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2 地球运动
目 录
命题趋势解读
核心知识脉络
命题点技巧点拨
重点0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判读
重点0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重点03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重点04 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重点05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突破检测:(真题+新考法)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青海卷T3-5:借助诗词卡片及地球公转示意图考察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及读图能力 2024江苏镇江卷T16-20:利用农业耕作景观图及二十四节气考察考察昼夜长短的变化2024山东淄博卷T1-3:利用地球光照示意图考察方向、昼夜长短及晨昏线 2023江苏盐城卷T1:利用中国与中亚位置示意图考察时间差异 2023山东德州卷T1:长江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考察区时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2江苏淮安卷T1:北京冬奥会开幕,考察北京与东京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及昼夜长短情况 2022辽宁鞍山卷T31: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 考点预测: ①考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利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判断房屋、山坡的向阳面。考察房屋楼间距与不同季节楼房影子的关系。 ③预计2025年中考将继续强调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和主干考点,如日期判读、昼夜及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等。 ④利用太阳高度角大小和昼夜长短变化对气温的影响来解释某些区域的气候特点 ⑤南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时间及选择的理由 考法预测: 地球运动的相关试题的考查形式逐渐从传统的抽象几何图形转向生活情境。例如试题可能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背景来考察学生如何应对地球运动的知识。 试题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重点01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判读
判读依据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中,地球按(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公转,节气按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
解题技巧
一定要熟记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再看某一时间点位于二分二至日的哪一时段内,据此确定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
如教师节(9月10日)介于春夏至(6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之间,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乙位置。
重点0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限(甲图中的AB)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限(甲图中的CD)
时间差异
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1求差——“同减异加”
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口诀记忆
过日界线(国际日界线)时间变,掌握要领并不难。两侧钟点一个样,只是日期差一天;
向东过线减一天,向西过线加一天
4日出早晚判断
季节判断 如果日出早于6点通常是北半球的夏季,如果晚于6点,通常是北半球的冬季
经度判断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纬度判断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纬度越低,昼越短,日出越晚
重点0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总结:
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折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③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口诀记忆
昼夜长短八字决: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时间越短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重点04 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规律
地区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或变大
物体影子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影长度最短。
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影子越长
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 冬至日至夏至日,物影由长变短;夏至日至冬至日,物影由短变长。
重点05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一、夏至日光照图(以北半球为例)
①图甲,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②图乙,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③图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二、冬至日光照图(以北半球为例)
①图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②图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③图C,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第一部分 真题练
【重难点1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判读】
(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19.6°N,110.9°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嫦娥六号探测器探月任务提供中继通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2.下列关于文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有极昼现象 B.该日正午,有太阳直射现象
C.发射当天,接近昼夜平分 D.位于温带,四季变化显著
(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独特创造和智慧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诗人左河水为二十四节气分别赋诗一首,其中两首如图1“诗词节选卡片”所示。结合卡片和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卡片中诗词(一)所描写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春分 D.清明
4.当到了诗词(二)所描写的节气时,地球运行至(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为了便于记忆,中华先祖们将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____暑相连,____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____小大寒。歌诀中各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A.至秋至 B.夏秋冬 C.至分至 D.夏分冬
(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海南岛地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6.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当天( )
A.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a-b之间 B.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
C.文昌市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7.关于海南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C.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D.人口集中在中部地区
【重难点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④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S,90°E) B.(23.5°S,90°W) C.(23.5°N,90°E) D.(23.5°N,90°W)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东半球 B.②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②③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D.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
10.图示这一天,对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①地即将进入黑夜 B.②地是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
C.③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④地昼短夜长
(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2024年央视春晚于北京时间2月9日20:00准时开场,同时向全球现场直播。除了北京的主会场外,还有四个分会场,旨在展现各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与主会场形成有效联动。下图示意央视春晚会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居住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春晚现场直播开场的时间是( )
A.2月9日20:00 B.2月9日7:00
C.2月10日9:00 D.2月8日7:00
12.四个分会场所在省区与其地理特色不符的是( )
A.辽宁——大连造船、沈阳故宫 B.陕西——革命圣地延安、秦腔
C.湖南——洞庭湖、毛泽东故居 D.新疆——高寒环境、坎儿井
(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某日某时刻的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的日期和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3月21日前后,春分日 B.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C.9月23日前后,秋分日 D.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
A.①地日出最早 B.②地位于热带
C.③地正好日落 D.④地白昼最长
(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时,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当地时间21时准日时收看开幕式同步直播。导致北京和东京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16.开幕式当天,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17.(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在甲地的 方向,乙地的地理坐标是(23.5°S, )。
(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选填“日出”或“日落”)。
(3)该日北半球正值 节气, 极地区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4)甲、乙、丙、丁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
【重难点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2024年5月20日为我国某节气,该日后,我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图为“我国某地5月20日前后耕作景观及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间隔15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日为( )
A.立春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19.该日,景观图示区(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20.景观图示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21.景观图中即将播种的农作物喜( )
A.干冷 B.干热 C.冷湿 D.温湿
22.景观图中的耕作方式充分说明发展农业要( )
A.征服自然 B.陡坡开 C.因地制宜 D.广种薄收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同步。读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下表)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升旗 05:09 05:08 05:07 05:06 05:05 05:03 05:02
降旗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23.上表记录时段,北京白昼( )
A.没有变化 B.越来越短 C.越来越长 D.先变长,后变短
24.上表记录时段,地球位于上图公转轨道的(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5.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设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变化 D.天气变化
(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酒泉(40°58′N,100°16′E)、太原(38°50′N,111°36′E)、西昌(28°14′N,102°01′E)和文昌(19°19′N,109°48′E)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图1为“飞船发射瞬间景观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飞船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 )
A.雨水→惊蛰 B.小满→芒种 C.处暑→白露 D.小雪→大雪
27.飞船发射地位于(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8.当日,飞船发射地( )
A.出现极昼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2024·广东·中考真题)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9.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30.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31.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2.(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经5个多月,圆满完成建设新站、生态调查等任务。读图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月1日,考察队员们抵达中山站。在一个月的航行期间,队员们感受到白昼时间越来越 。
(2)12月16日,从中山站到泰山站开展相关工作的队员主要沿 方向前行。
(3)2024年2月7日,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开站,该站位于南半球和 半球,是我国首个面向A处 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4)秦岭站建站过程中,队员们必须克服南极地区干燥、酷寒、 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5)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从南极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分析,秦岭站可全年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6)秦岭站以秦岭命名。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大致是我国暖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是 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3.(2019·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5日上午,镇江(32°N,119°E)的畅畅在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与远在美国纽约的叔叔汇报了观影感受(如图1)。
材料二:图2为局部经纬网图,图3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
(1)镇江大约位于图中的 地,属于 (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
(2)畅畅和叔叔互致问候时,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该运动的周期约 小时。
(3)畅畅观影时,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时段(填字母),公转方向为 ,此时,镇江昼夜长短状况为 。
【重难点4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3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示意图”“黑龙江某地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此时国家E正值 (季节),E位于 洲。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F点即将进入 (凌晨、黄昏)。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图3中的 (填数字)。
(2024·吉林·中考真题)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长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长
36.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气候差异 C.海陆变迁 D.月食现象
(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
37.“天问一号巡视器着陆火星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出现极夜 D.出现极昼
38.该日正午时分,镇江某学校旗杆的影子最接近( )
A. B.
C. D.
(2021·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北京时间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东八区),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火箭发射时,我国援非医生在南苏丹(东三区)观看现场直播,当地的区时是( )
A.5月28日15时55分 B.5月29日9时55分
C.5月29日15时55分 D.5月30日1时55分
40.此时,有关地球运动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我们校园正午旗杆的影子正逐渐变长 D.地球运行在③④之间,德州正值夏季
(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1.二十大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到上图中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42.二十大召开期间( )
A.北京正午物体影子渐短
B.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间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
D.北京道路两侧树木开始萌发新芽
43.二十大在北京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文化中心
(2024·云南·中考真题)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该广场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45.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46.(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读某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子漫画图,对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对应节气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赤道 春分 B.北回归线 夏至
C.赤道 秋分 D.南回归线 冬至
47.(2018·湖南衡阳·中考真题)2018年10月18日(晴),小明同学在无为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如图,从日出到日落,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重难点5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今天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读“甲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及“乙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8.关于甲图中各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点所在纬线为南北半球分界线 B.B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C.C点处在热带 D.D点可观赏午夜的太阳
49.有关夏至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乙图中A位置 B.鄂州学校操场旗杆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鄂州昼长夜短 D.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某日某时刻的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0.图示的日期和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3月21日前后,春分日 B.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C.9月23日前后,秋分日 D.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5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
A.①地日出最早 B.②地位于热带
C.③地正好日落 D.④地白昼最长
(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2023年8月19日是恩施州建州四十周年纪念日,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做客恩施。读某时刻光照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2.州庆期间,世界友人来恩施可以感受( )
A.稻田插秧热火朝天 B.油菜花开十里飘香
C.玉米采摘一片繁忙 D.高山滑雪激情飞扬
53.从图中所示日期到州庆当日( )
A.①地白昼逐渐变短 B.②地黑夜逐渐变短
C.③地始终昼短夜长 D.④地始终昼长夜短
54.(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鄂尔多斯中考时间推迟到7月21日至24日。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自转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题。
中考期间,下列关于鄂尔多斯昼夜变化趋势及直射点移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B.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2020·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55.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天
56.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所示日期相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左图为某时光照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7.左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8.当出现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公转位置在右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19·山东·中考真题)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59.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5°S,90°E B.66.5° N,90°W
C.66.5°N,90°E D.66.5°S,90°W
6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②点位于东半球
C.③点有极夜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创新练
(新考法)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等。下图示意泉州的小明同学在3月21日的晨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小明身影大约朝向西方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该日泉州昼夜等长且此后昼渐短 D.图中小明晨跑方向是由东向西
2.此后的两个月内,日出时间( )
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 C.先变早再变晚 D.先变晚再变早
(新情境)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25年1月20日迎来大寒节气。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在此期间,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南方地区易发生冻雨现象。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大寒节气,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4.大寒至春分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由赤道向北回归线 B.由北回归线向赤道
C.由赤道向南回归线 D.由南回归线向赤道
5.表示冻雨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新情境)自然之门(图左)是位于我国某省的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位于北回归线和海岸线交汇处的标志塔。图右是我国部分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标志塔最有可能位于的省区是( )
A.闽 B.桂 C.粤 D.滇
7.当自然之门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时( )
A.福州比汕头昼更长 B.太阳直射赤道 C.昆明昼夜等长 D.我国盛行西北风
(新情境)2024年国庆假期,小强一家准备乘飞机外出游玩,出发前用手机百度地图导航去机场的路线。如下左图是屏幕显示的导航路线,如下右图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小强一家外出游玩时,地球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上的位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小强一家驾车去机场的行驶方向大致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10.在使用手机百度地图导航过程中,可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查询到更多信息。这样操作可以改变( )
A.机场的地理位置 B.比例尺的大小
C.起止点实地距离 D.屏幕显示的图幅大小
(新情境)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三名勇敢的航天员即将踏上征途,继续为中国的宇宙探索事业贡献力量。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太阳系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神舟十九号发射时,地球公转至图1中的位置(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2.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图1所示为太阳系略图,地球在图中的位置为( )
A.A B.B C.C D.D
13.人类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②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③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④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新考法)为庆祝中国蛇年春节,文化和旅游部在多个国家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4.除夕夜,下列哪个城市“中国红”灯笼点亮最早( )
A.纽约 B.东京 C.莫斯科 D.伦敦
15.导致亮灯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位置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新情境)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神舟十九号乘组进入太空后看到我们共同家园—地球,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 B.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D.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椭球体
17.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CD段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大竹县此时处于春季 D.大竹县此时昼长夜短
(变形地图)18.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读图(注: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题。图世界部分区域经纬网和昼夜状况分布图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 )。
(2)图中绝大部分位于夜半球的大洋有 。根据图中昼夜分布状况推测,悉尼此时正值 季,B点位于昼夜分界线上,随地球自转B点将迎来 (填“白昼”或“黑夜”)。
(3)图中C所在大洲科考时间 ,为什么?
(学科融合)19.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细腻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1)“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 (纬线名称),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 半球。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北半球 (节气)时,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我国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 (长/短)。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宋)谢逸《点绛唇》
(3)“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 (节气),天气渐渐风寒水凉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北京版“九九歌”
(4)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 (日期)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 。“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
(新情境)20.达州市教育局发布通告:中小学寒假时间为2025年1月22日—2月13日。读地球公转运动的二分二至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达州市中小学寒假时,地球公转至图中 之间的位置,图中太阳直射点向 (填方向)移动,达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2)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达州的河流处于 (汛期/枯水期),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北京的气候特征为 。
(3)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新情境)21.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6日7时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局部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经度是 的经线组成一条经线圈。
(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上的 之间,这天兰州市(约36°N)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未来一个月内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
(3)“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是北方的谚语,当地球运动到图2公转轨道上的④位置时,我国正值 节气,该节气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学科融合)22.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某校学生在中科院和各大院校的专家带领下对北极地区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科学考察。该校小宇同学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读北极地区图和朗伊尔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7月18号
(1)明天即将出发,今天准备好前往北极地区必带的物品是 (填“羽绒服”或“防暑药”)。
7月20号
(2)到达朗伊尔城后,我们看到太阳一直到午夜都不落,因为此时北极出现 现象。
7月22日
(3)我们考察的目的地是我国 (填北极科考站名称)所在地——新奥尔松镇。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地有 (填“企鹅”、“北极熊”或“骆驼”)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4)请任意列举一个可以在北极地区进行的科考项目,并说出理由。
例:野生动物考察 附近有驯鹿,可进行驯鹿的生活习性观察
(新情境)23.解密经纬网与地球运动。
2025年1月29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在早期天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1)写出图1中与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
(2)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阴影区域图上面积相同,但实际面积不同,将它们按照实际面积由小到大排序 。纬度范围最低的是 。
(3)2025年春节期间,地球公转运行至图2中的哪两点之间 ,同时北半球的白昼将越来越 (长或短)。
(4)分析材料中“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和地球运动的关系。
(变形地图)24.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一周后,“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拉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序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无冰区:首次相聚相见欢11月7日,“雪龙”号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与已经停靠在这里的“雪龙2”号相聚。双龙首次相聚地点属于 洲,此时当地正处在 季。
(2)浮冰区:“兄弟情深”解围困11月19日~20日,随着接近南极大陆,密集浮冰越来越多。“雪龙”号两次被浮冰围住,由高强度低温钢为材料的“雪龙2”号为它拓宽水道,及时解围。进入到南极圈之后,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①气温更低②白昼更长③降雪更大④风力更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阅读材料,找出四处不合理之处。
27日“雪龙2”号开辟了新的卸货点,“雪龙”号开展卸货作业。此时处于极夜,温度低,冰面牢固,是冰上运输的好时机。3辆重型雪地车从“雪龙”号上成功卸货,沿公路行驶至中山站,沿途看到很多的白熊,为南极内陆科考提供了重要装备。同时,受南极气候多变的制约,直升机吊运卸货也需要抓住有利时机。从28日夜开始,中山站突降大暴雨,直升机吊运作业暂停。放晴后,“海陆空”默契配合,卸货工作顺利完成。
错误:① ;② ;③ ;④ 。
(新情境)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首个“阳光学校”于2024年9月在广州市启用。在阳光学校里,阳光教室的墙壁采用透光玻璃砖来改善总体采光,达到明亮而不刺眼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上海某学校地理社团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二图1为经纬网图,图2为阳光教室模拟图。
(1)广州位于上海的 方向,其经纬度为 。
(2)阳光教室采用透光玻璃砖建造的墙体,与带窗户的水泥墙相比,白天,教室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更 ;与透明落地玻璃窗相比,能使射入教室的太阳光强度变 ,明亮而不刺眼,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3)如果上海也建阳光教室,分析广州和上海的阳光教室冬季采光条件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说出阳光教室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照明用电,所体现的发展理念。重难点02 地球运动
目 录
命题趋势解读
核心知识脉络
命题点技巧点拨
重点0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判读
重点0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重点03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重点04 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重点05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突破检测:(真题+新考法)
三年考情分析 2025考向预测
2024青海卷T3-5:借助诗词卡片及地球公转示意图考察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及读图能力 2024江苏镇江卷T16-20:利用农业耕作景观图及二十四节气考察考察昼夜长短的变化2024山东淄博卷T1-3:利用地球光照示意图考察方向、昼夜长短及晨昏线 2023江苏盐城卷T1:利用中国与中亚位置示意图考察时间差异 2023山东德州卷T1:长江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考察区时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2江苏淮安卷T1:北京冬奥会开幕,考察北京与东京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及昼夜长短情况 2022辽宁鞍山卷T31: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 考点预测: ①考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结合生活实际,比如利用太阳位置判断方向,判断房屋、山坡的向阳面。考察房屋楼间距与不同季节楼房影子的关系。 ③预计2025年中考将继续强调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和主干考点,如日期判读、昼夜及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等。 ④利用太阳高度角大小和昼夜长短变化对气温的影响来解释某些区域的气候特点 ⑤南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时间及选择的理由 考法预测: 地球运动的相关试题的考查形式逐渐从传统的抽象几何图形转向生活情境。例如试题可能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生活背景来考察学生如何应对地球运动的知识。 试题类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重点01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判读
判读依据
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中,地球按(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公转,节气按照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顺序。
解题技巧
一定要熟记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再看某一时间点位于二分二至日的哪一时段内,据此确定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
如教师节(9月10日)介于春夏至(6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之间,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乙位置。
重点0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晨昏线判读
判读技巧
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限(甲图中的AB)
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限(甲图中的CD)
时间差异
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
1求差——“同减异加”
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3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口诀记忆
过日界线(国际日界线)时间变,掌握要领并不难。两侧钟点一个样,只是日期差一天;
向东过线减一天,向西过线加一天
4日出早晚判断
季节判断 如果日出早于6点通常是北半球的夏季,如果晚于6点,通常是北半球的冬季
经度判断 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纬度判断 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越早;纬度越低,昼越短,日出越晚
重点0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总结:
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折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③太阳直射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
口诀记忆
昼夜长短八字决:点北北长,点南南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时间越短
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北半球为例)
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重点04 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规律
地区 夏至日 夏至日至冬至日 冬至日 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或接近而变小或变大
物体影子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物影长度最短。
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影子越长
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小,物影最长。 冬至日至夏至日,物影由长变短;夏至日至冬至日,物影由短变长。
重点05 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一、夏至日光照图(以北半球为例)
①图甲,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②图乙,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③图丙,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故北半球为夏季。
二、冬至日光照图(以北半球为例)
①图A,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南极点。由图可知南极圈内为极昼现象,则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②图B,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确定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③图C,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故北半球为冬季。
第一部分 真题练
【重难点1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判读】
(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19.6°N,110.9°E)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为嫦娥六号探测器探月任务提供中继通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2.下列关于文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较高,有极昼现象 B.该日正午,有太阳直射现象
C.发射当天,接近昼夜平分 D.位于温带,四季变化显著
【答案】1.D 2.C
【解析】1.2024年3月20日这一天,地球是位于图中丁处即春分日附近,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D正确。甲处是夏至日,乙处是秋分日,丙处是冬至日,排除ABC。故选D。
2.由题目可知,文昌位于热带,不会有极昼现象,终年高温、四季变化不明显,故A和D错误。3月20日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文昌没有直射现象,故B错误。发射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故C正确。故选C。
(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独特创造和智慧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诗人左河水为二十四节气分别赋诗一首,其中两首如图1“诗词节选卡片”所示。结合卡片和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卡片中诗词(一)所描写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春分 D.清明
4.当到了诗词(二)所描写的节气时,地球运行至(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5.为了便于记忆,中华先祖们将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____暑相连,____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____小大寒。歌诀中各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A.至秋至 B.夏秋冬 C.至分至 D.夏分冬
【答案】3.C 4.D 5.B
【解析】3.春分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读材料可知所描述的节气是春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从材料中西北风、昼最短夜最长、梅花开可知为冬至前后,地球运行至④处。①为春分日,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和海南岛地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
6.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当天( )
A.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a-b之间 B.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
C.文昌市昼短夜长 D.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7.关于海南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C.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D.人口集中在中部地区
【答案】6.B 7.B
【解析】6.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当天(5月3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b春分日(3月21日前后)-c夏至日(6月21日前后)之间,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B正确;文昌市昼长夜短,C错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
7.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故A错误、B正确;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错误;中部是山区,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D错误。故选:B。
【重难点2 晨昏线及时间差异判读】
(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④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A.(23.5°S,90°E) B.(23.5°S,90°W) C.(23.5°N,90°E) D.(23.5°N,90°W)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东半球 B.②地位于中纬度地区
C.②③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 D.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
10.图示这一天,对于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时刻①地即将进入黑夜 B.②地是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
C.③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D.④地昼短夜长
【答案】8.A 9.D 10.B
【解析】8.读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图中纬度为南纬,排除CD;两条相临的经度差为45°,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为东,经度向东增大的为东经,④地经纬度位置是(23.5°S,90°E),故选A。
9.由图可知,①地经度为 45°W,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位于西半球;②地位于南极圈上,位于60°-90°之间属于高纬度地区;②地位于135°W经线上,③地位于45°E经线上;④地位于①地的东南方向,D正确,故选D。
10.图示这一天,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②地位于南极圈上,是四地中白昼时间最长的;①地即将进入白昼;这一天阳光直射南回归线,③地无阳光直射现象;④地昼长夜短,B正确,故选B。
(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2024年央视春晚于北京时间2月9日20:00准时开场,同时向全球现场直播。除了北京的主会场外,还有四个分会场,旨在展现各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地域特色,与主会场形成有效联动。下图示意央视春晚会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居住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观看春晚现场直播开场的时间是( )
A.2月9日20:00 B.2月9日7:00
C.2月10日9:00 D.2月8日7:00
12.四个分会场所在省区与其地理特色不符的是( )
A.辽宁——大连造船、沈阳故宫 B.陕西——革命圣地延安、秦腔
C.湖南——洞庭湖、毛泽东故居 D.新疆——高寒环境、坎儿井
【答案】11.B 12.D
【解析】11.已知每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且为“东加西减”。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2月9日20:00(东八区),纽约(西五区),相差13个时区,即相差13个小时,因此为20减13等于7,故ACD错误,故选B。
12.由题可知,辽宁有大连造船、沈阳故宫;陕西有革命圣地延安、秦腔;湖南有洞庭湖、毛泽东故居;新疆环境干旱、有坎儿井,ABC正确,D错误,故选D。
(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某日某时刻的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的日期和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3月21日前后,春分日 B.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C.9月23日前后,秋分日 D.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14.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
A.①地日出最早 B.②地位于热带
C.③地正好日落 D.④地白昼最长
【答案】13.B 14.A
【解析】13.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规律,此时①地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最早,故A正确。②位于北回归线上,处在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上,故B错误。③地正处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晨线上,正好日出,故C错误。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的白昼最短,故D错误。故选A。
(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时,第24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在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当地时间21时准日时收看开幕式同步直播。导致北京和东京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16.开幕式当天,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答案】15.A 16.C
【解析】15.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时间的差异,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导致北京和东京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正确,C错误;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有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B错误;故选A。
16.开幕仪式于当地时间2022年2月4日20时,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C正确,A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B错误;故选C。
17.(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丙地在甲地的 方向,乙地的地理坐标是(23.5°S, )。
(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选填“日出”或“日落”)。
(3)该日北半球正值 节气, 极地区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4)甲、乙、丙、丁四地中,昼夜平分的是 。
【答案】(1) 正南 120°W
(2)日出
(3) 夏至 北
(4)丁
【分析】本题以“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经纬网定向和定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
【详解】(1)甲、丙两点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丙地在甲地的正南方向;图中180°经线往西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往东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图中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所以乙点的经纬度为(23.5°S,120°W)。
(2)图中地球正对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日出。
(3)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值北半球的夏至;北极地区为极昼,极昼范围达到最大。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乙、丙两点都位于南半球,此时南半球昼短夜长,丁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的点全年昼夜平分。
【重难点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2024年5月20日为我国某节气,该日后,我国各地逐渐进入夏季。图为“我国某地5月20日前后耕作景观及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间隔15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日为( )
A.立春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19.该日,景观图示区(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
20.景观图示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21.景观图中即将播种的农作物喜( )
A.干冷 B.干热 C.冷湿 D.温湿
22.景观图中的耕作方式充分说明发展农业要( )
A.征服自然 B.陡坡开 C.因地制宜 D.广种薄收
【答案】.B .A .A .D .C
【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相邻节气间隔15天,由此可推知,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一般在5月20-22日左右,立春在2月3-5日左右,夏至在6月21日左右,立秋在8月7-9日左右,所以该日为小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5月2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该景观图示区位于我国,属于北半球,所以昼长夜短,A正确,BC错误;我国没有地区位于极圈以内,没有极昼现象,D错误。故选A。
20.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到有水稻田、水牛犁地,且小满节气前后,南方地区正是水稻种植时期,所以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A正确;旱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B错误;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等地,C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D错误。故选A。
21.由上题分析可知,景观图示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因此即将播种的农作物是水稻,水稻是喜温湿的农作物,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干冷、干热、冷湿的环境都不利于水稻生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景观图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水稻种植,体现了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C正确。征服自然的观念不正确,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陡坡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广种薄收不是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ABD错误。故选C。
(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同步。读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下表)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某周内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记录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升旗 05:09 05:08 05:07 05:06 05:05 05:03 05:02
降旗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23.上表记录时段,北京白昼( )
A.没有变化 B.越来越短 C.越来越长 D.先变长,后变短
24.上表记录时段,地球位于上图公转轨道的(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5.天安门广场每天升旗时间设定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昼夜变化 D.天气变化
【答案】.C .A .B
【解析】23.由表可知,由于升旗的时间与日出时间一致,则周一的升旗时间是05:09,降旗时间是19:13;周日的升旗时间是05:02,降旗时间是19:19,周一至周日升旗时间越来越早,降旗时间越来越晚,所以北京的白昼越来越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由表可知,北京的白昼时间越来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而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甲(春分日)—乙(夏至日)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每天升旗时间的不同说明昼夜长短在不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运动,B正确。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昼夜交替现象,A、C错误。天气变化不会产生昼夜长短变化,D错误。故选B。
(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酒泉(40°58′N,100°16′E)、太原(38°50′N,111°36′E)、西昌(28°14′N,102°01′E)和文昌(19°19′N,109°48′E)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想。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图1为“飞船发射瞬间景观图”,图2为“二十四节气(相邻节气间隔约15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飞船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 )
A.雨水→惊蛰 B.小满→芒种 C.处暑→白露 D.小雪→大雪
27.飞船发射地位于(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28.当日,飞船发射地( )
A.出现极昼 B.昼夜等长 C.昼长夜短 D.昼短夜长
【答案】26.B 27.A 28.C
【解析】26.飞船发射当天是2023年5月30日,地球公转至图2中的春分日3月21日到夏至日6月22日之间,雨水→惊蛰、处暑→白露、小雪→大雪都不位于这个区间,小满→芒种处于这个区间,故选B。
27.读题干可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我国纬度最高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我国纬度最高的是酒泉(40°58′N,100°16′E),故选A。
28.飞船发射当天是2023年5月3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我国位于北半球,故选C。
(2024·广东·中考真题)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开站后,该站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联动,开展近岸海洋、海冰环境调查等科学考察。图为中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9.秦岭站开站时,南极地区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夜
30.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 )
A.西南方向 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31.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依次经过的大洋为(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答案】29.B 30.B 31.D
【解析】29.秦岭站开站当天是2024年2月7日,这一天的南极地区处于夏季,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根据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南极上空看,呈现“顺时针”方向,因此可以判断,秦岭站在中山站的东侧,对比纬度可知,秦岭站纬度更高,更接近南极点,位于中山站的南侧,故选B。
31.南极地区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乘考察船从秦岭站经中山站至长城站进行科考,秦岭站位于太平洋,中山站位于印度洋,长城站位于大西洋,故依次经过的大洋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2.(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历经5个多月,圆满完成建设新站、生态调查等任务。读图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12月1日,考察队员们抵达中山站。在一个月的航行期间,队员们感受到白昼时间越来越 。
(2)12月16日,从中山站到泰山站开展相关工作的队员主要沿 方向前行。
(3)2024年2月7日,秦岭站(74°56′S,163°42′E)建成开站,该站位于南半球和 半球,是我国首个面向A处 洋扇区的考察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4)秦岭站建站过程中,队员们必须克服南极地区干燥、酷寒、 等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
(5)秦岭站的建设和运行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从南极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分析,秦岭站可全年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
(6)秦岭站以秦岭命名。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大致是我国暖温带和 带的分界线、是 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答案】(1)长
(2)东南
(3) 西 太平
(4)烈风
(5)风能
(6) 亚热 北方
【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站分布图为材料,设置6道小题,涉及昼夜长短情况、经纬网定向、半球判断、南极气候特点、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11月1日至12月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11月1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在此时间内,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所以在一个月的航行期间,队员们感受到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2)读图可知,泰山站比中山站更靠近南极点,根据北逆南顺,泰山站位于中山站的东侧,所以从中山站到泰山站主要沿东南方向前行。
(3)秦岭站经度为163°42′E,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所以秦岭站位于西半球。读图可知,A为太平洋,所以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的考察站。
(4)南极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因酷寒被称为“世界寒极”,因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因烈风,被称为“风库”。
(5)南极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因南极地区多大风,风能是全年可开发的清洁能源。
(6)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众多的地理意义,如从四大地理区域来看,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从温度带来看,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3.(2019·江苏镇江·中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9年2月5日上午,镇江(32°N,119°E)的畅畅在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与远在美国纽约的叔叔汇报了观影感受(如图1)。
材料二:图2为局部经纬网图,图3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均指北半球)。
(1)镇江大约位于图中的 地,属于 (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
(2)畅畅和叔叔互致问候时,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该运动的周期约 小时。
(3)畅畅观影时,地球公转至图中的 时段(填字母),公转方向为 ,此时,镇江昼夜长短状况为 。
【答案】(1) 甲 中
(2) 自转 24
(3) D 自西向东 昼短夜长
【分析】本大题以局部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经纬网的判读、方向的判定、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图的判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镇江纬度为(32°N,119°E),因此大约位于图中甲地。0°-30°属于低纬度,30°-60°属于中纬度,60°-90°属于高纬度,因此镇江属于中纬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自转的运动周期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时间。
(3)根据材料可知,2月5日畅畅观影,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在向北移动,因此地球公转至图3中的D段,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此时镇江昼短夜长。
【重难点4正午太阳高度及物体影子变化】
34.(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示意图”“黑龙江某地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 (甲、乙、丙、丁)处,此时国家E正值 (季节),E位于 洲。
(2)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F点即将进入 (凌晨、黄昏)。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最接近图3中的 (填数字)。
【答案】(1) 丙 秋季 大洋
(2)凌晨
(3)②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仪示意图”“黑龙江某地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大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球公转示意图的阅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公转轨道的丙处,春分--夏至之间,是北半球的春季。国家E是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值秋季,E是澳大利亚位于大洋洲。
(2)由图可知,F点在夜半球,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时,是自西向东转,F点即将进入凌晨。
(3)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在6月22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太阳高度最大,黑龙江省房屋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小。最接近图3中的②。
(2024·吉林·中考真题)家住杭州的小梅同学,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做了影子长短变化的实验,并记录下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上述实验中,关于正午影子长短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春分最短 B.夏至最长 C.秋分最短 D.冬至最长
36.一年中,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气候差异 C.海陆变迁 D.月食现象
【答案】29.D 30.A
【解析】29.结合所学知识,地球公转是指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所做的旋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由图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影子最短,AC错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D正确,B错误,故选D。
30.导致一年中同一物体正午影子长度变化的地理因素是地球公转,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高度角大小不同,使影子长度不同。A正确;与气候差异、海陆变迁、月食现象无关,BCD排除,选A。
(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完成下面小题。
37.“天问一号巡视器着陆火星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出现极夜 D.出现极昼
38.该日正午时分,镇江某学校旗杆的影子最接近( )
A. B.
C. D.
【答案】.B .D
【解析】37.我国“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此时地球公转至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北京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8.镇江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分物影始终朝向正北,该日地球公转至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镇江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正午影长较短。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北京时间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东八区),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火箭发射时,我国援非医生在南苏丹(东三区)观看现场直播,当地的区时是( )
A.5月28日15时55分 B.5月29日9时55分
C.5月29日15时55分 D.5月30日1时55分
40.此时,有关地球运动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我们校园正午旗杆的影子正逐渐变长 D.地球运行在③④之间,德州正值夏季
【答案】39.C 40.B
【分析】3.读图分析,火箭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我国使用东八区时间,在南苏丹(东三区)时间比东八区慢5个小时,故当地区时是5月29日15时55分。故选C。
4.读图分析,火箭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1年5月29日20时55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此时地球运行在②春分日到③夏季日之间,德州正值春季,校园正午旗杆的影子正逐渐变短,B正确。故选B。
(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1.二十大召开期间,地球运行到上图中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42.二十大召开期间( )
A.北京正午物体影子渐短
B.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间越来越晚
C.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移
D.北京道路两侧树木开始萌发新芽
43.二十大在北京召开,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经济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文化中心
【答案】.C .B .A
【解析】41.二十大召开期间时间为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图中甲乙段为3月21日前后至6月22日前后,A不符合题意;乙丙段为6月22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B不符合题意;丙丁段为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C符合题意;丁甲段为12月22日前后至3月21日前后,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二十大召开期间处于9月23日前后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因此北京正午物体影子渐长,A错误;地球运行在秋分(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和冬至(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间,位于北半球的北京市此时昼渐短,夜渐长,因此天安门广场升旗的时间越来越晚,B正确;二十大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C错误;二十大召开期间处于秋分到冬至期间,北京道路两侧树木开始凋落,D错误。故选B。
4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体现了政治中心,A符合题意;与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无关,经济中心为上海,排除BCD。故选A。
(2024·云南·中考真题)我国某城市广场修建了十二生肖柱,均匀排列成圆形,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向(如下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4.该广场可能位于(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海口
45.同学们可能观察到雕像柱的影子( )
A.冬至日正午影长一年中最短 B.每天日落时投向鸡柱的方向
C.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无影现象 D.一天中的长度不会超过6米
【答案】44.D 45.C
【解析】8.根据材料“一年中大多数日子的正午时刻,雕像柱影子投向鼠柱”,说明一年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北,部分日子正午影子朝南,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一年中正午影子并非一直朝北,D正确;哈尔滨、 北京、 上海正午影子全年朝北,ABC错误。故选D。
9.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长是一年中最长的,A错误;日落方向主要为偏西方向,日落时雕像柱的影子应该投向兔柱方向或其附近,B错误;海口处在北回归线以南(南北回归线之间),存在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太阳直射时出现无影现象,C正确;日出日落太阳升起,高度角由0度变化,影长会超过6米,D错误。故选C。
46.(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读某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子漫画图,对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及对应节气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赤道 春分 B.北回归线 夏至
C.赤道 秋分 D.南回归线 冬至
【答案】B
【详解】由漫画图可知,该日正午太阳在北回归线头顶,人影长度为0,故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6月22日前后,应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7.(2018·湖南衡阳·中考真题)2018年10月18日(晴),小明同学在无为某地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如图,从日出到日落,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C
【详解】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所以从日出到日落,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先变短,后变长,C正确,ABD错。故选C。
【重难点5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2021·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今天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读“甲夏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及“乙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8.关于甲图中各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点所在纬线为南北半球分界线 B.B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C.C点处在热带 D.D点可观赏午夜的太阳
49.有关夏至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乙图中A位置 B.鄂州学校操场旗杆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鄂州昼长夜短 D.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
【答案】48.A 49.C
【分析】48.图甲中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A对;B点与A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B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B错;C点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南温带,C错;D点位于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不能观赏午夜的太阳,D错。故选A。
49.图乙中A、B、C、D分别代表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正午物体影子最短(鄂州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昼长夜短,学校操场旗杆影子一年最短),C对,AB错;夏至日在6月22日前后,11月到次年3月到在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D错。故选C。
(2021·四川资阳·中考真题)下图为地球某日某时刻的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0.图示的日期和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 )
A.3月21日前后,春分日 B.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C.9月23日前后,秋分日 D.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5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 )
A.①地日出最早 B.②地位于热带
C.③地正好日落 D.④地白昼最长
【答案】50.B 51.A
【解析】50.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1.由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规律,此时①地出现极昼现象,日出最早,故A正确。②位于北回归线上,处在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上,故B错误。③地正处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晨线上,正好日出,故C错误。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的白昼最短,故D错误。故选A。
(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2023年8月19日是恩施州建州四十周年纪念日,届时将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做客恩施。读某时刻光照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2.州庆期间,世界友人来恩施可以感受( )
A.稻田插秧热火朝天 B.油菜花开十里飘香
C.玉米采摘一片繁忙 D.高山滑雪激情飞扬
53.从图中所示日期到州庆当日( )
A.①地白昼逐渐变短 B.②地黑夜逐渐变短
C.③地始终昼短夜长 D.④地始终昼长夜短
【答案】52.A 53.A
【解析】52.由题目可知,2023年8月19日是恩施州建州四十周年纪念日,恩施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在这期间可以看到“稻田插秧热火朝天”,故A正确。油菜开花出现在春季,故B错误。恩施位于亚热带,玉米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故C错误。恩施地处亚热带,此时又是夏季,不可能看到高山滑雪现象,故D错误。故选A。
53.图中所示光照图地球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光照图,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说明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从这一天到8月19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①和②的白昼变短,③地只有在春分日或秋分日时才会昼夜等长,④地位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排除BCD,故选A。
54.(2020·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鄂尔多斯中考时间推迟到7月21日至24日。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自转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题。
中考期间,下列关于鄂尔多斯昼夜变化趋势及直射点移动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北移动
B.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南移动
C.昼渐短、夜渐长,直射点向南移动
D.昼渐长、夜渐短,直射点向北移动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知识。
【详解】7月21日至24日,地球公转运动处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也就是图1中的②③之间,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7月21日至24日鄂尔多斯中考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的鄂尔多斯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故选:C。
(2020·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图1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55.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 )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
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① D.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天
56.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2所示日期相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5.B 56.C
【解析】55.由图可知,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的身体代表地球,故A错误。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故B正确。运动方向应为①→②→③→④→①,故C错误。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年,故D错误。故选B。
56.右图表示的是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的冬至日,与左图所示男生站的③处相符,故选C。
(2020·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左图为某时光照示意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7.左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58.当出现左图所示节气时,地球公转位置在右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57.B 58.D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57.本题通过北半球光照图来考察地球公转的节气。通过左侧的光照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据此推断此时为夏至节气。故答案选择B。
58.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地球公转的四个位置分别对应四个节气。地球公转到位置③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此时为春分节气。位置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节气。位置①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为秋分节气。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冬至节气。左图为夏至节气,故对应右图的④处,故答案选择D。
(2019·山东·中考真题)读全球部分区域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题。
59.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
A.66.5°S,90°E B.66.5° N,90°W
C.66.5°N,90°E D.66.5°S,90°W
6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三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B.②点位于东半球
C.③点有极夜现象
D.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59.D 60.B
【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按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方向;地球上的经纬网是为了更好地确定位置而设置的,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59.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的地理坐标是66.5°S,90°W。
60.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①点66.5°S位于高纬度地区,A错误;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②点位于135°E,东半球,B正确;③点位于极圈以外,没有极夜现象,C错误;依据距离极点的远近判断相对南北方向,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相对东西方向,②点位于③点的东南方向,D错误。
创新练
(新考法)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等。下图示意泉州的小明同学在3月21日的晨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小明身影大约朝向西方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该日泉州昼夜等长且此后昼渐短 D.图中小明晨跑方向是由东向西
2.此后的两个月内,日出时间( )
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 C.先变早再变晚 D.先变晚再变早
【答案】1.A 2.A
【解析】1.3月21日前后为北半球的春分,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且6:00日出,18:00日落。 小明晨跑,太阳正好升起,根据太阳的方向与影子的方向相反,判断此时小明是迎着太阳向东跑,小明的影子大约朝向西方,A正确,D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并向北移动,B错误;该日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该日泉州昼夜等长且昼渐长,C错误。故选A。
2. 由题干可知,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春分日此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日落时间越来越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新情境)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25年1月20日迎来大寒节气。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在此期间,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南方地区易发生冻雨现象。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大寒节气,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4.大寒至春分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 )
A.由赤道向北回归线 B.由北回归线向赤道
C.由赤道向南回归线 D.由南回归线向赤道
5.表示冻雨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答案】3.C 4.D 5.A
【解析】3.结合题干来看,大寒介于春分日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的我国昼短夜长,ABD错误,C正确;故选C。
4.大寒介于春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向北并逐渐向赤道移动,当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时,北半球正值春分。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A选项表示的是冻雨,B选项表示的是雷阵雨,C选项表示的是雾,D选项表示的是台风,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新情境)自然之门(图左)是位于我国某省的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位于北回归线和海岸线交汇处的标志塔。图右是我国部分北回归线标志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标志塔最有可能位于的省区是( )
A.闽 B.桂 C.粤 D.滇
7.当自然之门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时( )
A.福州比汕头昼更长 B.太阳直射赤道 C.昆明昼夜等长 D.我国盛行西北风
【答案】6.C 7.A
【解析】6.据材料“自然之门是位于我国某省的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位于北回归线和海岸线交汇处的标志塔”可得,该标志塔最有可能位于广东省,其简称为粤,C正确;闽为福建省的简称,A错误;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滇为云南省的简称,D错误。故选C。
7.当自然之门出现“立杆不见影”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此时,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福州比汕头靠北,白昼更长,A正确B错误;昆明昼长夜短,C错误;此时我国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D错误。故选A。
(新情境)2024年国庆假期,小强一家准备乘飞机外出游玩,出发前用手机百度地图导航去机场的路线。如下左图是屏幕显示的导航路线,如下右图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小强一家外出游玩时,地球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上的位置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9.小强一家驾车去机场的行驶方向大致是(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10.在使用手机百度地图导航过程中,可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操作查询到更多信息。这样操作可以改变( )
A.机场的地理位置 B.比例尺的大小
C.起止点实地距离 D.屏幕显示的图幅大小
【答案】8.C 9.A 10.B
【解析】8.小强一家外出游玩是在国庆假期间,也就是10月1日后几天,图中①地太阳直射赤道为春分,也就是3月21日前后,②地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也就是6月21日前后,③地太阳直射赤道为秋分,也就是9月23日前后,④地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也就是12月22日前后,所以小强一家外出游玩时,地球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示意图上的位置是③→④,故选C。
9.题中地图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来判断方向,所以小强一家驾车去机场的行驶方向大致是西南往东北,故选A。
10.在使用手机百度地图导航过程中,对地图进行“放大”和“缩小”,不能改变机场的地理位置,故A项错误;在手机中对地图“放大”和“缩小”,其实是通过改变地图的比例尺,从而使手机中地图的内容变得更详细或更简略,故B项正确;在手机中对地图“放大”和“缩小”,不能改变起止点的实地距离,故C项错误;在手机中对地图“放大”和“缩小”,并不能改变手机屏幕大小,所以不能改变屏幕显示的图幅大小,故D项错误;故选B。
(新情境)2024年10月30日凌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三名勇敢的航天员即将踏上征途,继续为中国的宇宙探索事业贡献力量。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太阳系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神舟十九号发射时,地球公转至图1中的位置(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2.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图1所示为太阳系略图,地球在图中的位置为( )
A.A B.B C.C D.D
13.人类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太空探索的意义主要有( )
①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②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③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④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1.C 12.C 13.D
【解析】11.图中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顺着地球公转可推测:丙为秋分、丁为冬至、甲为春分。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地球应位于丙秋分(9月23日)和丁冬至(12月22日)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为从内侧数第三颗,即图中C位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进行太空探索需要大量高新技术的支持,从而推动科技发展,①正确;进行太空探索有利于开发新资源,②正确;通过太空探索可以获取更多宇宙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探索生命的起源,③④正确。故选D。
(新考法)为庆祝中国蛇年春节,文化和旅游部在多个国家举办“全球彩灯点亮活动”。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4.除夕夜,下列哪个城市“中国红”灯笼点亮最早( )
A.纽约 B.东京 C.莫斯科 D.伦敦
15.导致亮灯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A.地球的位置 B.地球的形状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答案】14.B 15.C
【解析】14.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地球上因经度位置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位置偏东的地区比位置偏西的先看到日出,以上四个城市中,东京位于最东边,所以在除夕夜时,“中国红”灯笼点亮最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地球上因经度位置不同的地区地方时不同,故C正确。与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公转无关,排除ABD。故选C。
(新情境)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神舟十九号乘组进入太空后看到我们共同家园—地球,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 B.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C.地球的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D.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椭球体
17.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上图中的CD段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大竹县此时处于春季 D.大竹县此时昼长夜短
【答案】16.B 17.B
【解析】16.结合所学可知,地球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AD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正确;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C错误。故选B。
17.结合所学可知,10月30日位于秋分与冬至之间,地球公转到图中的AB段,A错误;10月30日位于秋分与冬至之间,北半球处于秋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B正确,CD错误。故选B。
(变形地图)18.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图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读图(注: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题。图世界部分区域经纬网和昼夜状况分布图
(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 )。
(2)图中绝大部分位于夜半球的大洋有 。根据图中昼夜分布状况推测,悉尼此时正值 季,B点位于昼夜分界线上,随地球自转B点将迎来 (填“白昼”或“黑夜”)。
(3)图中C所在大洲科考时间 ,为什么?
【答案】(1) 0° 180°
(2) 大西洋、北冰洋 夏 白昼
(3) 11月至次年3月 为暖季;有极昼现象,便于观察
【分析】本题以地球昼夜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纬度的定位、昼夜情况、大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地理知识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两条相邻经线所跨度数为30°,故A的经纬度位置为180°,0°。
(2)读图可知,阴影部分为黑夜,图中绝大部分位于夜半球的大洋是北半球的北冰洋和大西洋。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此时正值夏季。读图B点位于晨线上,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将迎来白昼。
(3)读图可知,图中C为南极洲,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这一时期,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的白昼时间超过夜晚,并且在南极圈以南的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便于科学考察,同时,这一时期为南极的暖季。
(学科融合)19.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丰富细腻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说明书”。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1)“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 (纬线名称),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 半球。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唐)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注:“晷”是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北半球 (节气)时,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我国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 (长/短)。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宋)谢逸《点绛唇》
(3)“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 (节气),天气渐渐风寒水凉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北京版“九九歌”
(4)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 (日期)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 。“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
【答案】(1) 赤道 北
(2) 夏至日 长
(3)寒露
(4) 12月22日 最少
【分析】本题以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的位置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 “白天黑夜两均分”意思是全球各地白天和黑夜平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等长。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接受的光热开始增加,我国位于北半球,各地接受的太阳光热增加,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2)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我国各地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
(3)读图可知,“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迎来寒露,天气渐渐风寒水凉。
(4)北半球冬至一般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最少,此后太阳直射点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一段时间内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昼渐长,夜渐短。“数九”是从冬至日起向后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八十一天。
(新情境)20.达州市教育局发布通告:中小学寒假时间为2025年1月22日—2月13日。读地球公转运动的二分二至图,回答后面的问题。
(1)达州市中小学寒假时,地球公转至图中 之间的位置,图中太阳直射点向 (填方向)移动,达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2)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达州的河流处于 (汛期/枯水期),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北京的气候特征为 。
(3)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哪些?
【答案】(1) ④① 北 昼变长夜变短
(2) 汛期 寒冷干燥
(3)四季、五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影长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的地理现象,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详解】(1)读题可知,达州市中小学寒假时间为2025年1月22日—2月13日,在该时间段内,地球公转至图中④①之间,即在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至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向北移动,这时候达州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2)当地球公转到②位置时,即达州所处的北半球处于夏至日,为夏季,河流处于汛期,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即北半球冬至日时,我国位于冬季,北京的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的公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等地理现象。
(新情境)21.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6日7时45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飞冲天,成功将高分十二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读局部经纬网图(图1)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经度是 的经线组成一条经线圈。
(2)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上的 之间,这天兰州市(约36°N)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未来一个月内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
(3)“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是北方的谚语,当地球运动到图2公转轨道上的④位置时,我国正值 节气,该节气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80°W
(2) ③—④ 情况:昼短夜长;变化趋势:昼渐短,夜渐长。
(3)冬至
【分析】本大题以局部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共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经度的特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经度是向东增加的,是东经(E);两条相对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一般需要满足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酒泉所在经线是100°E,与它能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80°W。
(2)地球公转过程中,①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②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③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10月16日),地球正处于③秋分(9月23日前后)与④冬至(12月22日前后)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兰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未来一个月内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3)当地球运动到④冬至(12月22日前后)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学科融合)22.极地科考关系着全球变化和人类的未来,某校学生在中科院和各大院校的专家带领下对北极地区进行了多个项目的科学考察。该校小宇同学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读北极地区图和朗伊尔城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
7月18号
(1)明天即将出发,今天准备好前往北极地区必带的物品是 (填“羽绒服”或“防暑药”)。
7月20号
(2)到达朗伊尔城后,我们看到太阳一直到午夜都不落,因为此时北极出现 现象。
7月22日
(3)我们考察的目的地是我国 (填北极科考站名称)所在地——新奥尔松镇。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地有 (填“企鹅”、“北极熊”或“骆驼”)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安全。
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4)请任意列举一个可以在北极地区进行的科考项目,并说出理由。
例:野生动物考察 附近有驯鹿,可进行驯鹿的生活习性观察
【答案】(1)羽绒服
(2)极昼
(3) 黄河站 北极熊
(4)冰川面积变化考察 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川面积减少(理由需与科考项目匹配,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某校学生参与北极地区科学考察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北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详解】(1)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因此前往北极地区必带的物品是羽绒服。
(2)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极出现极昼现象,太阳一直到午夜都不落。
(3)黄河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目前唯一的一座科考站。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企鹅生活在南极,骆驼常见于沙漠中。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可以研究冰川面积变化。因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大量融化(减少)。我们可以在北极测量不同年份海冰的厚度,对比看厚度如何变化,对比分析不同年份的气温变化,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
(新情境)23.解密经纬网与地球运动。
2025年1月29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在早期天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1)写出图1中与0°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 。
(2)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阴影区域图上面积相同,但实际面积不同,将它们按照实际面积由小到大排序 。纬度范围最低的是 。
(3)2025年春节期间,地球公转运行至图2中的哪两点之间 ,同时北半球的白昼将越来越 (长或短)。
(4)分析材料中“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和地球运动的关系。
【答案】(1)180°经线
(2) 甲>丁>乙>丙 丙
(3) D—A之间 长
(4)地球的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分析】本大题以经纬网图和地球自转图为材料,涉及相对的经线圈、纬线的长度、地球公转图的判断、地球的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详解】(1)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与0经线相对的是180°经线,除0°经线和180°经线外,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一条属于东经,一条属于西经,经度之和为180°;和图1中0°经线相对的经线是180°经线。
(2)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阴影区域图上面积相同,但实际面积不同。因为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纬线长度越短,实际围成的面积也越小,所以它们按照实际面积由小到大排序是甲>丁>乙>丙。
(3)A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B夏至日为6月21日前后,C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D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2025年春节期间,地球在时间上处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地球公转运行至图2中的D—A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不断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越来越长。
(4)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据材料分析可知,“斗柄回寅’大地回春,周而复始指的是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现象。
(变形地图)24.2019年10月15日,“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一周后,“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拉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序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无冰区:首次相聚相见欢11月7日,“雪龙”号停靠澳大利亚霍巴特港,与已经停靠在这里的“雪龙2”号相聚。双龙首次相聚地点属于 洲,此时当地正处在 季。
(2)浮冰区:“兄弟情深”解围困11月19日~20日,随着接近南极大陆,密集浮冰越来越多。“雪龙”号两次被浮冰围住,由高强度低温钢为材料的“雪龙2”号为它拓宽水道,及时解围。进入到南极圈之后,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①气温更低②白昼更长③降雪更大④风力更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阅读材料,找出四处不合理之处。
27日“雪龙2”号开辟了新的卸货点,“雪龙”号开展卸货作业。此时处于极夜,温度低,冰面牢固,是冰上运输的好时机。3辆重型雪地车从“雪龙”号上成功卸货,沿公路行驶至中山站,沿途看到很多的白熊,为南极内陆科考提供了重要装备。同时,受南极气候多变的制约,直升机吊运卸货也需要抓住有利时机。从28日夜开始,中山站突降大暴雨,直升机吊运作业暂停。放晴后,“海陆空”默契配合,卸货工作顺利完成。
错误:① ;② ;③ ;④ 。
【答案】(1) 大洋 春 (2)B
(3) 此时处于极夜 沿公路行驶至中山站 很多白熊 受南极气候多变的制约
【分析】本大题以“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和“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及读图可知,双龙首次相聚地点霍巴特港位于大洋洲,该地位于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11月为南半球春季。
(2)南极自然环境具有干燥、酷寒、烈风的特点,当“雪龙2”进入到南极圈之后,遇到的困难可能有气温更低、风力更强等,①④正确;白昼更长不是困难,南极气候干燥,降雪很少,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由材料可知,①此时处于极夜是错误的,应该是极昼,因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②沿公路行驶至中山站也是错误的,南极大陆没有公路;③南极地区以企鹅为主,北极主要为北极熊;④中山站突降大暴雨也是错误的,南极地区气候干燥,有“白色沙漠”称号。
(新情境)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国首个“阳光学校”于2024年9月在广州市启用。在阳光学校里,阳光教室的墙壁采用透光玻璃砖来改善总体采光,达到明亮而不刺眼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上海某学校地理社团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材料二图1为经纬网图,图2为阳光教室模拟图。
(1)广州位于上海的 方向,其经纬度为 。
(2)阳光教室采用透光玻璃砖建造的墙体,与带窗户的水泥墙相比,白天,教室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更 ;与透明落地玻璃窗相比,能使射入教室的太阳光强度变 ,明亮而不刺眼,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3)如果上海也建阳光教室,分析广州和上海的阳光教室冬季采光条件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说出阳光教室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减少照明用电,所体现的发展理念。
【答案】(1) 西南 (23°N,113°E) (2) 大 弱
(3)广州的阳光教室冬季采光比上海更好。因为广州纬度低,冬季昼长比上海长,所以阳光教室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光。
(4)可持续、环保、低碳、绿色等。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和阳光教室模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纬网定位、经纬网定向、太阳高度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广州位于上海的西南方向,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N),向南增大为南纬(S),经度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E),向西增大为西经(W),广州的经纬度为(23°N,113°E)。
(2)教室采用透光玻璃砖建造的墙,太阳光可以透过玻璃,故与带窗户的水泥墙相比,白天,教室被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更大;与透明落地玻璃,采用透光玻璃砖建造的墙,能使射入教室的太阳光强度变弱。
(3)如果上海也建阳光教室,冬季广州的阳光教室采光条件比上海的好。这是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广州纬度比上海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上海大,昼长也比上海长,所以阳光教室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光。
(4)阳光教室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属于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也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体现的发展理念是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可持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