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4 - 2024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
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1. C。浏阳樟树潭、岳阳费家河等商周时期遗址中的文化遗产兼具越
文化、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征,这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说
明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并非孤立隔绝,也不能体现中华文明领先
世界或发展差异,C 选项正确 。
2. B。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西汉实行推恩令,这些措
施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治 。材料未体现最高统治者
权力加强、选官制度走向公平合理以及思想控制不断加强,B 选项正
确 。
3. D。胡床是少数民族的坐具,传入中原后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民族交融;契丹文字的出现体现了契丹民族
的发展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金奔巴瓶用于确定西藏达赖和班禅的转
世灵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促进了民族关系发展 。这些都
反映了民族交融发展,D选项正确 。
4. C。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
A选项错误;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平型关
大捷,B选项错误;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
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C 选项正确;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
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但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是在 1944 年局
部反攻开始后,D选项错误 。
5. A。1950 - 1952 年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使贫农、中农的土地占有比重增加,富农、地主的
土地占有比重下降,A选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将农民土地私有
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B 选项错误;“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重工业,
C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 1958 年,D 选项错误 。
6. D。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改善,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
热潮,D选项正确;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A选项错误;“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不
是 70年代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B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
出于 1953 年,C 选项错误 。
7. A。雅典对官员上任前进行资格审查,卸任时进行述职检查,若有
指控则由陪审法庭审理,这一系列措施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A选项
正确;材料未体现鼓励公民积极参政、维护官员合法权益,雅典民主
政治以公民大会为核心,B、C、D 选项错误 。
8. C。在中世纪欧洲庄园,主持庭审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罚金归领
主所有,被告必须出席庭审,开庭地点一般设在庄园的教堂,C选项
正确 。
9. A。美国邦联体制下,邦联国会权力有限,无法有效管理国家,因
此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A 选项正确;共和政体主要
涉及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与解决邦联体制问题无关,B选项错误;
废除奴隶制是在南北战争时期,C 选项错误;践行分权制衡是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原则之一,但不是解决邦联体制问题的直接措施,D选
项错误 。
10. D。“中国商飞 C919”的主要部件供应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现,D选项正确;区
域集团化强调区域内的经济合作,A选项错误;多极化趋势主要指国
际政治格局,B 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交流,C选项错误 。
11. D。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A 选项错误;司母戊鼎出土于河
南安阳,B选项错误;西周毛公鼎出土于陕西岐山,C 选项错误;皿
方罍出土于湖南长沙,D选项正确 。
12. B。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
展,体现了科技创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影响,B 选项正确;欧阳询
形成“欧体”属于文化艺术领域,A选项错误;毛泽东、蔡和森等成
立新民学会主要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之路,C选项错误;熊希龄与谭
嗣同等创办湖南第一所近代化学校,属于教育领域,D 选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52分)
13. 选择“积贫积弱”说:宋朝在经济上,虽然商业繁荣,但由于“三
冗”问题严重,即冗官、冗兵、冗费,导致财政负担沉重,出现“积
贫”局面。在军事上,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军队战斗力较弱,在
与辽、西夏、金等政权的战争中多次战败,签订了一系列屈辱的和约,
如澶渊之盟,每年需向辽送大量岁币,体现了“积弱” 。所以,宋
朝“积贫积弱” 。
选择“造极之世”说:宋朝在文化上,科技成就突出,如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传播,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宋词繁
荣,出现了众多著名词人;程朱理学兴起,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巨大。
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市坊界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海
外贸易发达 。所以,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 。
14.
(1)权力特点:至高无上(或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最高权力
机构:公民大会 。维护阶级利益:奴隶主阶级 。
(2)方式:颁布法律 。单元主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
展(意思相近即可) 。
(3)关系: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罗斯福
新政中社会福利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认识: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都
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政治制度演进是一个渐
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都在不断发展完
善 。
15.
(1)变化: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体制 。
原因: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国民
经济紧张运行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适应单一的公有制 。
(2)总趋势: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苏联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 。
中国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
业科技的发展 。苏联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阻碍了农业
发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
(3)历史事件:罗斯福新政 。特征: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
调节 。启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
政策和体制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体制可以
相互借鉴 。
16.
(1)局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 。原因:第一次
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制裁 。
(2)面临问题:经济体系崩溃,无力支付进口费用;海外市场丧失 。
关系及史实:欧洲依赖美国援助,如马歇尔计划 。中国事件:抗美
援朝战争 。
(3)方针:求同存异方针 。推动措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
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
多极化发展,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