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四组加点词中,实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族秦者秦也(《项羽之死》) 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B.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
C.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 若非吾故人乎(《项羽之死》)
D.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羽之死》)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答案:C
解析:A.名词作动词,灭族;众、一般的;B.技术;技,通“枝”,支脉;D.跑;趋向。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性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赋))
B.项王瞋目而叱之 (《项羽之死》)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项羽之死》)
答案:B
解析:A.数量名词作动词,统一;C.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D.名词作动词,让……称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之死》)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B.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C.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阿房宫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D.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答案:C
解析:A项于是,仅;B项将要,尚且;C项都是“比”的意思;D项连词“来”,因为
4.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
A.然今卒困于此(《项羽之死》) B.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C.技经肯綮之未尝(《庖丁解牛》) D.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将各选项中句子的句式特点分析正确。题中,A项是被动句,“困”即“被困”。其它是宾语前置句:B项的“奚以”即“以奚”(因为什么);C项即“未尝技经肯綮”;D项的“何知”即“知何”。
5.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几项在句式上不同的一项是( )
A.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项羽之死》)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六国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D.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答案:B
解析:省略句 “举以予人”应为“举以之予人” ACD都是被动句。
6.下列四组加线词中,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盘盘焉,囷囷焉(《阿房宫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B.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赵尝五战于秦(《六国论》)
C.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项羽之死》)
D.诸侯之所亡(《六国论》) 较秦之所得(《六国论》)
答案:D
解析:A、形容词尾;句末语气词;B、从;与; C、因为;把;D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下列的“为”字,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邯郸为郡(《六国论》) ②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③而为秦人积威所劫(《六国论》) ④吾见其难为(《庖丁解牛》)
⑤愿为诸君快战(《项羽之死》) 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A.全都不相同 B.①与⑥相同 C.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⑤相同
答案:A
解析:①作为;②因为;③被;④解;⑤给、替;⑥治理
8.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是 ( )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项脊轩志》)
C.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 (《祭十二郎文》)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项羽之死》)
答案:B
解析:B,古今同义都是修补房屋的意思;A项古义是“到了……地步”,今义表示另起话题;C项古义是青年人的意思,今义是指少年儿童;D项古义是悬赏,今义是购买。
9.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旧体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答案:A
解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古体诗。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中严令禁止,中职学校在假期里不得安排学生到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
B.农民工既不愿固守土地,又不愿舍弃他们手中的土地经营权,他们将土地作为“退而谋生”的重要手段。
C.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总统一致决定,在举行首脑会议之前完成相关工作,而关于建立联合防空系统将在首脑会议上签署。
D.科学是允许怀疑的,而且充分的质疑能使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走向成熟。所以,对于科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正是怀疑精神。
答案:D
解析:A.“禁止”“不得”否定重复B搭配不当,“土地”不是“手段”C项成分残缺,“系统”后面加“协议”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陷之死地而后生,___________________。 (《史记·淮阴侯列传》)
答案:置之亡地而后存
解析:本句要注意“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_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项羽本纪》)
答案:力拔山兮气盖世
解析:本句要注意“拔”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____。” (《论语·为政》)
答案:思无邪
解析:本句要注意“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颀《送魏万之京》)
答案:空令岁月易蹉跎
解析:本句要注意“蹉”“跎”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寂寞沙洲冷
解析:本句要注意“洲”“寞”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答案:云横秦岭家何在
解析:本句要注意“秦”“岭”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乱花渐欲迷人眼
解析:本句要注意“渐”“欲”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答案: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解析:本句要注意“阏”“夭”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故《易》曰: ,差以千里。(《太史公自序》)
答案:失之豪厘
解析:本句要注意“豪”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高祖本纪》)
答案: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解析:本句要注意“猛”“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文言文阅读
2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常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请把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答案: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2)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答案: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答案: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送你个人情吧!
解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泣——眼泪,左右——侍者,泣——落泪。(2)瞋目——瞪大眼睛,叱——呵叱。(3)购——悬赏,德——人情。
四、诗歌鉴赏。
2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根据《项羽之死》说说理由。
答案: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亭长劝他登船过江谋求来日东山再起,他心疼追随自己征战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才不肯活着过江东。
(2)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 为什么?
答案: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人生如花、也有由盛至衰之慨。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如果改首句为“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
解析:(1)项羽是位武将,但武将亦有柔情,通过其对宝马和美人的怜惜,体现其内心柔软的一面。所以他宁可死也无颜面对曾寄希望于他的江东父老。品评时可结合项羽的性格。
(2)第一问: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柳深青,花满城代表春将逝,因而才有惆怅看花。第二问,桃花和梨花所表达的氛围不同。
五、阅读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亚父之死
房占民
月上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大帐里,酒香流溢。亚父范增与项王对饮。亚父分析着当前的战情,项王不置可否,脸沉似水,亚父心里有疑,便不再多言。
蚊虫舞,不时有巡营的兵士从帐前走过。
大王,您有心事?
项王无语,脸色愈加阴沉。
您累了,咱们改日再议吧。亚父起身作揖。
等——等——项王把手一挥,战袍一甩,身子兀自不动。烛火在风里摇摇晃晃。
你,年事已高,我看——项王的话没有说下去,可亚父明白,项王是想把自己赶走。瞬间,亚父感觉苍老了许多。他踉踉跄跄地离了大帐。夜深了,灯火里,一片静寂。
亚父,谋于人臣,多次献奇策,楚军因之战无不胜。项王愈喜之、愈忧之。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赶走亚父的是吕马童。
吕马童,项王的乡人,幼年的玩伴,战场上曾替项王挡过一箭,项王视之为亲信。
彭城一战后,项王带兵围汉于荥阳,项王派吕马童入汉,陈平用反间计。
吕马童回项王:亚父已生二心,不可用。
亚父走了,走时,他眼望项王那如山的背影,心如刀割,老泪纵横。
月挂中天,如盘,兵急走。
垓下,项王心力交瘁。鼾声时而疾如奔矢,时而缓如清溪。不知觉中来到一处所在,高崖危耸,松涛震耳,有阴森的凄号声从渊里传来。那云雾缭绕之处,一独舟无所凭依般从渊里渡来,渐近渐明,那摆渡人,神似了亚父范增,正琢磨该如何对话之际,崖壁忽然向斜刺里倒去。项王一惊,口喊,亚父救我——睁眼一看,帐中灯火还明。虞姬卧在身边,温柔地望着他,轻轻地说:大王,亚父已经死了。
项王知道,亚父在去往彭城的路上,已经死了。项王眼里有泪,未滴下,心里痛。
月下弦,围几粒星子,明明灭灭。
项王兵少食尽。汉军及各路诸侯将项王围得水泄不通。楚歌声起。闻者垂泣,项王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虞姬,悲饮酒,歌数阕。虞姬散乱的发在血液里铺开,裙裾掩去了她梅雪般的芬芳。项王泪如雨注。最后破喉之泣定格了项王这一生爱的记忆。
项王上马,八百人突围,疾走至乌江畔,只余二十骑。此时,从江心渡过一船,定睛一看,是项王的故人乌江亭长。远远地便招呼项王上船渡江。项王仰望微明的天空上的那一淡白月痕,又看了一眼远处追来的汉军,慨然长叹:我少年离乡,有八千兵士相随,而今,二十人,二十人啊!我,我还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说罢,早已盈眶的泪再也止不住,风中传来了乌骓马的嘶鸣。
项王双膝一软,跪在了江岸。
老伯,项羽无能,向江东父老谢罪了。说着,项王的头如鸡啄,片刻,额上血肉模糊。
兵士们望着浩渺的江面,皆泣不成声。
项王大喝,快渡江,善待乌骓!声音在江面上飘荡。
小舟越行越远,渐消失在了清晨的江雾里。
项王对敌汉军,疲力挣扎,可手中剑依然若梨花雪舞,在空中上下翻飞,近之者死,触之即亡。再加之项王雷霆般的怒吼,一时之间,汉军竟无一人近前,尤恐避之不及。
项王视敌军中有一熟悉面孔。竟是乡人吕马童!
项王一怔,左肩就中了一剑。项王定睛细看,没错,是吕马童。
吕马童,我待你不薄,你何至于此?
吕马童不答,口里只是不停地喊着,杀项羽,封侯王!项王怒从中来,二目灼灼,望着吕马童,大有恨不能撕之而后快之意。他虚做手势招他近前,吕马童不进反退,口里仍喊着:杀项羽,封侯王!
项王再不等待,一跃而起,剑在吕马童面门前一晃,顿时血花四溅,吕马童的半张脸就开了花,吕马童颓然倒地。项王瞧着呻吟的吕马童,把剑往颈上一放,对着天空大喊:亚父,我来了。
忽停,又喊,天亡我也!三声过后,自刎而死。
吕马童得项王一躯体,汉王封他为中水侯。
项王哪里知道,汉王用反间计,厚赂吕马童,为防项王再度起用亚父,吕马童暗暗使人尾随范增,在一僻静之所,暗箭射亚父,谎报称亚父死于恶疾。史云:疽发背而死。
(1)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在内容上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从上弦月到下弦月,表明时间推移,暗示项羽的悲剧结局。②星辰寥落,月光忽明忽没,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项羽的烦躁与怅惘。
(2)请根据文本,探析叙写项羽梦境的用意。
答案:①写项羽梦中遇险,暗示他现实中已经陷入绝境。②写项羽梦见亚父,表现项羽对赶走亚父心生悔意。③写项羽梦中喊“亚父救我”,表现项羽内心对亚父的依赖,突出亚夫对项羽的重要性。
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解析:(1)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本题突出其内容作用,用于是突出人物情感,暗示结局和渲染气氛。(2)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和情节的发展等角度着手探究。
六、语言文字运用。
24.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三个人物,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荆轲刺秦王》里的荆轲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廉颇 《项羽之死》中的项羽
1 开头必须用到“人性是有缺点的”这句话,且要用到上面提到的三个人物。
2 对人物形象作出合理的分析概括,且使用因果或假设分析。
3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4 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⑤不少于200字。
答案:人性是有缺点的,荆轲他是人们心中的勇士,即使有不畏生死的精神,但他还是缺少了剑术。人性是有缺点的,廉颇是战无不胜的将军,即使他征服了多少对手,但他胸襟狭窄、鲁莽。人性是有缺点的,项羽称霸一方不可一世,即使他英勇善战,但他狂妄自大最终乌江自刎。可想而知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应用综合考查题,要求多,难度大。答题时特别要注意审题,题干的要求都要兼顾。
25.下面是从课文《项羽之死》里节选的两处描写,请你任选一处,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
①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②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答案:示例:①第一处:正面描写项羽的眼神和声音(神态和动作),侧面描写赤泉侯的表现,显示了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生威。②第二处:斩杀的汉军人数和损失的楚军人数的悬殊对比,渲染了项羽的勇猛无敌,骁勇善战。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经典赏析。此题要求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项羽的形象。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赏析的方法是抓住描写的突出手法,点出描写特征。①手法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项羽威震敌军,摄人魂魄;②对比手法,敌我伤亡数量对比,突出项羽骁勇善战,勇猛无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