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2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4 12: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南阳期末)台湾省保存有许多闽南传统文化特色建筑,其中土木砖瓦结构三合院(下图)很有代表性。现今,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正面临消失或转型的问题。据此完成1~2题。
1.与北京四合院相比,台湾三合院建造时考虑较少的因素是(  )
A.采光 B.通风
C.避寒 D.防震
2.台湾的闽南传统三合院最合理的转型方向或保护措施是(  )
A.保存所有的传统三合院
B.增建新式的闽南三合院
C.改造周边地区配套设施
D.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
“骑楼”(如下图所示)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我国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C.节省建筑材料
D.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
4.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2024·河北邢台期末)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该古村落(  )
A.位于低山丘陵区
B.地形平坦,黑土层深厚
C.没有祠堂建筑
D.“大户人家”多居住在南部
6.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建一个方便村民进行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省婺源县)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结合图文材料,完成7~8题。
7.徽派建筑群落中,普遍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其原因是(  )
①山地、丘陵多,平地较少 ②外出经商多,防御盗抢 ③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 ④经济实力强,光宗耀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
A.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顶积雪
B.坐北朝南,主要是为了防止冬季风的侵袭
C.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
B组关键能力提升练
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地坑院,院心常会栽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这种建造技术在黄土高原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下图为某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照片拍摄地的地貌类型是(  )
A.黄土川 B.黄土墚
C.黄土塬 D.黄土沟
10.地坑院的院心栽植高大落叶乔木的原因不包括 (  )
A.减弱了雨水对地坑院坝的侵蚀
B.夏季便于人们在树下遮阴纳凉
C.冬季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
D.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
11.地坑院顶部四周建有矮墙,其功能作用最小的是 (  )
A.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B.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
C.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
D.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
以下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
A.多样性 B.区域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13.形成天津地域文化特点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
A.靠近首都 B.温暖湿润的气候
C.平原地形 D.沿河靠海
14.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院内都建有水窖,指出水窖水的来源。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D.山西人对水的敬畏
(3)分析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2.1.C 2.D 第1题,采光、通风是两地建筑都要考虑的因素,A、B错误;台湾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与北京相比,台湾地壳运动活跃,因此防震是台湾三合院建造时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台湾纬度较北京低,位于热带、亚热带,冬季温和,不需要特别注意避寒,C正确。故选C。第2题,保存所有的传统三合院不现实,且没有经济效益,A错误;增建新式的闽南三合院不符合对传统三合院的保护,B错误;改造周边地区配套设施不能对传统三合院本身起到保护作用,C错误;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既能保护传统三合院,又能取得经济效益,符合转型方向,D正确。故选D。
3~4.3.B 4.B 第3题,我国岭南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骑楼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二楼向街心延伸,有利于行人避雨和遮阳,B正确;与民族特色无关,A错误;多雨地区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屋顶为斜顶,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的作用并不是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也不是为了节省材料,C、D错误。故选B。第4题,由上题可知,建设骑楼的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从侧面反映出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B正确;与地表起伏不平无关,A错误;建设骑楼的主要目的是避雨和遮阳,只能反映降水多,不能反映降水强度大小,C错误;骑楼不能起到防涝的作用,不能反映岭南地区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D错误。故选B。
5~6.5.A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古村落的建筑大部分为砖石结构,古代建造房屋一般是就地取材,说明该地石头多,应为山区,A正确;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B错误;该古村落以姓氏命名,说明是聚族而居,我国古代家族观念较强,聚族而居的村落一般都有宗族祠堂,C错误;“大户人家”一般是指较为富有的家庭,富有的家庭可购买木材,建造更为舒适的木结构房屋,故图中木结构建筑应为历史上“大户人家”居住地,在北部,D错误。故选A。第6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古村落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图中甲地的土木结构建筑年代久远,历经风雨的土墙破损较为严重,保护价值不大,且土墙不易于修葺维护,甲地位于村落中心地带,因此最可能在此地修建方便村民进行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7~8.7.A 8.D 第7题,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安徽南部山区,山区平地少,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近,利于节约土地,①正确;安徽南部山区商人众多,楼层较高且楼间距较近,有利于防御盗抢,②正确;当地家族观念强,重视亲情,经济实力强,光宗耀祖对楼高和楼间距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A正确。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州地区纬度低,房顶坡度较大,主要目的是排水,排除A;徽州地区纬度较低,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建筑坐北朝南是为了得到太阳光照,排除B;徽派建筑所在地区,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小,排除C;徽派建筑造型美观独特,可以以此发展乡村旅游业,D符合题意。
9~11.9.C 10.A 11.D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地坑院是在平整土地上挖坑刨洞建成的,黄土川、黄土墚、黄土沟地势起伏大,黄土塬(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地势相对平坦,适合挖坑刨洞建地坑院,C正确,A、B、D错误。第10题,地坑院院心的高大落叶乔木建在院内,对地坑院坝的防雨水侵蚀作用没有影响,A符合题意;夏季乔木枝繁叶茂,便于人们在树下遮阴纳凉,B不符合题意;冬季落叶,可让阳光进入,利于采光,C不符合题意;高大落叶乔木树冠露出地面,起到安全警示作用,防止行人坠入,D不符合题意。故选A。第11题,地坑院比周围地势低,四周建有矮墙能够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A不符合题意;矮墙能够防止地面人的跌落,保障地面劳作人的安全,B不符合题意;矮墙能体现装饰美观协调建筑艺术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矮墙不能防火、防盗贼、防野兽入侵,D符合题意。故选D。
12~13.12.A 13.D 第12题,图片反映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包罗万象,国内外建筑风格均有,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第13题,天津地域文化特点与天津沿河靠海密切相关。
14.答案 (1)大气降水。
(2)B
(3)当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且位于距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小;当地地表水匮乏,水资源紧缺;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可收集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