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1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1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12: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郑州高一期末)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甲图为我国南方某村落景观图(该村落背靠山地,中心保留一块绿地),乙图为该村落各类功能用地结构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村落占比最大的用地类型是(  )
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
C.农业用地 D.绿化用地
2.该村落中心保留绿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风沙侵蚀
B.改善居住环境
C.增加耕地面积
D.预留商业用地
3.该村落呈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水源 D.文化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A、B、C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B.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C.核心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
D.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5.TOD开发模式可以(  )
A.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B.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C.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居住区
7.“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
A.人口密度的差异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8.(2024·江西抚州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老城区道路狭窄、设施落后、功能分区不明确等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该城市跨江西进,大力建设城市新区,并对老城区部分老旧居民小区进行了拆除。下图示意该城市用地规划方案。
(1)指出在城市新区规划中,甲地作为商业用地的原因。
(2)该市计划在乙、丙两地中选丙地建设工业园区,请说明理由。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甘肃兰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9~10题。
9.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用地、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用地
C.住宅用地、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用地
10.该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集约节约用地
下图为吉林市某年9月26日17时左右的热力地图(利用手机定位获取人流量制作而成的地图,数值越大,人口越密集)。读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最高数值出现在甲区域的原因可能是甲区域为(  )
A.商业区 B.路口
C.医院 D.火车站
12.热力地图数据可应用于(  )
A.火车站选址 B.医院选址
C.居住区规划 D.奶茶店选址
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的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其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1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作为工业区的区位条件最差
B.乙功能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功能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功能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2024·山东聊城月考)新农村建设是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优化,最终达到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标准。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
A.以商业区、居住区、行政区为主
B.简单,居住区规模最大
C.各功能区分化明显,界限明确
D.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
16.图中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城乡一体,区位优越
B.布局合理,方便出行
C.邻里和睦,环境舒适
D.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共享村落”是农民将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出租,获得收益,而寻租人在此期限内进行创业。据此完成17~18题。
17.“共享村落”是一种新型农村资源利用形式,非常适宜发展(  )
A.农产品加工业
B.房地产开发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创意文化产业
18.“共享村落”实施后能够更好地(  )
A.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B.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
C.加快当地城镇化进程
D.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
19.读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为什么功能区 分析其区位因素。
(2)图中表示的是      ,试分析其作用。
(3)若②为批发市场,则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何处适合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 说明理由。
(4)M处曾经布局火电厂,后火电厂迁至N处,简述其原因。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1~3.1.C 2.B 3.A 第1题,读乙图可知,该村落占比最大的用地类型是林地,林地属于农业用地,故选C。第2题,该村落中心保留绿地,可以纳凉、防风、美化环境等,改善居住环境,B正确;该村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风沙侵蚀较少,A错误;村落中心的绿地并不是用于耕作,不能增加耕地面积,也不作为预留的商业用地,C、D错误。故选B。第3题,该村落背靠山地,村落沿山麓地带呈条带状分布,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A。
4~5.4.A 5.D 第4题,读图可知,A区域面积大,且离车站较远,可以判定其地价较低,可能为居住区;B区域靠近车站,交通便利,地价高,可能为核心商业区;C区域位于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结合选项分析可以判定为办公区。第5题,TOD开发模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建立各功能区,这样可以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6~7.6.D 7.B 第6题,该功能区人口早晨流出多,黄昏流入多,说明该功能区夜晚停车较多,应该是人们夜晚居住的地方,则判断为居住区,D正确;商业区、行政区、工业区都是早晨流入多,黄昏流出多,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的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B正确;人口密度大,车辆流动量不一定大,A错误;地租水平的差异不是两地汽车流动差异的原因,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汽车流入和流出的差异,不是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错误。故选B。
8.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靠近老城区,位于图示核心位置,因此得出结论:甲接近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商业付租能力最强;甲处多条公路交会,交通便捷程度最高,利于发展商业活动;甲紧邻居住区,有利于居民购物和参与商业活动。第(2)题,由图可知,丙位于城市外缘地区,地价较低。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由此可知,该地盛行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丙位于季风垂直方向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少。由图可知,丙靠近河流,用水便利;位于河流下游,可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
答案 (1)接近城市中心,地价最高,商业付租能力最强;交通便捷程度最高,利于发展商业活动;靠近居住区,有利于居民购物和参与商业活动。
(2)位于城市外缘地区,地价较低;位于季风垂直方向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少;靠近河流,用水便利;位于河流下游,可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
9~10.9.C 10.D 第9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山间盆地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用地。故选C。第10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该乡村空间结构利于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D正确。
11~12.11.A 12.D 第11题,甲区域人流量远大于其他区域,结合时间可知,甲区域最可能是商业区;路口人流量在地图上一般呈点状,而不是面状;医院人流量一般不会是全市最大的;吉林市火车站人流量不太可能为全市最大。第12题,热力地图反映的是人流量状况,商业网点最关注人流高峰区域,便于更有效开展商业活动。因此,奶茶店可以利用热力地图数据进行选址。
13~14.13.B 14.C 第13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地租最高的市中心附近,乙区域土地价格最高,可能位于市中心,最可能是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所在地。第14题,甲功能区人口密度小,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较好;乙功能区地价最高,位于市中心,市场广阔,适合布局商业区;丙功能区人口密度最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功能区人口密度小,地价低,远离市中心,基础设施可能不完善。
15~16.15.D 16.B 第15题,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前,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分为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乡村内部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农业生产区规模最大,居住区点缀其间,功能区分化不明显,界限模糊。D正确。第16题,由图可知,不靠近道路的乡村都进行了移拆,居民迁移到靠近道路的乡村,主要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出行,B正确;城乡一体看不出来,都是乡村,A错误;邻里和睦也体现不出,C错误;图中没显示出等级顺序,D错误。
17~18.17.D 18.A 第17题,“共享村落”指的是农民通过把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对外出租,适合大城市中的人去休闲居住,享受田园风光,陶冶性情,适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D正确;农村房屋闲置出租,农民工流失,劳动力缺乏,且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A错误;此类房屋属于出租房源,不能发展房地产开发业,B错误;农村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科技落后,交通不便,C错误。故选D。第18题,“共享村落”使得闲置的宅基地和房屋能够被充分利用,可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A正确;农村房屋出租给城里人,对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进程没有影响,也不能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B、C、D错误。故选A。
19.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程度最高,人口流量最大,应为商业区。第(2)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该功能区位于铁路和城区之间,应为绿化带(隔离带)。绿化带(隔离带)能起到减少噪声、美化环境等作用。第(3)题,甲处交通条件优越,距批发市场近,又位于城市边缘,地价低廉,最适宜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第(4)题,M处有发电的燃料——煤炭,但是靠近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市区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N处交通便利,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利于城市大气环境的保护。
答案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2)绿化带(隔离带) 减少噪声,美化环境,吸烟除尘,调节气候等。
(3)甲处。有铁路、公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城区边缘,地价低廉;靠近批发市场。
(4)M处有煤矿,曾经布局火电厂是因为接近燃料产地。M处靠近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布局火电厂易造成城区大气污染,而N处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且交通便利,故火电厂由M处迁至N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