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三单元《阁夜》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银河系一个被天文学家称为“骨头”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长卷须状的天体,可能从邻近的星体吸取生命能量,看上去非常年轻。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我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D.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人数”可以用“增加”,而“录取率”应是“提高”或“升高”。C.成分赘余。“成为”领起后面偏正短语,删除“具有”。D不合逻辑。“高效学习”是一面,后面的“是否”为两面。
2.请为姜夔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一)》选出正确的句子,并进行排序。( )
①西窗一雨无人见②细草穿沙雪半销③秋来东阁凉如水
④吴宫烟冷水迢迢⑤一夜吹香过石桥⑥梅花竹里无人见
A.②⑤①④ B.④⑤①② C.③⑤⑥② D.②④⑥⑤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的排列能力,需要根据绝句的特性及1.2.4联结尾字押韵的相关要求,作一分析,不难选择出②④⑥⑤这个答案。
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况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侣渔虾而友麋鹿。
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蔓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答案:C
解析: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廊腰缦回 D珊珊可爱
4.下列对联既用了拟人又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副是( )
A.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清代郑板桥撰写的春联)
B.峰高华岳三千丈 险据秦关百二重(宁夏古萧关城楼联)
C.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云海作舟浮(赵朴初题峨眉山清音阁联)
D.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文庙联)
答案:C
解析:“着”“迎”运用了拟人手法,“峰腾云海”运用了比喻修辞。
5.下列诗句是某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B.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②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C.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王勃《滕王阁序》)
D.①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②怎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答案:C
解析:A.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B.②“深巷”“明朝”卖杏花。D.② “争”知我
6.下列有关课内诗歌内容的表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拟行路难》其四,采用了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诗人借此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B.《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与称颂之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是抒情诗,重在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后者是咏史怀古诗,重在肯定诸葛亮积极进取的北伐精神
C.《夜归鹿门歌》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前者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我”却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后者侧重写“我” 夜归之后的隐居生活,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者的形象
D.《阁夜》一诗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努力回忆。平时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的好习惯。题中,B项错误在于,《蜀相》是咏史怀古诗,《书愤》是抒情诗。
7.选出下列文体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赋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文赋的代表作品,文章用华美的辞采对阿房宫的建筑和宫中的奢靡生活都进行了详尽地铺叙和渲染。
B.词是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为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按字数多少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风格又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韦庄的《菩萨蛮》、李煜的《虞美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等都属于婉约词。
C.歌、行、引都是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等,和律诗、绝句的区别就在于它不讲求格律,如《夜归鹿门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七言古诗的典范。
D.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性质如同今天的“引言”“前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一般叫“序”,列于书后的一般叫“跋”或“后序”。如我们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等。赠序是带有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为勉励、推重、赞许,如《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C
解析:歌、行、引不严格要求格律,但也讲求格律。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五七杂言。
8.对下列诗句加点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代指边境之敌。
B.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桑榆:日落处,比喻未来的日子,尤指晚年。
C.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子规: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后多用来表达思归的心情。
D.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长亭:古代驿站路上供游人休息和送别的亭子。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答案:C
解析:子规:杜鹃鸟,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也许是由于狭窄弯曲的加查峡谷把顺谷而上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断然截住,翻过布达拉山,放眼一望,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①村庄和小镇散落其间,到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东一堆西一堆的沙丘散布在宽阔的河谷里,如同一个个令人头疼却又无奈的脓包
③很多村子里还保留了许多刷了白灰的土坯老房子,低矮而狭小,简洁而朴素,一如“西藏”在人心里的印象
④一块块田地铺在河谷里,田埂上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纵横林立,为这些珍贵脆弱的耕地防风挡沙
⑤山上的灌木更少了,山坡上薄薄地覆盖着一层干黄的草皮
⑥宗教建筑已经遍地皆是了,不经意间寺庙的鲜艳红墙就鹤立鸡群般从灰白、低矮的藏式民居里脱颖而出,以极大的反差显示出了自己地位的尊崇
A.⑤④②①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⑤②④①③⑥ D.②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句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此题安空间顺序考虑,注意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和顺序,由上到下,由面及点。作者站在布达拉山从上往下看,当然首先看到的是从“山上”到“山坡”的景色⑤,然后是凸起在田地上的“沙丘”②,再是沙丘下的“田地”④;①③⑥写田地上的村庄和建筑,其中①句是总写,③句写民居,⑥句写散在民居中耀眼的宗教建筑。
10.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答案:D
解析: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A.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根据……看”,可以把“根据”改为“从”,或者删去“看”。 B.不合逻辑,“日前”指几天前,与“正在”矛盾,应该为“目前”。 C.定状语语序不当,应将“新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风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霸雪霁寒宵 , 。(杜甫《阁夜》)
答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解析:本句要注意“鼓”“峡”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杜甫《登岳阳楼》)
答案: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坼”“戎”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答案:庄生晓梦迷蝴蝶|望举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解析:本句要注意“蝶”“沧”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答案:契阔谈宴?
解析:本句要注意“契”“?”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岂无山歌与村笛,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呕哑嘲哳难为听
解析:本句要注意“嘲”“哳”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答案: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本句要注意“鳝”“穴”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野哭千家闻战伐, 。(杜甫《阁夜》)
答案:夷歌数处起渔樵
解析:本句要注意“樵”“夷”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 ,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答案:山原旷其盈视
解析:本句要注意“旷”“盈”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
答案: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解析:本句要注意“暮”“霁”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呜呼!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后回答问题。
阁夜
清·梁佩兰
百寻古阁郡城东,帘卷前山一角风。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凌空。
群生静息鸿蒙①里,秋气森归耳目中。不是夜深能独醒,海门谁见日初红?
注:①鸿蒙,此处指朦胧的夜色。
(1)“哀壑有光星在底”一句所写画面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清幽。在夜色笼罩下,山谷本来幽黑难辨略显凄清,但慢慢地,点点星光衬出了它依稀的身影。山下小河也因星星倒映而粼光闪烁,于是画面显出了与凄清不同的清幽。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尾联写出即使身在黑暗,也要抱有希望,不断追求,否则怎么能着到到海上喷薄日出的壮丽美景呢 作者用反问手法强调了看到日出后的喜悦和兴奋,表现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
解析:(1) “哀壑有光星在底,明河无影月临空”,哀壑,我们可以想想幽静的山谷就在阁楼之下,山谷中有点点光亮,这“光”是月光,是星光,还是火光呢?这就是诗歌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了。作者站在阁楼上向下看,这是俯视的角度,看到了山谷在下和“星在底”,那为什么“星在底”而不在天上呢?这就要从诗人所站的位置说起,诗人站在阁楼上向远处看,天上的星星就像是在山谷之中一样,所谓“星垂平野阔”,而不是山谷静立于星星之下。
(2)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只有我在黑夜之中能够保持清醒,等待在海门迎接初升的太阳。而这里的“日初红”,也是有象征意义的,指的是新的王朝的到来。答案说:“尾联写出即使身在黑暗,也要抱有希望,不断追求,否则怎么能看到海上喷薄日出的壮丽美景呢?作者用反问手法强调了看到日出后的喜悦和兴奋,表现了乐观积极的思想情感”,此处的“乐观积极”倒也不能算错,但是“即使身在黑暗,也要抱有希望,不断追求”纯属无中生有,作者仅仅是表达别人都在蒙昧之中,而“我”能够窥见时代大趋势。后面的“怎么能看到海上喷薄日出的壮丽美景”和“看到日出后的喜悦和兴奋”更是无稽之谈,诗歌的颔联还说“星在底”和“明河无影月临空”,怎么到尾联突然天就亮了,太阳就升起来了?很显然,“日初红”并非真实的太阳升起,而是虚写,既是作者的想象之词,也是包含象征意义的用语。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万不可胶柱鼓瑟。
22.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后面题目。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这首诗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试分析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
答案:首联表达了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客居天涯的感慨;颔联和颈联表达了诗人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尾联表达了对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写了哪些内容?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答案: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和号角声在空中回荡,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丽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解析:(1)这是一道情感的总结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诗中的关键词语:“岁暮”“悲壮”“野哭”“音书”。
(2)这是一道意境高扩的题目,答题时先简要描述意象,然后概括意境,注意杜甫诗歌意境的特征:悲壮雄浑。
四、阅读题
23.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小题。
随风飘散
朱以撒
已经好久没有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了。可是,那首由钟声重新诠释的流行歌曲,却唱遍了大街小巷。曾经有一些日本朋友读了张继的《枫桥夜泊》而不胜怀想,特意远道来寒山寺,为的就是听一听这具有穿透时空力量的声响。这首诗也一次又一次地成为我行草挥洒的内容,只要内心有些微妙感受,手上状态马上会显示出来。一首诗能流传如此之广,张继应该知足了。后来,我在翻动唐人诗章时,觉得元稹的《春晓》另有一种滋味。它带有一种朦胧的幽幽感伤,使人读罢顿时升起惋惜之情:“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狪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明摆着,这已经远去的爱情是没有结果的,只有思念回味的份儿,字里行间弥漫起一种悲剧的格调。尤其是元稹将时间处理在天明未明之际,那时的钟声会是怎样地揪人心弦呢 我们更是可以感叹爱之迷惘:有多少情感随风飘散呀!
钟,当它作为祭器的时候,庙堂气色是十分浓郁的。它实际上是一种道具,镶上神话的片断,借助神话营造气氛。小时候进古刹,见到比人庞大得多的古钟赫然悬于梁上,便蹑手蹑脚绕道而过。一方面畏惧它的森严,另一方面则担心万一落下来可如何是好。我读小学时,学校还没有先进到使用电铃,是用一个铮亮的小铜钟来召唤学生的。或长或短的声响,在空中飘荡出悠扬,煞是悦耳。在这样的钟声里,我度过了小学的六个年头,有时也趁老师不留意,偷偷解开绳子,学着《地道战》中那位老村长,摆个架式,胡乱敲打几下,只可惜声响全无章法。现在我上课的几个学校,一律使用电铃,声响极为急遽刺耳。上课前响,搅得心烦意乱诗意全无;下课时响,又急急如律令,催促学生手忙脚乱不迭,仓惶收笔墨离去,一点也不抒情。记忆中的那种斯文闲雅已经荡然无存。好在学生都习以为常了,倘若真有好事者弄口古钟来敲打,那些听惯了现代铃声响的人,还能接受这一古董的召唤么
后来我有机会走进几处古刹,与长老们聊天,互赠一些书法作品。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钟声飘散里,长老们笔下已经修炼得没有多少烟火气息了,这不禁使我又一次悟出弘一法师笔下的清空和圆融。每一响钟声都有灵性,在这灵性的聚散中,他们随缘顺便地品味生活和体验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真诚地体验。有多少生命在钟声里随风逝去,又有多少钟声在不时地警策着生命!在台湾的佛光山住下来,一个很有节律的时间意蕴就明显地给予我们提示,那金属的声音是一种感召,好像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音乐,生动地在晓、晨、晚、暮、夜几个时间段上给人以警示,涓涓细流浸漫渗透,在漫长岁月中产生着无形的影响,在寺院小住的日子里,会比平素更感清静寂寥,也比平日更能谛听到时光流走的足音,从而在心灵上为洪亮的钟声所震撼。对于这些诚心事佛的比丘、比丘尼,我们能够武断地认为他们在青灯黄卷之下浪费生命么 能够指责彼岸的虚无么 我们不能,因为在钟声的涵盖里,就不断地产生过大彻大悟的智者,那种玄奥的意味、澄净的胸怀,通常有超越性的美的意蕴。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少男少女,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了。
这么说来,钟声就远不止于实用。早年我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见“钟鸣鼎食之家”,甚是歆羡有家族如此庞大,连开饭都要举行个仪式。其实这只是外在形式,意在营造一个氛围给外人看罢了。古人说过“钟磐清心”,这才是首要的。在唐人诗中徜徉,钟声的梵意禅思特别明显,而我的老家离一处千年古刹不远,撞击下的钟声隐约可闻,尤其是“天阶夜色凉如水”的时候,钟声传来,周遭阗然,尘嚣渐远,你捕捉着余响逐渐在夜幕中扩散乃至浑然无声,不禁心清如洗,空灵悠远,与无限之大的世界浑然一体。钟声,要比其他在空间形式上的振荡声响更为高远清寒。唐人喜欢用“寒”“冷”“凉”来形容,可见品味出了幽微之妙。当然,禅院的钟声与学校的钟声意味有本质之别,禅院的钟声带有一股浓浓的殉道气息,向僧徒们传达出否定现实世界的意象,使人世间那些深奥玄妙的道理变得简洁洗练起来,引导着永恒地投入彼岸。倘禅院没有钟声,则缺少开悟顿宕。相似之处在于:钟声犹如点睛妙笔,馨香一动直透灵关,所思所悟就宛然天开了。
古代青铜器文化中,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礼乐如同形影。在《诗经》中的《周南》《唐风》篇中,钟都是与追求欢乐相维系的。钟情和谐,也许这更通俗地切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从这一点延伸,我似乎能够理解那么多外国人远道而来这个古老的国度,祈望亲手撞击、亲耳倾听这随风飘散的声响的个中缘由了。
(1)文章以张继《枫桥夜泊》中寒山寺的钟声开篇,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以寒山寺的钟声开篇,便于引出下文的各种钟声。②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寺的钟声穿透时空,使读者感到亲切,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便于读者进入文章意境。
(2)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喜欢小铜钟而不喜欢电铃 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小铜钟或长或短的声响,悠扬悦耳,还充满童趣。②电铃声响极为刺耳,没有诗意,缺少斯文娴雅,搅得人惹心烦意乱。
(3)在作者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少男少女,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
答案:①在作者看来,钟声是一种感召,给人以警示。②在钟声的涵盖里,不断产生过大彻大悟的智者。③那种玄奥的意味、澄净的胸怀,通常有超越性的美的意蕴。(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
(4)结合全文,请谈谈寺庙的钟声给人们有哪些启示
答案:①寺院的钟声,每一响都有灵性,在不时地警策着我们的生命,警示人们去真诚地品味生活、体验生命。
②寺院的钟声,要比其他在空间形式上的震荡声响更为高远清寒,能带给人心清如洗,空灵悠远,与无限之大的世界浑然一体的感受。
③禅院的钟声带有一股浓浓的殉道气息,向僧徒们传达出否定现实世界的意象,使人世间那些深奥玄妙的道理变得简洁洗练起来。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考虑。内容上,寒山寺的钟声具有穿透时空力量的声响。结构上引出下文各种钟,同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答题区域在第二段,根据题干,找出作者喜欢小钟的原因和不喜欢电铃的原因即可。文中有“或长或短的声响,在空中飘荡出悠扬,煞是悦耳”“记忆中的那种斯文闲雅已经荡然无存”可以概括出作者喜欢小钟的原因。根据“声响极为急遽刺耳”“上课前响,搅得心烦意乱诗意全无;下 课时响,又急急如律令”,则说明电铃的缺点。组织答案即可。
(3)答题区域在第三段,根据该段结尾“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少男少女,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了”。理解题干语句的意思,就是要理解代词“这样”的含义。“这样”是代词,代词的指代义应从前文找出答案。“矢志不悔地以青春的代价来换取钟声的昭示”应知钟声给人一种力量、一种特殊的意蕴。由“每一响钟声都有灵性,在这灵性的聚散中,他们随缘顺便地品味生活和体验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真 诚地体验。有多少生命在钟声里随风逝去,又有多少钟声在不时地警策着生命!”“那金属的 声音是一种感召,好像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音乐”可概括出。钟声是一种感召,给人以警示。由“在钟声的涵盖里,就不断地产生过大彻大悟的智者”可概括出。由“那种玄奥的意味、澄净的 胸怀,通常有超越性的美的意蕴。”可以概括出。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回答本题是要注意三点:一是文本的角度,要从文本中抽取语句,提炼出钟声给人的启示、道理等语句。如第三段“每一响钟声都有灵性,在这灵性的聚散中,他们随缘顺便地品味生活和体验生命”。又如第四段“钟声,要比其他在空间形式上的振荡声响更为高远清寒”。“禅院的钟声带有一股浓浓的殉道气息,向僧徒们传达出否定现实世界的意象,使人世间那些深奥玄妙的道理变得简洁洗练起来, 引导着永恒地投入彼岸”。二是个人的角度,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分析。三是要分条作答,并简要解析。
五、语言文字运用。
24.汉字是彪柄千秋的美丽魔方。古代“说文解字”是解析汉字领悟其美的一种形式,汉字新说也是我们理解汉字的一种形式。请参照例子,从“悟”“诱”“企”“厌”“春”“臭”“毛”字中任选两个进行解说。
例句: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丰收的果实。
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恨么?
1
2
答案:示例:悟:吾用吾心思索,方能有所悟|诱:优美的语言往往是诱惑人的|企:企业少了人才,必然停止不前|厌:可庆的事,只要偏差一点就会变得可厌|春:“春”告诉我们,人一生只有三日|臭:人自大多了一点,就会臭名远扬|毛:手伸长了伸错了就是毛病。
解析:要抓住字的结构解析。
25.高考前夕,有些学校把高三学生的音体美课停掉,用来进行语数外复习。请你对此做法从赞同和反对的角度各写两点理由。要求语言得体,理由合情合理。
赞同理由:①
②
反对理由:①
②
答案:赞同理由:①高考复习时间紧,高考比的是语数外三科总分,应增加语数外的复习时间。②停掉音体美,有利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复习语数外。(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反对理由:①复习要劳逸结合才效果好,音体美课能起调节作用②开课不能过于功利,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
解析:陈述理由要充分、有说服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