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一课时)
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刘红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3、情感与价值观:能使学生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从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设想
本节课始终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根本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并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如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愿望和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等等),把一些知识形成过程的典型材料设计为探究性活动,充分拓宽学生探究与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像本节课直线性质的教学,采取了让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猜想,合作交流,体验并感悟到直线的性质.让学生自己归纳性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在小组交流中完善表述.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观点。
三、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后,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进行扩展。教材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利用钉子固定木条的问题与画直线问题的联系,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最后要求学生能读懂几何语言,能按要求画出图形,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的转化。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难点:使用简单的几何语言。
五、教学方法
引导、讲练结合
六、教具准备
三角板、图片、手电筒、直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Ⅰ、图片引入
给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找到我们熟悉的数学图形.
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直线、射线、线段的原型?
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主要工具。现实生活中的好多实物都能近似的看成直线、射线、线段等平面图形。
Ⅱ、直线、射线、线段联系与区别
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用列表法直观的给出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画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图形进行讨论、比较各抒己见。
在学生自己动手画好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Ⅲ、思考:怎样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射线或一条直线?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引导他们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板书演示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进一步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语言可能不够准确简练、完整细致,面对这种情况,不必操之过急,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学生动手画图,得出探索式回答。
理解、记忆。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操作活动中所发现的结论,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并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的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及方法。
Ⅳ、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我们已经了解了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怎么表示它们?
学生理解记忆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老师讲解
Ⅴ、提出问题情境,引导课题
问题:
如图1,要在准备好的硬纸板上固定一根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通过上述操作,如果把木条抽象成直线,把钉子抽象为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如图2,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出几条?经过两点A、B呢?
. O . B
. A
图2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
学生动手操作。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提供背景及生活素材。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Ⅵ、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经过探究,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知道了直线的性质公理,你能举例说明此公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吗?
工人砌墙;木工师傅锯板时固定两端用墨盒弹墨线;固定窗帘;植树时使树排齐;排队时跟最前面的两位同学对齐等。
学生理解记忆。
让学生更清楚的体会到直线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强调说明直线性质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Ⅶ、练习:
1、我说你画
2、我画你说
3、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1)直线EF经过点C;
(2)点A在直线l外;
(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4)线段AB、CD相交于点B。
学生动手练习画图。
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我说你画、我画你说,对学生继续进行几何语言和识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通过请你做裁判、比比谁聪明,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竞争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慢慢让学生读懂作图的语句并学会按照要求正确画出图形.并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自主探索的数学实践学习。
使学生逐步懂得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正确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认识?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形成知识体系,给学生创造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强化记忆。
Ⅸ、布置作业
P132 2、4
学生独立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
Ⅹ、板书设计
§4.2 直线、射线、线段
直线、射线、线段 ①区别与联系②表示方法
直线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存在性、唯一性)
课时小结
课件30张PPT。4.2 直线、射线、线段(1)嘉积中学海桂学校 刘红军 能不能由一条线段得到一条直线或一条射线?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关系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直线上某一点一旁的部分是射线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是线段想一想线段、射线、直线三者的联系与区别端点数2个不能延伸延伸度量可度量1个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无端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联系: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形成射线,向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 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AB记作: 线段AB (或线段BA)a或记作: 线段a线段有两种表示方法:
1.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
2.用一个小写字母.线段怎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AB记作: 线段AB (或线段BA)a或记作: 线段a线段怎样表示线段、射线、直线?OP记作:射线OP射线端点写在前面O记作:直线MN(或直线NM)直线PO记作:射线PO ( )ab记作:直线a b( )××AB记作:直线AB ( )√AB记作:线段BA ( )√请你来判断想一想:射线BA和射线BC呢?射线AB和射线AC呢?(不是)(不是)(是)射线AB和射线BC是同一条射线吗?想一想线段、射线、 直线的画法(点A在直线 m 外)2、已知点B,画直线 n,使直线n经过点B(点B在直线 n上)1、已知点A,画直线m ,使直线 m不经过点A我说你画Oab直线a和b相交于点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我画你说CABQO
ABDabnC(1)(2)(3)(4)按下列语句画图(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l外(3)、经过O点的三条线段a、b、c(4)、射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AlFCEAc abO如果要在墙上固定一根细木条,使它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⑴经过一点O 能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A、B 能画几条直线?
O画画想想: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可以用来说明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想一想:1、建筑工人在砌墙时会在墙的两头同一高度处分别固定两枚钉子,然后在钉子之间拉一条绳子,定出一条直的参照线,这样砌出的墙就是直的。实践 应用2、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 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1、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3、不同几何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课堂小结我有哪些收获呢?与大家共分享!1、如图,射线PA与PB是同一条射线,则符合题意的图为( )PABPPPPAAABBB(A)C选一(B)(D)(C)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NO与射线MO是同一射线
B 射线MO与射线MN是同一射线
C 射线OM与射线MN是同一射线
D直线OM与直线MN是同一直线DONM选二3、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点A在直线m上
B、点A在直线 l 上
C、点B在直线 l 上
D、直线m不经过B点BA l mC选三4、如图,已知A、B、C、D四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1)画线段BD;(2)画射线AB(3)画直线AD、BC相交于点O;(4)连结CA并延长交BD的延长线于点E.画一画O.E.请你做裁判平面上有A、B、C三个点,过其中的任两点作直线,小民说能作三条;小聪说只能作一条;小丽说都有可能;你认为他们三人谁的说法对?(1)可以画三条直线(2)只能画一条直线作业:P132 2、4祝同学们在图形海洋里扬帆起航!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