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 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题中,B项错误在于,《蜀相》是咏史怀古诗,《书愤》是抒情诗。
2.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B.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歌行体诗,诗题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C.“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评价王维的话。
D.《长恨歌》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答案:A
解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这首诗的特点,用“寂寥”二字可以概括,隐士生活,景色清幽,心境恬静。
3.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B.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 ( E:\\view\\6512606.htm uid=54A7379BD7F0848A9D2B334B9E78B35D&bd_page_type=1&st=3&step=2&net=0&ldr=0&statwiki=1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般篇幅较长,形式比较自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首歌行体诗。
C.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的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苏轼称其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中唐文风大变,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骈文。文学史家称这场诗文革新为唐代古文运动。
答案:A
解析:《夜归鹿门歌》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夜归鹿门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这首诗的特点,用“寂寥”二字可以概括,隐士生活,景色清幽,心境恬静。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放眼荆州,过度拥挤的古城内居民正在 迁出,沙市的旧城改造也在有序进行,沙北新区、荆北新区等新城建设 ,城市主干道快速延伸,城市空间不断 ,配套设施逐步 。荆州,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焕发出青春,越来越美。
A.持续 紧锣密鼓 伸展 完美 B.陆续 如火如荼 拓展 完善
C.连续 方兴未艾 施展 完备 D.继续 有条不紊 延展 完整
答案:B
解析:A.“紧锣密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不合语境。C.“施展”一般指“显示本领,发挥才能”,不能用于空间。D.“完整”强调“没有损坏或残缺”与前文不搭配,且“有条不紊”与后文“有序”略有重复,不妥。
5.下列词句均选自所学课文,划线字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花钿委地(落) 始速祸焉(招致)
抑本其成败之迹(根本,本源)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B.塞上长成空自许(指守边御敌的将领) 须行即骑(需要)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夜归鹿门歌(古诗体名)
C.栗深林兮(使…战栗) 技经肯綮(指筋骨)
亲朋无一字(指书信) 人生亦有命(指门第)
D.莫不中音(合乎) 降兮北渚(水边浅滩)
其信然邪(真实、确实) 夫晋,何厌之有?(满足)
答案:D
解析:A.本:推原,探究;B.须:等待;C.綮:结合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佛山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高效学习”是一面,后面的“是否”为两面。B.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增加”,而“录取率”应是“提高”或“升高”。C.成分赘余。“成为”领起后面偏正短语,删除“具有”。
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严肃文学,向来不太为大众所关注。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诺贝尔文学奖,以它固守的独特标准,为我们斟选出一些质量上乘、但又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和作品。
B.在曹坞,墙不再是一堵堵阻挡人与人交流的屏障。斑驳陆离的墙面沟沟壑壑,仿佛布满皱折的老人面庞,浸润了人生的五味,承受了岁月的洗礼。
C.这些年来,钱塘江南岸的发展让人惊叹。特别是高新区,已经成长为一个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城市建设大气精致、群众生活安定和谐、科技创新引领全省的新城区。
D.当今学术界抄袭剽窃风气盛行,官场的“道歉”往往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惩罚,而温总理迅速、认真地修正表述上的差弛,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确为“敢于实事求是”的好榜样。
答案:C
解析:A甄选;B皱褶;D差池。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A.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C.胡为而来哉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答案:B
解析: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常见的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等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用动词“是”“为”表判断。2.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3)用“于”表示被动。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3.倒装句:(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3)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本题例句是定语后置句。A.“为……也”判断句、被动句;B.定语后置句;C.“胡为” 宾语前置句;D.“……者,……。” 判断句。)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披绣闼 披:打开 躬逢胜饯 躬:亲自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的、好的 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亦何恨乎秋声 恨:埋怨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勒:统率
D.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自矜功伐 伐:讨伐
答案:D
解析:伐:功劳。这是考核课本中实词的题目,高考文言翻译的大量要点都出自课本中的重点词,对课本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加强记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10.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答案:D
解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根据……看”,可以把“根据”改为“从”,或者删去“看”。 B.不合逻辑,“日前”指几天前,与“正在”矛盾,应该为“目前”。 C.定状语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答案: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
解析:本句要注意“臾”“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答案: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解析:本句要注意“骐骥”“驽”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答案:犹且从师而问焉
解析:本句要注意“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答案:官盛则近谀
解析:本句要注意“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云无心以出岫
解析:本句要注意“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知来者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答案:悟已往之不谏|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本句要注意“悟”“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论语>十则》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解析:本句要注意“焉”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本句要注意“浊”“勒”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答案: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新城道中》(其一),完成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答案: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愉快的心情及对山村生活的赞美。这可从如下几方面看出来:一是所写景色明丽动人;二是一些直接表明情感倾向的词如“笑”“乐”等。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颈联加以赏析。
答案:颈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野桃含笑”生动地反映出野外的桃树鲜花绽开;“溪柳自摇”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短短两句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如从其他修辞如对偶的角度分析,只要分析合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生动动人,所以奠定了轻松的基调,再者一些词语如笑,乐等则直接点明了作者的感情。
(2)修辞的角度即指了曲棍球诗用了什么手法,如拟人或比喻等,描绘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一定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新城道中》(其一)这首诗意境优美:山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见底,这充满生机的景色与西山人家煮芹烧笋喜闹春耕的生动场面以及诗人欢快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诗意盎然,散发着泥土的馨香与生活的气息,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村风物画。
这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新城道中其二①
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
(1)结合全诗,分析“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的妙处。
答案: “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运用比喻的手法。 “散材”,指无用之才,此处为作者自喻。“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降临。这两句表明作者对政治斗争、对复杂的官场感到厌倦,自己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所以,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惬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①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之情,以及作者对自己目前这样悠然自在生活的惬意之情。②尾联,诗人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想法。
解析:(1)回答此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明确诗句意思。这里,散材和疲马都是作者自况,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散材,指无用之才,用的是《庄子》的典故。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诗人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早已经感到厌倦,就好比久在沙场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很像听到鸣金收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讯号。据此归纳回答即可。
(2)回答此题,注意结合诗的内容以及诗下背景资料,此首诗诗人由写景色为主转入抒情为主,写诗人苏东坡山行时的感该。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也是这样崎岖而漫长。行进在这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不禁使诗人联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样是这样崎岖而漫长。有山重水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 ),也有柳暗花明;有阴风惨雨,也有雨过天晴 ( http: / / www.21cnjy.com / )。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这是作者要表达的,尤其在是的尾联处,能够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后面题目。
水上的绍兴
叶文玲
绍兴和水难解难分,追史迹,听传说,莫过于“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将水对于绍兴的弊与利,尽道其中矣!这是说过去。在崇仰现代文明的当今,一个地方,若被指认为“东方的……”往往也最能成为评价的一种时尚。因此,在很多时候,最教绍兴和绍兴人中听受用的,还是这句话:“绍兴是东方威尼斯”! 毋庸我细细描述威尼斯,如今出国旅游已然成为国人生活中的寻常事。一到威尼斯,那片浪漫的汪洋便和原先的想象一起在我心中潋滟激荡,而一旦亲见那一艘艘船头尖尖船尾翘翘的“郎多克”载着狂喜的游客们,在座座高楼深巷下的水道中往返穿梭,那穿着十六世纪服装的水手们是那样潇洒地划着木桨,在一浪高一浪的欢声笑语中悠悠来去时,我只觉得一颗心完全溶入了欢乐之海。此时,即便你只是个威尼斯的匆匆过客,即便你在整个游程中只是稍稍“蘸”了威尼斯的那么一点点水,我敢说,从今以后但凡梦到威尼斯,你所做的,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
话说回来,我虽不敢说自己非常熟悉绍兴,但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
我更知道的是:①绍兴为永远保持这个“水城”的形象,为教人们香梦永久,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我记忆最深切的是: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我来去路经绍兴时,眼帘中虽还掠过几座粉墙黛瓦,可在这越来越低矮的黛瓦粉墙中,总看到那条冒着油光散着恶臭的河水,就如早年绍兴人头戴的那顶乌毡帽——灰瘪而漆黑!
我这篇小文,无法细细记叙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所作的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我只想说:当年历翻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伢绍兴人”在几经周折后,终于又重现了这个比喻——她还给了绍兴人和来绍兴游历的人一城清清亮亮的水!
有滋有味地重温这个比喻,有滋有味地重见那汪清清亮亮的水,都是在夜里头。
是夜,当我披着一袭云烟似的小雨,下了环城河边码头的石台阶时,便见一艘艘远比乌篷船神气得多的游艇,鱼贯而来;于是,当我在灯影中望见这烟雾迷离的环城河,竟然波光粼粼水涨船高地恢复了水城河道的气势时,我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
这一口长气,竟然沾雨带露,如此清凉!
令我分外惊喜的是:这口清凉气中,果然又有了欢鱼活水的精灵之气,有了樟柳相接草木交替的沁脾之香!
却原来,这几十里之长的环城河边,夜花如燃,草地如毡,茂茂密密的大树三步一岗;亭台楼阁旁,那盏盏髙悬的红灯笼,更与酒挑子一起招摇出绍兴老酒的芬芳。
灯影中,游艇波起浪伏地前进,只见这既是蓬勃发展的浙江要地、又保留了古老风貌的历史都城,那古今交融的“双重”景致,在烟雨迷离中越发妩媚。
灯影中,逶逶行过一程又一程,蜿蜒三十里的绿荫水路,忽儿是河,忽儿是岸,曲曲弯弯的河岸上,自然皆是一派幽幽的绿;灯影中,忽儿是黛瓦粉墙的城,忽儿是粉墙黛瓦的屋;在轻轻的乐声和水声中,城中的屋,屋中的人,俱在隐隐绰绰的朦胧诗意里……
灯影中……
哦,如若一一说来,太漫长也太琐屑,一句话——夜游的感觉鲜明不过地告诉我:一个融和着历史和当今文明的新城绍兴,正以重新焕发的光彩,展示了一个鲜鲜亮亮的现实——他们已经还给了世人一个更美更靓的“水上的城”!
②那么,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灯影中,这个问题也已在游程中被我拋在脑后。
(本文有删改)
(1)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插入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衬托。作者通过描写威尼斯的魅力来凸现号称“东方威尼斯”的绍兴的。
(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头,有什么好处?
答案: ①表明绍兴与水难解难分,②赞美绍兴人治理水污染的壮举,③暗示主题,④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3)画线句子①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句中“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什么内容
答案:过渡作用。具体指原文所说的“绍兴人既为发展也为和环境污染所作的斗争、所作的种种努力”。
(4)画线句子②中的“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这些问题,作者说已被她抛在脑后。你读了这篇文章,请作出你的回答,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答“绍兴又像威尼斯了”“绍兴有自己的特点”“绍兴水的美非常像威尼斯”“绍兴水的美只是有点像威尼斯,而有自己的特色”等观点都可以,必须说出理由。(只要有观点有理由,能够独树己见或自圆其说即可)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本题考查手法以及作用。作者在写绍兴的文章中插入她游览威尼斯的见闻感受,威尼斯是如此的之美,“准是一个湿淋淋的香梦”;作者在下文中写道:“我知道,绍兴在古往今来的许多年月里,也教绍兴人和许多来过绍兴的人,做过同样湿淋淋的香梦!”写威尼斯是为了衬托绍兴。要答出手法,然后点出作用。(2)“大禹治水”是一个历史故事,放在开头可以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章开头就写到绍兴和水难解难分;下文写绍兴水的变化,用“大禹治水”的故事赞美绍兴人治理水污染的壮举;暗示了文章的主题。(3)本题考查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分析句子一般要点出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表面内容、暗含的深意、结构作用等。这句话由上文的“香梦”转入回忆,起到过渡作用;另外要指出“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努力”具体指的什么。(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要有理有据。“绍兴如今真的又像威尼斯?是非常像还是有点像?”抓住其中的一点回答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阅读相关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吴菊萍,2011感动中国人物,阿里巴巴员工,浙江嘉兴人。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杭州滨江区一住宅小区,2岁女童妞妞不慎从10楼坠落,楼下经过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左臂接住了孩子。小女孩后来经过医院全力抢救最终康复,救人的吴菊萍,手臂骨折,受伤较重。其事迹感动国人,感动世界,她被网友称为“最美妈妈”。经网友提议,杭州市政府出资为吴菊萍在钱江新城市民中心建造了一座雕像。
这座雕像的底座上还需要镌刻一段文字,请你完成。
要求:①语言富于文采,不少于两种修辞手法;
②字数在25—50字之间。
答案:示例:美丽纤细之手成为爱的化身,它接住的是孩子,托起的是生命,是希望,是未来。
解析:此类题要先理解材料大意,然后根据材料大意分析作答。这座雕像的底座上所要撰写的文字,在内容上,要切合雕塑“最美妈妈”的内容,或颂扬,或富于哲理;形式上,符合题目的修辞、字数等方面的要求。
25.下面这则材料是从哪些角度介绍天府新区的?请用四字短语分别对这些角度加以概括。
天府新区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 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天府新区分为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和远期(2021-2030)三个阶段建设:近期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快速推进;中期实现再造产业成都目标;远期基本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答案:①区域范围 ②总体定位 ③建设规划(关键词分别为“区域”“定位”“规划”)示例:美丽纤细之手成为爱的化身,它接住的是孩子,托起的是生命,是希望,是未来。
解析:该语段共3句话,对应三个要点,除第②点采用提取法外,其余两点皆采用转换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