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后,引导学生描述青岛市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①降水总量较少 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2.第四小组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后,引导学生描述青岛市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降水空间分配不均。 3.第五小组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后,引导学生描述青岛市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用水需求的关系: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区域不匹配。 4.第六小组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后,引导学生描述青岛市水资源用水量的变化特点: ①总量增加,呈逐年上升趋势 ②生活用水量明显增加 ③人工生态环境补水用水量增加明显 5.引导设问:青岛市水资源分布与用水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有哪些? 通过完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总结: ①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可供水量不稳定 ②人口稠密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 ③用水总量上升,且需水量增长速度快。 ④生活和生态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成了很大的压力。 1.第二小组分享展示青岛(南村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月统计图。 2.第三小组分享展示2011-2023年青岛市年降水量变化图。 3.第四小组分享展示2023年青岛市降水空间分布图。 4.第五小组分享展示2023年青岛各区人均水资源量。 5.第六小组分享展示青岛市水资源用水量的变化。 6.思考并完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1.通过小组合作收集统计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地理实践力。 2.培养学生读图归纳技能和地理图形转化技能,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 3.正确认识青岛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
承转过渡 针对以上现状,请提出青岛市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
新课讲解 环节二: 探究青岛市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 1.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总结青岛市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 2.完善思维导图 从不同角度出发,大胆发言,提出主要措施: ①借水: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 ②存水: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③增水:海水淡化 ④节水: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1.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讨青岛市水资源安全保护的措施,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绘制思维导图。 1.结合青岛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及其保护措施,类比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保护措施,进行迁移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 2.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