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古文]七年级语文下册17. 陋室铭 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必背古文]七年级语文下册17. 陋室铭 对比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5: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背古文]七年级语文下册 陋室铭 对比阅读
阅读文本
(甲)《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何陋轩记》——王守仁(明代)(选文)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完成下列问题
一、字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 ①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2. ②谈笑有鸿儒(鸿儒: )
3. ③守仁以罪谪龙场(谪: )
4. ④人皆以予自上国往(予: )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馨”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馨 B. 品德高尚 C. 芳香 D. 传播很远的香气
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无丝竹之乱耳”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水陆草木之花 D.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对“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中“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简陋 B. 丑陋 C. 认为……简陋 D. 狭小
4. 下列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整白色的琴,阅读珍贵的经书 B. 能够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C. 可以调出朴素的琴音,阅读金色的经书 D. 能够调整琴音,阅读经典著作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2分)
1.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 《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何陋轩记》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4. 《何陋轩记》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 《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 《何陋轩记》(选文)中作者身处龙场,却“安而乐之”,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3. 从《陋室铭》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怎样的生活情趣?

4. 《何陋轩记》(选文)中提到“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对比阅读题(每题9分,共18分)
1. 《陋室铭》和《何陋轩记》(选文)都引用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其作用有何异同?
2. 《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与《何陋轩记》(选文)中描述龙场“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两者对居住环境的描写目的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字词解释
1. 灵:神异
2. 鸿儒:博学的人
3. 谪:贬谪,降职
4. 予:我
二、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B。
三、句子翻译
1.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2.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 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4. 然而我在此地住了一个月,却很安乐,寻找人们所说的很简陋(的地方),却没有找到。
四、简答题
1. 原因是“惟吾德馨”,即自己品德高尚。陋室的主人品德美好,自然使陋室不显得简陋。
2. 作者心境安然而快乐,一是因为他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精神的富足,不在意物质条件与环境的简陋;二是他发现当地保留着淳朴质素的古风,并非想象中的粗陋不堪。
3. 作者追求高雅脱俗、淡泊宁静,远离官场繁杂事务,与博学之士交往,沉浸于琴、书的生活情趣。
4. 这句话从历史角度说明此地的质朴状态是古代法制未完备时的遗留,并非真正的简陋,是对“何陋之有”观点的进一步阐述,深化主题,表明不能以物质和外在的标准来评判陋与不陋 。
五、对比阅读题
1. 相同点:都借此强调居住环境的简陋与否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居住者的品德和修养,以此来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增强文章说服力。不同点:《陋室铭》用此句,是全文主旨的升华,以反问强化陋室不陋的观点;《何陋轩记》引用则侧重于回应他人认为龙场地陋的看法,引出自己对当地风俗质朴的见解,强调不能以环境简陋来评判。
2. 《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通过描写陋室周边清幽的自然环境,以景衬情,展现陋室的宁静雅致,烘托出作者淡泊宁静的心境,体现陋室不陋;《何陋轩记》中描述龙场“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是突出龙场物质条件与礼仪规制的匮乏,与人们认为的简陋印象相符,然而作者却安之若素,为后文表达不能以物质衡量“陋”的观点做铺垫。
附翻译
《何陋轩记》——王守仁(明代)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我因罪被贬谪到龙场,龙场在古代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如今是重要的安抚之地,而当地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着旧有的传统。人们都认为我从京城这样的繁华之地来,一定会觉得这里简陋,不能居住。
然而我在这儿住了一个月,却很安然快乐,寻找他们所说的十分简陋的地方,却没有发现。只是这里的人梳着独特的发髻,说着难懂如鸟语的方言,住在山中,穿着兽皮做的衣服,没有豪华的车子、漂亮的衣服和高大华丽的宫室可供观赏,也没有繁缛的礼仪,但是这仍然是一种淳朴厚实、质朴无华的古代遗风。大概在古代,法制还没有完备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情况了,不能把这当作是简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