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提高卷)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下面计算结果最接近900的是( )。
A.29×31 B.39×51 C.39×31
2.(本题2分)计算16×13时,错写成了16×31,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原来的计算结果相比,( )。
A.多18 B.不变 C.多288
3.(本题2分)一栋楼房从一楼到二楼有15级台阶,从一楼到十二楼一共有( )级台阶。
A.180 B.165 C.150
4.(本题2分)下面的点子图,与下边竖式表达的算法一致的是( )。
A. B. C.
5.(本题2分)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
A.1089 B.990 C.900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6.(本题6分)在括号里填上“>”“<”或“=”。
11×50 ( ) 600 210÷3 ( ) 210÷5 34×11 ( ) 43×11
84÷2 ( ) 42 0×82 ( ) 0+82 450÷5 ( ) 10×10
7.(本题6分)填空。
8.(本题1分)为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某市在48个停车点投放了共享单车,每个投放点12辆。该市大约投放了( )辆共享单车。
9.(本题1分)一张作文纸共有21行,每行有18个方格。这张作文纸大约有( )个方格。
10.(本题1分)学校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站成8个方队,每个方队有12行,每行有15人。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一共有( )人。
11.(本题2分)张大伯在某助农平台直播销售苹果。一名客户一次订购了13车苹果,每车85箱,每箱重18千克。
(1)这名客户一共订购了( )箱苹果。
(2)每车苹果重( )千克。
12.(本题1分)小新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把乘数56看成了58,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大了22,正确结果是( )。
13.(本题8分)结合点子图,将点子图中的序号填在表格和括号里。
× 10 4
10
2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5分)
14.(本题1分)估算86×32,把86看成80,32看成30来估算。( )
15.(本题1分)养殖场有8排笼,每排有6间鸡笼,每个鸡笼养了10只鸡,一共养了480只鸡。( )
16.(本题1分)有620人去外地参观,如果每辆客车载49名乘客,那么租12辆这样的客车就够了。( )
17.(本题1分)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18.(本题1分)计算15×24时,可以先用2乘15等于30,再用4乘15等于60,最后用30+60=90,所以15×24=90。( )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7分)
19.(本题8分)直接写出得数。
16×3= 14×20= 38×81≈
420÷7= 120×6= 642÷9≈
20.(本题10分)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25= 456÷4= *78×16=
21.(本题9分)脱式计算。
52+27×14 608÷(2×4) 945÷9-43
评卷人得分
五、解答题(共32分)
22.(本题5分)7箱蜜蜂一年可以酿483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3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3.(本题5分)一列火车7:25从甲地开出,下午6:25到达乙地,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8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4.(本题6分)某购书网站开展图书促销活动,促销规则是“每满500元减100元”。李老师准备给学校图书馆购买一批图书(如表所示)。
书名 数量/本 每本价钱/元
《趣味数学》 26 21
(1)请你估一估,李老师购买这些图书能享受“每满500元减100元”的优惠吗?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
能□ 不能□
(2)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25.(本题7分)清明节,三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先烈们送上自己亲手折的小花。
(1)三(1)班学生3分钟折了96朵花,照这样计算,三(1)班1小时能折多少朵花?
(2)三年级师生共238人,租这样的6辆车能坐下吗?(用估算解决问题)
26.(本题9分)学校食堂买了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个。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36人。每4个苹果约重1千克,每千克苹果5元钱。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每人一个苹果,够吗?
(3)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保密★启用前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提高卷)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共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2分)下面计算结果最接近900的是( )。
A.29×31 B.39×51 C.39×31
【答案】A
【分析】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可直接把它们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直接口算即可。
【详解】A.29×31≈30×30=900
B.39×51≈40×50=2000
C.39×31≈40×30=1200
因此结果最接近900的算式是29×31。
故答案为:A
2.(本题2分)计算16×13时,错写成了16×31,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原来的计算结果相比,( )。
A.多18 B.不变 C.多288
【答案】C
【分析】分别算出16×31和16×13的积,再用较大的积减去较小的积即可。
【详解】16×31=496
16×13=208
496-208=288
计算16×13时,错写成了16×31,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原来的计算结果相比,多288。
故答案为:C
3.(本题2分)一栋楼房从一楼到二楼有15级台阶,从一楼到十二楼一共有( )级台阶。
A.180 B.165 C.150
【答案】B
【分析】从一楼到二楼,有一层楼梯,即一层楼梯有15级台阶,从一楼到十二楼一共有(12-1)层楼梯,据此用一层楼梯有台阶的级数乘楼梯的层数即可。
【详解】15×(12-1)
=15×11
=165(级)
则一栋楼房从一楼到二楼有15级台阶,从一楼到十二楼一共有165级台阶。
故答案为:B
4.(本题2分)下面的点子图,与下边竖式表达的算法一致的是( )。
A. B. C.
【答案】B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接着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据此可知,将12看作10与2的和,用14分别去乘10与2,再把所得的积相加,据此判断选择即可。
【详解】
A.此图所表示的是14×6=84,14×6=84,84+84=168;不符合题意;
B.此图所表示的是14×2=28,14×10=140,140+28=168;符合题意;
C.此图所表示的是14×3×4;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本题2分)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 )。
A.1089 B.990 C.900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99×10=990。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99×10=990
最大的两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积是990。
故答案为:B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6.(本题6分)在括号里填上“>”“<”或“=”。
11×50 ( ) 600 210÷3 ( ) 210÷5 34×11 ( ) 43×11
84÷2 ( ) 42 0×82 ( ) 0+82 450÷5 ( ) 10×10
【答案】 < > < = < <
【分析】分别求出各个算式的得数,再比较大小。以此答题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11×50=550,550<600,11×50<600。
210÷3=70,210÷5=42,70>42,210÷3>210÷5。
34×11=374,43×11=473,374<473,34×11<43×11。
84÷2=42
0×82=0,0+82=82,0<82,0×82<0+82。
450÷5=90,10×10=100,90<100,450÷5<10×10。
7.(本题6分)填空。
【答案】见详解
【分析】24×20把24看成20+4,然后24个20就是20个20与4个20的和,分别计算20×20,4×20,再相加。
170×5把170看成100+70,然后170个5就是100个5与70个5的和,分别计算100×5,70×5,再相加。
【详解】由分析可知:
8.(本题1分)为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某市在48个停车点投放了共享单车,每个投放点12辆。该市大约投放了( )辆共享单车。
【答案】500
【分析】每个停车点投放的共享单车辆数乘停车点个数,即可算出该市投放了(12×48)辆共享单车,再估算出积即可。
【详解】12×48
≈10×50
=500(辆)
为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某市在48个停车点投放了共享单车,每个投放点12辆。该市大约投放了500辆共享单车。
9.(本题1分)一张作文纸共有21行,每行有18个方格。这张作文纸大约有( )个方格。
【答案】400
【分析】用行数乘每行的方格数即可求出这页作文纸的方格数,估算时要把乘数估成近似的整十数再计算。
【详解】21≈20,18≈20
21×18≈20×20=400(个)
综上可知,这张作文纸大约有400个方格。
10.(本题1分)学校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站成8个方队,每个方队有12行,每行有15人。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一共有( )人。
【答案】1440
【分析】根据题意,先用8×12求出一共站成多少行,再乘15即可求出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详解】8×12×15
=96×15
=1440(人)
参加运动会开幕式的学生一共有1440人。
11.(本题2分)张大伯在某助农平台直播销售苹果。一名客户一次订购了13车苹果,每车85箱,每箱重18千克。
(1)这名客户一共订购了( )箱苹果。
(2)每车苹果重( )千克。
【答案】(1)1105
(2)1530
【分析】(1)已知一名客户一次订购了13车苹果,每车85箱,根据乘法的意义,用13乘85,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
(2)已知每车85箱,每箱重18千克,根据乘法的意义,用18乘85,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
【详解】(1)13×85=1105(箱)
即这名客户一共订购了1105箱苹果。
(2)85×18=1530(千克)
即每车苹果重1530千克。
12.(本题1分)小新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把乘数56看成了58,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大了22,正确结果是( )。
【答案】616
【分析】小新在做一道乘法计算题时,把乘数56看成了58,这时再乘另一个乘数就多了58-56=2个另一个乘数,算出的结果比正确结果大了22,那么另一个乘数=22÷2=11,然后再用56×11算出正确结果。
【详解】22÷(58-56)
=22÷2
=11
56×11=616
正确结果是616。
13.(本题8分)结合点子图,将点子图中的序号填在表格和括号里。
× 10 4
10
2
【答案】见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详解】如图:
× 10 4
10 100 40
2 20 8
评卷人得分
三、判断题(共5分)
14.(本题1分)估算86×32,把86看成80,32看成30来估算。( )
【答案】×
【分析】在估算中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看作是几十、几百、几千或几百几十……的数来进行估算,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86≈90,32≈30。
估算86×32,把86看成90,32看成30来估算。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5.(本题1分)养殖场有8排笼,每排有6间鸡笼,每个鸡笼养了10只鸡,一共养了480只鸡。( )
【答案】√
【分析】用8乘6可以计算出鸡笼的总间数,再乘10可以计算出一共养的鸡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8×6×10
=48×10
=480(只)
所以一共养了480只鸡,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6.(本题1分)有620人去外地参观,如果每辆客车载49名乘客,那么租12辆这样的客车就够了。( )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用每辆客载客人数乘租这样的客车辆数,即用49乘12,先算出租12辆这样的客车乘载的总人数,然后再与去外地参观的总人数进行比较判断即可。
【详解】49×12=588(人)
588<620,因此租12辆这样的客车就够了。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本题1分)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 )
【答案】√
【分析】根据题意,假设两个因数分别是50和20或者是300和4,分别计算出乘积,即可解答。
【详解】50×20=1000,1000的末尾有3个0
300×4=1200,1200的末尾有2个0
它们的末尾至少有2个0。
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2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本题1分)计算15×24时,可以先用2乘15等于30,再用4乘15等于60,最后用30+60=90,所以15×24=90。( )
【答案】×
【分析】计算15×24时,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用20与15相乘,再加4与15相乘的积,即可得解。
【详解】根据分析,计算15×24时,可以先用20乘15等于300,再用4乘15等于60,最后用300+60=360,所以15×24=36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的乘法,应注意在乘法计算中,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多少。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共27分)
19.(本题8分)直接写出得数。
16×3= 14×20= 38×81≈
420÷7= 120×6= 642÷9≈
【答案】30;48;280;3200
1500;60;720;70
【详解】略
20.(本题10分)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4×25= 456÷4= *78×16=
【答案】850;114;80……2;1248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将两次的积相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第一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除法的验算: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乘法的验算:交换两个因数位置再计算一次。
【详解】34×25=850 456÷4=114 78×16=1248
验算:
21.(本题9分)脱式计算。
52+27×14 608÷(2×4) 945÷9-43
【答案】430;76;62
【分析】52+27×14先计算后面的乘法,再计算前面的加法;
608÷(2×4)先计算括号里面的乘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945÷943先计算前面的除法,再计算后面的减法。
【详解】52+27×14
=52+378
=430
608÷(2×4)
=608÷8
=76
945÷9-43
=105-43
=62
评卷人得分
五、解答题(共32分)
22.(本题5分)7箱蜜蜂一年可以酿483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3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答案】2415千克
【分析】用7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的重量除以7,求出1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的重量;再用1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的重量乘35,即可求出3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蜂蜜的重量。
【详解】
(千克)
答:3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2415千克蜂蜜。
23.(本题5分)一列火车7:25从甲地开出,下午6:25到达乙地,已知火车每小时行驶8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946千米
【分析】普通计时法互换24时计时法的方法: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上午的时刻,只要去掉“上午、早晨、早上、凌晨”等字即可,表示下午、晚上的时刻,只要去掉“下午、黄昏、晚上、深夜”等字,再在原来的时刻上加上12时,即为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下午6:25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8时25分,然后根据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求出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代入数值,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详解】下午6:25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为18时25分
18时25分-7时25分=11小时
86×11=946(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946千米。
24.(本题6分)某购书网站开展图书促销活动,促销规则是“每满500元减100元”。李老师准备给学校图书馆购买一批图书(如表所示)。
书名 数量/本 每本价钱/元
《趣味数学》 26 21
(1)请你估一估,李老师购买这些图书能享受“每满500元减100元”的优惠吗?请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画“√”。
能□ 不能□
(2)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答案】(1)能√
(2)26×21≈26×20=520(元)
【分析】(1)将《趣味数学》的单价和数量估算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求出需要的钱数,然后与500元进行比较,大于等于500元,就享受优惠,小于500元则不能享受优惠;
(2)根据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把21看成20,26×20=520,由于把数估大了,所以这些图书能享受“每满500元减100元”的优惠;
能√ 不能□
(2)26×21
≈26×20
=520(元)
25.(本题7分)清明节,三年级全体师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并为先烈们送上自己亲手折的小花。
(1)三(1)班学生3分钟折了96朵花,照这样计算,三(1)班1小时能折多少朵花?
(2)三年级师生共238人,租这样的6辆车能坐下吗?(用估算解决问题)
【答案】(1)1920朵
(2)能
【分析】(1)根据题意,用一共折的数量除以时间即可求出每分钟折多少朵花,先用96÷3求出每分钟折多少朵花,再根据1小时=60分钟,用每分钟折花的朵数乘60即可求出三(1)班1小时能折多少朵花。
(2)根据题意用限乘人数乘辆数即可求出一共能坐多少人,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将两位数估成整十数计算即可,计算出能坐的人数和238人比较即可。
【详解】(1)96÷3=32(朵)
1小时=60分钟
32×60=1920(朵)
答:三(1)班1小时能折1920朵花。
(2)42×6≈40×6=240(人)
42>40,42×6>240,240>238,42×6>238
答:租这样的6辆车能坐下。
26.(本题9分)学校食堂买了22箱苹果,每箱有2层,每层有15个。全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平均每班有36人。每4个苹果约重1千克,每千克苹果5元钱。
(1)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每人一个苹果,够吗?
(3)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答案】(1)660个
(2)够了
(3)食堂买这些苹果需要多少元?825元(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题意,先用每层的个数乘每箱的层数,求出每箱有多少个,再乘买来的箱数,即可求出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
(2)用每班的人数乘每个年级的班级个数,求出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再乘年级的个数,即可求出全校有多少人,即需要多少个苹果,如果小于或等于买来的苹果个数则够了,大于则不够。
(3)已知每4个苹果约重1千克,每千克苹果5元钱,可以提问食堂买这些苹果需要多少元?;先用苹果的个数除以4求出一共重多少千克,再乘每千克的价格,即可求解。
【详解】(1)15×2×22
=30×22
=660(个)
答:一共买了660个苹果。
(2)36×3×6
=108×6
=648(个)
648个<660个
答:每人一个苹果,够了。
(3)食堂买这些苹果需要多少元?
660÷4×5
=165×5
=825(元)
答:食堂买这些苹果需要825元。(答案不唯一)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