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六单元——《子路、曾誓、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坐着。
B.子路,行行如也 行行:有能力的样子。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愤怒。
D.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易:改变。
答案:A
解析:B项,行行:刚强的样子。C项,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D项,易,轻视。
2.选出下列加点字不全是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 ( )
A.①子路问成人 ②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B.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②颠沛必于是
C.①至于他邦 ②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①子路从而后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答案:B
解析:颠沛与今义相同。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莫己知也
A .野哉,由也 B. 八佾舞于庭 C. 子路行以告 D.子将奚先
答案:D
解析:例句为宾语前置句;A为主谓倒装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省略句;D为宾语前置句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
A.往者不可谏(规劝) 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
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耰而不辍(停止)
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 植(种植)其杖而芸
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道义)
答案:B
解析:A谏:匡正,挽回;C植:立、插;D义:宜,应该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如之何其废之 ③明日,子路行,以告 ④子路行以告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答案:D
解析:①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不译;③④介词,把,后面都省略了“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曾经火爆一时的北京二手房市场在新年遭遇寒冬。记者昨天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元旦后第一周,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较上月同期相比,同比下降了八成。
B.武王伐纣前天下号称八百诸侯,其中大多数是少数民族的部落联盟,如姬发在《尚书·牧誓》里着重提到的那几支盟军——庸、蜀、羌、髳、微、卢、彭、濮。
C.在中国哲学史上,墨子被称为“平民哲学家”,认为他的思想学说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平民的愿望,代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和要求。
D.市民平时生小病时,早已习惯了直接到药店购买一些OTC类药品来缓解症状,但其中也存在很多市民买药时不知如何选择。
答案:B
解析:A.“同期相比”和“同比”重复,去掉“同比”即可。C.成分残缺,在“认为”之前加上“人们”。D.缺宾语中心词,“不知如何选择”后加上“的问题”。
7.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
答案:C
解析:同样问题,回答各异,针对不同情况答疑解惑,是为因材施教。
8.下列作品按写作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选出正确的一项( )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伐檀》 ③《涉江》 ④《柳毅传》 ⑤《林黛玉进贾府》 ⑥《窦娥冤》 ⑦《孔雀东南飞》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③⑦④⑥⑤
C.②③①④⑦⑥⑤ D.②③①⑦④⑤⑥
答案:B
解析:4个选项都将②排在第一位,无区分意义。孔子是春秋时人,屈原是战国时人,应该先①后③,排除CD两项。《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收入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而《窦娥冤》是元杂剧,显然应该先⑦后⑥。答案就是B《柳毅传》唐代传奇。
9.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以俟君子 宗庙之事 舍瑟而作 春服既成
B.风乎舞雩 喟然叹曰 端章辅 鼓瑟稀
C.因之以饥馑 恃坐 裕乎沂 宗庙会同
D.千乘之国 冉有 无吾以也 夫子栖之
答案:A
解析:A 全正确 B、端章甫 鼓瑟希 C、侍坐 浴乎沂 D、毋吾以也 夫子哂之
10.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峥嵘岁月稠(多) 苟余情其信芳(确实) 女也不爽(过错)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
B.汝岂得自由(自由自在) 事事四五通(遍)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少无适俗韵(迎合)
C.扪参历井(摸) 画图省识东风面(曾经) 使快弹数曲(快速)
低眉信手(随意)
D.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 却坐促弦(退回)
这次第(状况)
答案:A
解析:B项 自由是自作主张;C项 快是畅快;D项 “可”,哪里是的意思。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文意思的理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理解准确透彻。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本句要注意“舫”“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愁”“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屈原在抒情长诗《离骚》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陶渊明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答案: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本句要注意“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答案: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本句要注意“胥”“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其身正, ;其身不正, 。
答案: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答案:则民无所错手足| 言之必可行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错”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答案: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解析:本句要注意“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答案:敝之而无憾 |老者安之
解析:本句要注意“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子曰:“志士仁人, , 。”
答案:无求生以害仁 | 有杀身以成仁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此处是引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孔子想从政,在渡口向隐者问渡口的所在,隐者不说,嘲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
(1)这首诗是怎样写出“早寒”特点的?
答案:写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表现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早寒”的特点。
(2)请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思乡,而且把这种情感一泻无余,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从而使思乡也在想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从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类题目
解析:(1)这类题目在解答时要注意抓住典型意象来分析。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这两句是写景, “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因而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点明季节。北风萧瑟因而江上分外寒冷,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之状,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这类题目应从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来赏析。颈联的“乡泪客中尽”,点明了乡思,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四、文言文阅读
2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答案:平时你们就说,:“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怎么做?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答案: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邻国)派军队来攻打它,饥荒接着战乱而来。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能力。①则译为就,不吾知也为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知译为了解。则何以哉,这句也是宾语前置,以在这可以灵活译为做。何译为什么。
②千乘之国,译为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算是中等国家。乎相当于。摄译为夹。后面的两句也要灵活翻译,用军队加之,就是侵略。用饥馑因之,就是有饥荒。
23.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答案:C
(2)不少人都把“言必信,行必果”当作座右铭,根据上面四个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大原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权达变的人。
解析:(1)不能据此反推得出结论。(2)结合选文的意思,言之有理即可。
译文:孔子说:“做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坚决、果断),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都輗要果断,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说:“君子不讲求诚信,还有什么操守呢?”
五、阅读题
2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惬意的事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图画。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
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衬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2000年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美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给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
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赏析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踏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描写得很详细,为什么?
答案:①《丽达与天鹅》最先打动我,《丽达与天鹅》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之美。②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阐述古代欧洲的神话传说之美外,其实也是为悼念亡夫而作。
(2)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
答案:①“多美的夜色啊”这句话来源于《莎乐美》,她概括了《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气质。②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他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夜色中的美,其实就是艺术的美。③作者写阅读《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感受,是因为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亡夫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书上路,踏着美丽的夜色归去,他是带着美走的。④《莎乐美》的这句感慨,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以此为标题,表达了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3)“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这是作者的选择,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你的看法呢?
答案:①赞同读老书:有些新书尽管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但是内容空洞乏味,思想浅薄。而老书尽管纸质发霉,但是沉淀了思想,有血有肉,所以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能流传下来,内容像金子般发光,读这样的书如同聆听天籁之音。
②赞同读新书:新书往往蕴含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的价值观;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前进。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
解析:(1)《丽达与天鹅》能够引起作者的情感上的共鸣,详写它是为了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容。(2)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3)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出这样的春游情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为下面对联拟写下联,概述这一春游情景。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
答案:示例: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归(结构,内容,平声收尾)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和仿写句式的表达能力。解答本题,应结合着对联对仗的知识,结合着题干中春游的情景内容,从内容和句式结构等角度仿写。下联内容要与题干中的相符,句式结构要与上联相对仗,平声收尾。上联是写一起去踏春,下联则可从游玩的内容角度组织答案,例如,戏水、沐风、咏歌等。
【参考译文】(曾皙)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