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湘夫人》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湘夫人》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25 14: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第一单元《湘夫人》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修葺(qì) 芳馨(xīn) 奇葩(bā) 喷薄出之(bó)
B.踯躅(zhú) 摇曳(yì) 国殇(shāng) 鼎铛玉石(chēng)
C.诡谲(jué) 怆然(chuàng) 窥视(kuī) 羁旅情怀(jī)
D.霰雪(xiàn) 聒噪(guō) 戏谑(nuè) 沽名钓誉(gū)
答案:C
解析:A.“葩”应为pā;B.“曳”应为yè;D.“谑”应为xu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那天欧盟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的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都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
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答案:D
解析:A中第一个分句主语“大使”后面缺谓语,使得“他”的指代有歧义;B用语累赘,去掉后一个“周星驰电影”;C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又不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我市理科状元李志强和文科状元沈小凤两位同学已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近日,他们将比翼双飞,同赴北京。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答案:A
解析:B“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C比翼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D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动用法;A名词作状语,抄小路;B名词作动词,做官;D意动用法。
4.“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 )
A.孟郊、李白 B.贺知章、杜甫 C.贾岛、杜甫 D.孟郊、陆游
答案:C
解析:“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的 ;另一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被贬黄州,流放岭南,一次一次的打击不但没有击垮苏东坡,而且使他更加乐观,更加旷达,更加圆融地对待人生与世界。
B.写诗能够不为稻粱谋,只听从心灵的召唤,这样的诗人才称得上是纯粹的诗人;他们写出来的诗才可能涤除那种习见的铜臭味和酸腐气。
C.他取得了好成绩固然值得大家高兴,但我们不能因为成绩好就连他的错误也一笔抹杀了。
D.仰望天空,舒卷的云朵姿态万千,有的像抖动的锦缎,有的像飘拂的轻纱,有的像奔腾的江河,无不惟妙惟肖。
答案:B
解析:A项,“而且”表示进一步,这里应用“反而”。C项,“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等全部否定。与语境不符。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语境不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各国应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节能环保和发展低碳经济。
B.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
C.据海关统计显示,我国出口强劲增长,在全球的地位稳步提升,主要国家对我市场依赖程度显著加深,我国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复苏的主要力量。
D.近年来,工地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均牵涉到现场安全管理混乱,设备维修、安装和保养不到位,施工单位监理和政府部门监管缺位等问题。
答案:A
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高”;C项,句式杂糅,删去“据”;D项,语序不当,应为“安装、维修”。
7.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B.屈原,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了一种新诗体--楚辞。《楚辞》收集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阮籍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
C.《湘夫人》选自屈原的《九歌》,是湘水男神和女神互相表达思慕之词。诗中多用香洁之物来表现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D.《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鲍照拟作18首,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他的诗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答案:B
解析: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8.“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答案:B
解析:“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简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及其画作成就的。
9.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②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②;②是⑤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⑤紧承②;①的“这世界”紧承⑤“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④③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④应该在③前面。
10.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______。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______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________,________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纷纷扬扬 浮动 犹如
C.钟爱 纷纷扬扬 飘动 好像 D.喜爱 洋洋洒洒 飘动 犹如
答案:B
解析:“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对象是人或物;“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对象是人。语境中说的是梅花,用“喜爱”更确切。“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气势盛大。语境中说的是雪花,用“纷纷扬扬”更确切。“浮动”指漂浮移动,侧重于主动;“飘动”指(随风等)摆动,侧重于被动。语境中说的是花香,用“浮动”更确切。“犹如”“好像”均为比喻词,二者大多数时候可以互换。
二、名句名篇默写。
11.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答案:袅袅兮秋风
解析:本句要注意“袅”“兮”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2.时不可兮骤得, 。(屈原《湘夫人》)
答案:聊逍遥兮容与
解析:本句要注意“逍”“遥”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答案: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解析:本句要注意“扉”“寥”“惟”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4.忽魂悸以魄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恍惊起而长嗟
解析:本句要注意“恍”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5.孔子在水边感叹时光的流逝,写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李白也在《将进酒》中用“君不见 , ”表达了人生短促的感慨。
答案: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解析: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6. ,王道之始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答案:养生丧死无憾
解析:本句要注意“憾”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7.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本句要注意“涯”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8.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答案: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本句要注意“惘”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19.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答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本句要注意“似”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20. ,老使我怨。淇则有岸, 。(《诗经·氓》)
答案:及尔偕老|隰则有泮
解析:本句要注意“隰”字的书写。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严禁空白。考查的语句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要提醒考生熟记熟背考纲规定篇目。
三、古诗文鉴赏
2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2)题。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拂②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简析。
答案:颔联:由俯察到仰视,由草间的残萤与露珠写到天空的雁群。颈联:由近看到远望,由眼前稠密的树木到阳光下的远山。
(2).评论家认为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分析其妙处。
答案: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召,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解析:(1)颔联和颈联的描写角度的考查,“残萤”是俯察,“早雁”是仰视,“高树”是近看,“远山”是远望。(2)本题属于分析艺术手法类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手法才具有浪漫色彩,其次结合具体诗句与注释进行分析或演绎。尾句讲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将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是典型的借用典故以想象。
四、语言文字运用
22.某小组准备设计一份关于“网络购物现状”的选题的调查问卷,请你帮助他们围绕选题从不同方面设计四个调查问题。
答案:①你身边有多少喜欢网络购物的人?
②你在网上常购买什么类型的物品?
③你认为网购有什么便利之处?
④你在网购中出现过交易纠纷吗?
解析: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围绕“网络购物现状”来谈,不能脱离这个主题,只要设计的问题合理即可。
23.你准备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做街头问卷调查。可妈妈认为这是浪费学习时间,而且不安全,不让你去。请写一段话说服妈妈,令其信服。(不少于50字)
答案:妈妈,我到街头做问卷调查是一种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方式,而且这也是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不是浪费我的学习时间。同时,我不会和同学们走散,一定会注意安全的,您就让我去吧!
解析:此题其实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是与妈妈说话,因此说话要肯定,语句有说服力才行,并且要礼貌,不能说一些粗暴、任性的语言。
20.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国人引以为豪。请你写一段文字,使时期来威海参加夏令营的外国中学生朋友,既能简单了解中国的书法、戏曲、诗词(任选一种),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限80字以内)
答案:①戏曲史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它将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凭借演员虚拟的表演,不需要实物,即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
②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如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③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歌、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它既是中华民族人文精髓的凝聚,又是五千年情感的传递。其描写往往简明扼要,留有余味,从而营造含蓄委婉的意境美,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铿锵的节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书法、戏曲、诗词三种传统文化种任选一种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一种阐述自己的认识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五、阅读题
25.阅读下文,回答(1)--(3)题。
从来中国小说,十九以喜剧散场。其能破此习惯者,不能不首数《红楼梦》。说者对于此事,一半归功曹雪芹,一半归功续后四十回之高兰墅,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天下莫不知有曹雪芹,知高兰墅者果有几人。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
文章而言创作,非难。文章而续人之业,实难。何则?盖续人之作,我有笔墨,不能写我欲说之话,我有思想,不能发我欲说之主张。必以我之心,置人家心腔中,而代为思之书之发挥之,始得无咎。如此续书,能吻合原人之意,已觉不易,况传之后世,赚得天下儿女一副眼泪乎?高所续红楼梦四十回,其写王熙凤,史湘云,甄香菱等人,虽未能合曹雪芹之原意,而宝玉之走,黛玉之死,袭人之嫁,宁国府之被抄,以及惜春一大部分人之下场,皆能与前八十回之草蛇灰线,水乳无痕。不但此也,其言语动作,甚至一小习惯,一口头语,亦莫不然。写贾政仍是贾政,写王夫人仍是王夫人,写宝玉等一切人物,仍是宝玉等一切人物,至其一样注重白描,犹余事也。然则其绞脑滴血,对前八十回之诵习揣摸,果至何等程度哉?
冥冥之中,曹是否引高为知己,吾不得而知。若俞仲华之于施耐庵,关汉卿之于王实甫,则真应对高而自愧矣。人生得一知己难,求得为文一知己尤难。吾于曹高之事,不禁长叹焉。
(选自张恨水《文论语丝》)
(1).作者为什么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答案:①绞脑滴血,诵习揣摸前八十回,续写基本吻合原人之意;②续写《红楼梦》,赚得天下后世儿女的眼泪;③人物特点上注重一贯性,甚至言语动作习惯都不忽视;④手法上与前八十回一样注重白描。
(2).解释第二段中的“草蛇绳灰”的含义。
答案:指《红楼梦》前八十回在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或明或暗的线索和迹象。
(3).高鹗所续《红楼梦》在情节安排上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较多出入,请结合王熙凤和香菱的判词进行分析说明。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
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答案:“一从二令三人木”基本意思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续书结局是王熙凤在贾府病死,与曹氏原意不同。“两地生孤木”寓指夏金桂。判词后两句意指香菱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写香菱最后被扶正,与曹氏原意相反。
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解析:(1)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分析可知,作者说“若高氏者可又谓曹氏之功臣矣”,因诵习揣摸前八十回,续写基本吻合原人之意;赚得了天下后世儿女的眼泪;人物特点上注重一贯性;手法上也注重白描等(2)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分析可知,第二段中“草蛇绳灰”运用了比喻的方式,蕴含了《红楼梦》前八十回在人物、情节等方面或明或暗的线索和迹象。(3)该考点包括作者和高鹗的基本观点、思想情感倾向。评价,要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找出文中支持自己观点的相应材料,然后作出自己的合理判断。分析可知,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曹意是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弃,续书是王熙凤在贾府病死。香菱判词中“两地生孤木”指夏金桂。曹意指香菱最后被夏金桂虐待致死,续书是香菱最后被扶正。以上两点在情节安排上都与曹雪芹原先的意图有出入,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