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第1课时 乡村的土地利用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4·河南鹤壁月考]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下图为山东省某村鸟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居民点主要分布在( )
A.山坡地带 B.水库周边
C.梯田之下 D.道路两侧
2.图中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商业用地 B.农业生产用地
C.公共用地 D.文化教育用地
[2024·甘肃兰州期中]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的山间盆地被称为“坝子”,这里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乡村空间结构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3~4题。
3.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A.林地、住宅、耕地 B.林地、耕地、住宅
C.住宅、耕地、林地 D.耕地、林地、住宅
4.该乡村空间结构主要利于( )
A.缩短道路里程 B.规避地质灾害
C.缩小城乡差距 D.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4·山东泰安期中]下图村庄所处的冀南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该村出现利用农闲兼业(以近距离打工为主)的农户。下图为1985—2018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村( )
A.居住用地所占的比重始终最大
B.公共用地集中分布在村落中心
C.土地利用类型增多,分化增强
D.空间形态由分散型变为集聚型
6.2010年以后该村建设用地的增长很少,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发展
C.交通条件 D.国家政策
[2024·四川南充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市中心购物广场楼层指示图。据此完成7~8题。
7.推测图中1F主要是( )
A.大型影院 B.书店
C.火锅餐厅 D.高档化妆品专柜
8.该购物广场停车数量最多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周二12:00
B.周四16:00
C.周六16:00
D.周日24:00
9.[2024·湖北襄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元大都(现北京)兴建时遵循中国传统理念,在太液池东侧建宫城,西侧建隆福宫、兴圣宫,三宫鼎立。街道规划整齐严谨,城市水利修建有序。依靠发达的水陆交通,各地商货可直达元大都城内。城内出现了多个集市,其中钟鼓楼市、羊角市、省东市、枢密院角市规模较大。下图为元大都内部空间示意图。
(1)说出元大都行政区(宫殿区)和商业区的分布特点。
(2)分析钟鼓楼市成为当时最繁荣商业中心之一的原因。
(3)简述元大都城市规划的思想。
B组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4·浙江嘉兴期中]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 )
A.“凸”字型结构 B.“工”字型结构
C.“纺锤”型结构 D.“金字塔”型结构
11.“工”字型结构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
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 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
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 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
[2024·山东聊城期中]河北涞水县野三坡旅游区旅游业起始于1986年,是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第二批国家5A级风景区。苟各庄村位于野三坡旅游区内,距核心景区百里峡入口仅2千米。下图示意1986—2000年苟各庄村土地利用功能拓展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1986—2000年,苟各庄村新增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特征为( )
A.趋于分散 B.趋于集中
C.由分散走向集中 D.由集中走向分散
13.苟各庄村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市场需求 B.自然环境
C.农户行为 D.政府调控
[2024·广东东莞期中]职住比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下图为近年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四大都市区圈层职住组织模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判断,四大都市区中越到圈层外围越是“睡城”的是( )
A.伦敦 B.纽约
C.东京 D.巴黎
15.推测这四种组织模式中,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起促进作用的产业是( )
A.先进制造业 B.高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生态旅游业
16.[2024·江西赣州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以前,巴黎城区面积105平方千米,1965年巴黎政府出台规划,在巴黎外围近郊建了五座新城,建成区面积1.2万平方千米,至此巴黎大都市区形成,新城与巴黎市中心平均距离20—30千米。按照工业疏散政策,大都市区内各城市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巴黎市中心区主要发展高附加值工业和服务业,外围新城则布局大量工业、零售网点以及物流配送机构,引导市中心区工业和人口向外围新城迁移。大都市区地铁、公交、高速环线等组成换乘便捷的交通网络。图1示意1965年前巴黎城区形态,图2示意1965年后巴黎大都市区形态。
图1
图2
(1)分别说明1965年前、1965年后巴黎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请从巴黎城市规划中的下列措施中,任选一个说明该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措施:①城市之间划定绿地、农田边界;②都市区不同职能城市形成分工协作格局。
第1课时 乡村的土地利用及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C 2.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居民点主要分布在梯田之下,故选C。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为乡村景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农业生产用地,B对;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镇,A错;公共用地在乡村所占面积较小,C错;文化教育用地主要分布在城镇,D错。故选B。
3.C 4.D 解析 第3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其山间盆地被称为“坝子”,“坝子”地势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用地,因此②是耕地;③位于石灰岩峰丛山区,适合发展林业;①主要位于道路沿线,接近耕地和林地,应该是住宅,C正确。故选C。第4题,图中道路弯曲,沿山麓分布,说明不能缩短道路里程,A错误;住宅背靠山区,可能多滑坡、泥石流,不能有效规避地质灾害,B错误;该乡村结构对缩小城乡差距作用不大,C错误;该乡村空间结构因地制宜,集约节约用地,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D正确。故选D。
5.C 6.D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村所处的冀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由此推知该村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农业用地,不是居住用地,A错误;读图可知,公共用地有小学、村委会、广场等,这些并不都分布在村落中心,B错误;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增多,新增了工业用地、楼房用地,且楼房分布在村落最北部,工业用地分布在村子的边缘,土地利用分化增强,C正确;该村落空间形态一直是集聚型,D错误。故选C。第6题,建设用地主要指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等非农用地,其规模及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A错误;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村经济发展是向好的,建设用地应该会增长较多,B错误;由图可知,该村交通道路条数增多,会增加建设用地,C错误;该村所在的冀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国家政策加强了对耕地资源的保护,限制了建设用地的增长,导致该村建设用地增长很少,D正确。故选D。
7.D 8.C 解析 第7题,由于不同楼层的人流量不一样,地租也不相同,一楼人流量最大,所设的门店往往利润最高,付租能力强,推测为高档化妆品专柜,D正确;大型影院、书店和火锅餐厅付租能力较弱,一般位于楼上,A、B、C错误。故选D。第8题,商业中心人口变化差异大,白天人多,晚上人少,D错误;周六16:00是上班族周末休息时间,逛街人数多,商业中心人流量应最大,停车数量最多,C正确;周二和周四为工作日,出来逛街的人数较少,A、B错误。故选C。
9.答案 (1)行政区位于城区南部中轴线上;四个商业区分别位于行政区的东、西、南、北侧。
(2)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商品和人员的集散;基本位于元大都的几何中心,消费市场广阔。
(3)行政区布局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南北干道和东西干道交错,街道规划整齐;兴建城市水利,既满足用水需要,又改善了环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元大都行政区(宫殿区)位于城南的城市中轴线上;四个集市属于商业区,分别布局在宫殿的四个方向,即位于行政区的东、西、南、北侧。第(2)题,据图可知,钟鼓楼市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基本位于元大都的几何中心,其周围居住区分布较广,消费市场广阔;临近河流,水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商品和人员的集散。第(3)题,元大都修建于封建社会时期,受“君权主义”“皇权至上”思想的影响,行政区要布局在城市的中轴线;城区交通主干道均呈南北走向或东西走向,街道规划整齐,较为方正;城市水利修建有序,既保证了水源充足,也有利于交通的改善,环境的改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10.D 11.B 解析 第10题,图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中,“金字塔”型空间结构城、镇、村的占比依次增加,且占比相差较小,相比之下该类结构在城镇化发展中最为协调,D正确。第11题,根据“工”字型结构中城、镇、村的规模可知,城与村的规模较接近,且规模均大于镇。说明城镇化的发展呈现两极化的特点,这可能导致区域发展差距扩大,B正确;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有关,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就业机会增多,基础配套不断完善,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迁移,城镇化速度可能加快,排除A;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我国农村地区土地面积相对较广,因此农村用地并不会出现紧张的状况,排除C;该结构中乡镇的规模较小,人口相对较少,因此不易产生环境恶化问题,排除D。故选B。
12.C 13.A 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新增建设用地1995年多零散分布在村庄的西北部,2000年集中化程度加强,分布于西北部和西南水域沿岸,反映了新增建设用地由分散到集中,C正确。第13题,由文字材料可知,苟各庄村位于野三坡旅游区内,距核心景区百里峡入口仅2千米,客源多,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住宅用地转化为旅游住宿用地可知,旅游市场扩大是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A正确。农户行为、政府调控都依托市场需求,不是根本原因,自然环境变化不大,排除B、C、D。
14.D 15.B 解析 第14题,读材料可知,某区域就业岗位越少、本地就业人数越多,职住比越小,则该区域以居住功能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少,属于“睡城”。读图可知,巴黎的职住比越往外越小,说明越到圈层外围越是“睡城”,D符合题意;伦敦、纽约、东京职住比最小的圈层出现在城市内部,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15题,主要通勤流向是由职住比低的城市外围区域流向职住比高的城市中心。城镇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高端服务业多分布在城市中心,产业链更复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起促进作用,B正确;先进制造业对环境的要求高,多分布在城市外围,其导致的人口流向与主要通勤流向相反,A错误;服装加工业多邻近居民区,对主要通勤流向及流量影响不大,C错误;生态旅游业多位于原生态地区,其导致的人口流向与主要通勤流向相反,D错误。故选B。
16.答案 (1)特点:1965年前,在塞纳河两岸,巴黎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或集中团块状向外逐渐扩展;1965年后,在巴黎外围塞纳河两岸和主要交通线附近建设五座新城,巴黎大都市区以巴黎市区为核心呈多中心布局。
(2)①作用: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扩大;为市民就近游览休憩提供场所;改善环境和提供新鲜农产品。
[或②作用:疏解了巴黎中心区的人口和工业(或控制了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加强了巴黎中心区高级服务功能在城市中心的集聚,扩大了其辐射的范围;(每个新城)引进中心区的工业和服务配套设施,并为迁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在自身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郊区城市化。]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1965年前,巴黎城市以市区为中心,呈同心圆或集中团块状向外延伸,主要分布于塞纳河两岸地区,1965年后,在巴黎外围郊区沿塞纳河两岸和主要交通线新建了五座新城,形成以巴黎市区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模式。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任选一措施回答,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