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西亚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解析版)
(满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一)“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了中国与西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一艘来自中国的货轮计划从广州出发,经印度洋、红海,最终抵达地中海沿岸的西亚某港口。读图据此完成 1~3 题。
1.货轮在航行过程中,经过的重要海峡是( )
A. 马六甲海峡 B. 白令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2.该货轮到达西亚时,发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西亚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输往的地区不包括( )
A. 东亚 B. 欧洲西部 C. 非洲 D. 北美
答案:
1.A。解析:从广州出发经印度洋到西亚,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关键通道,是此次航程的必经之地。白令海峡连接北冰洋和太平洋,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霍尔木兹海峡虽为波斯湾石油外运重要通道,但并非此次航行必须经过的海峡。
2.C。解析: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全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特征。
3.C。解析:西亚石油主要输往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非洲并非其主要石油输出目的地。
(二)西亚某国政府为了减少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积极发展太阳能产业。该国准备在沙漠地区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读图据此完成 4~6 题。
4.该国选择在沙漠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漠地区人口密集,用电需求大 B. 沙漠地区地势平坦,建设成本低
C. 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土地廉价 D. 沙漠地区科技发达,有利于太阳能产业发展
5.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该国的影响不包括( )
A. 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B.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C. 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 D. 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6.与太阳能相比,石油资源的特点是( )
A. 可再生 B. 分布均匀 C. 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低 D. 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答案:
4.C。解析:沙漠地区人口密度低,用电需求小,A 错误;地势平坦不是在沙漠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核心原因,B 错误;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土地成本低,有利于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站,C 正确;沙漠地区通常科技并不发达,D 错误。
5.C。解析:太阳能产业发展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而发展太阳能产业一般不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C 符合题意。
6.D。解析: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技术难度相对较高;太阳能则是可再生资源。所以与太阳能相比,石油的特点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 正确。
(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西亚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日益严重。某国际科研团队在西亚地区开展水资源研究项目。读图据此完成 7~9 题。
7.西亚地区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水污染严重
C. 人口稀少,用水需求少 D. 水资源浪费严重
8.为解决水资源问题,西亚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海水淡化 B. 跨流域调水 C. 大力开采地下水 D. 发展节水农业
9.该科研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西亚地区的一些河流成为多国争夺的焦点,其主要原因是( )
A. 河流景色优美,旅游价值高 B. 河流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C. 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水资源分配不均 D. 河流中渔业资源丰富
答案:
7.A。解析: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是水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是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西亚地区人口较多,用水需求大,B、C、D 错误。
8.C。解析: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合理措施。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都有助于缓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问题,A、B、D 正确。
9.C。解析:西亚地区部分河流成为多国争夺的焦点,主要是因为这些河流流经多个国家,水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的情况。河流景色、交通功能、渔业资源并非主要原因,A、B、D 错误。
(四)西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某旅游公司计划开发一条 “探秘西亚” 的旅游线路。据此完成 10~12 题。
10.游客在西亚地区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金字塔 B. 泰姬陵 C. 埃菲尔铁塔 D. 麦加大清真寺
11.西亚地区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A. 基督教 B. 佛教 C. 伊斯兰教 D. 道教
12.该旅游线路中,可能会涉及到的文化习俗不包括( )
A. 禁食猪肉 B. 穿着传统长袍 C. 过圣诞节 D. 行阿拉伯礼
答案:
10.D。解析:金字塔位于埃及(属于北非),泰姬陵在印度(属于南亚),埃菲尔铁塔在法国(属于欧洲),麦加大清真寺位于沙特阿拉伯(属于西亚),所以选 D。
11.C。解析:西亚地区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美地区,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A、B、D 错误。
12.C。解析: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西亚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不过圣诞节。禁食猪肉、穿着传统长袍、行阿拉伯礼均是西亚地区常见的文化习俗,A、B、D 错误。
(五)西亚地区局势一直备受关注,某国际组织派遣观察团前往西亚,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进行观察。据此完成 13~15 题。
13.西亚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不包括( )
A. 丰富的石油资源 B. 复杂的宗教矛盾
C. 优越的自然环境 D. 领土争端
14.观察团发现,西亚地区的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土壤 D. 交通
15.为促进西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B. 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资源
C. 限制人口增长 D. 切断与外部的联系
答案:
13.C。解析:西亚局势动荡主要是由丰富的石油资源引发的利益争夺、复杂的宗教矛盾以及领土争端等因素导致的。西亚地区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并非局势动荡的原因,C 符合题意。
14.B。解析:西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水源,水源是影响农业分布的关键因素,B 正确。
15.B。解析: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加强国际合作,合理分配资源有利于促进西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限制人口增长对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作用有限;切断与外部的联系不利于地区发展,A、C、D 错误,B 正确。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西亚地区和北非地区地理位置相邻,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图 1 为西亚和北非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但两地的沙漠在形成原因和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西亚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多为热带沙漠;北非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还因海岸线平直,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内陆,沙漠面积更为广阔。
(1)图中乙是______运河,它沟通了红海和______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2 分)
(2)西亚和北非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2 分)
(3)请简要分析西亚和北非地区沙漠广布的共同原因。(3 分)
(4)对比西亚和北非沙漠形成原因的差异,说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 分)
答案:
(1)苏伊士;地中海。
(2)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
(3)共同原因:两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同时,两地海岸线相对平直,海洋水汽难以深入内陆,导致气候干旱,从而形成大面积沙漠。
(4)差异:西亚沙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形成;北非沙漠除受此影响外,还因海岸线平直使海洋水汽更难深入,沙漠面积更广。说明:地理环境由多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不同地区各要素组合不同。西亚和北非虽都有沙漠,但形成原因存在差异,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各要素共同影响区域的自然特征。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都是西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以色列以发达的农业技术闻名,沙特阿拉伯则在石油产业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图 2 为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以色列虽然水资源匮乏,但通过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实现了农业的高效用水和农产品的大量出口。沙特阿拉伯依靠石油出口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等问题。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尝试借鉴以色列农业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但因自身自然条件限制,效果不佳。
(1)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都位于______(填 “东” 或 “西”)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两国都位于______(温度带)。(2 分)
(2)以色列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有______。(2 分)
(3)分析沙特阿拉伯借鉴以色列农业技术效果不佳的自然原因。(3 分)
(4)针对沙特阿拉伯经济结构单一的问题,请为其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3 分)
答案:
(1)东;热带(或北温带,从纬度范围看,两国部分区域在热带,部分在北温带,两个答案均可 )。
(2)水资源匮乏;发展滴灌、喷灌技术,海水淡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耐旱作物等(答出两点即可)。
(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大,土壤贫瘠,多盐碱地;以色列的农业技术需要一定的水资源基础和技术条件,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且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以色列农业技术所需的条件,导致借鉴效果不佳。
(4)发展多元化产业,如发展旅游业,利用其独特的沙漠景观和宗教文化资源吸引游客;发展金融服务业,利用石油财富积累的资金优势;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特色农业,如耐旱作物种植等(答出三点即可)。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材料一:伊朗和伊拉克是西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图 3 为伊朗和伊拉克位置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伊朗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也相当丰富。然而,长期的战争和不稳定的局势对两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两国在战后重建过程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1)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界河是______,该河注入______湾。(2 分)
(2)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及其沿岸地区。(1 分)
(3)分析长期战争对伊朗和伊拉克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表现。(3 分)
(4)在战后重建过程中,伊朗和伊拉克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应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请分别提出合理化建议。(4 分)
答案:
(1)底格里斯河 - 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波斯。
(2)波斯湾。
(3)表现:长期战争破坏了大量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受损导致运输不便,能源设施毁坏影响能源供应和生产;造成大量劳动力伤亡,使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减少,影响农业、工业等产业发展;战争消耗大量资金,使原本可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减少,阻碍经济发展。
(4)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吸引国际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优先建设交通、能源等关键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效率和质量;注重能源多元化发展,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石油资源的依赖,降低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