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
专题八 综合思维
类型2 时空综
目录
CONTENTS
考点考情
1
学法突破
2
典例剖析
3
考点考情
01
1. 地理要素在同一地理空间和时间上的互动关联,即地理要素同时同地的时空耦合。
2. 地理要素在同一地理空间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历时性变化,即地理要素历史过程
性的空间重构。
3. 地理要素在地方、国家、地区、大洲和全球等不同尺度空间上的同一时间共时性表
达,即地理要素同时性的空间共存。
考点
学法突破
02
1. 叠加使用不同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分析多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
用,建立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
2. 地理要素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置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如图所示),可以因某一要
素的动态变化而推动其他要素的适应性变化,也可以因多种要素的动态变化而推动地
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演化。
突破
典例剖析
03
西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早期,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存需
要、适应山区环境,在山地缓坡、丘陵地带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现在,秉持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梯田已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下图示意西南局部地区及梯田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
(1)简要说明该区域早期将山地缓
坡、丘陵开辟为梯田的主要目的。
(1)增加耕地、缓解粮食不足问题。
西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地域文化独具魅力。早期,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存需
要、适应山区环境,在山地缓坡、丘陵地带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现在,秉持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梯田已成为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下图示意西南局部地区及梯田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典例
(2)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指引下,西南地区旅游业发
展迅速,请指出该地发展旅游业的
优势条件。
(2)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等。
本题以西南地区为材料,从时间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演化,考查西南地区由早期到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属于时空综合试题。(共10张PPT)
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
专题八 综合思维
类型3 区域综合
目录
CONTENTS
考点考情
1
学法突破
2
典例剖析
3
考点考情
01
1. 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各区域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
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2.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思考要素在不同区域或某一区域内的组合
关系。
3. 要素的差异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区域间的差异会引发区际的要素流动,引
发区域联系。
考点
学法突破
02
1. 从宏观到微观,将不熟悉的小区域通过放大区域范围的方法转化为熟悉的区
域,比较分析、选择运用不同尺度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系统地解
决地理问题。
2. 通过探究区域地理问题,把握区域突出特征(如下图所示),理解区域地理要素综
合关系。
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突破
3. 通过寻找地理位置相近,地形、气候特征或经济特征相似的参考区域,将不熟悉的
区域转化为熟悉的区域,理解区域间的联系。
4. 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进而形成因
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突破
典例剖析
03
安徽省与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图为安徽省地形
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小题。
(1)关于安徽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巢湖位于外流区
B. 全省河流冬季均有结冰期
C. 全省均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 该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
A
此题可以将不熟悉的区域转化为熟悉的区域,将不同尺度的区域相结合,理解区域间的联系。第(1)题,巢湖位于外流区;淮河以南的地区冬季无结冰期;淮河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季风气候;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位于江苏省。
典例
安徽省与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下图为安徽省地形
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小题。
典例
(2)安徽省大量承接长江三角洲转移的加工制造
业,其优势条件主要有( D )
①邻近长江三角洲 ②土地资源较充足
③海运便利 ④劳动力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D
此题可以将不熟悉的区域转化为熟悉的区域,将不同尺度的区域相结合,理解区域间的联系。第(2)题,安徽省大力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其主要优势有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地价较便宜等;安徽省是内陆省区,不适宜发展海运。(共10张PPT)
模块三 学科大观念
专题八 综合思维
类型1 要素综合
目录
CONTENTS
考点考情
1
学法突破
2
典例剖析
3
地理学科大概念,亦称学科核心观念、大概念,是在地理学科事实基础上提取出
处于课程学习中心位置的观念、主题、辩论、问题、理论或原则等。它具备中心性、
多维性和深刻性的特征,以其来组织地理课程内容,有利于课程内容结构化,促进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对于教师而言,它可以是统领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对于学
生而言,它则是学生完成学习后生成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价值
观念。
考点考情
01
1. 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及影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多要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
2. 从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
相互制约的关系。
考点
学法突破
02
地理要素通常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如下图所示)。在地理学习中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点,对于学习区
域地理有很大的帮助。
突破
典例剖析
0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60%分布在巴西境内,由于人们的
乱砍滥伐,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图1是巴西地形图,
图2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
典例
(1)读图1,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
面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
纬度位置:
。
海陆位置: 。
从东、西半球看,巴西位于西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巴西主要位于南半球
带(低纬度),赤道穿过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巴西的南部,
巴西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主要位于热
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热带雨林60%分布在巴西境内,由于人们的
乱砍滥伐,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图1是巴西地形图,
图2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
典例
(3)读图1,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给当地动植物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2)与我国长江相比,亚马孙河的水位季节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从亚马孙河角度分析其气候方面的原因是
。
小
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
终年多雨,降水均匀
平原
生物多样性减少
本题以巴西地形图和亚马孙热带雨林景观图为材料,涉及巴西的位置、河流、地形和植被等地理要素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