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语文园地(四)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交流平台
如《军神》一文,从刘伯承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的话“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我们可以感受到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语言描写
此外,课文着力刻画了沃克医生的一系列变化,从“冷冷地问”到“目光柔和下来”,再到“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刘伯承从冷漠到赞许、钦佩的内心变化。
神态描写
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语言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他_______了
陶醉
动作
神态
语言
侧面
在日后的阅读和习作中,要注意运用各种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
词句段运用
读第一题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些。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
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体会到毛主席的悲伤、心痛。
◇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对黄继光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中,体会到黄继光的坚定与勇敢。
◇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对将军的动作、语言描写中,体会到将军复杂、感动的心情。
焦急地等人
期待落空
久别重逢
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些。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
1. 他不停地看表,在原地来回踱步,眉头拧成个“川”字,嘴里嘟囔着:“怎么还不来?”
2. 她站在门口,踮起脚向远处张望,双手紧紧交握,眼神满是焦虑。
3. 只见他在路边急得跺脚,额头沁出细汗,时不时伸长脖子四处打量。
焦急地等人
1. 她原本上扬的嘴角瞬间垮下,眼神黯淡,呆呆地望着远方,身体也慢慢僵住。
2. 他猛地攥紧衣角,嘴唇微张,还没出声就泄了气,失落地垂下头。
3. 听到消息的瞬间,他眼中的光“唰”地熄灭,笑容凝固,身体重重往后一靠 。
期待落空
1. 他先是一愣,随即眼眶泛红,箭步上前,紧紧抱住对方,声音颤抖:“可算见到你了!”
2. 她双眼瞬间瞪大,惊喜溢满脸庞,飞奔过去,拉住老友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
3. 两人目光交汇,先是一怔,接着嘴角上扬,快步靠近,用力拍着对方肩膀,笑声爽朗。
久别重逢
词句段运用
第二题句子写出了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照样子说一说。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
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沃克医生平时是“从容镇定”的,这次却“双手颤抖”“汗珠滚滚”,通过强烈对比,能体会到沃克医生给刘伯承做手术时心里十分紧张。
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双手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
◇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我都能一笑而过,可是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平时“我”遇到不顺心的事都能 “一笑而过”,这次却“无法释然”,从强烈的反差中,能体会到这件事一定不寻常。
这件事让我实在无法释然,胸口总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似的,白天心神不宁,晚上也无法入睡。
结合例句,照样子说一说。
提示:
①先选定一个场景。
②抓住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表现,可以用一些句式将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
③要围绕同一类型的事来描述平时是怎样的、此刻又是怎样的。
一向坚强的小明得知姥姥去世的消息,指尖微微颤抖,眼眶里蓄满了泪水,鼻尖通红。突然他捂住脸蹲在地上,眼泪像决堤的洪水般涌出。
一向文静秀气的玲玲,今天听了同学的一番话,气得怒目圆睁,脸憋得通红,大声喊道:“你胡说!”然后夺门而去。
每次来到超市看到玩具时,我都会双眼发亮,然而今天,我望着眼前的玩具,脑海中却浮现出了妈妈在严寒酷暑中艰辛工作的身影,瞬间一点儿购买的欲望也没有了。
标题和作者各占一行,都居中书写
每段落要分明
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提示
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每行字要写在横格线的适当位置,不能压到线,字的间距要均匀。
日积月累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边塞诗
送别诗
王之涣(688—742),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了解作者
王之涣生活于盛唐,彼时大唐疆域辽阔,开疆拓土同时重视边防守备,凉州等西北边塞为军事要冲,重兵屯驻,无数将士、文人奔赴。诗人生性豪放不羁,常游历四方,亲睹边景。
这一时期,边塞既有建功立业豪情,又有戍守荒寒、远离故土愁绪,民族交融中羌笛等异域文化元素融入生活。
朝廷边策虽保疆土安稳,却因距离、资源分配等因素,对塞外士卒关怀有疏,诸多复杂现象交织。在这样背景下,王之涣写下了《凉州词》。
写作背景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远上: 远远向西望去。
孤城:指孤零零的成边城堡。
仞(rèn): 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万仞山:形容山极高。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诗意:黄河滚滚,从远方白云飘浮的天际奔腾而来。一片成边的孤城,耸峙在群山之中。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
杨柳:古曲《折杨柳》。“柳”与“留”谐音。唐代流行折柳赠别的风俗,杨柳也因此和离别有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向汉地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诗意: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子呢?即使是春风也吹不到遥远的玉门关。
“春风”双关点睛,字面是春风被玉门关阻拦,难拂塞外,实指朝廷恩泽、关怀如春风,难及戍卒,委婉批判时政。
戍边者于苦寒中卫国,却被“春风”遗忘,将个体思乡、群体戍边艰与国家边政疏漏相连。
春风
玉门关
玉门关设置于汉朝,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边的关口,是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西汉开始将玉门关与阳关以西的地域称为西域。是古代军事与贸易的重要关口。这里处于荒凉的沙漠地带,到处都是戈壁与沙漠,无数边关将士
玉门关
正是因为玉门关在内陆深处,温暖、湿润的春风没有办法抵达,所以在此处,绿色的植物生长十分困难,这也是作者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原因之一。
荒凉的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千古名句,一起来读一读: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七言边塞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塞外壮阔荒凉的风光,以及戍边士兵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戍边将士们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同时也体现出他们对戍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中既有对战争的无奈,也有对家国的坚守,展现出盛唐时期边塞诗雄浑、壮阔又略带悲凉的风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诗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了解作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别诗
译文:老友孟浩然在这繁花似锦、如烟似雾的暮春三月,于黄鹤楼与我辞别,乘船东下前往扬州那繁华之地。
我望着他乘坐的船帆孤影,渐渐消逝在碧空尽头,眼前只剩下浩浩荡荡长江水,向着天边奔流而去。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前两句不仅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地点、时间和去向,还透露出当时送别友人的心情。后两句写诗人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着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直至消失在天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滚滚东流。画面感人,意蕴无穷,表达了与友人情谊的深挚和长久。