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历史高二选修六第七单元
第2课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题
1.西递是以( )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部落
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 C.亲朋关系 D.上下级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西递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部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西递胡氏家族外出经商成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旅是在(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明代,西递胡氏家族纷纷外出经商,很快成为徽商中的一支劲旅。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3.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的是( )
A.西递 B.宏村 C.中村 B.北村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递村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是( )
A.尊爱堂 B.敬爱堂 C.长老堂 D.敬斋堂
答案:B
解析:
分析:西递现存最大的一座祠堂——敬爱堂,屹立在村落的中央。故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5.根据下图的形状判断应为( )
A.西递 B.宏村 C.中村 B.北村
答案:A
解析:
分析:西递村从空中鸟瞰呈船形状,故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图片中村落的形状即可判断。
6.安徽西递慈善堂有一刻于明朝初年的“孝”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会由人变猴的意蕴。这说明孝敬父母( )
A.只是公民的道德义务 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一定要付出代价 D.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
答案:B
解析:
分析: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选B项;孝敬父母不仅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定义务,故A项表述错误;孝敬父母虽是我们的义务,但不一定都要付出代价,故排除C项;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如果父母是错误的,我们要指出,故排除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下图是卧虎藏龙剧照,这部电影拍摄的外景是在安徽省的一个古村( )
A.西递 B.宏村 C.中村 B.北村
答案:B
解析:
分析:电影《卧虎藏龙》的外景是在安徽南部黟县的一个古村落宏村拍摄的,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8.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是( )
A.西递 B.宏村 C.中村 B.北村
答案:B
解析:
分析:位于黟县桃花源盆地北缘的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9.宏村的村落布局以( )为中心
A.敬爱堂 B.乐叙堂 B.东西轴线 B.南北轴线
答案:B
解析:
分析:宏村的村落布局以汪氏总祠乐叙堂为中心,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0.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是在( )
A.唐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明朝永乐年间起,宏村基本形成“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身、桥为脚”的牛形村的布局,故选择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1.承志堂是宏村一幢大户住宅,有“民间故宫”之誉,系清末大盐商( )的宅院。
A.汪思齐 B.汪仁雅 C.汪定贵 D.汪彦济
答案:C
解析:
分析:宏村北部水圳中段的承志堂,是徽州古民居中规模最大、雕刻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古建筑。它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私家宅院。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2.下列聚落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的是( )
A.平遥古城 B.威尼斯城 C.丽江古城 D.皖南古村落
答案:D
解析:
分析: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桃花源里人家——西递,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3.安徽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 )
A.凤凰古城 B.丽江古城 C.西递宏村 D.平遥古城
答案:C
解析:
分析:A、B、C、D四项分别位于今湖南省、云南省、安徽省和山西省境内,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4.在徽州人传统观念中,象征财富的是( )
A.水 B.土 C. 木 D.知识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徽州人的传统观念中,水是财富,故选择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5.徽派古建筑中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的是( )
A.砖雕 B.石雕 C.木雕 D.泥雕
答案:C
解析:
分析:徽派木雕多用于室内门窗、隔窗、天井的装饰,故本题应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室内门窗、隔窗和天井的装饰”入手即可。
16.木雕是西递古民居、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木雕的内容通常有( )
A.五福临门 B.人寿年丰 C.忠君报国 D.亭台楼阁
答案:D
解析:
分析:亭台楼阁是徽派木雕的主要内容之一,故本题应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下图为胡文光刺史坊,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口,该牌坊正楼匾的上方雕的是“恩荣”二字,下方雕的是“荆蕃首相”四字,其背面则是“胶州刺史”四字。明万历六年(1578年),为纪念西递村人胡文光,由皇帝批准在此修建。胡文光,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曾担任万载县令、胶州刺史、荆州王府长史等职。对胡文光及该牌坊理解正确的是( )
A.明代后期黟县所属徽州府隶属安徽行省管辖
B.胡文光因为科举出身获得地方官员任职资格
C.“荆蕃首相”表明胡文光曾任明代内阁首辅
D.该牌坊建筑艺术体现中国古代宗法血缘文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安徽行省设置于清朝初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明(朝)”,故排除A项;材料中明确给出了胡文光所担任过的所有官职,没有内阁首辅一职,故排除C项;题目中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中举”可知B项的表述正确,本题应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2.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群与明清徽商关系密切。中国社科院吕政认为徽商衰落原因是“官商勾结”“买田置地”“买官”。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这些最能说明(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B.封建社会政治腐败
C.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实效 D.商人从政是当时首选
答案:A
解析:
分析:从材料可知,商人发财之后并没有将财富进行扩大再生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而是用来“买田置地”“买官”等。而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新的生产因素——资本主义萌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因此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http: / / zhidao. / _blank )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19.“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里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 )
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选择B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色古香的皖南古村落,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 )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故选择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色古香的皖南古村落,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分析题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材料二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请回答:
(1)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西递、宏村有何美誉?
答案:西递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3)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在西递胡文光刺史牌坊四周,兴建了一批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的仿古新建筑,你认为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这种做法既有一定的道理,又不是完全地正确。这些建筑可以作为宾馆、饭店等旅游的配套设施。这样既能够满足那些来自于海内外的广大游客的旅游需要,又可以帮助当地发展旅游经济,以获取更多的保护古建筑的经费。同时,由于这些仿古新建筑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可以避免对原有古建筑作为文物的价值遭到很大的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尽管这些仿古新建筑和村中原有的古民居基本保持协调,但西递古民居和其他所有的文物一样,它的存在价值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综合决定的,所以,无论我们怎样地模仿,总会与原有的古建筑产生差异,甚至是不和谐,从根本上讲则是对文物独特价值的一种破坏。而且这种破坏可能将是无法挽回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解析:
分析: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色古香的皖南故村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中国徽派建筑》
材料二 徽州自古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和社会。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材料三 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材料四 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答案:原因: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造成徽州村落“聚族而居”“村皆有祠”;徽商的繁荣造成徽派建筑精美,讲究风水;程朱理学对徽派建筑产生了一定影响。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的原因。
答案:原因: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建筑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述求;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罗马建筑遗产;优秀的建筑家积极吸取自然科学的精神和研究方法。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原因。
答案:原因:受到十九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工业革命的开展激发了建筑家对艺术品的追求。
解析:
分析: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3.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徼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徼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答案: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答案: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答案: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解析:
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平遥古城属于明清时期汉族传统县城,徽州古村落属于明清时期传统乡村民居。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材料二中的信息“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即可得出“礼制等级”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城里的古民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材料二中的信息“聚族而居”即可得出“家族中心”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材料二中的信息“天井,可以采光通风”即可得出“天人合一”的结论。“保护”方面,可从保持整体原貌的角度思考作答;“开发”方面可从适度开发的角度思考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布达拉宫自公元17世纪起就成为达赖喇嘛的冬宫,象征着西藏佛教和历代行政统治的中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徽州一府六县的方志中,常会对徽商巨贾的资本投向有如下记载:在家乡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材料三 徽州古村落在选址布局上受着风水观念的强烈制约。“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他们基本的原则;但从风水学角度来看,具有完满的物质条件及合理功能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理想环境。人类有着自己的希冀、渴求和恐惧,而只有将这些情感,通过在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表达出来,才构成一真正的理想环境。……徽州民居的天井营造有一个很动听的名儿,叫“四水归堂”,言天降雨露、财气,落到自家房顶,流入宅院。
——摘编自余治淮《桃花源里人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皖南古村落与布达拉宫是哪两类社会群体活动的历史承载?
答案:平民百姓与贵族阶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徽州古村落是徽商文化的产物 古村落突出反映了徽商怎样的心态?
答案:原因:古村落是徽商财富集聚故里的象征;古村落蕴含了徽商的儒家观念。心态:光宗耀祖。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古村落营造中的风水观念在徽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什么功能?体现了怎样的环境理念?
答案:改善居住环境、方便日常生活;以景观象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有学者称:“文化遗产的完整样态必须在其存活的情境中才能把握。”据此,你认为皖南古村落的“完整样态”应该是什么?
答案:一方面,自然环境和建筑等物质遗存;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村落生活。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所学作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二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现存明、清古民居122幢,大多为明清时期经商成功的商人(史称徽商)所建。村中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石雕的奇花异卉、砖雕的楼台亭阁等,应有尽有,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中建筑同样多为明清时期的经商发财以后的徽商所建。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及周边山水,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1999年12月,西递和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三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材料四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答案: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瓦肆”、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示了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现象:明清时期,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建豪华的家宅,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影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严重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3)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哪一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政策:闭关锁国(或“海禁”);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
分析: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徽派建筑艺术的杰出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设问结合相关所学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