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0:36:58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习作:游____
跟着作家去旅行——我是金牌小导游
16《海上日出》
组文阅读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任务一
学日出变化,仿写日落,做一级小导游
任务二
学游记,写游览路线,做二级小导游
任务三
解密作家的游览密码
任务四
写游记,金牌导游争霸赛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一课时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地下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神奇的双龙洞,跟着作家学写游记。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执教。1923年,出版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1.了解作者和背景
1957 年,叶圣陶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散文集《小记十篇》中。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1.了解作者和背景
2.请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突兀森郁、孔隙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3.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用多种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1)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2)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3)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4)名目:事物的名称。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3.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用多种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质疑问难。(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问。)
4.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读,评价。
评价标准 星级
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色的热爱。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记”是什么意思?
记:记载、记录、记叙。
本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
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2.默读课文,圈画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并按提示共同完成游览路线图。
路上→ ( ) → ( ) → ( ) → ( ) → 出洞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本文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
写游记时,我们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游览经过会更清晰明了。
3. 画出游览路线图,再次体会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1.在游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作者描写得最详细?
2. 通过作者的描写,孔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狭窄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添加标题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从乘船体验来写孔隙狭小,通过“挤压”这个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空间很压抑,给人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作者描写自己的卧船姿势,要把全身每一个部位都贴在船上,从中感受到作者乘船时的紧张、害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贴”字能否换成“触”“挨”?
——“贴”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整个身体都紧紧地贴着船底,而“触”“挨”可能只是部分、宽松的接触而已,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3. 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景点的特点。
默读第2-7自然段,作者还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
作者走到了哪里 特点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3. 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景点的特点。
作者还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
作者走到了哪里 特点
洞口、外洞 很宽、宽敞
内洞 黑、奇、大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够从文中找出 1 处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试着说出特点。
能够从文中找出 2 处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试着说出特点。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方法一
添加标题
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
方法二
写法总结
抓住景物的特点,将景物的描写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写作。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双龙洞的景色。我们还学习了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将景物的描写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写作的方法。(共13张PPT)
习作:游____
跟着作家去旅行——我是金牌小导游
16《海上日出》
组文阅读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任务一
学日出变化,仿写日落,做一级小导游
任务二
学游记,写游览路线,做二级小导游
任务三
解密作家的游览密码
任务四
写游记,金牌导游争霸赛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精读引领课
第二课时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阅读《苏州漫步(节选)》,完成下面的要求。
1.默读文章,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圈画地点变化的词语,理一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入口走廊→涵碧山房→游廊→闻木樨香轩→小蓬莱→曲溪楼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它像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
2. 作者抓住了留园的什么特点来描写景物?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3. 围绕“含蓄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将留园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在所有的园林当中,我最爱“留园”。它像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入口处一条朴实的走廊,普通的庭院。……园林中部的池台亭榭便隐约可见。等到穿过“涵碧山房”,站在近水的凉台上时,只见一派假山迎面而起,山石犬牙交错,“可亭”的六角高耸在山石的上面,高高低低的三道小桥横卧在山涧上。
情景交融 相得益彰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活动二:初试身手,写游览路线
活动二:初试身手,写游览路线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写一写。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能画出参观路线
能按照参观的顺序写出来
活动二:初试身手,写游览路线
对照评价标准,完成自评和互评,根据他人的意见修改练笔。
得到两颗星的同学,恭喜你成为二级小导游啦!
活动三:聚焦易错字,书写练习

上宽下窄,上面写得扁一些。
活动三:聚焦易错字,书写练习

左右结构,对等平分。右部“页”形瘦长,上轻下重。

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 。

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同学们,《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苏州漫步(节选)》两篇文章虽然描写景物不同,却都运用了游览的顺序写景的。我们也练习了按游览顺序写参观路线,希望同学们在本次习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顺序去写景。
课堂总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二、拓展资源
丛书:《苏州漫步(节选)》《天然湖与果子沟》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任务二:学游记,写游览路线,做二级小导游
第一课时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金华,走进那神奇的双龙洞,跟着作家学写游记。
活动一:识记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1.了解作者和背景。
叶圣陶,名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执教。1923年,出版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
你知道叶圣陶老爷爷为什么会写这篇文章吗?
——1957年,叶圣陶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散文集《小记十篇》中。
2.请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用多种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杜鹃、宽窄、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化多端、上源、突兀森郁、孔隙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1)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2)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3)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峰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
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4)名目:事物的名称。
质疑问难。(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问。)
4.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互读,评价。
出示评价表,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评价标准 星级
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
活动二:整体感知内容,理清游览路线。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本文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色的热爱。
《记金华的双龙洞》里的“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记录、记叙。
本篇文章的体裁是游记。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
你能像他们这样给自己的游记起个题目吗?
2.默读课文,圈画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并按提示共同完成游览路线图。
路上→( )→( )→( )→( )→出洞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展示游览的路线,明确写景顺序。
——游览顺序。写游记时,我们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游览经过会更清晰明了。
3.画出游览路线图,再次体会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活动三:欣赏景物,感受特点。
1.说说游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作者描写得最详细。通过作者的描写,孔隙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思考:船到底有多小呢?你读出了孔隙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孔隙的特点的?
合作交流,明确答案。
——狭小。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小船)具体写出了孔隙的狭小。通过生动的数量关系,“一只小船”“两个人并排仰卧”“没法容第三个人”,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孔隙的空间狭窄。
(2)假如这时候你就是游客,仰卧在小船里,工人拉着绳子,帮助你穿过孔隙,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
课件出示: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思考:这两句话是如何写出孔隙狭小的特点的?
——从乘船体验来写孔隙狭小,通过“挤压”这个词,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空间很压抑,给人一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在这样空间低矮的环境之下,如果我们把头稍微抬起来一点儿会怎样?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此时的我们必须小心翼翼,慢慢通过。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思考:这句话是如何写出孔隙狭小的特点的?
——作者描写自己的卧船姿势,要把全身每一个部位都贴在船上,从中感受到作者乘船时的紧张、害怕。
“贴”字能否换成“触”“挨”?
——不能,因为“贴”字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整个身体都紧紧地贴着船底,而“触”“挨”可能只是部分、宽松的接触而已,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了孔隙的狭小。
3.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景点的特点。
默读第2~7自然段,作者还游览了哪里?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借助表格概括特点。注意作好圈画批注。
作者走到了哪里 特点
——洞口、外洞:很宽、宽敞
内洞:黑、奇、大
出示评价表,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评价标准 星级
能够从文中找出1处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试着说出特点 ☆
能够从文中找出2处描写景物的句子,并试着说出特点 ☆☆
4.总结写法。
——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将景物的描写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写作。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一道欣赏了双龙洞的景色。我们还学习了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将景物的描写同自己的感受结合起来进行写作的方法。
第二课时
活动一:拓展阅读,移步换景。
阅读《苏州漫步(节选)》,完成下面的任务。
1.自由读文章,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圈画地点变化的词语,理一理作者的游览顺序。
——入口走廊→涵碧山房→游廊→闻木樨香轩→小蓬莱→曲溪楼
2.作者抓住了留园的什么特点来描写景物?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表达。
——它像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
3.围绕“含蓄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将留园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在所有的园林当中,我最爱“留园”。它像所有的艺术杰作一样,带着深深的含蓄。入口处一条朴实的走廊,普通的庭院。……园林中部的池台亭榭便隐约可见。等到穿过“涵碧山房”,站在近水的凉台上时,只见一派假山迎面而起,山石犬牙交错,“可亭”的六角高耸在山石的上面,高高低低的三道小桥横卧在山涧上。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自己的感受,使得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活动二:学以致用,写游览路线。
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根据下面的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再按顺序写一写。
对照评价标准,完成自评和互评,根据他人的意见修改练笔。
得到两颗星的同学,恭喜你成为二级小导游啦!
活动三:聚焦易错字,书写练习。
重点指导“臀、端、额、窄”的写法。
臀——上宽下窄,上面写得扁一些。
窄——上宽下窄,下面的部分是“乍”。
额——左右结构,对等平分。右部“页”形瘦长,上轻下重。
端——左窄右宽,左低右高。
课堂小结:
同学们,《记金华的双龙洞》和《苏州漫步(节选)》两篇文章虽然描写景物不同,却都运用了游览的顺序。我们也练习了按游览顺序写参观路线,希望同学们在本次习作中学会运用这样的顺序去写景。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