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1《 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5.1《 阿Q正传(节选)》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11 11:4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阿 Q 正 传
鲁迅
鲁 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
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
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
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
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的,我只写出了
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
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
是二三十年之后。”
——鲁迅《 〈 (阿Q正传〉 的成因》

我作此篇, 实不以滑稽为目的。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
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
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
起疗救的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
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阿 Q
正规、正式的传记:“ 正传” 通常指以较为严
肃、正规的方式为人物撰写的传记。这类传记
旨在系统、全面且真实地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
经历、成就等,大多针对在历史、文化、政治
等领域有显著影响力或突出事迹的人物。
阿Q是谁?
他是否值得写“传”?
为什么要给他写“传”?
阿Q是谁?
“阿Q”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鲁迅在小说前言里解释,他应该叫
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节出生, 所
以不能写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
富,所以也不能叫宝贵的贵,因此就用拼音
的第一个字母Q来代替。
之所以用Q,因为Q像没有五官的圆圃
的脸,但有一条辫子,代表了当年汉人的耻
辱。一个空白的脸,托一根辨子,体现出麻
木的国民性,像被杀头也没表情的“吃瓜群
众”的脸。
走近阿Q—人物基本档案
姓名
年龄
阿Q
籍贯 不详
婚姻状况 未婚
工作 打短工
住址 未庄土谷祠
30出头
身份
雇农

家庭成员
喝酒、押牌宝
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爱好
外貌特征
评价:他评-- 真能做 自尊 自负 见识高 完人
/ / /
阔/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
/
自评--
走近阿Q—人物基本档案
政治面貌: 贫农
口头禅: 妈妈的
生平第一件屈辱: 被王胡打
被“假洋鬼子”打
生平第二件屈辱: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思 考 : 通 过 以 上 信 息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阿 Q是 一 个 怎 样 的 人 ?
无名无姓,无家无根 地位低下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
无依无靠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
贫困
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
六无奴隶: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
研读第二章
大致、简单的记录
阿Q胜利
记录阿Q胜利的故

问题探究:
1.“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之类的话,表现阿Q怎样的心态?
这句话是阿Q面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飘渺的阔气来
安慰自己,体现了他的争强好胜,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
胜利,这就是精神胜利法。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视城里人”,这又表现
出他什么样心态?
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他进过城就觉得了不起,是对于未庄的人
的自负,某种程度上表现他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
看到未庄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看不起城里的人则表明他盲目
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
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意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
自己,同样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
4、“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么?”阿Q这一投降
怎样理解?
这是阿Q的又一发明创造,实在打不过就自轻自贱,如果别人
因此放过自己,也就获得了胜利。他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
他是不同于一般的万劫不复的奴才,所以他才得意。
5.“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
乎失败了。”这一句中“不幸”“倒”“几乎”这八个词的意思怎样
理解?
表面来看,“不幸”与“赢”是矛盾的,但实际表明阿Q输钱是幸运的,赢
了反而成了不幸的根源了,可见那是这样一个颠倒黑白的世界!“倒几乎
失败”,阿Q这一次是面临失败的真正的考验,但实际上他的精神胜利法
又一次神奇的发挥了作用。作者这句话意在表明,连这样的失败都没有使
他的精神胜利法失效,可见他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6、“他睡着了”有何深意?
阿Q已经麻木,没有思想了。
结合上面第二章中的人物语言、心理、动作描写,
小结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性格特点。

妄自尊大
格 狭隘保守
自尊自负
自轻自贱
自打嘴巴





争强好胜


懦弱卑怯
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及用意
先前阔
见识高




麻木、愚昧、
落后、无赖的
万劫不复的奴
才相
精神胜利法
乃立身法宝
真能做
光荣的癞头疮
挨打的荣耀
痛苦的转移
“优胜”,用可怜而又可笑的“精神胜利法”获得的虚幻
的胜利。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通过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
打嘴巴而获得精神上的胜利的方法。现实处境糟糕,被人取
笑甚至被人打,但用这种荒唐的方法,阿Q屡屡转败为胜,
傲视任何人。
本章中作者记叙阿Q哪几件事?
①蒙赵太爷的打而受到“尊敬”
②因与王胡争胜而被打
③因小声咒骂假洋鬼子而挨打
④因调戏小尼姑而被骂
1.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而“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他被赵太爷叫去打了嘴巴,可挨打之后,他想的是: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 儿子打老子……”他想到赵太爷这么
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现在竟成了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
这种扭曲的思想形成,一方面因为他在现实中处处碰壁,
饱尝辛酸;另一方面,他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
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
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而且,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就
越荣耀。
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他在现
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胜利”。
2.阿Q为什么讨厌甚至敢于打王胡?表
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打王胡:看不惯王胡的胡子
思想性格:蛮横霸道
3.阿Q 见自己的虱子比不过王胡的“最初是
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这是为什么?
4.阿Q为什么讨厌假洋鬼子? 知道假洋鬼子要打他,他做了什么
动作?说明他什么性格?他受了屈辱很快又高兴了,为什么?
讨厌假洋鬼子:假辫子,憎恶权贵
动作: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性格:懦弱,奴性十足
高兴原因:忘却失败
5、阿Q认为它们是生平两件屈辱的原因是什么?
①这两次挨打都是发生在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出了名以
后,他感到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一般人不敢惹他。
②打他的两个人在阿Q看来最没资格——一个是自己藐视的
人,一个是自己最厌恶的人。
问题探究
6.阿Q“摩着”小尼姑的头“呆
笑”, 对刻画阿Q起何作用?
合作探究
7、与阿Q的“十分得意”相比,“酒店里的人”为什么只
有“九分得意”?
阿Q戏弄尼姑,尽显阿Q欺软
怕硬,卑鄙无赖的嘴脸。“九分”是作
者仿造的词语。作者略带幽默地讽刺了
“酒店里的人”即看客:他们不但没有
同情心,而且个个有着肮脏的灵魂。他
们因为没有象阿Q那样亲手调戏小尼姑
而感到不过瘾,所以比阿Q少一分得意 。
小结:
“续优胜记略”中的几件事,说明阿Q的“精神胜利法”
还有哪些?表现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蛮横霸道
奴性十足
欺软怕硬
卑鄙无赖









忘却失败
欺凌弱小









鲁迅对阿Q的态度:
“精神胜利法”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提示:注意阿Q的身份、性格,注意周围环境,结合具体的情
节甚至细节,以第三章“续优胜纪略”中的三件事为例。
自负、自
贱、忘却
遇强者
遇弱者
憎恶、挑衅
失败




欺凌羞辱
活动:给“精神胜利法”下一个定义。
精神胜利法, 也叫阿Q主义( 阿Q精神) , 是指
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或失败而又无法
改变现实局面的情况下,避开现实生活中的失败,
换个角度,从精神上自欺自骗以求自我安慰,从而
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或解脱的心理调节方法。
实质:其实质就是屈服和逃避、麻木和健忘,就是愚昧和怯弱
闭塞保守的地理环境:未庄是一个面积不大离城市较远的
01小村庄,这里的人长期生活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环境
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盲目排外;
阿Q的
精神胜
利法形
成根源
有哪些?
愚昧麻木的社会环境:在未庄,赵太爷之流掌握了绝对的话
02
语权,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姓氏,普通群众和下层穷苦百姓饱
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满脑子封建节烈思想。饱受欺凌而又
互相争斗。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贫苦农民长期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
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人格上受侮辱。
03
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是阿Q性格和悲剧产生的土壤
喜剧的外套 悲剧的内核
●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
西撕破给人看。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
西毁灭给人看。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精神胜利法”是处于无奈之中的“人”的一种几
积极性 :
乎是无可非议的选择,精神胜利法可以缓解人们精神上的压力,
保持自我内心的平衡。
消极性 : 但这种调节应该是适度的, 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被
动适应方式, 即“ 在无法改变自身实际社会地位的时候, 以
被动忍耐的方式适应被压迫、 被蹂躏的悲惨处境 ” 。 偶一为
之,并不可怕;陷在其中而不能自拔,忘却了实际的战斗,甚至构
成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本质属性,则只能驱人走向毁灭之途。
正确做法 :对于失败,我们不能苟且,不能容忍,应该作
出抗争 ,以求得实际的胜利。
探究意图:
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的阿Q形象?
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灵魂”,“暴露国民
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
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 ,意在“引起疗救的
注意”;
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 妥
协性和不彻底性。
小 尼 姑 说 “ 可 恨 的 阿 Q,为 什 么 不 断 子 绝 孙 ! ”
●据我调查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
多,至今不绝……”
阿 Q
你觉得
阿Q是否值得写“传”?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给他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