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素养综合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4·浙江1月卷]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 市郊铁路 高速铁路
B.市郊铁路 市区地铁 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 高速铁路 市郊铁路
D.市郊铁路 高速铁路 市区地铁
2.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
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
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2023·重庆卷]城市间相互作用通过客货流、信息流等联系实现。城市的货运联系网络可表征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货运联系强度,下图是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图。据此完成3~4题。
3.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双核结构突出 B.南部网络密集
C.省内均匀分布 D.联系强度相同
4.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对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影响是( )
A.缩短联系距离 B.增大联系强度
C.提高运输成本 D.减少公路运量
[2023·江苏卷]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
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
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6.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
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
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7.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
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2023·广东卷]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下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 B.保持不变
C.略有增加 D.有所减少
9.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 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 D.河网更密集
[2023·湖南卷]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10~11题。
10.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11.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
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
D.演化出不同等级
[2023·全国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中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13.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下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从铁路布局推测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农矿产品输出
B.加速区域城市化
C.加强人员对外交流
D.完善区域铁路网
16.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对肯尼亚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促进人口向外流动
B.缩小南北地区差距
C.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D.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7.[2024·云南曲靖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18日,全长约26.4千米,历时6年建成的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正式通航。通航后,千吨级船舶可经京杭运河直达杭州并进入钱塘江。“运河二通道”绕过杭州主城区,穿越了多条铁路、公路及一些文化遗址。未来,新老运河各司其职,将进一步促进杭州的发展。
“运河二通道”示意图
(1)分析“运河二通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简述“运河二通道”的开通对杭州航运的有利影响。
(3)推测“老运河”今后主要承担的功能。
(4)说明“运河二通道”开通对保护杭州市区段“老运河”的重要意义。
18.[2024·广西柳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闽江是福建省内最大的河流,全长约570千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多年来,受水电站建设等因素影响,闽江基本处于断航状态。2022年底,延平港至闽江口约270千米干流河段全线复航,可通行500吨级船舶。复航以来,闽江航运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下图为福建省内闽江流域示意图。
(1)说明闽江复航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为进一步提升闽江航运经济效益,从交通运输角度提出可行建议。
第四章素养综合训练
1.A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应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故选A。第2题,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提高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故选B。
3.A 4.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强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分布不均匀,南部网络较稀疏,北部网络较密集,北部有两个明显的核心(杭州和宁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宁波市是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一个重要核心,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的强度,B正确;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增大联系距离,A错误;海运运量大,运价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C错误;宁波市港口的发展会使更多货物需要经过港口转运,会增大公路运量,D错误。故选B。
5.D 6.A 7.D 解析 第5题,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影响高铁线路差异较小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故选A。第7题,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8.D 9.A 解析 第8题,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0.5小时,因此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A。
10.B 11.D 解析 第10题,材料信息表明,港口地域组合是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域组合。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一般会加强区域内港口的联系,使得地域组合状态由简单到复杂发展演变。读图可知,②阶段为单岛单个港口,④阶段为单岛多个港口,③阶段为双岛多个港口,①阶段为双岛与陆域联成一体,结构大致由简单到复杂演变,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11题,读图可知,②阶段为单一港口,到了④阶段,岛域内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因此D正确;④阶段岛域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港口的功能可能发生了分化,A错误;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两个港口的腹地有重叠交错,腹地界线并不清晰,B错误;岛域内两个港口背向布局,因此分布格局不是趋向集中,C错误。故选D。
12.A 13.C 14.A 解析 第12题,国道等级高且多为直道,比一般道路标准高、行车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对外运输,故A正确;国道为过境道路,增加县城内部运输的交通压力,B错误;国道运输条件优越,可能会吸引工业区分布在其沿线,但不是其主要目的,而是其带来的影响,C错误;国道运输优势明显,可能在与城郊环状道路交会处吸引批发商业区集聚,但这也不是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其带来的影响,D错误。故选A。第13题,旧国道穿城而过,对城镇内部交通影响较大,造成车流量较大,与城内各种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过多,容易产生拥堵,故③④符合题意;国道等级较高,①不符合题意;旧国道为直道,线路相对较短,②错误。故选C。第14题,新国道避开了城内交通线路的影响,车辆行驶较为通畅,车辆过境速度提高,过境用时会缩短,A正确,B错误;新国道本身对县城汽车保有量没有直接影响,C错误;新国道对城内交通具有缓解拥堵的作用,应该是有利于城内商业发展,D错误。故选A。
15.A 16.D 解析 第15题,图示区域铁路大部分连接内陆矿区和沿海港口,因此图示区域铁路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方便农矿产品输出,而不是加速区域城市化、加强人员对外交流、完善区域铁路网,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6题,蒙内铁路在建设期间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促进人口向外流动及缩小南北地区差距是铁路建成通车后带来的影响,A、B错误;铁路建设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C错误。故选D。
17.答案 (1)河流纵横,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大;沿途人口密集,耕地密布,拆迁成本高;穿越多条交通线,施工技术要求高;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保护的文化遗址多;建设里程长,通航能力要求高,修建难度大;季风气候不稳定,且台风、洪涝灾害多发,施工进度慢。
(2)连通大运河和钱塘江,完善航道网络;更大吨位船舶可通航,提高航道等级和河运能力;加强杭州的航运交通枢纽地位,提高杭州物流集散能力;增加货运通道,减轻主城区航运压力。
(3)文化旅游;城市景观;生态功能;水上客运;防洪排涝;提供水资源。
(4)通过交通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老运河”历史风貌;“运河二通道”主要承担货运功能,缓解“老运河”的运输压力,有利于“老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明确新老运河职能分工,有利于“老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解析 第(1)题,杭州附近河流纵横,“运河二通道”建设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大;杭州附近经济发达,沿途人口密集,耕地密布,拆迁成本高;“运河二通道”穿越多条交通线,施工技术要求高;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二通道”建设需要保护的文化遗址多,增加投资;“运河二通道”建设里程长,通航能力要求高,修建难度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不稳定,且台风、洪涝灾害多发,施工进度慢。第(2)题,“运河二通道”的开通对杭州航运的有利影响表现在可以连通大运河和钱塘江,进而完善当地航道网络;“运河二通道”可通行千吨级船舶,提高航道等级和河运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杭州的航运交通枢纽地位,提高杭州物流集散能力;“运河二通道”的开通增加了杭州货运通道,减轻了主城区航运压力。第(3)题,“老运河”属于文化遗产,可以发展文化旅游;丰富城市景观;“老运河”可以改造,发挥生态调节功能;“老运河”可以发展水上客运;“老运河”可以作为防洪区,利于防洪排涝;增加城市水资源。第(4)题,“运河二通道”开通对保护杭州市区段“老运河”的重要意义表现在通过交通规划,规划运河职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老运河”历史风貌;“运河二通道”主要承担货运功能,可以减轻“老运河”的运输压力,有利于“老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新、老运河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利于“老运河”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18.答案 (1)加强了闽江沿岸的水运联系,丰富了运输方式;水运成本低、运量大,能扩大流域内的运输规模,降低运输成本;加强闽江上、中、下游的交流,促进产业分工合作与转移;降低闽江流域陆路交通网络的运输压力;带动物流、贸易、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2)优化布局铁路、公路,完善与闽江水运的接驳,实现水陆联运;建设深水航道和良港,实现与海运的衔接;优化闽江流域港口布局,形成有序的港口分工体系;提升闽江支流航道等级,形成水运网络;在水电站完善船闸,提高翻坝效率;引进新能源船舶,降低燃料成本。
解析 第(1)题,闽江复航能够提高闽江沿线地区的交通通达度,提供水运条件,丰富交通运输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运的运输成本较低、运量较大,闽江复航能够提高流域内的运输能力,扩大运输规模,降低运输成本;能够加强闽江上、中、下游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物资往来,促进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与分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能够分担一部分陆路交通运输的压力,缓解陆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能够带动与水运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第(2)题,该地陆路交通布局较不均匀,应优化铁路和公路布局;随着闽江复航,要完善陆路交通与闽江水运的联运和接驳,实现水陆联运;在沿海地区合适的点位建设深水良港,实现河海联运、海陆联运,提高区域对外交通通达度和便捷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支流范围较大,要提升闽江支流通航能力,形成区域内水运网络体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闽江河道水电站较多,要完善水电站的船闸系统,缩短船只过坝或货物翻坝时间,节省运输时间成本;引进新能源船只,降低传统燃油船只的占比,降低燃料成本;合理规划闽江流域内的港口分布,使得港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宜,为区域经济发展助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