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一单元《今别离》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选出加点词字音不同的一项( )
A.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B.商人重利轻别离
C.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D.汉军围之数重
答案:B
解析:音zhò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别bié 别称 别扭 别离 别集
B.屏bǐng 屏幕 屏障 屏除 屏弃
C.伯bó 伯父 大伯 伯公 伯仲
D.魄pò 落魄 魂魄 魄力 胆魄
答案:C
解析:A项“别扭”中“别”应读biè;B项“屏幕、屏障”中的“屏”读píng,“屏除、屏弃”中的“屏”读bǐng;D项“落魄”中的“魄”读“tuò或pó。
3.下列对联都与诗人有关,其中与其他三联所写的诗人不同的一项是( )
A.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间疮痍,诗中圣哲。
B.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季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有杜陵春。
C.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D.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答案:C
解析:C项所写是白居易,其他三项所写是杜甫。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修文德以来之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问君西游何时还
C.艰难苦恨繁双鬓 D.商人重利轻别离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A项和例句都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为名词用作状语;C项,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项,为形作动或意动用法。所以选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云青青兮欲雨 虎鼓瑟兮鸾回车
B.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商人重利轻别离
C.整顿衣裳起敛容 铁骑突出刀枪鸣
D.乳二世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答案:C
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B夜:名词作状语,轻:形容词意动;D乳:名词用作动词;手:名词作状语。
6.下列语句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
①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②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④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
A.李清照 李 白 苏 轼 司马光
B.李 煜 曹 植 辛弃疾 司马迁
C.柳 永 苏 轼 苏 轼 司马光
D.李清照 白居易 辛弃疾 司马迁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①结合“漱玉集”“ 金石录”可知是李清照。②“浔阳”是写白居易的《琵琶行》。③由“继东坡”可判断出属于豪放派的词人辛弃疾。④由“信史”可判断为司马迁。
7.下面对联是赞颂伟大诗人李白人品风度的一项是( )
A.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D.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意。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答案:C
解析:A.屈原; B.杜甫; D.白居易。
8.下列句子中没有活用词语的一项是( )
A.商人重利轻别离 B.青海长云暗雪山 C.侧身西望常咨嗟 D.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D
解析:A.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B.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昏暗。 C.西:形容词作状语,向西。 D.尊:通“樽”。此句无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9.选出下面语句中与课文相同的一项( )
A.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B.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C.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D.今年欢笑复明年,春风秋月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答案:A
解析:B.座中C.收拨、唯见D.秋月春风。这是一道考核文章记忆的题目,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10.下列各选项中对“却”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苏洵《六国论》 ( 使…退,击退。)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回头)
C.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连词,相当于“又”)
D.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西厢记·长亭送别》 (连词,表转折)
答案:B
解析:B项:还,再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答案: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解析:本句要注意“孑”“茕”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臣欲奉诏奔驰,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解析:本句要注意“笃”“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
答案: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解析:本句要注意“迩”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以浮游尘埃之外, , 。
答案:蝉蜕于浊秽| 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解析:本句要注意“秽”“皭”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答案: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解析:本句要注意“宴”“晏”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 ;
答案: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解析:本句要注意 “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答案: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本句要注意“诞”“妄”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本句要注意“己”“知”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杜牧《阿房官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答案: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解析:本句要注意“鼎”“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江中,四周船儿悄无声息之景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解析:本句要注意“舫”“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阅读
2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一)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1)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简要分析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凄惨迷蒙、辽阔苍茫的图景。眼前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乌云密布,料想舍弟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碧于天。运用比喻、对比、虚实相生、融情于景等手法(任答两种即可),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愁苦与对于迁谪的愤懑之情。
(2)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这首诗与严羽所说的哪些方面相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柳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 “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颔联“万死”“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包藏着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颈联“瘴来云似墨”与“春尽水如天”对比,体现“谴谪”。
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1)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2)这是一道“哪些”类考题,需要寻找“那些”信息。首联点题,直接抒发兄弟惜别之情。颈联通过两地景物对比渲染,既暗示自己环境之险恶,又遥寄骨肉之相思。尾联则以“梦”中见郢树烟来表达;思亲之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22.阅读下文,回答(1)--(3)问题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皓如皎月;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灿若朗星。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他的父亲,就是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纳兰性德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康熙皇帝自己就是一个勇武、强悍的骑手加射手,所以,他身边的侍卫也应该是一流的角色。这样看来,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他身上有众多的矛盾之处: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骨子里是个文人,从事的却是武将这个行当;身为宰相公子、皇帝身边的一等侍卫,置身于姹紫嫣红、朱门广厦之中,心却游离于繁华喧闹之外,“视勋名如糟粕、势利如尘埃”;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结交的却都是一些年长的汉族落拓文人,“以风雅为性命、朋友为肺腑”;他人在仕途,却一生为情所累……这样一位才情充沛、人格健全、绝世超然的“翩翩浊世公子”,竟不是缘自小说家的杜撰,竟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他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名满天下了,靠的不是皇帝的威风,而是他的词。后人从中精挑细选了三百四十二首,另外结集,以《纳兰词》命名。
说纳兰性德是个文人,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由于长年待在皇帝身边,纳兰性德应该算是真正的“御用文人”,但是,后人却并未将他归入“犬儒派”或御用文人的行列。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写给自己的,情真意切,言辞优美。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宦漂泊,厌恶金阶伫立的侍卫生涯。率真的诗性遭遇混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虽然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的词的影响。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在跟随皇帝南巡后回到北京,不料想突染重疾,至此一病不起。1685年5月,年仅三十一岁的纳兰性德溘然长逝。在他身后留下的仅有三百四十二首《纳兰词》。
纳兰性德依然是那个性灵高洁的词人,他并没有受到污浊时世的浸染,生前没有,身后也没有。那一本《纳兰词》读来还是令人唇齿留香,三百年都不曾消退,因为他“不是人间富贵花”,当围绕在他身旁的繁华如云烟般散尽之后,诗人如愿以偿地回归到了诗人本身——也许,这才是世上最幸运的事情。
(1)作者说,“武功定是十分了得”的御前侍卫——“纳兰骨子里是个文人”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①痴迷于汉文化。②结交汉族落拓文人。(或以风雅为性命) ③是中国文化史册里的一位真实人物。 ④留下两本词集。 ⑤身为御前侍卫,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吟诗填词。 ⑥他拥有率真的诗性,对“侍卫”这个职位没有兴趣。
(2)纳兰性德能得到康熙恩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①家世显赫。 ②少年英才。③文武全才。④康熙喜欢他的诗词。 ⑤玉树临风的外表。
(3)如果给这篇传记加一个题目,你认为应该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案:题目:御座下的忧郁背影(两个因素:一是与帝王有关;一是性格中矛盾、忧郁的特点。)
理由:(一)与帝王相关。①开篇第一段,不是直接写传主,而是将康熙与传主并列。②从全文看,传主的一生都未脱离帝王。
(二)矛盾或忧郁。传主身上有着众多的矛盾之处(结合文本)
解析:(1)这是一道筛选题,先要确定答题位置,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生为满人,他却痴迷于汉文化;纳兰性德留下的是两本词集:《侧帽集》和《饮水词》;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吟诗填词。
(2)这道题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纳兰的家庭背景,一是纳兰本身的才华。
(3)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段话。
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姚明3月3日上午在接受媒体集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从本行业出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是体育可以重新回归到教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姚明的这一梦想在网上引起了广泛讨论。
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对此作简要点评。要求:语言简洁,观点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答案: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应该两条腿走路,让体育回归教育,才能使所有人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解析:内容上,姚明的话应该是有感而发的,针对的是两个不正常的现象,一是竞技体育(各种体育赛事)承受了许多体育以外的东西,二是学校的体育教育已经在学生安全的压力下几近废止,所以姚明才说“让体育回归到教育”。不超过50字的点评最好是能将体育与教育联系起来。在语言形式上,要注意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4.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哪五个方面来介绍“H7N9型禽流感”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30字)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的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被该病毒感染者均在早期出现发热、咳嗽、少痰、肌肉酸痛等症状;后期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度以上,死亡率较高。至2013年5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均未发现流感样症状。
答案:流感类型 诊断标准 基因来源 临床表现 传染性
解析:全语段共五句话,根据题目提示,应该是每句一个要点。第一句话介绍流感类型,第二句介绍如何诊断,第三句介绍基因来源,第四句介绍发病特征(临床表现),第五句介绍是否传染。还要注意概括的时候使用的概念尽量要合乎科学规范。
2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意愿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严肃的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答案:作家、作品、兴趣(或意愿)、责任感。
解析:本段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作家要写感兴趣的作品,要有严肃的责任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