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素养综合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4·浙江1月卷]北方产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下表示意1999年、2020年北方产区的四省(区)玉米产量及占全国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省(区) 1999年 2020年
占全国的 比重/% 占全国的 比重/%
内蒙古 771.4 6 2 742.7 11
辽宁 985.4 8 1 793.9 7
吉林 1 692.6 13 2 973.4 11
黑龙江 1 228.4 10 3 646.6 14
1.四省(区)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使温度升高
B.饮食结构变化市场需求增加
C.环境改善降水量增加
D.耕地质量提升复种指数提高
2.关于四省(区)玉米生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产量增幅最大 ②辽宁灌溉用水紧张,产量略有下降 ③吉林水土流失加剧,生产明显收缩 ④黑龙江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益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河北卷]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并依托茶旅融合(下图),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据此完成3~4题。
3.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得益于当地( )
A.悠久的种植历史 B.传统的加工技艺
C.优越的自然环境 D.丰富的种植经验
4.除茶产业之外,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 )
A.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和乡村田园
C.黎族文化和海岛风光
D.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
[2023·河北卷]碳纤维作为战略性新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德国一汽车企业某款电动汽车采用大量碳纤维部件,其生产各环节严格遵循零碳排放理念。下图示意该企业所用碳纤维部件的纵向主要生产环节布局,其中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据此完成5~6题。
5.该企业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为了( )
A.开拓销售市场 B.降低原丝成本
C.促进合作研发 D.增加战略储备
6.将原丝碳化环节布局在M市,倚重了当地( )
A.丰富的水能 B.先进的技术
C.完善的设施 D.便利的航运
[2023·湖北卷]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创办于1992年,21世纪初随着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的迁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近年来,嘉兴积极拓展进口水果市场,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下图示意嘉兴交通运输布局。据此完成7~9题。
7.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原因是( )
①产业附加值低 ②运输成本较高 ③城市规划调整 ④市场竞争激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嘉兴作为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其优势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 ③资金雄厚 ④信息通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量引进外资,扩大产业规模
B.扩大种植面积,丰富水果种类
C.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
D.提升物流能级,注重品牌建设
二、综合题
10.[202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1.[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胆草(图1)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图2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为5.5—6.8。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图3),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图1
图2
图3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2)简述农户参与图3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
12.[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磨坊是利用水能进行谷物加工的小型生产车间。波兰维斯瓦河下游位于波德平原,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从12世纪开始,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沿河(溪)流建设了大量水磨坊,自18世纪末以来水磨坊逐渐被废弃。随着土地资源大规模开发,耕地面积增加,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该地河流水文水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图1示意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分布。图2示意水磨坊景观。
图1
图2
(1)指出早期在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建设水磨坊的有利条件。
(2)说明自18世纪末以来维斯瓦河下游农业区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的原因。
(3)针对水磨坊被废弃的现状,请提出水磨坊景观开发利用的合理建议。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玉米产量上升幅度都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需求量增加,玉米作为畜牧业饲料,市场需求量增加,B正确;全球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其大幅度上升,A错误;环境改善不会导致玉米产量大幅提高,C错误;复种指数主要受热量条件限制,耕地质量提升对复种指数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区)中内蒙古的产量增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内蒙古面积广阔,土地资源丰富,①正确;辽宁产量没有下降,②错误;吉林玉米产量升高,玉米生产没有明显收缩,③错误;黑龙江地广人稀,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效益提高,④正确。故选C。
3.C 4.A 解析 第3题,五指山大叶种茶产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好,茶叶生长有优越的自然环境,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地近年来才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因此当地并没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的加工技艺和丰富的种植经验,A、B、D错误。故选C。第4题,毛纳村是黎族村寨,有着富有特色的黎族文化,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有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因此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A正确;我国海岛众多,乡村众多,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并不是毛纳村的特色资源禀赋,B、C、D错误。故选A。
5.B 6.A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日本是世界主要的原丝供应出口国,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主要是为了降低原丝成本,B正确;碳纤维原丝只是该企业终端产品的一个原材料,还需要经过多级加工,因此不是为了开拓市场,A错误;该企业直接使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并没有与日本生产企业进行合作研发,C错误;增加战略储备并不一定要选用在日本生产的碳纤维原丝,D错误。故选B。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原丝碳化环节耗能较大,应靠近能源充足的地区。M市位于美国西北部哥伦比亚河沿岸,美国西北部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A正确。
7.B 8.A 9.D 解析 第7题,21世纪初上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①③正确;上海与嘉兴的运输成本变化较小,②错误;市场竞争激烈对其有影响,但不是21世纪初上海部分水果批发市场迁入嘉兴的主要原因,④错误。故选B。第8题,嘉兴地理位置优越,水果市场的位置辐射覆盖了浙江全省及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山东、上海等地,成为果品走进长三角市场的输送节点,市场广阔,②正确;由图可知,嘉兴位于交通线路交会处,交通便利,①正确;嘉兴与上海相比,上海资金、信息更具优势,③④错误。故选A。第9题,水果保鲜要求较高,嘉兴打造世界水果交易中心应重点采取提升物流能级,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保障水果的新鲜度,并注重建设自己的品牌,D正确;大量引进外资,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难以发展提升,A错误;嘉兴地处亚热带,适宜种植的水果品种有限,B错误;对接水果产地,降低市场价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错误。故选D。
10.答案 (1)地势起伏大,常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制作酸茶原料丰富。山地人口分散,交通闭塞,形成当地独特的酸茶制作工艺。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的作用,适于人们应对当地的湿热气候,且可作为菜品四季食用。
(2)吃酸茶是山地民族特有文化现象,销售范围主要在泰北山区。利用红碎茶生产的茶饮料在泰国湿热的气候下有广泛的市场,销售范围可至全国大部分地区。
(3)采购:形成相应的专业化供应商和稳定的供应渠道,方便企业采购,降低风险;茶叶原料集中采购,成本降低。
销售:便于形成稳定的客商和销售渠道(规模较大的市场);有利于发挥品牌优势,获得市场、技术等相关信息(避免价格战)。
(4)开发酸茶旅游商品,增加采茶、制茶体验式活动,开展古茶树认养活动,展示酸茶文化,加强宣传等。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泰国北部山地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该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旱、雨季分明,适合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制作酸茶原料较为充分;山地地区人口较为稀少,交通较为闭塞,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酸茶制作工艺;结合材料可知,酸茶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有助于人们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茶房村成为重要的酸茶生产地,酸茶主要销售于泰北山区,主要原因在于吃酸茶是山地民族特有文化现象;而利用红碎茶生产的茶饮料在泰国具有广泛的消费市场,泰国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湿热,该茶饮料与当地的气候相匹配,销售范围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集中化对于采购来讲,可以形成相应的专业化供应商和稳定的供应渠道,方便企业采购,降低风险;同时,茶叶原料集中采购可以降低成本。对于销售方面来讲,便于形成稳定的客商和销售渠道,形成规模较大的消费市场。同时,集中化生产有利于发挥地区品牌优势,加强其知名度,同时有利于获得市场、技术等相关信息。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可以立足本地酸茶文化习俗,发展旅游业,比如开发酸茶旅游商品,增加采茶、制茶体验式活动,也可以开展古茶树认养活动,增加旅游的多样性,同时,展示酸茶文化,加强宣传等。
11.答案 (1)该县位于辽宁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空气潮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势起伏大,排水条件好;位于中纬度山区,气候温凉;土壤为微酸性,适宜龙胆草种植。
(2)农户为基地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风险共担,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基地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
(3)规范加工工厂,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发展下游产业,丰富产品类型,提升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促进产业融合,进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研发高品质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品牌效应,拓宽市场。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龙胆草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该县位于长白山余脉,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山地地形有利于排水,可防止龙胆草受涝;辽宁省纬度较高,且位于山地地区,气温较低,适宜龙胆草生长;该县大部分地区土壤pH为5.5—6.8,属于微酸性土壤,有利于龙胆草种植。第(2)题,从图3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与农户获益相关的环节有“合同+服务”“工资+知识溢出”,因此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性、就业、服务、技能、经济效益等方面会产生有利影响。农户为基地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增加收入;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风险共担,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龙头企业利于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当地经济收益;基地知识溢出为农户服务,促进农户提升种植技能。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过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因此可以采取建立规范加工工厂、延长产业链、培育良种、农旅融合、研发高品质产品、打造品牌效应等方式,通过利用“清原龙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
12.答案 (1)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河/溪流多);地处农业区,谷物加工量大(市场需求大)。
(2)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动力取代;水磨坊生产加工效率低,市场需求减少;该地降水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河(溪)流水量变小,一些小河道消失,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
(3)利用磨池发展渔业;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在水磨村落建造水磨文化展览馆;将水磨村落改造成民宿;将堤坝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利用森林发展生态旅游。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波兰维斯瓦河下游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适合建设水磨坊的地点众多;波兰维斯瓦河下游地区地处农业区,谷物产量相对较大,需要大量水磨坊进行谷物加工,水磨坊的市场需求大,从而促进水磨坊的建设。第(2)题,水磨坊以水力为动力,由于技术进步,水力逐渐被风力、蒸汽、电力等动力取代,且水磨坊加工谷物的加工效率不高,容易被其他动力加工厂取代,使得水磨坊的市场需求减少,导致部分水磨坊逐渐被废弃;该地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随着当地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水量增加,许多河(溪)流水量变小,有些河道因连片开垦而消失,从而导致部分水磨坊无法正常运行,使得部分水磨坊逐渐被废弃。第(3)题,水磨坊被废弃后,部分磨池仍然存在,可以利用磨池发展渔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利用磨池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增加旅游收入;为了促进农村产业升级,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在水磨村落建造水磨文化展览馆、建设民宿,利用当地起涵养水源作用的森林发展生态旅游;将水磨坊系统中的堤坝,因地制宜改造成小型水电站,增加绿色能源,缓解能源紧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