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对《登岳阳楼》这首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C
解析:C项“是诗歌意旨所在”“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理解有误。“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
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简称五律、七律。杜甫的《登岳阳楼》属于五律。
B. “赋”、“比”、“兴”是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赋”:陈述铺叙比喻的意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开头就点明人和事,“明月不归沉碧海”用比喻手法表达晁衡的溺海身亡,都是运用赋的手法。
C.《塞下曲》作者李益,四句诗分别化用了“伏波将军马革裹尸”“班超乞归”“秦晋之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表达了为国家甘愿战死沙场的雄心壮志。
D.《早雁》以“早雁”与饱受战乱的边地百姓,以大雁四散惊飞喻指边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处境,是一首托物寓意诗,采用了象征手法。
答案:B
解析:“赋”:陈述铺叙的意思。李白的《哭晁卿衡》开头就点明人和事,是“赋”的手法,“明月不归沉碧海”用比喻手法表达晁衡的溺海身亡,是运用“比”的手法。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洞庭水,登岳阳楼,似乎是大快人心之事,可是杜甫漂泊天涯,情怀亲朋故友,心系戎马关山,壮观之景引发的却是满腹悲凉,满腔忧愁。
B.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因为总爱发表一些石破天惊的议论或见解,故而有“怪才”之称,其实,他的言论往往切中时弊。
C.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D.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答案:B
解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A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心里感到非常痛快。B“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D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登上岳阳楼的顶层一望,________天光水色,一碧万顷,心中天地也顿时宽广起来。
②只要能上大学,_________不是一流的学校,我也会珍惜这个继续读书的机会。
③_______你的能力是有限的,捐助也是微薄的,但是表现出了你的一片爱心。
A.果然 哪怕 尽管 B.竟然 虽然 尽管
C.果然 虽然 虽然 D.竟然 虽然 虽然
答案:A
解析:①中表达的是果真的意思,而不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因此,应选“果然”。②选“虽然”与后面的“也”不搭配。③选“尽管”与后面的“但”不搭配)
5.下列对联的内容与名胜古迹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
B.妙笔生花,写尽松岩神韵;新诗入梦,吟成云海奇观(庐山)
C.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万千(岳阳楼)
D.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泰山)
答案:B
解析:思考时,可根据自己对文学常识的记忆,根据对联知识分析判断,B项,应为黄山。故选B。
6.楼在古代作为名胜,诗人多有登临赋诗的雅兴。下列诗句,不太可能题在岳阳楼的一项是( )
A.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B.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
C.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D.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答案:B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据所学知识,“徐孺下陈蕃之塌”典故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可知,B两句诗与古代名楼滕王阁有密切联系,由此可选B。
7.下列各选项中对“国”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国家)
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国家)
C.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隆中对》(国家)
D.国泰民安(国家)
答案:D
解析:A.古代诸侯王的封地,诸侯国 B.国都,京都 C.地域,地方
8.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孤舟。
D.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答案:A
解析:A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多感触,于暮年登上岳阳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刹那/千年古刹 伺候/伺机而动 薄利/日薄西山
B.辟易/鞭辟入里 号召/昭告天下 史乘/千乘之国
C.拖累/连篇累牍 载体/载誉归来 间架/间不容发
D.强颜/强弩之末 冠名/冠盖云集 露面/崭露头角
答案:C
解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A.chà,cì/sì,bò;B.bì/pì,zhào/zhāo,shèng;C.lěi,zài ,jiān ;D.qiǎng/qiáng,guàn/guān,lòu/lù。“刹”“伺”“薄”“辟”“乘”“累”“载”“间”“强”“冠”“露”为多音字。刹 [chà][shā]刹 [chà]1.梵语“刹多罗”的简称,寺庙佛塔:古~。刹 [shā]1.止住:~车。~住这股歪风。伺 [sì]1.观察,侦候:窥~。~机。~察。~应(yìng )(等候响应)。伺 [cì]1.〔~候〕A.在人身边供使唤;B.照料饮食起居(“候”均读轻声)。薄 [báo]1.厚度小的:~片。~饼。2.冷淡,不热情:~待。3.味道淡:~酒。4.土地不肥沃:~田。薄 [bó]1.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2.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3.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4.轻视:鄙~。厚今~古。5.不充实,不坚强:~弱。6.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7.古同“箔”,帘子。8.姓。薄 [bò] 1.[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曾经,剑桥大学的女生如果不穿着黑色连衣裙或搭配白色衬衫的黑色裙子,则不被允许进入校园,而男生则只被允许如黑色的西装和西裤类的衣物,并搭配白色有领衬衫和黑色袜子。
B.近期,我国公安部通过组织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谣言专项行动,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网络造谣典型案件,一批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
C.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一样,中国也面临着发展中的转折点。但现在的中国是否等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取决于中国人对未来有怎样的希望和梦想,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未来的看法。
D.要通过法治的力量,让那些传播、制造谣言的网络名人和网络经营者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要他们明白,网络世界不是无法无天的。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允许”后缺一个谓语 “穿着”来搭配;B项偷换主语,句子对“我国公安部”作陈述时,又偷换成另一个陈述对象“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造成结构混乱;D项语序不当,应为“制造、传播”,并列词语注意先后的逻辑顺序。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我国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起源于 ,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发展到唐代进入成熟阶段,被称为 ,如陈鸿写的《长恨歌传》。
答案:神话传说 | 唐传奇(或传奇)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杜甫《登岳阳楼》描绘了一幅气象万千的图景的两句是:
, 。(杜甫《登岳阳楼》)
答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解析:本句要注意“坼”“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謹庠序之教, , 。(《齐桓晋文之事》)
答案: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本句要注意“悌”“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李白《将进酒》
答案:钟鼓馔玉步足贵 | 但愿长醉不复醒
解析:本句要注意“馔”“鼓”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 , ,其志洁,其行廉。 ,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答案:其文约|其辞微|其称小而其指极大
解析:本句要注意“辞”“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
解析:本句要注意“弘”“毅”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
解析:本句要注意“扪”“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答案:凭轩涕泗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泗”“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答案: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本句要注意“哀”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答案: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本句要注意“避”“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2)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1)“戎马”,指战事。“关山北”,指祖国北方。这一年吐蕃重兵屡次侵犯西北,朝廷派郭子仪率兵五万在奉天(今陕西省乾县)防守。“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国家仍不安宁。作为伟大诗人的杜甫,他怎能只陷在个人的悲苦之中呢?又如何能忘却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的大事呢?“戎马关山北”,这就是指这件大事。平生忧国忧民的诗人,想到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灾难,在岳阳楼上凭轩倚栏,潸然泪下。
(2) 诗人以巨笔从吴、楚两国的幅员辽阔的地理位置着眼,由乾坤宇宙漫无边际的空间落笔,把洞庭湖的开阔宏伟壮观的气象,一览无余地描绘了出来。这两个诗句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诗人运笔有神,还在于诗人宽广的襟怀,恢弘的气度。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桥话(节选)
茅以升
①大地上的一个障碍就是山与河。这当然是只对交通而言。至于对一个国家来说,山与河不但不是障碍,而且是富源所在。山河当然是可爱的。但是在要翻山过河时,它们就有些可怕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这样怕过的。他在《蜀道难》的诗里说:“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他又在《横江词》里说:“人言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成昆铁路和长江大桥,他就要赞叹“多歧路,今安在”,“人生得意须尽欢……与尔同销万古愁”了。因此,造桥修路的人,确是立了功德。
②造桥就是斗争,就是解决矛盾。斗争的“敌人”是水、土、风。造桥时要使桥墩在水下深入土中,桥梁在空中架到墩上。深水、软土、暴风就都是难克服的障碍。再加上它们的相互影响,那就更成为巨大的困难了。这种相互影响,在我国诗文中,描写得很多。比如,关于水和土,就是“岸裂新冲势,滩余旧落痕”(唐太宗《黄河》诗),关于水和风,就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关于水和风土,就是“盘涡荡激,回湍冲射,悬崖飞沙,断岸决石(元贡师泰《黄河行》)”。如果翻一次山,过一次河,都觉得可怕,那么,在这样山中河上来造桥,需要和那里的水、土、风所作的激烈斗争,不更要把人吓倒吗?然而人是吓不倒的,他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战而胜之。对于深水,就利用“压缩空气”(风)来筑“沉箱”基础;对于软土,就利用“水射法”来下沉“管柱”;对于暴风,就把桥墩深埋土中,再加上面水压力,以求稳固。还可利用软粘土在管柱下面填洞,以防水漏;利用水面涨落,把船运桥梁,安装在墩上,利用“风锤”、“风钻”在钢梁上打“铆钉”,等等。总之,自然界的各种力,不管怎样厉害,它们彼此之间必有矛盾,只要善于运用,就可把桥造起来。大桥小桥同一理,不过繁简不同。大桥当然不就是小桥的放大,如果梁的长度加一倍,并不要墩的高度也加一倍,而是要把这放大尽量地缩小,使得大桥小桥各尽其美,“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这就要看造桥大师的心领神会和眼光手法了。桥工的值得惊叹,就在于此。
③造成的桥,就老呆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不管日里夜里,风里雨里,它总是始终如一地完成任务。它不怕担负重,甚至“超重”,只要“典型犹在”,“元气未伤”,就乐于接受。它虽是人工产物,但屹立大地上,竟与山水无殊,俨然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利于人类生存的,为繁荣滋长提供条件。桥也是这样。人类一有交通,就要桥,越是靠河的地方,人口越集中,桥也就越多。有了桥,人的活动就频繁起来了。它影响到一个辚的富强,成为“地利”的一个因素。自然界是最可信赖的,只要了解到它的规律,就可在宇宙间自由行动。桥也是这样。知道了它的规格,一上桥就准可同登彼岸。自然界是到处随时都美的,因为一切配合得当,缓急相就,有青山就有绿水,有杨柳就有春风。桥也是这样。如果强度最高而用料用钱都是最省的,它就必然是最美的,那里没有多余的赘瘤,而处处平衡。这样的桥就与自然界谐和了。就像宋秦少游词所说,“……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自然界是新陈代谢、万古长青的,尽管沧海桑田,但也有巍然独存的。桥也是这样。由于朝夕负荷,风吹浪打,必须材料坚实,结构安全,它才能站得起来 ,愈站愈稳,它就能长期站下去。因此桥是长寿的,比起其他人工产物来,它常是老当益壮的。千年古桥能载现代重车,还有什么其他古物能和桥相比呢?有时桥还在,但下面的河却改道了,或两头的山崩陷了,连山河都未必能和它相比!由此可见,桥在自然界中是既可利赖,而又是既美且寿的。它当然成为人类生活中所必需,甚至是和幸福不可分的了。
(选自《桥梁史话》)
(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A.造成的桥,就老呆在那里,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
B.千年古桥能载现代重车,还有什么其他古物能和桥相比呢?
答案:(1)A.这一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桥人格化,写出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交通服务,同时赞美了修桥人。
B.这一句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千年古桥与现代重车对比,说明古人造桥材料坚实,结构安全。赞美了古人坚实之风格。
(2)细读文章的第③段,概括出茅以升对设计造桥时具有哪些最现实的想法?
答案:①工程与社会协调:桥一声不响地为人民服务,是利于人类生存的,为繁荣滋长提供条件,是“地利”的一个因素;②工程与人文、自然环境协调:屹立大地上竟与山水无殊,俨然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又能为优美环境添风采,与自然和谐;③工程建设经济实用:如果强度最高而用料用钱最省的,坚实、安全、长寿,它就必然是最美的。
(3)本文所介绍的是较为专业的桥梁知识,但如读完第二段这些最复杂的施工方法介绍之后,一般读者也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这是为什么?
答案:因为茅以升在文中以优美干练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述科学的问题,如谈到如何对付深水、软土、暴风这些难题时作者形象而又简练把它比作解决矛盾,通俗易懂而言之有物,处处都透露出作者博大的人文胸怀。言简意赅,思想丰富,所以读者也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认识。
解析:(1)此题考查分析语句修辞手法及其在文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答出修辞手法,然后点出表达效果。第一句使用了拟人,第二句使用了对比;写桥是为了些人,要从修桥人的角度答题。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概括。要仅仅按照题干要求,从第③段中归纳答案。作者主要讲了三点:①工程与社会协调;②工程与人文、自然环境协调;③工程建设经济实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本文思想丰富,但通俗易懂。结合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让读者容易理解,也透露出作者博大的人文胸怀。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内容:画面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打着手机,远远地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在后面,是正在大步艰难地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或收入高了,生活富了,但其道德标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解析: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渐渐的和道德标准远离了,人们一心想着的都是怎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却把道德标准忘却了。
24.假如你站在岳阳楼上,需要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请你拟写一段解说词。在解说词中要恰当引用杜甫《登岳阳楼》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答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概写了洞庭湖的恢宏气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描绘出洞庭湖之大观胜概。“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又为我们展开一幅阳光灿烂的画面。“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让人领略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解析:本题考查解说词的写作能力,解说词是对事物、人物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说明性文体。解说词的写法一是注意文体以说明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二是语言要有一定的文学性,解说词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解说,它可以用平实的语言,也可以用文学的语言,准确之外,力求做到具体、形象。
25.【材料一】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以免费领取价值80元的景区门票。“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至大年初六,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
【材料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去了,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
(1)《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答案:示例1:背《岳阳楼记》 领免费门票
示例2:用书声赢掌声 凭文才领门票
(2)莫言的父亲打电话说:真的受不了了,家里墙皮都快抠没了。请你替他们家拟写一条标语,有效引导游客行为。
答案:示例1:墙皮有文气 瓦匠早得奖
示例2:抠墙皮有何用 学莫言养文气
(3)文气究竟从何而来呢?《文苑》主编希望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认为文气主要靠自我修炼得来。文气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慢慢培养的。因此,我们要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着,读着,就会被书中内容感染,文气随之而来,从而促使自己有了一种创作的冲动。
解析:(1)此题实际考察拟写新闻标题,所以关键是要明确新闻标题特点,简单的说就是简洁和生动。简洁就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生动就是重变化、求新颖,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技巧。材料一得主要信息就是背诵《岳阳楼记》可以领取免费门票,稍加修饰。(2)标语要求和新闻标题差不多,只是更加强调号召力和鼓动性。材料二主要告诫人们不要“抠墙皮”,要有正确的“文气”观,所以标语要重点宣传这一点。(3)此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只要有明确的观念且言之有理,一般可得满分。可以切入的角度如:文气需要社会良好的引导;文气需要拥有良好的文学氛围;文气需要家长重视,做出良好的示范;文气需要自我修炼,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文气需要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