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3节 人口合理容量--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12:2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山西晋城月考)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完成1~2题。
地区 年生物 量/104t 可承载 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 人口密度 /(人·km-2)
东北地区 105 100 23 000 229
长江中 下游地区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1.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
C.自然资源 D.消费水平
2.下列关于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③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新疆略图,完成3~4题。
3.影响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地形地势
C.科技水平
D.水资源
4.提高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合理化措施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大量接纳中西部移民
C.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D.垦荒拓耕,向南疆中部地区迁入人口
(2024·广东广州高一期末)龙洞沟位于四川境内,是岷江上游支流,全流域80%以上海拔高于2 000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该流域居民以农牧业为主,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下表为龙洞沟土地面积坡度分级状况表(一般坡度小于25°才能营造梯田)。据此完成5~6题。
坡度分级 0~25° >25°
面积/km2 5.8 8.72
占总面积比例/% 39.95 60.05
5.影响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
A.淡水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耕地资源
6.下列能提高该流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
A.拓展对外交通
B.提升消费水平
C.加大矿产开发
D.鼓励人口迁入
下图为四种气候区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经济 B.地形
C.生产技术 D.生物资源
8.按图中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雨林气候区
D.热带沙漠气候区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9~10题。
9.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10.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
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
(2024·江苏扬州期末)下图是某地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导致2015—2025年该地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资源减少
12.提高该地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发展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2024·福建莆田期中)下图示意资源、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  )
A.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资源
B.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
C.资源、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人口
14.关于图中甲、乙、丙及三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M之后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B. N时期生态环境达最差
C.乙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甲
D.甲与乙呈负相关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1~2.1.C 2.B 第1题,读表可知,地区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说明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不能体现科技水平、开放程度、消费水平对“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影响。故选C。第2题,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资源环境承载力小,③正确;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资源环境承载力,④正确。故选B。
3~4.3.D 4.C 第3题,新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因此,水资源是影响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合理化措施之一。
5~6.5.D 6.A 第5题,据“龙洞沟位于四川境内,是岷江上游支流,全流域80%以上海拔高于2 000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坡度大于25°的面积比例占60%以上,说明地形起伏大,耕地资源不足,影响该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耕地资源,D正确。靠近河流,水资源不缺乏,A错误。材料无矿产资源信息,无法判断矿产资源的相关信息,B错误。山区森林资源应该较丰富,C错误。故选D。第6题,拓展对外交通能提升区域开放水平,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提升消费水平会增加资源消耗量,不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加大矿产开发和鼓励人口迁入可能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破坏,反而不能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C、D错误。故选A。
7~8.7.D 8.C 第7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在图中所示的四种气候区中,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生物资源是最丰富的,其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值也是最高的,由此可知图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生物资源,D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远大于图中其他气候区,但实际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分布稀少,所以热带雨林气候区是远没有达到图中推算的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地区,C正确。
9~10.9.A 10.D 第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耕地的合理人口规模为7.9万人左右,水源的合理人口规模为9万人左右,林地的合理人口规模为10万人左右,探明矿产的合理人口规模为18万人左右,所以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9万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0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已经超过了人口适宜规模,因此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应着重于短板的补齐,即加强贸易保障粮食,D正确。故选D。
11~12.11.C 12.A 第11题,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承载力呈负相关。材料所示时间段,该地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可承载人口数量减少。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人口承载力下降。第12题,该地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该地提高人口承载力应该控制人口数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A对;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发展速度,会使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减少耕地面积会加剧人地矛盾,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
13~14.13.B 14.C 第13题,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量逐渐下降,对应甲;当人口数量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上升,但随着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增大,当人口增长至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环境趋于恶化,资源环境承载力会迅速下降,因此乙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丙代表人口。故选B。第14题,根据上题可知,甲、乙、丙分别代表资源、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M之后人口数量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趋于恶化,A错误;N时期人口数量远远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还会继续恶化,B错误;资源是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正确;读图可知,甲与乙并不是负相关,D错误。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