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3.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按表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结论
两张一样的纸,将其中一张搓成团,另一张铺平,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搓成团的纸先落地,铺平的纸后落地 相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与形状有关
一张大纸和一张小纸,将小纸搓成团,大纸铺平,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搓成团的小纸先落地,大纸后落地 轻的物体可以先落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初步看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 (填“有关”或“无关”)。
2.如图所示,把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物体(如小金属片、小羽毛)放入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牛顿管。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观察把牛顿管倒立过来后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
(1)牛顿管内有空气。
(2)牛顿管内的空气被抽出一些。
(3)牛顿管内空气被全部抽出(近似真空)。
实验结果表明,牛顿管内有空气时,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 ;被抽去部分空气时,它们下落的快慢比较 ;当把牛顿管中空气全部抽去后,它们下落的快慢就 了。
由此可见,影响下落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轻重不同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快慢 。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1)只受 作用;(2)初速度为 。
3.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的作用 ,可以忽略不计。
(1)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3)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4)雪花从空中下落,雪花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小球下落的位移之差是否相同?是否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猜想?
(2)如果猜想正确,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 的 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 ,方向总是 的,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用符号g表示。
(2)大小:
①在地球不同的纬度,g的大小是 的,g值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 。
②g值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③取值:通常的计算把g取作 ,粗略计算把g取作 。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 ,s= ,= 。
(1)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纬度和高度有关。( )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
(3)在地面附近,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
(4)同一地点,重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
例1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在高为80 m的楼房阳台上,由静止自由释放一颗质量为50 g的石子(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石子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石子落地的速度是多大;
(3)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23·惠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甲同学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乙同学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当乙看到甲放手时,尺子自由下落,他立即握住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20 c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乙的反应时间为( )
A.0.2 s B.0.1 s
C.2 s D.0.5 s
例3 (多选)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
A.小球经过位置1时的瞬时速度为
B.小球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为
C.重力加速度等于
D.重力加速度等于
例4 (2023·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一检测)A、B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球下落的时间为t,B球下落的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当B球开始下落时,A、B两球的高度差为( )
A. B.
C. D.
答案精析
一、
1.无关
2.不同 接近 完全相同 空气阻力
相同
梳理与总结
1.重力 静止
2.(1)重力 (2)0
3.较小
易错辨析
(1)× (2)× (3)√ (4)×
二、
(1)由照片数据可得
s1=(2.2-0.5) cm=1.7 cm,
s2=(4.9-2.2) cm=2.7 cm,
s3=(8.7-4.9) cm=3.8 cm,
s4=(13.6-8.7) cm=4.9 cm,
s5=(19.6-13.6) cm=6.0 cm,
s6=(26.7-19.6) cm=7.1 cm,
则误差允许的范围内s2-s1=s3-s2=s4-s3=s5-s4=s6-s5=1.1 cm
故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频闪周期T= s,由Δs=aT2得,
a== m/s2=9.9 m/s2。
梳理与总结
1.零 匀加速直线
2.(1)相同 竖直向下 重力加速度
(2)①不同 增大 ③9.8 m/s2 10 m/s2
3.gt gt2 2gs
易错辨析
(1)√ (2)√ (3)× (4)×
例1 (1)4 s (2)40 m/s (3)35 m
解析 (1)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h=gt2
得石子下落的时间t==4 s
(2)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vt=gt=40 m/s
(3)石子最后1 s前的运动时间
t1=t-1 s=3 s
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s=h-g=80 m-×10×32 m=35 m。
例2 A [在反应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20 cm,根据h=gt2,解得乙的反应时间t== s=0.2 s,故选A。]
例3 BC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平均速度,小球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为v2==,故B正确;小球经过位置3时的瞬时速度为v3==,重力加速度g==,故C正确,D错误;小球经过位置1时的瞬时速度为v1=v2-gT=,故A错误。]
例4 A [由h=gt2可得,A球下落的高度为hA=gt2,B球下落的高度为hB=g()2=gt2,在B球下落的瞬间A球已下落了hA'=g(t)2=gt2,故B球开始下落时,A、B两球的高度差为Δh=hA-hA'-hB=gt2,故选A。](共49张PPT)
DIERZHANG
第二章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
1.能够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
3.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学习目标
一、自由落体运动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课时对点练
内容索引
自由落体运动
一
1.按表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结论
两张一样的纸,将其中一张搓成团,另一张铺平,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搓成团的纸先落地,铺平的纸后落地 相同质量的物体下落快慢与形状有关
一张大纸和一张小纸,将小纸搓成团,大纸铺平,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释放 搓成团的小纸先落地,大纸后落地 轻的物体可以先落地,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从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初步看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轻重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无关
2.如图所示,把形状和质量都不同的物体(如小金属片、小羽毛)放
入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牛顿管。在以下三种情况下,观察把
牛顿管倒立过来后这些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
(1)牛顿管内有空气。
(2)牛顿管内的空气被抽出一些。
(3)牛顿管内空气被全部抽出(近似真空)。
实验结果表明,牛顿管内有空气时,金属片和羽毛下落的快慢 ;被抽去部分空气时,它们下落的快慢比较 ;当把牛顿管中空气全部抽去后,它们下落的快慢就 了。
由此可见,影响下落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是 的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时,轻重不同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快慢 。
不同
接近
完全相同
空气阻力
相同
1.定义:物体只在 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1)只受 作用;(2)初速度为 。
3.物体的下落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的作用 ,可以忽略不计。
梳理与总结
重力
静止
重力
0
较小
(1)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2)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
(3)苹果从树上落下来,苹果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
(4)雪花从空中下落,雪花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
×
√
×
×
返回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
如图所示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请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小球下落的位移之差是否相同?是否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猜想?
答案 由照片数据可得
s1=(2.2-0.5) cm=1.7 cm,
s2=(4.9-2.2) cm=2.7 cm,
s3=(8.7-4.9) cm=3.8 cm,
s4=(13.6-8.7) cm=4.9 cm,
s5=(19.6-13.6) cm=6.0 cm,
s6=(26.7-19.6) cm=7.1 cm,
则误差允许的范围内s2-s1=s3-s2=s4-s3=s5-s4=s6-s5=1.1 cm
故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如果猜想正确,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
度是多少?
答案 频闪周期T= s,由Δs=aT2得,
a== m/s2=9.9 m/s2。
1.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 的 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
(1)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 ,方向总是__________的,这个加速度叫作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 ,用符号g表示。
梳理与总结
零
匀加速直线
相同
竖直向下
重力加速度
(2)大小:
①在地球不同的纬度,g的大小是 的,g值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 。
②g值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③取值:通常的计算把g取作 ,粗略计算把g取作 。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vt= ,s=,= 。
不同
增大
9.8 m/s2
10 m/s2
gt
gt2
2gs
(1)自由落体加速度与纬度和高度有关。( )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
(3)在地面附近,两极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 )
(4)同一地点,重的物体重力加速度大。( )
√
×
√
×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在高为80 m的楼房阳台上,由静止自由释放一颗质量为50 g的石子(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石子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例1
答案 4 s
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有h=gt2
得石子下落的时间t==4 s
(2)石子落地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 40 m/s
落地时的速度大小vt=gt=40 m/s
(3)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答案 35 m
石子最后1 s前的运动时间
t1=t-1 s=3 s
石子最后1 s内运动的位移大小
s=h-g=80 m-×10×32 m=35 m。
(2023·惠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甲同学两个手指捏住木尺一端,乙同学在木尺另一端零刻度处做握尺准备,当乙看到甲放手时,尺子自由下落,他立即握住木尺,发现所握处刻度值为20 c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乙的反应时间为
A.0.2 s B.0.1 s
C.2 s D.0.5 s
例2
√
在反应时间内,木尺下落的高度h=20 cm,根据h=gt2,解得乙的反应时间t== s=0.2 s,故选A。
(多选)小球从靠近竖直砖墙的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方法拍摄的小球位置如图中1、2、3和4所示。已知连续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小球经过位置1时的瞬时速度为
B.小球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为
C.重力加速度等于
D.重力加速度等于
例3
√
√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平均速度,小球经过位置2时的瞬时速度为v2==,故B正确;
小球经过位置3时的瞬时速度为v3==,重力加速度g==,故C正确,D错误;
小球经过位置1时的瞬时速度为v1=v2-gT=,故A错误。
(2023·清远市华侨中学高一检测)A、B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球下落的时间为t,B球下落的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g,当B球开始下落时,A、B两球的高度差为
A. B.
C. D.
例4
√
由h=gt2可得,A球下落的高度为hA=gt2,B球下落的高度为hB=g()2=gt2,在B球下落的瞬间A球已下落了hA'=g(t)2=gt2,故B球开始下落时,A、B两球的高度差为Δh=hA-hA'-hB=gt2,故选A。
返回
课时对点练
三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加速度
1.(多选)(2023·揭阳市高一期末)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B.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略有不同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只有在不受阻力的情况下才可以看作自由落
体运动
D.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基础对点练
√
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Δv=gΔt,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g相同,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A正确;
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略有不同,故B正确;
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其下落才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
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运动比例规律,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不相等,故D错误。
2.(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B.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D.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纬度越低的地方,g值越小,故选B、C、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考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3.下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gt,可知t=0时v=0,且v与t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故C错误;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gt2可知,s与t2成正比关系,故D错误。
12
4.(2023·汕头市林百欣中学高一期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 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瀑布高度大约是
A.10 m B.80 m
C.1 000 m D.500 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h=gt2可得,瀑布高度大约是h=×10×42 m= 80 m,故选B。
5.(2023·广州市高一开学考试)椰子从离地高度h1=20 m的树上静止落下,不计椰子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那么椰子下落至离地h2=15 m处的速度大小为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不计空气阻力,椰子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2gs,得vt== m/s= 10 m/s,故选B。
6.(202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 m和20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落地时位移比为1∶2,可知甲、乙的
速度之比为1∶,A错误;
由位移公式可得t=,可知甲、乙落地的时间之比为1∶,B错误;
12
下落1 s时甲、乙均未落地,由v=gt,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C正确;
甲、乙落地的时间不同,而自由落体运动中,每秒的位移均匀增大,故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不相等,D错误。
7.(多选)(2023·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期末)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物体4 s末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h=gt2,得t=3 s,A错误;
落地速度v=gt=30 m/s,B正确;
最后一秒内位移Δh=h-g(t-1 s)2=25 m,C正确;
全程的平均速度==15 m/s,D错误。
12
8.(多选)为了测出某楼房的高度,让一小石块从该楼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该楼房的高度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
D.石块的质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能力综合练
1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根据位移公式h=gt2,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A正确;
根据=2gh可知,知道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就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B正确;
设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为t,则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Δh=ht-ht-1,即gt2-g(t-1 s)2=Δh,可以算出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由A项分析可知,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C正确;
已知石块的质量无法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D错误。
12
9.(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雨天某楼房屋檐边缘,每隔相同的时间有一滴水无初速度滴落,水滴可看成质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处在无风的环境中,则在研究水滴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之差保持不变
C.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D.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相邻两水滴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后落下的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则先落下的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Δt,则有两水滴间的距离Δh=g(t+Δt)2-gt2=gtΔt+g(Δt)2,随时间t的增大,水滴间距越来越大,故A错误;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Δs=aT2,可知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之差保持不变,为Δh'=g(Δt)2,故B正确;
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Δv=g(t+Δt)-gt=gΔt,Δt为一定值,则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D错误。
12
10.(2023·广东东莞一中高一期末)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D.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0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根据h0-h=gt2,利用图像中的数据可得行星表面
重力加速度大小g=8 m/s2,A、B错误;
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
v=gt=8×2.5 m/s=20 m/s,C错误;
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 m/s=10 m/s,D正确。
12
11.(多选)(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50 cm的直尺,乙同学把手放在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45 20
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刻度尺读数,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乙同学测定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得到以下数据(单位:cm),重力加速度g=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45 20
A.第二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短
B.第三次测量的反应时间为0.2 s
C.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1 m/s
D.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 s,则该直尺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根据h=gt2,可得t=,解得三次反应时间分别为t1= s,t2=0.3 s,t3=0.2 s,可知,第二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第三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短,A错误,B正确;
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v2=2gh,解得v= m/s=3 m/s,C错误;
1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45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 s,则该直尺下降的高度为h=gt2=×10× 0.42 m=80 cm>50 cm,由于直尺长为50 cm,可知该直尺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D正确。
1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45 20
12.在足球比赛前,裁判员会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哪个球队先开球。若硬币抛出后从最高处自由下落h=1.8 m时被裁判员接住,重力加速度g取 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硬币刚落回到裁判员手上时的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6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硬币抛出后从最高处自由下落h=1.8 m时被裁判员接住,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2=2gh
可得硬币刚落回到裁判员手上时的速度大小为:v== m/s=6 m/s
(2)在接住前的0.2 s内硬币下落的位移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m
采用逆向思维,由位移公式可得在接住前的0.2 s内硬币下落的位移大小为
s=vt-gt2=6×0.2 m-×10×0.22 m=1 m。
返回作业14 自由落体运动
(分值:100分)
1~7题每题7分,共49分
考点一 自由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加速度
1.(多选)(2023·揭阳市高一期末)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
B.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略有不同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只有在不受阻力的情况下才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D.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相等
2.(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B.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D.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
考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3.下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 )
4.(2023·汕头市林百欣中学高一期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 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瀑布高度大约是 ( )
A.10 m B.80 m
C.1 000 m D.500 m
5.(2023·广州市高一开学考试)椰子从离地高度h1=20 m的树上静止落下,不计椰子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那么椰子下落至离地h2=15 m处的速度大小为 ( )
A.5 m/s B.10 m/s C.15 m/s D.20 m/s
6.(202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甲、乙两物体分别从10 m和20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
B.落地的时间甲是乙的2倍
C.下落1 s时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
D.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相等
7.(多选)(2023·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高一期末)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4 s末落地
B.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C.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8~11题每题9分,12题15分,共51分
8.(多选)为了测出某楼房的高度,让一小石块从该楼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该楼房的高度 ( )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
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
C.石块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
D.石块的质量
9.(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雨天某楼房屋檐边缘,每隔相同的时间有一滴水无初速度滴落,水滴可看成质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处在无风的环境中,则在研究水滴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之差保持不变
C.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D.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10.(2023·广东东莞一中高一期末)一物体从一行星表面某高度处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自开始下落计时,得到物体离该行星表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0 m/s2
B.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15 m/s2
C.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为30 m/s
D.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10 m/s
11.(多选)(2023·广州市高一期末)如图所示,用一把直尺可以测量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现有甲、乙两同学,甲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50 cm的直尺,乙同学把手放在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当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见到直尺下落时,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刻度尺读数,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现有乙同学测定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得到以下数据(单位:cm),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0 45 20
A.第二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短
B.第三次测量的反应时间为0.2 s
C.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1 m/s
D.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 s,则该直尺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12.(15分)在足球比赛前,裁判员会用抛硬币的方法确定哪个球队先开球。若硬币抛出后从最高处自由下落h=1.8 m时被裁判员接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8分)硬币刚落回到裁判员手上时的速度大小;
(2)(7分)在接住前的0.2 s内硬币下落的位移大小。
答案精析
1.AB [根据Δv=gΔt,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g相同,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故A正确;地球表面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略有不同,故B正确;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只受重力的情况下,其下落才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在地球表面附近同一地点,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运动比例规律,相等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不相等,故D错误。]
2.BCD [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相同的,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纬度越低的地方,g值越小,故选B、C、D。]
3.B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有v=gt,可知t=0时v=0,且v与t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故C错误;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gt2可知,s与t2成正比关系,故D错误。]
4.B [根据题意,由运动学公式h=gt2可得,瀑布高度大约是h=×10×42 m=80 m,故选B。]
5.B [不计空气阻力,椰子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有-=2gs,得vt== m/s=10 m/s,故选B。]
6.C [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v=,落地时位移比为1∶2,可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1∶,A错误;由位移公式可得t=,可知甲、乙落地的时间之比为1∶,B错误;下落1 s时甲、乙均未落地,由v=gt,可知,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同,C正确;甲、乙落地的时间不同,而自由落体运动中,每秒的位移均匀增大,故甲、乙两物体在最后1 s内下落的高度不相等,D错误。]
7.BC [由h=gt2,得t=3 s,A错误;落地速度v=gt=30 m/s,B正确;最后一秒内位移Δh=h-g(t-1 s)2=25 m,C正确;全程的平均速度==15 m/s,D错误。]
8.ABC [根据位移公式h=gt2,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A正确;根据=2gh可知,知道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就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B正确;设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为t,则落地前最后1 s的位移Δh=ht-ht-1,即gt2-g(t-1 s)2=Δh,可以算出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由A项分析可知,可以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C正确;已知石块的质量无法求出该楼房的高度,故D错误。]
9.B [相邻两水滴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后落下的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则先落下的水滴运动的时间为t+Δt,则有两水滴间的距离Δh=g(t+Δt)2-gt2=gtΔt+g(Δt)2,随时间t的增大,水滴间距越来越大,故A错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质点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Δs=aT2,可知相邻水滴之间的距离之差保持不变,为Δh'=g(Δt)2,故B正确;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Δv=g(t+Δt)-gt=gΔt,Δt为一定值,则相邻水滴之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故C、D错误。]
10.D [根据h0-h=gt2,利用图像中的数据可得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g=8 m/s2,A、B错误;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
v=gt=8×2.5 m/s=20 m/s,C错误;
物体下落到行星表面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 m/s=10 m/s,D正确。]
11.BD [根据h=gt2,可得t=,解得三次反应时间分别为t1= s,t2=0.3 s,t3=0.2 s,可知,第二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长,第三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最短,A错误,B正确;第二次抓住之前的瞬间,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有v2=2gh,解得v= m/s=3 m/s,C错误;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 s,则该直尺下降的高度为h=gt2=×10×0.42 m=80 cm>50 cm,由于直尺长为50 cm,可知该直尺将无法测量该同学的反应时间,D正确。]
12.(1)6 m/s (2)1 m
解析 (1)硬币抛出后从最高处自由下落h=1.8 m时被裁判员接住,根据速度位移关系v2=2gh
可得硬币刚落回到裁判员手上时的速度大小为:v== m/s=6 m/s
(2)采用逆向思维,由位移公式可得在接住前的0.2 s内硬币下落的位移大小为
s=vt-gt2=6×0.2 m-×10×0.22 m=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