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重点中学2025年高考历史3月第二次质检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重点中学2025年高考历史3月第二次质检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10 19: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历史3月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世纪之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东盟与中国“10+1”对话合作机制形成,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和工作层会议。这些外交活动体现出中国(  )
A. 展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以“真实亲诚”的理念加强合作
2.据记载,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江西铅山的石塘、陈坊等镇,“纸厂槽户不下三千余户,每户帮工不下一二十人”。“每槽四人,扶头一人,舂礁一人,检择一人,焙干一人”等。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 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 B. 生产技术上取得质的飞跃
C. 江西成为新的产业中心 D. 手工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
A. 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 B. 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 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 D. 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5.元代农学家王祯在《农书 农器图谱》中对当时的农具做了详尽介绍。比如在翻土整地方面,人们创造出适合不同需要的铁犁,还创制了畜拉的耙耢和水田用的耖,用来碎土和耱平土地。在播种工具方面,劳动人民又对耧车作了重大的改进。这一介绍(  )
A. 反映了农具发生革命性变化 B. 显示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C. 突出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 D. 体现了生产工具初具专业化
6.乾隆年间,西洋画家郎世宁等奉命绘制《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该图采用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既形象地再现了宏大的战争场景,又具体入微地刻画了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兵马阵式、攻防设施、作战方式、后勤供给、军事地理等细节和要素。该图(  )
A. 兼具艺术性与史料价值 B. 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C. 夸大了皇帝的文治武功 D. 成为话本的重要素材
7.咸丰十年(1860年)的“庚申之变”以创深巨痛造成了重大冲击,随之中国开始了效仿西法过程。由此可知,当时效仿西法(  )
A. 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局面 B. 兴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
C.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D. 拉开了开眼看世界的序幕
8.中国古代皇帝开始了解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世界地图是在(  )
A. 西汉丝绸之路后 B. 元朝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C. 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 D. 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9.庆祝抗战的胜利,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南街的爆竹,烟花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B.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C.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海外华侨大力支持
10.为响应支援内地高校建设的号召,1956年,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这反映了交大师生(  )
A.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 B. 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C. 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追求 D. 爱国奉献,服从大局的精神
11.DeepSeek是一款由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大模型”、美国股市的神话,还颠覆了传统“大模型需要大算力”无可匹敌的美国主流地位,进一步挑战了“巨型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途径的普遍认知。近年来,DeepSeek等重要成就的取得(  )
A. 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B. 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
C.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 D. 彰显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辉煌
12.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是(  )
A.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 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3.阅读如表:1525年印度洋地区最大的舰队——葡萄牙舰队的分布情况。由此可推知(  )
船只类型 数量 备注(无备注的即在海洋巡游中)
战船 6艘 3艘在霍尔木兹海峡
大帆船 11艘 2艘在印度西南港口卡利卡特
桨帆并用大木船 5艘
桨帆并用的轻快小船 4艘 3艘在印度西南港口卡利卡特
双桅帆船 4艘 1艘在非洲肯尼亚港口马林迪
海盗船 11艘
A. 早期殖民贸易具有垄断性 B. 印度洋的海权争霸激烈
C. 葡萄牙人的造船技术先进 D. 葡萄牙控制了亚洲贸易
14.鸦片战争前契约华工所到地区主要是东南亚、次为秘鲁、澳大利亚、美国、西印度群岛等;鸦片战争后除上述地区的人数继续扩大外,契约华工又进一步到达古巴、加拿大、英属圭亚那、夏威夷群岛等地区从事繁重的劳动。下列关于华工问题的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
①工业革命使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②人口增长过快政府就鼓励移民海外
③弥补奴隶贸易受限后的劳动力不足
④西方殖民者掠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使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下列文件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的是(  )
A. 《慕尼黑协定》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联合国宪章》
16.在推动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第Ⅳ阶段”缺失的是(见如图)(  )
A. 利用冷战格局抓住发展机遇 B. 遵循和平宪法减轻财政负担
C. 深化国民教育推广科学管理 D.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无权利者,非国民也。”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
材料二 在法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年代里,那些勇敢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深刻的见解和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封建统治,宣传和颂扬必将取代旧制度的“理性”新时代,确实是“非常革命的”“伟大人物”。天主教炮制所谓“君权神授”说,把封建制度奉为神的恩赐和神意的体现,树立封建王权的绝对权威。因此,“一般针对封建制度发出的一切攻击必然首先就是对教会的攻击,而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一一摘编自刘宗绪:《改变世界历史的二十五年》、李凤鸣:《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法两国提出的“各种权利”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法两国对于“权利诉求”的不同及其历史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伦敦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让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接受世俗高等教育,1826年和1829年,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先后成立,并努力向政府申请正式大学地位。1835年,政府同意两所大学的办学资格,并合并成立伦敦大学。1836年,国王威廉四世颁布第一特许状,赋予伦敦大学独立法人的合法地位以及一定程度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内部事务和自主选定管理人员等,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等非直接行政手段与大学进行互动,而大学则通过自我管理和与政府的协商来平衡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一个由大学理事会和政府共管的双重治理模式。特许状保障了伦敦大学的学术自由权,使其跻身欧洲一流大学,提升了其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英国乃至全球的著名高等学府。
——摘编自袁传明《近代英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伦敦大学百年史(1825-1936)为个案》等
材料二 1896年,李端棻上《请推广学校折》,奏请光绪皇帝改革学制,建立京师大学堂,得到光绪皇帝批准,并开始筹办。7月,孙家鼐上《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光绪皇帝览折后表示赞同,但因守旧势力反对而被搁置。1898年2月,王鹏运上《需才孔亟,请饬速设京师大学堂折》,光绪皇帝谕令“其详细章程,着军机大臣会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妥筹具奏”,但几乎没有行动。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将创办京师大学堂作为新政第一等大事来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委托梁启超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上报,令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聘请美国人丁韪良为总教习。不久,戊戌变法失败,新政废除殆尽,但保留了正在艰难筹建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创建,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开创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摘编自茹宁《中国大学百年模式转换与文化冲突》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伦敦大学的创办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京师大学堂的筹建与英国伦敦大学建立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高等教育创办对国家发展的作用。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也可称为三次价值革命。第一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期,即从远古到周礼的确立;第二次是传统价值观多元发展与同构期,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董仲舒整合成为天人感应神学的价值变革;第三次是传统价值观的震荡与复归期,即从魏晋价值震荡经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整合成为理学。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
——摘编自谢霄男 李净《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演进历程、特征及启示》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C
2.D
3.C
4.D
5.B
6.A
7.B
8.D
9.C
10.D
11.B
12.D
13.A
14.B
15.B
16.A
17.【小题1】中国: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导致国民爱国情绪空前高涨,“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一大批知识分子寻求救国之路等。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小题2】不同:中国:反对君主专制,国家不是君主私有财产,不能独占,从国家观念着手,提出国家乃是全体国民共有,应实现国民享有权利之自由。法国:从思想深处开始抨击,以天主教会作为矛头,先根除人民思想痼疾,再去宣传革命社会政治理论。
影响:中国:维新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但中下层国民思想接受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改良也取得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解决腐朽的封建制度问题。法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把革命原则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18.【小题1】英国伦敦大学创办特点:适应城市化和工业革命发展需求而创办;争取政府支持,获得办学资格和合法地位;由多所学院合并而成;形成政府与大学理事会共管的双重治理模式;拥有一定办学自主权和学术自由权。
【小题2】不同之处:京师大学堂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为救亡图存而创办;筹建过程曲折,受守旧势力阻碍;主要依靠政府力量推动;借鉴西方办学模式。
时代背景: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传入,有识之士倡导教育改革;封建守旧势力强大,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小题3】作用: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动了科技文化进步,促进社会思想解放;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推动教育近代化进程,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19.论点:根据“隋唐三教互补、三教合流至宋代理学整合成为理学”得出在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得到不断发展。阐述:根据“厘清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发展历程,目的在于归纳与总结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特征,以深层次把握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演进规律。”和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与政治统治的联系日益紧密,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的双重发展趋向,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体系,对维护封建社会稳定起了重大作用,但同时又束缚压抑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故答案为:
论点:儒学在与其他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得到不断发展。
阐述:儒学与政治统治的联系日益紧密,儒学具有哲理化与神学化的双重发展趋向。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体系,对维护封建社会稳定起了重大作用;束缚、压抑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其所确立的价值观念如仁义、中和、自强等意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6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