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电灯是将( )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2.风具有( )能,风力发电就是将其转化为电能。
3.光伏发电是将( )转换为电能。
4.发电机:( )转换成( ),能够把磁转换成电。
5.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 ),还有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电磁能、化学能和核能等。
6.由线圈、电池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 ),它通电时产生( ),切断电源后( )消失。
7.运动的物体具有( ),这种能量叫作( )。
8.“钻木取火”是把( )转换成( )的过程。
9.运动的物体能发出声音或改变形状,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 )。
10.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多样化,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汽车、氢能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 )转换机械能。
11.能量能够使物体( )或( )。
12.( )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 )、( )是看不见的电磁波,他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 )能。
13.电能可以干很多事情,打开电视:电能转化成( )与( )。电能也可以转换为磁能,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叫作( )。
14.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 );在拉弓的过程中蕴藏着( )。
15.能够使物体( )或( )的本领叫做能量。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能以不同的方式被( )和( )。
16.能够使物体( )的本领叫(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 )转换成( )。
17.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 )、( )或( )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18.食物链通常从( )开始,到食肉动物结束。
19.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 )。
20.自然界动植物间密不可分,环环相扣。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 )。
21.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
22.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的源头是( ),终点是(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 )。
23.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 )、( )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 )。
24.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与此同时,动物也具有( )的本领。
25.( )连同它们( )叫作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 ),这种状态就叫作( )。
26.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 );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 ),这类生物被称为( )。
27.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 )与( )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 ) 联系叫作食物链。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了( )。
28.一种生物之所以能够( )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场所被称为( )。
29.( )为生物提供了约30%的栖息地。栖息地的健康与生活在其中的生物的健康息息相关。
30.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但是,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甚至是已经遭受破坏,人的( )、( )、( )、( )等行为,正在破坏生态系统。
31.在自然界中,能( )的植物叫生产者;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 );还有一类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 ),这类生物被称为( )。
32.大熊猫、金丝猴栖息在北温带,如云南、四川等地。这是因为这些栖息地满足了它们对( )、( )、( )、( )、( )等因素的需求。
33.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 )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 ),这就是( )。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 ),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 ),还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 )。
34.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 ),其中如果( )、( )和( )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 )。
35.骆驼被称为( ),它可以连续( )个星期不喝一口水。
36.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在这种关系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 )。
37.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土地为生活提供了约30%的( )。
38.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 )。栖息地可以大到一个( ),也可以小到一个( )。
39.制作水域生态瓶时,生态瓶中的水最好选用( )里的水。
40.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有些动物是用盔甲保护自己,如:( )、( )、( );而变色龙、比目鱼、雷鸟是通过( )保护自己;黄鼠狼、臭鼬是用( )的方法保护自己。
41.烧水沸腾时,茶壶盖不停的上下跳动, 能转换为 能。
42.快速反复弯折铁丝,摸到铁丝弯折处很烫,这个过程的能量转换是 能转换为 能。
43.1820年,丹麦科学家 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到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并通过反复实验证明通电导线会产生磁性。
44.太阳是地球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能主要是以 的形式传递到地球的。
45.物体的能量越 ,运动的路程就越 。
46.这学期,我们做了奥斯特做过的实验: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方向 (选填“一致”或“垂直”),接通电路,磁针 。说明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能转化为 能。
47.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通过吸收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 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48.一些动物会因气候的变化向其他地区 ,或者进入冬眠等。
49.科学家研究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通常要对这个区域的生物种类进行 :一是统计一个 内生物的种类数目,二是统计 内生物的种类数目。
50.植物叶片在太阳光照射下可以吸收 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中填空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参考答案
1.电
2.动
3.光能
4. 机械能 电能
5.机械能
6. 电磁铁 磁性 磁性
7. 能量 动能
8. 动能 热能
9.能量
10.电能
11. 工作 运动
12. 光 微波 X光 电磁
13. 光能 声能 电磁铁
14. 机械能 势能
15. 工作 运动 储藏 运用
16. 工作或运动 能量 一种形式 另一种形式
17. 变化 发光 发声
18.植物
19.食物链
20.食物网
21.生产者
22. 生产者 消费者 植物 食肉动物 食物网
23. 水 庇护所 栖息地
24.应对环境变化
25. 生物 周围的环境 变化不大 生态平衡
26. 生产者 消费者 营养来源 分解者
27. 吃 被吃 食物 食物网
28. 长期 栖息地
29.土壤
30.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大量喷洒农药 过度捕捞
31. 自己制造“食物” 消费者 营养来源 分解者
32. 食物 水 适宜的温度 光照 易于躲避天敌
33. 太阳光 氧气 光合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34. 生态系统 植物 动物 微生物 生态平衡
35. 沙漠之舟 两
36. 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37.栖息地
38. 生物 区域 水坑
39.池塘
40. 乌龟 蜗牛 穿山甲 变色 释放臭气
41. 热 机械
42. 机械 热
43.奥斯特
44.光能
45. 大 长
46. 一致 转动 电 磁
47. 光能 氧气
48.迁徙
49. 调查 区域 单位面积
50. 二氧化碳 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