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五单元《祭十二郞文》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五单元《祭十二郞文》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3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五单元——《祭十二郞文》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对课文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愈幼年丧父,由兄嫂抚养成人,与十二郎虽是两辈人,但如兄弟,感情很深。
B、《祭十二郎文》是少为长祭。作者追以往,念后事,有切肤之痛,一字字,一句句,都从心底流出,跌宕顿挫,感人肺腑。
C、《祭十二郎文》中,作者用了九个“呜呼”,悲天抢地;四十个“汝”字,如对其人,一称叫、一伤痛、一悲切、一呜咽,催人泪下。
D、全文贯注着一个“情”字,“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表明作者整篇都是用感情、用心血写成的。
答案:B
解析:应该是“长为少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抚慰) (《祭十二郎文》)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宁:宁肯) (《滕王阁序》)
③飨德怀恩,词不悉心(飨:同“享”) (《柳毅传》)
B.①灌水之阳有溪焉(阳:水的北面) (《愚溪诗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逍遥游》)
③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每:同“们” ) (《窦娥冤》)
C.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免去) (《陈情表》)
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视:视力) (《祭十二郎文》)
③然睹促织,隐中胸怀(中:合乎) (《促织》)
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知:同“智”) (《逍遥游》)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受) (《赤壁赋》)
③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戚:忧伤) (《祭十二郎文》)
答案:D
解析:A②宁,哪;B②之,动词,到;C①除,授予官职
3.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是(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项脊轩志》)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祭十二郎文》)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羽之死》)
答案:B
解析:A项,到了……的地步/连词,另起一话题;B项,修理、修整;C项,年青人/指人大约10到15、16岁这个阶段;D项,悬赏/买。
点评:古今异义词虽然不多,但很容易给学生理解文章造成障碍。学生平时学习时看到形式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要将该词的各个语素分开来理解,看是不是古今异义。如本题的“至于”。
4.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C.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祭十二郎文》)
D.大块假我以文章(《春夜宴桃花园序》)
答案:A
解析:A项“奚”做宾语前置,BCD项都是状语后置
5.“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B、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C、汝知乎?(《祭十二郎文》)
D、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答案:D
解析:D,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其余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
6.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 B.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阿房宫赋》) D.期山东为三处(《项羽之死》)
答案:C
解析:题中,C项的“一旦”,古今都是“要是有一天”之意,表未然。A项的“固然”,古义是“本来的样子;今义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B项的“行为”,在这里的古义是“行动因为”;今义是“举止行动”。D项的“山东”,在这里的古义是“山的东面”;今义是山东省。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庖丁解牛》) B、善刀而藏之 (《庖丁解牛》)
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之死》) D、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阿房宫赋》)
答案:D
解析:A、盖,通“盍”,何,怎样 B、善,通“缮”,修治C、伏,“服”心服的意思
8.下列各句中解释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使……为侣。名词使动用法)(《赤壁赋》)
B.今予家是溪。(家,安家,名词作动词)(《愚溪诗序》)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羞,通“馐”)(《祭十二郎文》)
D.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功,功名)(《逍遥游》)
答案:A
解析:侶,以……为侶,名词意动用法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项羽之死》一文中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所拥有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B.《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是全文的中心观点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在于放弃斗争,屈从、贿赂暴秦,以表达他关怀时务,弹劾当局的高尚情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同,错落有致。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答案:C
解析:“多用对偶,骈散相间”不是前述所有 文学体裁的共同特点,例如“骈散相间”就不能用以形容《诗经》和唐诗等体裁。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顺序应该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B.和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它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其字数、句数、平仄、音调、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旅夜书怀》《行路难》《春望》等。
C.“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D.“新乐府运动”是指唐朝中期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一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主张用新题材创作乐曲和诗,用新乐府描写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包括《卖炭翁》),李绅的《悯农》二首都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答案:D
解析:A、辞赋、乐府同兴于西汉初,繁荣于汉;B、《行路难》是古体诗;C、《劝学》是荀子的。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力拔山兮气盖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本纪》)
答案:时不利兮骓不逝
解析:本句要注意“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答案:仓廪实而知礼节
解析:本句要注意“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其志洁,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屈原列传》)
答案:故其称物芳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王曰:“此鸟不飞则已, ;不鸣则已, 。(《滑稽列传》)
答案: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解析:本句要注意“孑”“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 ?(《淮阴侯列传》)
答案:置之亡地而后存
解析:本句要注意“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答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解析:本句要注意“寥廓”“苍茫”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答案:到了颓圮的篱墙
解析:本句要注意“颓圮”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答案: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解析:本句要注意“笙箫”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 ,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赠父》)
答案:埋骨何须桑梓地
解析:本句要注意“桑梓”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不仁;失其所与,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因人之力而敝之|不知
解析:本句要注意“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1)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案: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2)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任选一联赏析。
答案: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
解析:(1)“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首联意象词如“木落”“雁南度”“北风”,“木落”“雁南度”为秋季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故诗人采用以秋景点秋,给人以寒意;“北风”一词给人以寒冷之感,营造了寒冷气氛,从而点出了题目“早寒”。(2)可找出颈联和尾联的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乡泪”,可联想到诗人的思乡之情,为实写;由“归帆天际看”可以想象出家人在岸边遥望天际的归舟的情形,为虚写;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发思乡之情。由注释可知,尾联“迷津欲有问”为用典,借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矛盾;“平海夕漫漫”天色黄昏,漫漫无边的景象渲染了一种茫茫氛围,烘托了诗人迷茫的心理,故运用了衬托或者情景交融的手法。本诗从萧索的秋景入手,写出客居异地时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以及面对隐居与从政的抉择时的迷茫心情。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全诗情景交融,言淡而意远。而发自内心对寒江的怀念之情,由此引发了首尾呼应。
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答案: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
(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分为两大种: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题干问的是“‘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应立足于整首诗歌来理解。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作者运用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但却更直接、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现实理想与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四、语言文字运用。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余额宝是支付宝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用户只要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即进行货币基金购买并获得相应收益,如果 ① ,则相当于赎回货币基金,整个过程与支付宝充值、支付一样方便。余额宝一元起购,即使 ② ,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能让用户享受到理财的快乐。跟一般“钱生钱”的理财服务相比,余额宝更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能够提供高效益,而且支持网购消费、支付宝转账等所有的支付宝功能,这意味着资金在余额宝中既时刻保持增值, ③ 。
答案:将余额宝内的资金转出或网购|再少的钱也能获得增值的机会|又能随时用于消费
解析:补写题除了整体理解段意之外,更重要的联系上下文,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观察上下文,调整句子结构使意思清楚句式通顺。①句既然前边转入是购买,那么转出或使用力度自然就是赎回了,②句强调的是钱少也能增值,才能和后文的让用户享受理财的快乐相搭配。③句根据上文可推出余额宝里的钱可以随时存取,灵活使用。
2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 ,不分男女老幼,不管地位高低。目前,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的成因并无定论,一般人都觉得抑郁症只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哈佛医学专家则认为, ,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等。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抑郁症不单纯是 ,还和某些人体器官、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有关。
答案: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的成因有很多|心理问题。
解析:语言连贯,在近几年高考中始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通过语句的排序、复位两种题型进行测试。其实,语言连贯作为一种语言能力,其目的就是使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一个句子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接得上、连的好,意思一贯而下,语脉清晰,文气畅通,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是指表达的观点、角度、风格一致,读起来自然顺畅。具体来说也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话题统一,句序合理,前后衔接和呼应自然。还体现在句子合理排列,语言合理过渡,语句合理嵌入,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及字数限制等。
25.请仿照给出的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意连贯,句式一致,修饰一致。
循环往复的四季,寄寓着大自然不一样的感情。春风送暖,给大地披上新绿,那是风对大地的抚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雪带寒,给大地捎来洁白,那是雪对大地的爱恋。
答案:夏雨缠绵,给大地送来活力,那是雨对大地的问候|秋叶飘落,给大地铺上金黄,那是叶对大地的赞美
解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