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六第六单元
第1课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题
1.被誉为“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的建筑是( )
A.长城 B.故宫 C.赵州桥 D.卢沟桥
答案:B
解析:
分析:北京紫禁城即今故宫是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 )
A.故宫 B.长城 C.孔府 D.坤宁宫
答案:A
解析:
分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3.北京故宫是( )
A.明、清两代的故宫 B.元、明两代的宫殿
C.宋、元两代的宫殿 D.唐、宋两代的宫殿
答案:A
解析:
分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现在称为故宫的是明清时期的( )
A.京城 B.宫城 C.紫禁城 D.社稷坛
答案:C
解析:
分析: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即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5.今天我们去北京旅游看到的长城和故宫,始建于(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
分析:今天的长城大都修建于明朝,故宫修建于明朝初年,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信息“今天”。
6.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合为( )
A.大明宫 B.大清故宫 C.明清故宫 D.清明故宫
答案:C
解析:
分析: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二者合为明清故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
A.杰出的水利工程 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
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答案:D
解析:
分析: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虽然建筑年代不同,但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8.紫禁城的宫殿装饰仿佛是龙的世界,主要原因是( )
A.皇帝被认为是“真龙天子” B.古代人们非常崇拜龙
C.龙能给人们带来吉祥 D.皇帝能够代表龙的意志
答案:A
解析:
分析:古代人们认为龙是自然界的主宰,因此皇帝自认为是“真龙天子”,以神权思想来神化政权。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下列对故宫午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故宫朝东的正门,开有三门,左右两侧又各开一个掖门
B.清朝规定,午门的正中一门为皇帝专用
C.左右掖门,只有在举行大典时才开放,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分别通行
D.午门正中的一座门楼,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意在显示“九五至尊”的威严
答案:A
解析:
分析:午门是故宫朝南的正门。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0.紫禁城的建筑主体的色彩以红黄两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 ( )
A.黄色为五色中的中央正色,红色代表热烈喜庆的气氛
B.黄色是五色中央的颜色,红色是自然界中五色之首
C.黄色和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
D.黄色和红色是皇帝专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传统文化里,以黄色为贵,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故选择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1.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明朝永乐五年开始修建的北京紫禁城,其建筑结构是 ( )
A.木结构 B.砖石结构 C.土木结构 D.砖木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2.故宫中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是( )
A.外朝 B.内廷 C.皇极殿 D.文华殿
答案:A
解析:
分析:外朝以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发布重要命令的场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3.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是( )
A.皇极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太和殿
答案:D
解析:
分析: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疏朗雄伟的三大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其中殿试是最高一级,考中者称为“天子门生”,皇帝举行殿试的地方是( )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文华殿
答案:C
解析:
分析:清朝时,每年除夕,皇帝都要在保和殿举行盛宴,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和朝廷的文武大臣。这里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疏朗雄伟的三大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太和殿”可知该“伟大的建筑”应为故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疏朗雄伟的三大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太和殿”入手即可。
16.民间俗称“金銮宝殿”是指 ( )
A.太和殿 B.中和殿 C.保和殿 D.交泰殿
答案:A
解析:
分析: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代表着封建皇权的核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疏朗雄伟的三大殿,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紫禁城建筑的后半部属于后宫,其中中心建筑是 ( )
A.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B.乾清宫、大明宫、坤宁宫
C.金銮殿、乾清官、太和殿 D.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
答案:D
解析:
分析: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统称为“后三宫”,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严谨富丽的内廷建筑,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8.清朝晚期,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只是象征性地坐在御座上,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幕后的慈禧太后裁决,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的地方是 ( )
A.军机处 B.坤宁官 C.乾清官 D.养心殿东暖阁
答案:D
解析:
分析:清末同治、光绪两朝,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曾在养心殿“垂帘听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严谨富丽的内廷建筑,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根据统计,现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l00万件以上,占全国文物的l/6。其主要的来源是 ( )
①接受私人捐赠或征集 ②北京故宫历代珍宝和收藏文物
③从沈阳故宫和避暑山庄移来的文物 ④国家从台湾调拨的文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l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南京国民政府把大量的原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转运至台湾。因此现阶段国家不可能从台湾调拨文物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排除含有④的所有选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京故宫丰富的藏品,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下列对故宫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②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
③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有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④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②③④项的表述均与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北京故宫,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题
21.明清时期的紫禁城即今天的故宫,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 以一条自南而北长达7.5千米的中轴线为全城的骨干, 所有城内的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都沿着这条中轴线结合在一起。这条中轴线以南端外城永定门为起点, 至内城正门的正阳门为止, 建造一条宽而直的大街……大街再向北引延……到天安门, 则是为全城中心的皇宫作前引。……天安门前的御街则横向展开, 在门前配以五座石桥和华表、石狮, 以衬托皇城正门的雄大。进入天安门、端门, 御路导入宫城。体量大小不同的宫殿建筑集结在这条中轴线上。宫城后矗立着高起约50米的景山, 表现出中轴线的部署发展达到最高峰, 也是突出全城的制高点。在景山之后, 经过皇城的北门——地安门,最后以形体高大的钟楼、鼓楼作为中轴线的终点。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材料三 这座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 在1420年建成, 经历了明清二十四个皇帝……在修建这座宫殿时, 大批工匠和壮丁付出辛勤劳动、智慧和血汗, 甚至牺牲了生命, 却湮没无闻了。现在只能在某些文献上还可以零星查到几位哲匠工人在受到封建皇帝的赏识而得到一官半职的匠师的名字, 如: 明朝的杨青, 瓦工, 永乐朝在京师营造宫殿;蒯福, 木工, 永乐朝营建北京宫殿……清朝的梁九, 木工; 雷发达, 木工出身, 康熙朝参与宫殿和园林等建筑图样的设计。子孙继承其事业, 他的一家有“样式雷” 之称。
——单士元《故宫史话》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简述故宫建筑技术具有怎样的特色。
答案:宫殿及其他重要建筑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建筑布局合理;形式上雄伟、堂皇、庄严、和谐。
(2)故宫建筑体现的实质是什么? 试结合材料一、二作简要说明。
答案: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皇权至尊。如:故宫的建筑布局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与两边相对低矮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呈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外城、内城均以皇宫为中心,宫城后的景山,是全城的制高点,表明了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格局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故宫的认识。
答案: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是人类文化遗产。
解析:
分析: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中国官员出于礼仪,带他从外城沿着御道去晋见皇帝。当他穿过第一道城门大清门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大的红色城墙,金色的琉璃瓦,远远望见的是天安门。穿过天安门,中间是北京最高的城门午门,当你越走近午门,人显的越渺小,这时使节的心理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了。穿过午门,远远望见的是白色的金水桥、白色的华表和金瓦红墙的端门,穿过端门,终于进入紫禁城,前面是通往太和殿的最后一道门太和门,穿过太和门之后,高高坐落在三层白色石阶上的太和殿呈现在眼前,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
材料二 在平津战役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特意通过地下党派人去询问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哪些地方需要保护,梁思成给了他们一张画满圆圈的地图,这张地图很快就挂在了作战指挥部的墙上。北平后来和平解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材料三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更因为对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没有处理好,1957年,47座城门城楼、箭楼和角楼被拆除,如今仅有3座尚存。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四合院、三合院、二合院30万座左右,目前仅剩约10几万座,被政府列入重点保名册的院子,只有几百个。北京永远失去了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格。被拆除的城墙位置现在是北京核心的二环路,外面已经发展到了六环了。故宫、天坛等保存完好的单项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是这些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现状又是如何呢?2007年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游客近11.48万人次,超过最大容量2.3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故宫建筑的特点。
答案: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
(2)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分析故宫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实质。
答案:文化内涵:物质方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宝库:精神方面,独特的建筑设计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家国统一思想、凸显皇权至尊)。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3)从材料二、三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因素:战争、城市化建设、旅游开发过度。
解析:
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权者却贪图享乐。为此,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复幸古长安?”下联是:“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每逢万寿无疆。”
材料二 云龙石雕是故宫最大的一块石雕,原产于北京房山的大石窝村......从大石窝村到北京不下50多公里,竟用了2万多民工,历时20多天,花了10多万两白银才运到。
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对联抨击的对象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抨击的是慈禧太后。因为1895年在她60岁生日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台湾给日本,而在甲午战争正酣时,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军费祝寿。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无数无名英雄为故宫的兴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与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的腐朽、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解析:
分析:(1)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清朝末年”、“割台湾”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2)开放型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北京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下图)。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摘编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材料二 2002年,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1)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答案:太和殿;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答案: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
解析:
分析:(1)第一小问“建筑”,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功能”,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的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本题主要考查疏朗雄伟的三大殿,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5.建筑技术本身也反映一种精神和文化。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汉高祖七年)二月,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上见其壮丽,甚怒,谓何曰:“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上悦。
——《汉书·高祖纪》
材料二 宫成,适当叔孙通习礼成,诸侯群臣朝会,高祖叹曰:“吾乃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
——《汉书·叔孙通传》
材料三
故宫全景图
(1)阅读材料一、二,请说明汉高祖对修建皇宫这件事的态度前后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材料一中汉高祖认为天下未定,对萧何修建豪华宫殿极为愤怒。材料二认为皇宫的修筑极大地加强了皇帝的权威,持赞成的态度。
(2)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图片,简述故宫高超的建筑技术。这种建筑体现出来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宫殿群沿南北中轴线排列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宫殿为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故宫在建筑上是如何体现“皇权至尊”的?
答案:故宫的建筑布局在一条贯通南北的中轴线上,与两侧相对低矮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呈现主次分明的封建等级秩序;太和殿是故宫中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宫殿,屋顶的小兽用了绝无仅有的10个,重大典礼时的排除显示出天子唯我独尊的权威。
解析:
分析:(1)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甚怒”、“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材料二中的信息“叹曰”、“吾乃今日方知为皇帝之贵也”作答。结合相关所学作答即可。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明清故宫,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