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节选
5
一个社团——南开新剧社
《一元钱》剧照
周恩来
周恩来
走近戏剧大师曹禺
中国现代戏剧泰斗,23岁时创作了处女作《雷雨》,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代表作:
《雷雨》
《日出》
《原野》
《北京人》
戏 剧 三 要 素 矛盾冲突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
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
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
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了解 “三一律”
三一律
时间集中:一天(上午到午夜两点钟)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指的是戏剧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性规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壹:现代编剧也不敢这么写的人物关系
两个家庭汇集八个男女爱恨情仇
蘩漪
周朴园
鲁侍萍
鲁贵
夫妻
情人(主仆)
夫妻
周冲
周萍
鲁大海
四凤
母子
父子
母子
父女
异母兄弟
兄弟
异父兄妹
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母女
继母子(情人)
父子(劳资)
父子
母子
两个家庭,八个成员:周家、鲁家
多种关系,相互交织:夫妻、血缘、主仆、情人
理
人物关系错综复杂
根据台词,推测剧中人物,将台词与对应人物连线,并说明理由
连
我不如娜拉,我没有勇气独自出走;我也不如朱丽叶,那本是情死的剧。我不想到死里去实现我的爱!
哼!这家除了老头,我谁也看不上眼。
我是个最糊涂,最不明白的人。我后悔,我认为我生平做错了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
哦,有条轻得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的满满的。
我现在已经没有家,哥哥恨死我,母亲我是没有脸见的。我现在什么都没有,我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我只有你,你明天带我走吧!
人物形象鲜明个性
《雷雨》展现了两代人多长时间的故事?
思
30多年前
这一天
周公馆
情节横跨三十年,但时间集中在一天
地点主要集中在周公馆
符合“三一律”创作原则
不是雷剧,而是话剧界经典的《雷雨》。
结
一、人物关系之复杂,8个主要角色演绎多种关系,但行为自洽,符合逻辑。
二、人物性格直鲜明,身份与语言相符,性格与语言相合。
三、时间跨度之长,但又集中于一;空间跨度之广,但又集中于周公馆。
贰、令现代编剧“瑞思拜”的台词创作
走进台词,走进周朴园
悟
浏览选文,节选内容分为哪两部分?
矛盾冲突集中在哪些人身上?
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你认为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冷酷无情
自私虚伪
威严专制
念故守旧
……
周朴园是不是一个彻底的坏人?
第一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纠葛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劳资冲突
解读台词,解读周朴园
悟
从看到“鲁妈”到认出侍萍,周朴园是如何一步识别出她的?
开窗
请分析周朴园认出侍萍这一过程中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开窗
口音
旧事
衬衣
口音
旧事
衬衣
奇怪
疑惑
慌张
惊惧
品一个词——“洋火”,细品周朴园的“美好回忆”
悟
周朴园:(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
周朴园:(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
鲁侍萍: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
周朴园: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
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哦,好地方。
30年前这段生活,留给鲁、周二人的正是这样一种美好、温馨的记忆,以至于30年后他们仍念念不忘。对他们来说,无锡,正是这段美好生活的见证。
品一个词——“你们”,细品周朴园的“软弱”
悟
“你们一”:
侍萍: 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你大概已经忘了你做的事了!三十年前,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
“你们二”
周朴园 :从前的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
鲁侍萍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可是自从我被你们家赶出来以后,我没有死成,我把我的母亲可给气死了,我亲生的两个孩子你们家里逼着我留在你们家里。
周朴园 :你的第二个孩子你不是已经抱走了么?
鲁侍萍 :那是你们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抱走的。(自语)哦,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周朴园应当有苦衷,有相当大的被迫成分。对于他的绝情,侍萍是怀着明显的怨恨。不过,从鲁的这几个“你们”中,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她对周一定程度的原谅、宽恕。
品一个词——“你们”,细品周朴园的“软弱”
悟
鲁侍萍: (落眼泪)凤儿,可怜的孩子,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太爱你,我生怕外人欺负了你,(沉痛地)我太不敢相信世界上的人了。你妈就是在年青的时候没有人来提醒,──可怜,妈就是一步走错,就步步走错了。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
对于周朴园,最让鲁侍萍感到不满的,与其说是周朴园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能为爱情作抗争,不能为爱情作出牺牲。
品一个词——“汗涔涔”,细品周朴园的“愧疚”
悟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苦痛)哦!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一个“局外人”的客观的讲述,也会让周产生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痛苦;可以想见,他的内心也是有愧疚之情的。
品一个词——“半晌”,细品周朴园的“自私冷酷”
悟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此时,原先温情脉脉的周朴园消失得无影无踪,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金钱、地位、物质利益,而把感情抛在一边的周朴园。他原先的温情,良知,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自私、冷酷。
看
品一个词——“支票”,细品周朴园的“复杂内心”
悟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皮夹的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鲁侍萍:(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撕碎支票)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开支票的动机是什么?
①为自己:用钱将鲁家人打发走,封住他们的嘴,让“鲁家的人以后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免除后患。(自私、冷酷)
②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
③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有一丝良知)
多情与绝情
温情与冷酷
人情味与铜臭味
三十年前,周朴园对下人梅侍萍的爱,是富家少爷对既定封建秩序的冲破。那时的爱是无条件的,纯粹的。当梅侍萍被赶出家门时,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陆游与唐婉式的、封建礼教秩序棒打鸳鸯的悲剧。周朴园因为个人前程、家庭逼迫等原因,或许对此无动于衷,或许挣扎努力过,但终究妥协了。三十年间,他保留旧的物件、摆设甚至是习惯,不论是出于忏悔,还是自我安慰式的怀念,总归体现出他心底残存的良知。
然而,等到他发现眼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他觉得自己现有的声誉、形象、家庭秩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于是他用钱收买,以势打压。在现实利益与感情需求的天平面前,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最终选择。不见时怀念,相见后翻脸。如果侍萍不会威胁到周朴园的利益,他并不介意慈悲为怀。但在资本家的心里,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忠诚,如果有,那只是因为背叛的砝码不够。果然,相见不如怀念。
小结:在情感上,周朴园是一个复杂的人,他冷酷无情、残忍狡诈,但又没有完全泯灭良知。曾经的周朴园在国外留过学,接受过西方的新思想,他也追逐过爱情,也曾喜欢过侍萍。但最终在封建礼教、人伦秩序的束缚与规引下,他成了这些东西的捍卫者,成了实用价值强势压制感情价值的情感枯竭者。也许他曾经恨过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但终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他坏,但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情感冲突来看,又不能用“坏人”来给他贴标签。
品一个词——“冷笑”,细品周朴园的“无情”
悟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作父亲。
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当这个儿子侵犯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了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破坏了家庭的秩序之时,他可以毫不顾忌血缘关系,牺牲亲情。
品一个词——“知道”,细品周朴园的“老奸巨猾”
悟
周朴园:(打量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鲁大海:(大笑)董事长,您不要同我摆架子,您难道不知道我是谁吗?
周朴园:你?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
周朴园:你有什么事吧?
鲁大海:董事长当然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
周朴园:(摇头)我不知道。
周朴园:哦,——那么,那三个代表呢?
......
周朴园:哦,——他们没有告诉你旁的事情吗?
......
周朴园: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
......
周朴园:矿上的工人已经在昨天早上复工,你当代表的反而不知道吗?
......
周朴园: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曹禺
从周朴园与鲁大海的阶级冲突来看,周朴园的确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叄、让现代编剧汗颜的作品主题
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一部悲剧
23岁的曹禺凭借《雷雨》一下便蜚声文坛,众多作家都分分推荐他,如巴金、鲁迅等。这部《雷雨》,不仅仅是因为人物,剧情让人惊叹,更重要的还是主题的深刻。
《雷雨》根植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从标题开始,便有了深意。请你思考《雷雨》这一标题的深意是什么?
不管俄狄浦斯怎么抗争,似乎都逃不脱命运的怪圈,这是典型的命运悲剧,剧中的矛盾来自于个体和命运之间的冲突。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雷雨》是一部社会悲剧。作者曹禺立足于现实生活,不是从超自然的力量中去探寻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而是把人物的悲剧命运融入到社会现状当中。造成剧中人物悲剧的原因,表面上看是造化弄人,实际上是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对人性的压抑。
①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②“雷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拓展:《俄狄浦斯王》剧本梗概
《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后,其生父忒拜王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他长大后将会杀父娶母,因而用铁丝穿其脚踵,令一个仆人把婴儿抛到荒郊野外。仆人怜惜这个无辜的孩子,把他送给科林斯的一个牧羊人。科林斯国王因为没有几子,于是就收养了他。成年后,当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他为了躲避神示的厄运降临,就选离了科林斯,他以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令俄狄浦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刻意的躲避加速了他人生悲剧的步伐。他离开养父母,朝忒拜城走去,在逃离的路上俄狄浦斯受到了一伙路人的凌辱,一怒之下杀了四个人,其中就有他微服私访的亲生父亲——年迈的忒拜国国王拉伊奥斯。
不久之后,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聪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众的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他的生母为妻,还和她生育了两个孩子。俄狄浦斯就这样成为了杀父娶母的罪人,可他自己对此却毫不知情。为了平息忒拜国内流行的瘟疫,按照神的指示,俄狄浦斯寻找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结果发现要找的凶手就是自己,而杀父娶母的命运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痛中自尽来洗净自己的罪孽。俄狄浦斯在百感交集中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然后自我放逐,与他的两个女儿远离了忒拜城,到处流浪,来惩罚自己的弥天大罪。以求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