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游沙湖》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豆豉(chǐ) 间距(jiàn) 洁身自好(hào) 不愧不怍(zuò)
B.解剖(pōu) 侪辈(chái) 钟灵毓秀(yù) 前倨后恭(jū)
C.聒噪(guō) 咀嚼(jué) 忝列门墙(tiǎn) 怙恶不悛(quān)
D.木讷(nè) 戏谑(xuè) 洞见症结(zhèng) 稗官野史(bài)
答案:C
解析: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间距jiān,B 前倨后恭jù,D洞见症结zhēng。
2.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考生解答时需抓住意象来分析,看所给诗歌使用了哪些意象,意象是清新亮丽的,还是晦暗萧瑟的,由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意境特点怎么样。C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长沙》中的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项“枯藤”、B项“猿”、D项“霜”则比较感伤肃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解析:与: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A. 以:介词,用。C.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全曲娓婉流畅,隽永清新。
B.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如果当地政府不能采取强力有效的防范手段,津巴布韦死于霍乱的人数将会进一步上升。
C.三月初三,家家插柳于门,男女老幼,皆着盛装,登城游览,随之在城隍庙游庙、烧香、看戏,以消灾免难,祛除邪祟。
D.求同则是契合消费者心理需求,在消费环境上做文章,以原生态为卖点,满足现代人返璞归真的自然情感。
答案:A
解析:娓婉—委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B.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优秀作品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以其凝练的语言、深远的意蕴成为散曲中的珍品。
C. 词,又称长短句。宋代是词的鼎盛期,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是宋词的代表作家。
D.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他的代表作是《离骚》。
答案:A
解析:“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错误。陆游不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是南宋诗人。
6.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之也
幸(希望)后之人与我同志
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
B. 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
闾阎扑(满)地,钟鸣鼎食之家
C. 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披(披着)绣闼,俯雕甍
北海虽赊(远),扶摇可接
D. 第(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幽阒辽夐,不可具(具体)状
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是与(语气词),有如上帝
答案:B
解析:A项中“阳”指“南面”。C项中“明”应解为动词“照明”;“披”解释为“开”。D项中“具”指“完全地”;“与”应释为“亲附”。
7.下面四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体诗中,有一种诗叫作“乐府”。“乐府”本是汉代创设的一种专管音乐的机关,那些配乐歌唱的歌辞,就统称为“乐府诗”,故简称为“乐府”。后来,由于词作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著名观点;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诗则是诗圣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其中的“王扬卢骆”是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全诗旨在一反众议,肯定四杰的文学成就。
C.陆游和辛弃疾两位爱国诗人同是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诗句都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感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很好的例子。
D.“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浣溪纱”都是词牌名。
答案:D
解析:“天净沙”为曲牌名,不是词牌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前后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
_______,正体现了文人们对粗犷和细腻相结合这一审美理想境界的追求。
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_______。
①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②园中有园、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远山借青、远水借碧的宏观构思③近水如镜,兰舟轻漾,一湖幽静④近水如练,新荷满布,郁郁青青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简析:第(1)句要注意“宏观构思”和“粗犷”搭配,“精巧布置”和“细腻”搭配。第(2)句要注意“近水如镜”不仅和上下文相吻合,而且和“一湖幽静”押韵;“近水如练”虽然和“远水如烟”押韵,但和上下文都不能衔接
9.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羁绊 口头禅 淡装浓抹 涸辙之鲋
B.整饬 文绉绉 得陇望蜀 宵衣旰食
C.频率 白废蜡 封妻荫子 拾人牙慧
D.通牒 露马脚 丰功伟迹 赳赳武夫
答案:B
解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A装--妆;C废--费;D迹--绩。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工厂采取不正当手段 非法利润。
②要大胆 和积极培养成千上万中青年经济管理干部。
③某杂技团试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 分成”的办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局面。
A.谋取 起用 节余 B.谋取 启用 节余
C.牟取 起用 结余 D.牟取 启用 结余
答案:C
解析:“牟取”跟“谋取”都包含“设法取得”的意思,但两者在使用上有差别。“牟取”带有贬义色彩,一般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名利。 “启用”是开始使用的意思,对象往往是物,“起用”是提拔任用的意思,对象往往是人;“结余”指结存。 “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日月忽其不淹兮, 。(屈原《离骚》)
答案:春与秋其代序
解析:本句要注意“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本句要注意“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有志与力,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答案:而又不随以怠
解析:本句要注意“怠”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穷且益坚
解析:本句要注意“益”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答案:歌诗合为事而作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绿杨烟外晓寒轻, 。(宋祁《玉楼春》)
答案:红杏枝头春意闹
解析:本句要注意“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句要注意“博”“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答案: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本句要注意“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世事洞明皆学问, 。(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析:本句要注意“练”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答案:袅袅兮秋风
解析:本句要注意“袅”“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写怀
王行
尘路风花,游丝暖空晴絮,剩有萦牵处。客怀幸自不禁愁,啼鹃又恁催归去。
细草春沙,垂杨古渡,忘机可得如鸥鹭?平湖却也慰人心,片帆不得烟中树。
【注】①王行,自号淡如居士,苏州人。明洪武初延为学校师,已而谢去,隐于苏州石湖。
②游丝,昆虫吐出的柔丝,谐音“游思”。
③剩有,颇有。
(1)这首词上片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总体交代行程和季节;②以春意阑珊之景烘托气氛。
(2)词人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借助风吹花落、游丝难系、柳絮飘飞、啼鹃催归等意象,透露出作客异乡,心怀故土的愁绪;②“忘机”句和“平湖”句抒发了摆脱俗世,归隐家乡的快慰。
解析:(1)这首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而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有: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根据前三句中“尘路”“游”“晴絮”可知,此处环境描写起着交代行程和季节的作用;由“风花”“絮”可看出词人以春之景来渲染气氛。
(2)解答此题,可先感悟这首词的整体意境,然后抓住词人所描写的意象来感悟他抒发的情怀,“风花”“柳絮”“啼鹃”等这些意象,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作客异乡的孤独、漂泊天涯之愁绪;“游丝”“客”“愁”等关键词也体现出词人身在他乡思念故土的愁思。
四、文言文阅读
22.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①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是日剧饮而归。
注解:①庞安常:名安时,字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②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③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因往相 田 ②书 不数字 ③辄 深了人意。
④余戏 之曰 ⑤谁道人生无再少 ?⑥是日剧饮 而归。
答案:①相:看。观察 ②书:写 ③辄:就 ④戏:开玩笑。调笑。逗趣, ⑤少:年轻,年少⑥剧饮:痛饮,豪饮,喝个痛快,喝得痛快
(2)在以上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答案:以下词语都可以:(一个词语即可)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自信、从容自信、旷达乐观、超然洒脱
解析:(1)该题中,①③⑥相对简单都是常见释义,而②中“书”用作动词,译为写;④“戏”是“开玩笑、调笑、逗趣”的意思。⑤“少”,译为“年轻,年少”。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2)“余戏之曰”、“余作歌云”、“剧饮而归”都能体现出苏轼的旷达乐观。
2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登扫叶楼记
[清]管 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
(1)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2)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
答案: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王安石重在“贵远”, 管同重在“贵近”。王安石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而管同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内在价值,只要具慧眼,就能发现。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文中最后一段,要分清王安石与管同二人认识的不同。王安石重在“贵远”, 管同重在“贵近”;王安石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而管同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
五、阅读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带伤的美丽
梁衡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
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
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
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
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
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
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
(选自2010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欣赏流血美人的尴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惋惜、痛心的感情基调;②总领全文,为下文对乌梁素海今昔的强烈的对比做张本;③凸显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内容与结构两点即可)
(2)联系上下文,请概括作者海上泛轻舟,“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的原因。
答案:①40年后的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枯竭;②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质恶化;③40年后的乌梁素海水量锐减,只能在沟中行驶蚱蜢舟。(两点即可)
(3)文章最后一段说:“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综观全文,请探究“焦渴”在这里有什么深刻意义?
答案:①水量锐减的乌梁素海,变得越来越饥渴;②乌梁素海只是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大地上生态环境的缩影,还有若干个“乌梁素海”处在饥渴的状态中;③造成乌梁素海的饥渴,是人欲望的饥渴,隐含着作者期望日益浮躁的世人实现理性的回归。(意思对即可)
解析:(1)解答本题要理解“流血美人”的含义,作者把如今的乌梁素海比作“流血美人”,虽然是美人,但是是流血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惋惜、痛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下文写乌梁素海今昔的对比做张本,凸显主题。
(2)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从三个方面回答:“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写出乌梁素海渔业资源枯竭。“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写出乌梁素海水质恶化。“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写出乌梁素海水量锐减。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联系文本内容,不能脱离文本。“焦渴”,本指燥而渴;比喻心情急切。联系文本内容,乌梁素海水量锐减、水质变差、生态严重恶化,造成乌梁素海“焦渴”,出现这种状况是人为造成的。文中说:“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隐含着作者希望乌梁素海能够回归从前,期望日益浮躁的世人实现理性的回归。
六、语言文字运用。
25.请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从有关部门获悉,由搜狐网、《行游天下》杂志社、中国旅游胡同社区等媒体联合推出的“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活动结果近日揭晓。日照在“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主题评选中排名第五,青岛市位列第二名。
“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主题评选包括十大海滨城市、十大古城、十大森林公园等评选。入围“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评选的旅游胜地的基础设施须具备完整性、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据主办方介绍,此项评选于去年12月启动,评选分推荐、初选、审定等阶段,旅游专家初步评选出目标景区,再由网民通过网络投票方式进行评选。由旅游专家、媒体记者和旅游玩家组成的评审团根据得票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入选名单。
日照依山傍海,历史悠久,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水清浪稳,滩平沙细,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休养胜地以及开辟海上运动场、海水浴场的天然良址。日照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赢得网友和专家的青睐,最终获得“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第五名。
答案:日照入围“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
解析:本则新闻开始是讲日照评选“中国最美十大海滨城市”,后写“中国最美的旅游胜地”主题评选的内容及日照的景观,最后写日照入围。因此体现新闻的应该是结果,入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