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地理(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11 12:2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赣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凉爽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2014年富士康在贵州贵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6000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3.贵州气候凉爽主要因为
A.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C.降水较多 D.距海较近
4.该数据中心建筑高度约
A.10米 B.20米 C.30米 D.40米
5.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
A.室内采光 B.山体排水 C.防灾减灾 D.通风降温
蒸散发通常指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的总和。潜在蒸散发是指在区域供水条件十分充足条件下的区域蒸散发能力。下图示意2000-2014年我国某地区蒸散发、潜在蒸散发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该地区蒸散发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光照 D.风速
7.锋面雨带推进到该地区的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 B.5月 C.7月 D.9月
8.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太湖平原 C.东北平原 D.成都平原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2023年12月5日,尼龙液袋包装的丹江口水库优质水,通过“北煤南运”铁路返程空车,从河南平顶山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为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提供新的思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
A.农田灌溉 B.居民饮用 C.生态修复 D.工业冷却
13.“丹水北运”铁路运输的实施( )
A.增加了铁路运输压力 B.缩短南水北调空间距离
C.提高了铁路运输效率 D.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麦客,原本指每逢粮食成熟季节,外出走乡到户替别人收割的农民,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每年都有数十万农机手驾驶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进行跨区收割作业,被人称为“机械麦客”。机械麦客多来自华北、江淮等地。近年来,许多机械麦客逐渐减少,为此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机械麦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机械麦客”10月末在苏、豫收割的粮食作物最可能是( )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棉花
15.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收割量巨大,机械麦客却很少光顾本地。因为该地( )
A.地理位置偏远 B.机械化程度高
C.交通运输条件落后 D.粮食成熟较晚
16.近些年,我国机械麦客越来越少的原因( )
A.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 B.交通运输条件落后
C.种植区机械化水平提高 D.小麦种植改种水稻
二、综合题
17.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绵延400 余公里,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右图为太行山及其周边地区地貌分布图。
(1)说出图中山地东西两侧的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征差异。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图中山地对其东侧地区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单位:℃)分布图。
材料二:图中M、N两省耕地结构统计表
省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水田(千公顷) 旱地(千公顷)
M 176000 768.4 1071. 6
N 167000 1946.8 361.6
(1)简述图示区域大致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鄱阳湖区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试分析其原因。
(3)与N省比较,说明M省耕地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该差异的自然原因。
(4)分析鄱阳湖的地区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盐丁村是我国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最边远的一个古村落,海边有距今1 200多年、总面积达750多亩的古盐田,晒盐是盐丁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淳朴的村民至今还延续这古老的制盐工艺,盐丁村最为值得骄傲的是拥有750多亩的盐田,这个盐田养育了村子1 200多年,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并成为中国最早传统海水日晒土盐的制盐点,也是中国最后一个保留原始晒盐的古盐场。
材料二 盐丁村晒盐的方法古老、独特,规模小,海水成盐所需时间短,产盐质量高,味道鲜美独特。每年夏季盐丁村附近大海每隔半月就会涨一次大潮,海水漫上海滩。每当海水涨潮,就用沙土吸收海水,再经冲刷过滤制成卤水(饱和盐水),然后再将卤水倒在盐槽中暴晒,最后结晶成盐,盐槽很特别,它是由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黑色火山石制作而成,见下图。
材料三 每年春季是我国华北平原长芦盐场的最佳晒盐季节,长芦盐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是采用大规模引海水入盐田直接暴晒成盐。
(1)请简述长芦盐场与盐丁村最佳晒盐季节不同的原因。
(2)在同为晴天且昼长时间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盐丁村海水暴晒结晶成盐所需时间较长芦盐场晒盐所需时间明显短一些,试分析其原因。
(3)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丁村的经济,有人提议摒弃盐丁村古老的制盐方法,改为向长芦盐场学习,引进大型机械设备,发展产业化大规模晒盐。小明同学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请推测小明反对的理由。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D B C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A B C
17.(1)东侧: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平坦广阔。西侧: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千沟万壑 (2)山地阻挡了冬季风,使山地东侧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夏季降水;降水增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在山麓地带形成冲积扇,提高了平原地区的土壤肥力
18.(1)气温年较差由东向西递减,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 西部年较差小的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
(2)7-8月鄱阳湖水量大,湖面宽广,水陆热力差异显著;7-8月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水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7-8月湖陆风显著。
(3)差异:M省旱地比重大,水田比重小。原因:M省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干旱;地表崎岖,农业灌溉不便,所以M省水田比重小。
(4)支流众多,河网密布,利于农业灌溉;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带来肥沃的淤泥和平坦地形,利于耕种;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运便利,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19.(1)长芦盐场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空气干燥利于海水蒸发成盐;夏季华北进入雨季,多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不利于晒盐。盐丁村位于我国海南,夏季,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气温高,多海风,利于晒盐;每年夏季海水每半月一次大潮,海水上涨,利于引海水晒盐。
(2)盐丁村属热带地区,纬度低,而长芦盐场位于华北地区,纬度相对高,因此盐丁村太阳辐射更强,气温更高,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用于晒盐的盐糟为黑色火山石,吸热快,升温快,利于海水蒸发;盐丁村晒盐的卤水盐度更高,成盐世界缩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