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王安石
桂
枝
香
金
陵
怀
古
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座古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历史上,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先后定都于此。
金 陵
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多用入声韵,故于凝重之中含有激烈、感慨之情。
金陵:今江苏南京。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点明题材,即咏史怀古词。
题目解说
王安石
字 ,号 ,临川人。
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晚年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介甫
半山
政治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xù )。(改革家)
文学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想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写作背景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吊古伤今、虚实结合等。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如:刘禹锡《乌衣巷》、杜牧《赤壁》、杜甫《蜀相》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
1.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对文中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仰慕之情。
2.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年华易逝,功业无成。
3.借古人的遭遇来对比或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4.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感慨国运衰微,物是人非,讽刺当朝统治阶级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5.抒发爱国情怀,警告统治者吸取教训。
常用手法:借古讽今,借古喻今、用典,古今对比、借景抒情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词的特征:
①怀古视为伤今;
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其中;
③上片多为写景起兴,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和事件讽喻当今;
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周汝昌评说:
“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道,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金陵怀古词的绝唱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
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壹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登临之地:金陵
所见何景:金陵秋景
所思何事:六朝旧事
所抒何情:?
整体感知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志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本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结合课下注释思考:
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述。
整体感知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上片重在写景: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下片重在抒情: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品读上片
贰
品读上片
品景
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品读上片
澄江、翠峰、帆、棹、残阳、西风、酒旗、彩舟、淡云、星河、白鹭
雄伟壮阔
繁华热闹
品读上片
上阙中作者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肃杀的气氛之中,气势已是不凡。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这三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给你怎样的感觉?
点明地点
故国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品读上片
点明时令
晚秋
点明天气
初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品读上片
这一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上,作为诗歌的总起句,起到总领的作用,作者在上片中所看到的景物,都是由这句话引出的。
②主题上,“故国”点题(或“扣题”),为下文的怀古抒情埋下伏笔。
③情感上,点明登临的晚秋季节及天气初肃的环境,为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千里 澄江 似练,翠峰 如簇(cù)。
①承上启下。“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
②比喻。把长江比作“白练”,生动地体现出长江蜿蜒澄澈的特点;把翠峰比作“箭头”,突出翠峰起伏绵延的特点。
③用典。“澄江似练”化用谢眺诗句“澄江静如练”,体现了长江降江水清澈、环境静谧的特点。
远景
静景
品读上片
归帆去棹(zhào) 残阳 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借代
近景
动景
品读上片
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的江岸酒楼斜插的旗随风飘动。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西风:照应“晚秋”。
“帆”与“棹”:借代手法,皆代指船。
归帆去棹(zhào) 残阳 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品读上片
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船与酒反映出北宋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金陵自六朝起已是长江航运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饮酒成风,皇帝为增加财政收入,获取酒税,鼓励人们饮酒取乐。《清明上河图》中就有 28 艘船,大小用途各不相同。
《东京梦华录》记载,在汴京正店(有酿酒权的豪华大酒楼)有 72 户,脚店(一般酒楼,无酿酒权,用酒须从正店批发)更是不能遍数。从中,我们可感受到宋人对酒的热爱。
彩舟 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品读上片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濛的天际,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
景色之美
“画图难足”的作用:既总结上阕所见之景,又很自然地转入下阕议论。
远景
动静结合
词的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完成下列表格。
诗句 意象 意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 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手法
澄江、翠峰
归帆、残阳
西风、酒旗
彩舟、云
星河、鹭
雄浑
奇伟
开阔
壮丽
比喻
借代
用典
动静
远近
近
远
远
澄江
翠峰
征帆
酒旗
彩舟、云
疏密相间
浓淡相宜
有远有近
构图精巧
星河、鹭
登临送目
①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
②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
③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景象),
④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为下片抒情做了铺垫。
上片小结
品读下片
叁
品读下片
悟情
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繁华竞逐,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随流水
在下阕中,词人怀想的史实是什么?面对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史实
现实
品读下片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过渡句
品读下片
“念往昔”:起过渡作用,由上阕的写景转为下阕的抒情,由所见转为所想。
繁华竞逐:用典,柳永《望海潮》的“户盈罗绮,竞豪奢”。
用典
问题探讨
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叹
因何而“叹”?
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叹”些什么 ?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品读下片
用典
作者忆六朝统治者“繁华竞逐”的典故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典故: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陈后主与宠妃张丽华的例子。“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
结果:“悲恨相续”,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奢靡生活,导致国家灭亡。
一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
品读下片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遥想当年,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至于像陈后主那样,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最后六朝君主就像走马灯似地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
这种“悲恨相续”的亡国悲剧连续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因揭示出来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品读下片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面对过去的历史,千古以来的文人骚客是如何做的?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感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并没有吸取前车之鉴,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变法),很难从六朝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乏兴亡感慨。
直抒胸臆
二叹: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怀古不满之情。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
品读下片
①时光流逝之叹。繁盛的六朝及六朝的兴亡随着时间历史的长河已经消失了。
②物是人非之叹。只剩下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睹物思人,望物兴叹。
三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用典
品读下片
商女: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后庭:用典。指《玉树后庭花》,被看作亡国之音,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
运用典故,表面写歌女至今时时唱《玉树后庭花》,而实际上是说面对内忧外患,当权者仍过着荒淫的生活。是对北宋当局统治者的警告。也反映了词人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忧虑之情,透露出奋起变革的主张。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至今”
“时时”
品读下片
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是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四叹:悲叹王朝更迭的悲剧。希望统治者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叹
二叹
一叹
三叹
四叹
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使得竞逐繁华的国家相继灭亡
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
悲叹王朝更迭的悲剧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
繁华竞逐
漫嗟荣辱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念 往 昔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内容),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诗句)、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词人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情感)。
下片小结
肆
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
怀古伤今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免蹈覆辙
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
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文章主旨
伍
情景默写
情景默写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情景默写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句,来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情景默写
至今商女
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8.《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把目光投射到江天一色的远景,描写景物动静结合,凸显“画图难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情景默写
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
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 、 听觉、 味觉、 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 、实写、 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 、夸张、对偶 、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补
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