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菩萨蛮(其二)》
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辛弃疾《菩萨蛮》)
B.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C.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应先将诗句意思读懂,正确揣摩诗句所表达的情感。题中,除B项是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外,A.C.D三项表达的都是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
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C.海因里希 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流浪者,你若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等名作艺术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将中外作家作品结合起来考试,如果平时不注意识记作家作品的相关文学常识,无法准确判断出答案。海因里希 伯尔应为德国作家。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合称为“前四史”。“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B.《雷雨》让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情人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手法,揭露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赚取昧心钱的发家史。
C.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分别创作于前后两个时期。
D.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C
解析:除了记忆别无选择,丢分可惜。A.元曲四大家中没有王实甫,将王实甫《西厢记》改为白朴《梧桐雨》或《墙头马上》。B.揭露周朴园罪恶发家史的是鲁大海。D.全词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体裁完备,有古诗、律诗、绝句等;唐代有成就的诗人也最多,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B.《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有“小杜”之称,诗歌清丽自然,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C.《窦娥冤》原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它的作者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D.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 《忆秦娥》和《菩萨蛮》。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B李贺。
5.选出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的代表作品,文章用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
B.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风格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韦庄的《菩萨蛮》、李煜的《虞美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等都属于婉约词。
C.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和律诗、绝句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讲求格律,如《夜归鹿门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七言古诗的典范。
D.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赠序是带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C
解析:歌、行、引不严格要求格律,但也讲求格律。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五七杂言。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B.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C.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答案:C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C项,张若虚是唐代早期的诗人,《春江花月夜》是优秀之作,但不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所以选C。
7.下列对《菩萨蛮》特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演的场面流光溢彩,落英缤纷,如仙如佛。
B.音乐与舞蹈完美结合,具有浓郁的西域色彩。
C.舞姿充满喜庆的热闹,唱词合乎听众的心理。
D.既美艳又庄严,塑造出可亲可爱的菩萨形象。
答案:C
解析:C属于唐朝中国特有的世俗喜庆特点,不是外来的《菩萨蛮》的特点。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真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大家在一起品香茗,说时事,论作家,谈作品,唱京戏,弹古筝……每个人都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
B.Google公司总裁为了让骨干员工在公司里工作得更加舒心,允许他们带孩子和宠物来上班,有人认为这种管理方式简直不可思议。
C.刘老师的古代诗歌选修课非常吸引人,他在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那声情并茂的朗诵将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宁静优美的意境。
D.在第16届广州亚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杨秀丽对赛场观众的欢呼呐喊充耳不闻,始终保持平稳的心态,最终夺得该级别季军。
答案:D
解析: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9.下列关于“诗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诗词”作为一个语词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这一观念至迟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了。
B.诗是商周时代就已产生的文学样式,词是起源于唐、五代而全盛于宋代的文学样式,我们常把它们合称为“诗词”。
C.虽然诗和词都采用了韵文的形式,但起初“诗词”这两个字很少连用,即使连用,也是用来指“诗的文词”。
D.从字形演变的角度看,“诗词”本来等同于“诗辞”;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这两个词语就不再等同了。
答案:D
解析:D项,“由于宋代出现了新的文学样式”理解不正确,原文是“词成为一种新兴文学形式的名称”。所以选D。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C.在工作中他们是好搭挡,在生活里他们是好哥们,每天耳鬓厮磨,感情别提多好了。
D.对于一年两修的武汉长江“三桥”存在的问题,应当组织多个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士召开听证会,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客观,最终成为不易之沦。
答案:D
解析: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此题“人言啧啧”属于褒贬误用。成语试题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D选项“不易之论”,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A选项“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选项中要表达的是“危险”的意思,犯了“语意内涵不明中的望文生义”的错误。B选项“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项指行为、做法,不指意见,犯了“似是而非”的错误。C选项“耳鬓厮磨”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的相爱)。此处犯了“对象错配”的错误。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江南好 , ,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其一)
答案: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解析:本句要注意“谙”“蓝”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照花前后镜, 。 , 。(温庭筠《菩萨蛮》)
答案: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解析:本句要注意“襦”“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李煜《虞美人》)
答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愁”“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 , 。(李煜《虞美人》)
答案: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解析:本句要注意“落”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答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本句要注意“频”“烦”“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本句要注意“博”“参”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答案:羁鸟恋旧林
解析:本句要注意“羁”“恋”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答案:还乡须断肠
解析:本句要注意“断”“肠”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答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答案: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本句要注意“濯”“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菩萨蛮 塞上秋望
清 冯云骧
龙沙落日山衔水,登台怅望寒云里。猎骑返城西,秋风大将旗。
飞蓬迷鸟路,白雁哀鸣去。绝塞易黄昏,孤城早闭门。
(1)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呼应了词题?这些意象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词的上阕中呼应词题的意象:“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猎骑、大将旗”等, “龙沙、落日、山、水、寒云”等体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风光;而“猎骑、大将旗”等凸现了边塞将士特有的生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作者着意渲染了奇异壮丽、雄浑苍凉的宏阔境界,刻画了边关特有的生活情调。
(2)一般说来,词的下阕应抒发情感,可是诗中却看不到抒情的句子。请通读全词,说说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词的下阕甚至全词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通读全词,从“登台怅望”一语中,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主人公登台远眺而生思归之愁;下阕“飞蓬”句,“飞蓬”原指断根干枯后随风飞转的蓬草,这里就暗喻了行踪漂泊的戍边将士;“鸟路”原指险仄山径,也可比喻归家之路;而一“迷”字,则说明了戍边将士归家之路的遥遥无期;而“白雁哀鸣”既是写景,也烘托了将士们归家无期的内心痛苦。
解析:(1)首先找到上阕出现的意象,然后再结合题目“塞上秋望”来选择与之相呼应的就可以了。(2)下阕虽没有一个完整的抒情的句子,但从“哀”“孤”等字,“飞蓬”“鸟路”之景依然能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情意。
四、阅读题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竟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注] ①造口、郁孤台、清江都在江西赣江流域。淳熙二、三年(1175—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刑(掌管刑法狱讼的官),官署在赣州,这首词当作于这一二年间。②龙泉:剑名,这里指宝剑。③金瓯:黄金做的盆类器皿,比喻完整的疆土,泛指国土。
(1)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2字)
答案:登临(登上)、步出、回眸。
仰望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_______郁孤台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
答案: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
(3)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的作用,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第⑥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解析:(1)此题要求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需要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提示,即“仰望郁孤台”,按照作者游踪顺序,结合文中叙写内容,从“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等三句即可归纳答案。(2)此题的答题区间应是从上文中找出,即根据“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可以归纳出答案。(3)一般分析文中句的作用,多是承上启下,此题,需哟啊结合文中内容,具体概括,既是承上“凝目远眺”;又是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而且“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又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答题。
我们的母语汉语,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令人喜爱、陶醉。尽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尽管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余光中问得尖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说好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歌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只有对汉语具有像对母亲般的深情,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从而成功地记录、描绘和抒写,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和扩大,使生存变得坚实。
(1)请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
(2)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答案:汉语优美、独特,我们应热爱汉语,自觉用好汉语。
解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2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蔺相如、苏武、张衡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参评的理由。。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参评理由;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以内。
答案: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相如,千秋名扬!
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极力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
解析:颁奖词的写法可以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人物的事迹,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不要求详尽地交代人物事迹的来龙去脉或是细枝末节,而是将人物事迹点到为止,让人们自然心领神会。
2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        ,        ,       ;         ,        ,         。
答案:示例:
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非凡,但他的人生之书却空虚无味。
有的人财势喧天,呼风唤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苍白无力。
有的人平步青云,顺风顺水,但他的人生之书却跌宕起伏。
有的人安安静静,默默耕耘,但他的人生之书却硕果累累。
有的人一生显赫,平步青云,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入目。
解析:从修辞上来说,例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把人生比喻成书;从句式上来说,例句是转折关系的分句;从内容上来说,比喻要符合逻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