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利用兼具碳源与碳汇双重效应,耕地利用净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生产过程(包含农用物资投入、灌溉等)中的碳排放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吸收相关。下图示意1990~2020年江苏省耕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大于0区域几何重心迁移轨迹。研究表明,各年度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区域主要为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与其他地区相比,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省30年来几何重心移动轨迹表明,江苏各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 )
A. 江苏南部地区快于江苏中北部 B. 江苏南部地区慢于江苏中北部
C. 江苏东部地区快于江苏中西部 D. 江苏东部地区慢于江苏中西部
2. 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水稻田中会产生甲烷②水稻生长产生二氧化碳
③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相对较大④灌溉机械灌溉效率较高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3. 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趋势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减弱 B. 种植结构改变 C. 干旱灾害频发 D. 作物面积减少
【答案】1. A 2. C 3. B
我国现状耕地虽已能基本满足人畜需粮,但也使得猪肉和牛肉的产量不均衡。我国大约有10%的耕地由于本身呈碎片化分布而不能进行规模化耕种,为了提升它们的综合产出潜力,有学者就它们的利用方式提出了两种结构性优化调整的模式。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4. 在调整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和果树,虽然会造成谷物粮食生产减少,但更高价值农产品产量将增加。该模式的制定与我国哪一项农业国情最相关( )
A. 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少 B. 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
C. 需要果树来发挥生态效益 D. 多元化食品的需求无法满足
5. 在调整模式二之下,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在另一区域会将相同面积的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并进行规模化耕作,预期全国粮食和猪肉产量都会因此增加。那么适合退耕还林的区域以及适合大规模新开垦耕地的区域分别为( )
A. 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秦岭 C. 长江下游平原新疆 D. 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6. 与当前情形相比,若采用模式一可使得被调整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而采用模式二只能下降5%,原因是( )
A. 模式一中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 模式一中陆地碳汇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C. 模式二中不同土地用途的总面积改变较大
D. 模式二中谷物种植的规模化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4 B 5. A 6. D
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由图可知( )
A. 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 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
C. 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
D. 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
8. 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
A. 北京 B. 江西 C. 贵州 D. 辽宁
【答案】7. A 8. C
近年来,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腹地。江苏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与周边省份一同打造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不同于长三角地区“自发集聚,再有创新”的模式,该地区将形成以上海为发展极的模式,湖区一般“先有创新,再有湖区”,在已有创新基础上,将周边城市重心向湖岸转移,最终形成以湖为中心的集聚核心区。图示意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位置及其规划覆盖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突出优势是(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③便利的交通网络 ④发达的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0. 相较于长三角地区,环太湖地区难以自发形成集聚的原因是( )
①行政区划归属不同 ②陆路交通条件较差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④水域阻碍要素集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环太湖地区要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需要重点加强( )
A. 交通建设 B. 城市基建 C. 区域协作 D. 生态保护
【答案】9. C 10. D 11. C
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具体包括软件业、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等。我国敦宇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成为发展的强劲引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继续领先全国。下图为我国数字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从图中可知,我国数字产业( )
A. 电信业增长速度较慢 B.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 软件产业增长速度减缓 D. 互联网业产值不断增加
13.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领先全国主要原因是( )
①人才力量雄厚 ②市场需求量大 ③技术优势明显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12. D 13. D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国家,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实施增长和转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我国服装企业纷纷在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投资建立成衣制造厂,使埃塞俄比亚成为向欧美出口服装和皮革的主要国家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4. 埃塞俄比亚吸引我国成衣制造厂建厂的比较优势是( )
①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 ②距离市场近 ③工业基础好 ④政策支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 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是
①在世界经济“三元结构”中升级为核心层 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③国际劳务输出和原材料供应成经济支柱 ④国际文旅合作得到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4 C 15.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道路及供电等设施落后,用电缺口较大。纳兹雷特市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是亚的斯亚贝巴到古布提港必经路上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由中国承建的纳兹雷特二期风电场项目于2016年并网发电,该项目使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的新能源工程项目。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区域。
(1)分析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2)说明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对保障埃塞俄比亚国家能源安全的积极作用。
【答案】(1)位于东非大裂谷边缘,地形差异引起局部环流,风速较大;临近铁路,便于风机设备运输;接近新兴工业城市纳兹雷特,基础设施较好;土地广阔,土地成本低;距离首都主要用电市场较近,降低输电成本。
(2)增加电能供应,缓解用电缺口,保障生产生活;提高电能自给率,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利用风能,降低发电成本;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增大清洁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大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西风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其中南支急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
地处高原南部的南亚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规模大,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上空被大量棕色云团笼罩。云团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气溶胶等,沉降后会使冰雪颜色加深。观测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南北两侧的大气污染浓度和种类十分相似。下图示意某日棕色云团分布。
(1)推测图示区域棕色云团的形成原因。
(2)分析该棕色云团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的原因。
(3)为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对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指出我国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南亚平原地区的大气污染物随高原南侧的西北、西南气流吹送到该区域,受地形阻挡集聚形成。
(2)该棕色云团通过西南风传输到喜马拉雅山北侧,随大气降水污染水资源;污染物沉降后,加快冰雪融化速度,导致固体水资源储备减少,危及国家水资源安全。
(3)源头防范,加强监测预警;风险控制,控制影响范围;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阳泉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风电装机、光伏发电装机及瓦斯发电装机增长迅速,初步建立了煤化工制氢产业链,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下表示意2019~2022年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结构比。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结构比(%)
2019 717.7 1.4:45.6:53.0
2020 742.2 1.4:45.1:53.5
2021 916.6 1.7:51.7:46.6
2022 1012.9 1.6:55.6:42.8
(1)描述阳泉市2019~202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阳泉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长期的煤炭开采留下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阳泉市利用采煤塌陷区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为低碳转型、生态补偿、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指出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
【答案】(1)(2019~2020年主导产业是第三产业,2021~2022年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由第三产业转变为第二产业;第一、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先降后升。
(2)改变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产业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促使产业向低碳、绿色、可循环方向发展。
(3)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地表(生态)的修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发电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美化城乡景观。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岛市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力打造全球知名海湾都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地质环境问题。青岛市作为基岩城市,地质条件总体良好,地下空间开发颇具潜力,正着力构建“地下城市”。但不良地质条件中富水砂砾石层问题较突出,该层在现代河流与冲积平原广泛发育,沉积层结构松散,渗透性高,但砂粒硬度高。2008—2019年,胶州湾沿岸海水入侵问题凸显,海水入侵多集中于环胶州湾沿岸,红岛经济区的情况尤为严重。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青岛市积极应对地质挑战,探寻合理的解决之策。下图示意青岛市位置。
(1)指出富水砂砾石层对青岛市地铁建设的不利影响。
(2)简述胶州湾沿岸海水入侵严重的原因。
(3)从水资源管理角度,简述青岛市缓解海水入侵的有效途径。
【答案】(1)富水砂砾石层结构松散,开挖面易失稳垮塌,损坏施工设备与周边已建基础设施,并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威胁:使隧道结构稳定性差,导致隧道变形、开裂甚至坍塌,增加施工难度;渗透性高,易发生透水事故,影响施工进度与安全;砂粒硬度高,施工设备磨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需要特别加固,增加建设成本。
(2)海岸地势低平,地下水位低;过度开采地下水及上游蓄水工程建设,使地下水位下降;岩层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
(3)加强地下水管理,限制地下水开采;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引淡压咸,加强淡水资源调入,提高地下水水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保护水资源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耕地利用兼具碳源与碳汇双重效应,耕地利用净碳排放强度与农业生产过程(包含农用物资投入、灌溉等)中的碳排放以及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碳吸收相关。下图示意1990~2020年江苏省耕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大于0区域几何重心迁移轨迹。研究表明,各年度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区域主要为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与其他地区相比,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全省30年来几何重心移动轨迹表明,江苏各地地均净碳排放强度增长速度( )
A. 江苏南部地区快于江苏中北部 B. 江苏南部地区慢于江苏中北部
C. 江苏东部地区快于江苏中西部 D. 江苏东部地区慢于江苏中西部
2. 各城市市辖区范围内的水田地均净碳排放为正值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水稻田中会产生甲烷②水稻生长产生二氧化碳
③农用物资投入强度相对较大④灌溉机械灌溉效率较高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3. 30年来苏南各市地均作物碳吸收效应呈降低趋势的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减弱 B. 种植结构改变 C. 干旱灾害频发 D. 作物面积减少
我国现状耕地虽已能基本满足人畜需粮,但也使得猪肉和牛肉的产量不均衡。我国大约有10%的耕地由于本身呈碎片化分布而不能进行规模化耕种,为了提升它们的综合产出潜力,有学者就它们的利用方式提出了两种结构性优化调整的模式。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4. 在调整模式一之下,部分谷物耕地被改种牧草和果树,虽然会造成谷物粮食生产减少,但更高价值农产品产量将增加。该模式的制定与我国哪一项农业国情最相关( )
A. 生产猪肉所消耗的谷物少 B. 牛肉对进口的依赖度更大
C. 需要果树来发挥生态效益 D. 多元化食品的需求无法满足
5. 在调整模式二之下,林地间隙中的碎片化谷物耕地将被退耕还林,在另一区域会将相同面积的碎片化林地开垦为谷物耕地并进行规模化耕作,预期全国粮食和猪肉产量都会因此增加。那么适合退耕还林的区域以及适合大规模新开垦耕地的区域分别为( )
A. 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B. 黄土高原秦岭 C. 长江下游平原新疆 D. 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6. 与当前情形相比,若采用模式一可使得被调整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50%,而采用模式二只能下降5%,原因是( )
A. 模式一中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B. 模式一中陆地碳汇减少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C. 模式二中不同土地用途的总面积改变较大
D. 模式二中谷物种植的规模化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GDP,即把资源、环境成本放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核算之中,作为经济生产的成本处理,以实现对传统GDP的调整。绿色GDP指数=绿色GDP/传统GDP×100,下图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传统人均GDP与绿色GDP指数分布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由图可知( )
A. 绿色GDP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B. 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GDP指数成正比
C. 传统GDP与绿色GDP差值较大的为西部地区省份
D. 在资源节约、环境治理上东部不需关注
8. 若以各省份的传统GDP与绿色GDP指数的中位数(把所有值高低排序后找出正中间的一个作为中位数)为原点,做四象限图,将图示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类,则符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属于绿色发展高危区的省份是( )
A. 北京 B. 江西 C. 贵州 D. 辽宁
近年来,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腹地。江苏省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与周边省份一同打造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不同于长三角地区“自发集聚,再有创新”的模式,该地区将形成以上海为发展极的模式,湖区一般“先有创新,再有湖区”,在已有创新基础上,将周边城市重心向湖岸转移,最终形成以湖为中心的集聚核心区。图示意环太湖世界级创新湖区位置及其规划覆盖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环太湖地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突出优势是( )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 ②雄厚的经济基础 ③便利的交通网络 ④发达的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0. 相较于长三角地区,环太湖地区难以自发形成集聚的原因是( )
①行政区划归属不同 ②陆路交通条件较差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④水域阻碍要素集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环太湖地区要形成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需要重点加强( )
A. 交通建设 B. 城市基建 C. 区域协作 D. 生态保护
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具体包括软件业、电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等。我国敦宇经济规模从“十三五”初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成为发展的强劲引擎。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数字经济发展规模继续领先全国。下图为我国数字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从图中可知,我国数字产业( )
A. 电信业增长速度较慢 B. 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 软件产业增长速度减缓 D. 互联网业产值不断增加
13.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规模领先全国主要原因是( )
①人才力量雄厚 ②市场需求量大 ③技术优势明显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埃塞俄比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国家,中国是埃塞俄比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埃塞俄比亚正在实施增长和转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我国服装企业纷纷在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投资建立成衣制造厂,使埃塞俄比亚成为向欧美出口服装和皮革的主要国家之一。完成下面小题。
14. 埃塞俄比亚吸引我国成衣制造厂建厂的比较优势是( )
①土地、劳动力成本低廉 ②距离市场近 ③工业基础好 ④政策支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5. 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对埃塞俄比亚的影响是
①在世界经济“三元结构”中升级为核心层 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③国际劳务输出和原材料供应成经济支柱 ④国际文旅合作得到深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工业基础薄弱,道路及供电等设施落后,用电缺口较大。纳兹雷特市位于东非大裂谷西侧,是亚的斯亚贝巴到古布提港必经路上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由中国承建的纳兹雷特二期风电场项目于2016年并网发电,该项目使用中国资金、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和中国设备,是中国风电“走出去”的第一个完整的新能源工程项目。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区域。
(1)分析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2)说明纳兹雷特市风电场项目对保障埃塞俄比亚国家能源安全的积极作用。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大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西风分成南北两支急流。其中南支急流在高原的西南部形成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以后,又转为西南气流。
地处高原南部的南亚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规模大,近年来大气污染严重。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上空被大量棕色云团笼罩。云团的主要成分包括含碳颗粒物、有机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气溶胶等,沉降后会使冰雪颜色加深。观测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南北两侧的大气污染浓度和种类十分相似。下图示意某日棕色云团分布。
(1)推测图示区域棕色云团的形成原因。
(2)分析该棕色云团对我国水资源安全造成威胁的原因。
(3)为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对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指出我国可采取的措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阳泉市是中国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近年来,阳泉市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同时,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风电装机、光伏发电装机及瓦斯发电装机增长迅速,初步建立了煤化工制氢产业链,新材料及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稳步发展。下表示意2019~2022年阳泉市地区生产总值及三大产业结构比。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三大产业结构比(%)
2019 717.7 1.4:45.6:53.0
2020 742.2 1.4:45.1:53.5
2021 916.6 1.7:51.7:46.6
2022 1012.9 1.6:55.6:42.8
(1)描述阳泉市2019~2022年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析发展新能源产业对阳泉市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3)长期的煤炭开采留下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阳泉市利用采煤塌陷区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为低碳转型、生态补偿、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指出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岛市作为中国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力打造全球知名海湾都会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地质环境问题。青岛市作为基岩城市,地质条件总体良好,地下空间开发颇具潜力,正着力构建“地下城市”。但不良地质条件中富水砂砾石层问题较突出,该层在现代河流与冲积平原广泛发育,沉积层结构松散,渗透性高,但砂粒硬度高。2008—2019年,胶州湾沿岸海水入侵问题凸显,海水入侵多集中于环胶州湾沿岸,红岛经济区的情况尤为严重。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青岛市积极应对地质挑战,探寻合理的解决之策。下图示意青岛市位置。
(1)指出富水砂砾石层对青岛市地铁建设的不利影响。
(2)简述胶州湾沿岸海水入侵严重的原因。
(3)从水资源管理角度,简述青岛市缓解海水入侵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