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五单元——《文与可现筼筜谷偃竹记》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宋代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都是宋代优秀散文的代表。
B.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后人把建安诗歌这种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爽朗刚健的风貌,称为“建安风骨”。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D.“四书”“五经”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答案:A
解析:韩愈的《师说》是唐代散文。
2.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C
解析:①在②用来;③被;④成为。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虽然总是而且必然会遭到虚伪的卑鄙性质所玷污,然而,却常常很受许多见识不凡的人物推崇。
② 然而,它们有时候是受很不一样的动机指使的,在这种场合,它们虽然仍旧是伟大与可敬的,不过,却可能是极端危险的。
③ 对恐惧的克制力和对愤怒的克制力,总是伟大高贵的力量。
④ 最大无畏的勇气也许会被利用来进行最不正当的阴谋。
⑤ 在重大的挑拨激怒中,表面的平静与好脾气有时候也许隐藏着最坚定与最残忍的复仇雪耻的决心
⑥ 当它们是受正义感和慈悲心指使时,它们不仅是伟大的美德,而且也增添其他那些美德的光辉。
A.③①④⑤⑥② B.③⑥②④⑤① C.④⑤①②⑥③ D.④⑤⑥③②①
答案:B
解析:③为总起句;⑥与②分列出两种情况;④和⑤紧承②,层层深入阐明“极端危险”;①中“这种掩饰所需的精神力量”与⑤中“隐藏着”相响应,表明①应紧承⑤。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树林终归是自然的儿子,不管春秋寒暑,它依旧有它的那一份天真与可爱,谁也偷它不得。
B.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连续四年空缺的局面终于结束了。蒋锡夔院士和谈国桢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为此获得了此项殊荣。
C.悲哀和喜悦同样是真实的情感,悲剧和喜剧同样是描写人所面临的处境,从别人可笑的灾祸中寻找乐趣,与从一些沉重的灾难中提炼快感并没有什么差别。
D.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
答案:B
解析:不合逻辑,主客倒置,应为“蒋锡夔院士和谈国桢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此该奖项连续四年空缺的局面终于结束了。
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幸:皇帝到某处
B.又重之以修能 修:美好的
C.潭中与可百许头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太阳
答案:D
解析: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B.善刀而藏之 C.敛不凭其棺 D.与可厌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通假字的判断,需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词语意思,加以分析,逐项作出判断。A“盖”通“盍”,相当于“何”义;B“善”通“缮”,修缮;C“敛”通“殓”,装殓;D项,没有通假字。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有的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还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春晚成为诱人的蛋糕。
C. 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2010年底,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
D. 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变相涨价”后面应有宾语“的行为”; B项“口碑”与“下滑”搭配不当。D项“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鼓瑟希,铿尔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不赂者以赂者丧/能以足音辨人
答案:A
解析:A.尔:助词,表示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B.乃:代词,你的/副词,竟然。C.诸:兼词,相当于“之于”/相当于“之乎”。D.以:介词,表原因/表工具或凭借,用、拿
9.下面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芦柴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
B.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几个短语提前,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了包身工被奴役的狼狈与可怜,体现了她们生活的紧张、忙乱、劳累和穷苦。
C.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心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这段文字说明,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致使农村经济破败而产生的。
D.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
此句中“饲养”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看的罪恶,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的识别和理解。“芦柴棒”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格。特别注意: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方法。借代的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例1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具体化、形象化了。
工具代本体
例如:1.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例1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 http: / / www.21cnjy.com /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例中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今年8月广东省闹“油荒”,现在,曾被此“油荒”困扰下的车民们逐渐觉悟,节油意识大大提高。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并存、相互促进,为美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创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D.本着可读性强、便于学生接受为原则,《下一代》杂志首家推出《学习“三个代表”,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刊。
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意识”和“提高”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在“相互促进”后面加上“的态势”;D项“结构混乱”,“本着……”与“……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以……为原则”或“本着……的原则”。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 ”两句意思一致。
答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本句要注意“臧”“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答案: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本句要注意“兀”“冻”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解析:本句要注意“誉”“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答案: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解析:本句要注意“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答案: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 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萧”“邦”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
答案:今之从政者殆而
解析:本句要注意“殆”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曾子曰:“ ,以友辅仁。”
答案:君子以文会友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子曰: , 。 ,则不复也。”
答案: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解析:本句要注意“隅”“悱”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 。’
答案: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博我以文, ,欲罢不能。
答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约我以礼
解析:本句要注意“诱”“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①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①磴:石级。
(1)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分析诗人是如何写景的。
答案: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颔联描写远处水上,烟雾散开,双鸥落下,日光照到高林,雉鸟飞起的动态画面。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近处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这两联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乡村淳朴的风情,很有画面感的呈现了乡村清新开阔的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本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不畏露水打湿了衣裳,可见其闲适、恬淡之情;颔联和颈联写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可见其对这样景象的喜爱,内心的喜悦之情;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更见其闲适。
解析:(1)本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题干要求明确是如何写景的,因此答题时就可想到动静结合,远近、色彩、上下等写景角度,然后根据诗句内容对号入座。
(2)本题考查对诗句感情的把握。根据题目“早晴至报恩山寺”中的“早晴”与最后“信马林间步月归”中的“信”(此处应是随意的意思)字,就可揣摩出诗人解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具体答题时应先概括,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解答时应注意既要有情景的分析,更要有概括感情的术语,像伤感、厌倦这样的关键词。
四、阅读题
2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扇子
黎戈
《东周列国志》里,看到过这样的插图:两个梳双髻的宫女,手执长柄大扇,立在对坐畅谈国事的公侯身后,这样的扇子多半是由奴仆执掌,象征性大于使用目的,它是表白强权的道具。准确地说,它是礼仪扇。
汉代的扇子,则是用竹篾编成,其形制类似于现在的大号菜刀,扇柄附于一侧而不是居中,且开始落入寻常百姓家。在古画中,常见一奴仆蹲踞扇火,大力使着一把扇子,扇子地位大跌。汉末有一些原理简单的机械扇,诸葛亮同学发明过诸葛扇,悬挂屋内,手拉使之转动生风。穿过千年时光隧道,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里,仍然可以看见理发店里有这种手拉的风扇。小伙计拉着一根绳,扇子左右缓移,时间也被拉长了,太太小姐们一边做头发:一边瘸一搭没一搭地扛呱家常。春日迟迟,欲睡昏昏。反正闲妇们有的是时间要打发,降那一.最点心火,微风徐来的排扇也够了。
魏晋南北朝的扇子是羽扇,不用说是仿生原理的朴素运用,羽扇有十羽和八羽之分,后来进化成比翼扇,即以竹木为骨架上糊以绢绸,只在末端象征性地饰以羽毛。羽扇是男人的物什,恪显名士做派的道具,羽扇名人有“羽扇纶巾”的公瑾侯及其政敌诸葛先生。真不能想象,诸葛先生要是丢了他的三件套—一羽扇、纶巾、四轮车,会不会风采全无呢?
隋唐时流行纨扇,又称团扇,早唐时盛行腰圆纨扇,中晚唐为满月式样,纨扇近于现代的绢扇,以竹木为骨,承风面大,手感轻盈,它的使用者转向深闺。“轻罗小扇扑流萤”,隋唐女子都是腴美人,如果是骨重身宽的羽扇,用来扑蝶扑流萤,动作的幅度太大,就失了娇羞劲儿。
宋元后期开始使用的折扇,轻便,价廉,易携带,袖藏即可。市民图耐用,多用油纸扇,文艺青年大多使用素纸扇,图它可以挥毫泼翰,题诗作画。
扇子还是艺术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道具。
言情小说中,扇子可煽情,比如李香君血溅桃花扇;可定情,比如西施赠扇给范蠡;可抒情,<桃花扇》就是靠一把扇子来抒情,并且贯穿情节起落的;可绝情,《珍珠令》里,女主角赠男主角折扇一把,即可以示绝交,扇同“散”,和伞一样,是很不祥的赠物。
武侠小说里,儒化的博雅侠客,手持一把小扇,以显其书生性情。江南七怪里那个执扇的妙手书生,还在扇子里面藏暗器、毒针什么的。有的扇子本身就是兵器,比如玉扇真人那把。
西方艺术作品里也常看见扇子的身影。电影里的名媛贵妇手捏一把小折扇,一手牵裙角,莲步轻移,旖旎而行。歌剧中的淑女用一种很有趣的面具扇,上面开了两只眼睛一样的小洞,把自己的面孔藏起来,以示畏怯。
选自《私语书》,有删改)
(1)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介绍扇子,有什么作用?请从文章最后四个自然段中举一例分析。
答案: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介绍得全面且层次分明,让读者一目了然。
示例1:文章从言情小说、武侠小说、西方艺术作品三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示例2:文章从可煽情、可定情、可抒情、可绝情四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言情小说中的功用。
示例3:文章从电影和歌剧两个方面介绍了扇子在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功用。
(该题举例部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2)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文中一处画线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这篇文章言辞优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A处画线句:“春日迟迟”、“欲睡昏昏”等语句富有诗意,文化气息浓郁。“闲妇们”、“太太小姐们”等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有一搭没一搭”、“拉呱”“打发”等词传神地写出了太太小姐们的悠闲生活。
B处画线句:“捏”、“牵”、“莲步轻移”、“旖旎而行”等词句准确生动,形象细腻地表现出名媛贵妇高贵优雅的动作以及掩饰娇羞的动人姿态。
解析:(1)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然后举例。
(2)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方法:本文的语言特点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言辞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结合文中语言举例分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材料二: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1)读了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和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
答案:解牛与绘画过程的共通性:①都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完成,干脆利落;②都达到一种艺术境界,技法娴熟,给人以美的享受。
(2)对于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你更欣赏哪一种艺术表演?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角度一:我更欣赏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熟能生巧,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艺术境界,并给人以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人生启示。
角度二:我更欣赏文与可画竹。仔细观察,整体构思,胸有成竹,重视灵感,一气呵成,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乃至我们的写作所要讲求的原则。
解析:(1)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都是用心去完成的,而且达到一种美的艺术境界。
(2)试题分析:分别从“养生”与“创作”的角度来谈理由。
2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尽心》上 七)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离娄》下 二三)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只有无耻卑鄙之徒才不知世间有羞耻二字。
B.孟子认为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就赶不上别人。
C.孟子认为如果及早知耻,以羞耻为动力,化羞耻为力量,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D.孟子认为行事过程中处在两难的情况下要以知耻为行事标准,否则有损于义。
答案:D
(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孟子说的“人不可以无耻”中耻的对象是什么,请简析。
答案:羞耻心固然重要,但对于哪些事情引为羞耻,则更需要自我省察。孟子之所耻,不是耻“恶衣恶食”,以物质生活不如人、钱财不如人、权力不如人为耻,而是以仁义道德不如圣贤、不能成为圣贤为耻。
解析:以上三段选文都是围绕“耻”论述的,首先要读懂原文,体会孟子关于“耻”的内容精髓,从辩证的角度概括归纳。
【参考译文】
孟子说:“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
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玩弄机巧诈变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
孟子说:“可以拿取,也可以不拿取的,拿取了有损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的,给予了有损恩惠;可以死,也可以不死的,死了有损勇敢。”
25.阅读下面几句话,给“微小说”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字。
①微小说一般指以微博的形式发表的微型小说。
②微小说已成为微博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
③微小说的字数一般在140字以内,语言简洁,短小精悍,可随时随地有感而发。
④微小说选材精、结构巧、含义深,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⑤微小说随时与读者互动,读者可以随时参与讨论,作者也可以随时回复读者并与读者讨论。
答案:微小说一般是以微博的形式发表的140字以内的短小精悍、选材精巧、结局出人意料、互动性强的微型小说。
解析:本题考点: 变换句式,考查的实质是:把若干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解题提示:先确定句句子的主干,再提取各个短句的信息要点,再次,按照一定的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拟写符合要求的给“微小说‘下定义的长单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