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六单元《苦斋记》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六单元《苦斋记》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4.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苦斋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干云霄 干:触及
B、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C、尝加营葺 营葺:修缮
D、溯流行七百里 溯流:逆流而上
答案:B
解析:信:确实,实在
2.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答案:B
解析:B是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3.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答案:C
解析:这句中的“之”指代“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对于“之”这种重点虚词,平时学习应做好整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答:回答
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比较
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车马
D、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 谢:告辞
答案:B
解析: A、答:答谢。C、除:台阶。D、谢:道歉。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C.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现乎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被动句;C项,省略句;D项,状语后置句。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高中阶段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典型例子,总结并掌握各种特殊文言句式的特点。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 / 不如因而厚遇之
C.引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答案:B
解析:此题是把文言句中的诗词和虚词放在一起来考查。A项,“负”,前是“自负”;后是“辜负”。B项,两个“因”都是“因此”义。C项,“引”,前是“引领”义;后是“拉走”。D项,“以”,前是介词,“来”;后是介词,“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答案:D
解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A项,“约束”, 今义:限制;古义:盟约。B项,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古义:指出,给人看。C项,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古义:公开扬言。
8.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答案:B
解析:A项动词,度过。B项和例句都是动词,猜测,推断。C名词,风度。D动词,测量。
9.下列各句中加线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答案:C
解析:此题要求判断与例句中的文言实词用法不同的词语,实则是要求针对每一个选项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主要是看是什么用法不同。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10.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 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答案:D
解析: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答案: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本句要注意“蜉蝣”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答案:雕栏玉砌应犹在
解析:本句要注意“砌”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
答案:不知礼,无以立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答案: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解析:本句要注意“沧”“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 ,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望海潮》)
答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解析:本句要注意“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答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解析:本句要注意“激扬”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携来百侣曾游, 。
答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本句要注意“峥嵘”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
解析:本句要注意“萧萧”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满载一船星辉, 。
答案: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解析:本句要注意“斑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用之如泥沙?
答案:奈何取之尽锱铢
解析:本句要注意“锱铢”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1)--(2)题。
念奴娇·梅
辛弃疾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①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春嫩,迥然天与奇绝。
常记宝篽②寒轻,琐窗③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④有个人忆。
注:①东君:司春之神。②篽:禁苑。③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④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梅花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上片“笑杀”“温柔” “借”等词语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梅花笑傲百花之神,其神姿天真自然、温柔清秀,却不借助任何力量。对比、衬托。将春神统领下的娇艳绚丽、千般媚俗的百花和清秀不俗、骨气奇绝的梅花作对比,衬托梅花。词人通过描写突出了梅的迥异百花、超凡脱俗的神韵。(如从色彩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这首词中的“梅”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梅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冰清玉洁,高雅脱俗。梅花花影稀疏,花色浅淡,盛开在冰雪之中、清澈水边,在春之百花的映衬之下更显自然脱俗。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绽放之时惹人摘取,凋零之时飘泊天涯,“风烟”“霜雪”,无论何时何地犹存一种坚贞品格。词人托物言志,借花言人,抒写内心中傲岸不屈的精神以及归隐情思。
类题目
解析:(1)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可抓住描写梅花的关键词分析作答。分析时,可抓住上片“笑杀”“温柔” “借”等词语,从拟人、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角度分析起表现的梅花特点。解答此类题,不仅要答出运用的表现手法,还要答出其特点。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和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词中对梅花描写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性的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修饰性的词语可直接提取,然后根据人文属性,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梅花冰清玉洁,高雅脱俗、坚贞不屈,傲霜斗雪的品格。词人的情感自然是托物言志,以梅花的品格来暗喻自己的品格和志趣。
22.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问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琴的代称。 ④佳人:知心朋友。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颔联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深秋时节,远远近近无数的山脉,落叶飘零,万木萧疏,天空显得特别高远广阔;朗朗明月笼罩着清澈的江水,江水映着月光,如同一道白练,皎洁明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包括: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1)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再根据诗意概括题目要求的“画面”。此诗所写“画面主要在第一二联: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答案可据此归纳得出。(2)回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全诗大意,然后再根据对诗意的理解结合注释分析作者感情。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诗人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不同,该市外来劳动适龄人口多在20-44岁之间,从20-24岁年龄段开始,其数量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图表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图例的说明,将图表读懂,尤其注意图表中各种数字的多少关系,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观察该市不同年龄段外来劳动适龄人口不同于本市户籍劳动适龄人口的特点,拟写答案。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 ① 。一种更可信的说法是,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 ② ,能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寄生,成了病毒。对它们的宿主细胞越适应的病毒,危害性越小。这就是病毒进化的形式。 ③ ,但那些进化得不完美的病毒引起的危害和痛苦是巨大的。
答案:①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准确 ②这些基因提高了独立的能力 ③大部分病毒感染完全没有危害(或:进化完美的病毒对生命体没有危害)
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段,用心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再揣摩应填入的语句。第一道横线,由于下文有“一种更可信的说法”一语,于是可填入意思是指出横线前的话不很准确之类的话语。第二道横线,上文讲的是一种“逃出来的基因”,下文“能自我复制”的主语也是“这种基因”,因此此处应填入意思是这种基因已经进化的话语。第三道横线,下文件的是“进化得不完美的基因”,因而此处应填入进化完美的基因所引起的情况。
25.而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如果你是孔子学院的老师,请向你的外国学生介绍一首中国古诗,必须包括作者、朝代、内容与特色。要求:①不得采用本试卷中涉及的任何一首古诗;②不超过60字;③语言连贯;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以恢宏的气势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之难。全诗如高亢的蜀地号子,让人动容。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运用的题目,注意按照要求,结合平日的学习积累,联系相关知识,准确作出答案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8 页 (共 9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